收藏 分享(赏)

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

上传人:lxhqcj 文档编号:9337352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书(征求意见稿)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标准起草组2017 年 9 月目录1 立项背景 12 工作简况 13 标准起草的过程 24 编制的原则与依据 24.1 编制的原则 24.2 编制的依据 34.2.1 标准的格式 .34.2.2 相关术语 .35 苗床 .35.1 选地 35.2 育苗棚搭建 35.3 苗床整理 36 育苗 .46.1 扦插育苗 46.1.1 插床基质及处理 .46.1.2 插条采集 .46.1.3 插条处理 .46.1.4 扦插时间 .66.1.5 扦插方法 .66.1.6 插后管理 .66.2 组培育苗 76.2.1 培养条件

2、.76.2.2 外植体取材 .76.2.3 外植体处理 .76.2.4 荔波唇柱苣苔叶片诱导丛生芽 .86.2.5 荔波唇柱苣苔增殖培养 .96.2.6 荔波唇柱苣苔生根培养 .106.2.7 荔波唇柱苣苔室外移栽 .107 管理技术 .107.1 盆栽管理技术 107.2 养护管理 117.3 组培苗管理技术 117.4 光照 117.5 浇水和湿度 .128 病虫防治 .128.1 主要病害及防治 1210.1.1 猝倒病和茎基腐病 .1210.1.2 灰霉病 .1210.1.3 疫病 .1210.1.4 叶斑病 .1210.2 主要虫害及防治 1210.2.1 介壳虫 .1210.2.2

3、 红蜘蛛 .1210.2.3 蜗牛 .1311 专利及实际知识产权情况 .13主要参考文献: 131 立项背景荔波唇柱苣苔 Chiritaliboensis W. T. Wang et D. Y. Chen 为多年生草本,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荔波唇柱苣苔为贵州特有种,主要分布在贵州的荔波。其花色艳丽,叶型叶色变化丰富,可以作为优美的盆栽花卉、花坛花卉和岩石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园林观赏植物种类稀少、景观营造单调的作用。现有研究已表明,荔波唇柱苣苔由于长期的采挖,已导致野生资源严重破坏。为了使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更规范化,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观赏资源,有必要系统地总结荔波唇

4、柱苣苔培育技术,制定出标准的培育技术规程,为大力发展这一特色花卉提供统一的科学标准,为荔波唇柱苣苔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规范。2 工作简况2012 年,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科技厅基金项目立项,探索性开展了荔波唇柱苣苔播种育苗、扦插育苗与组培育苗技术研究,初步掌握了荔波唇柱苣苔播种育苗、扦插育苗技术。2014 年始,荔波唇柱苣苔组培育苗技术取得成功,随后,2012 年省科技厅推广项目“贵州野生草本花卉引种与栽培示范”为荔波唇柱苣苔的繁育提供了平台,省林业厅项目“野生草本花卉荔波唇柱苣苔的繁殖技术研究”持续支撑了荔波唇柱苣苔扦插与组培育苗技术研究,截止 2017 年,已培育

5、荔波唇柱苣苔盆栽花苗 2 万余盆。通过 5 年来的研究,已初步掌握了荔波唇柱苣苔的繁殖栽培技术体系,为实现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贵州省核桃研究所、贵州省植物园。本标准起草人:李从瑞、侯娜、田凡、杨加文、文弢、颜凤霞、潘德权、王莲辉、何莎。姓名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李从瑞 女 高级工程师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方案的制定,播种与扦插繁殖试验的实施,数据统计分析,标准的撰写侯娜 女 高级工程师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组培苗实验工作的实施田凡 女 工程师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组培苗实验工作的实施杨加文 男 高级工程师

6、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苗期施肥试验工作的实施文弢 女 高级工程师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参与扦插苗试验工作的实施颜凤霞 女 助研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参与扦插苗试验工作潘德权 男 工程师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苗期施肥试验工作的实施王莲辉 女 研究员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试验方案技术指导何莎 女 工程师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苗期施肥试验工作的实施3 标准起草的过程2015 年 7 月贵州省质监局标准项目成功立项,在接到省局制定标准的计划任务后,标准起草小组立即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工作原则,8 月确定了起草小组人员的分工。起草小组首先收集、查阅了大量国内相关标准、技术资料。采取独立或

7、集中的形式对相关标准进行学习,进一步安排试验验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为标准的起草收集第一手材料。2017 年 8 月,主管单位林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工作组讨论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初稿;2017 年 9 月经标准化院审核后提出意见,并对相应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提交到标准化处,形成征求意见稿。4 编制的原则与依据4.1 编制的原则4.1.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4.1.2 坚持相关数据支撑来源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原则。4.1.3 坚持科学研究与技术熟化相结合的原则;把多年来的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完善,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4.1.4 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原

8、则;标准中的技术要素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的普及性。4.2 编制的依据4.2.1 标准的格式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在标准编写软件 TCS2009 中编写。4.2.2 相关术语4.2.2.1 叶片、叶柄扦插用叶片、叶柄作为繁殖材料进行扦插育苗的方式。5 苗床5.1 选地选择地势开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圃地。5.2 育苗棚搭建培育应搭建拱形钢架大棚:主骨架采用热镀锌钢管,棚体高度2.8m、宽度6.0m,拱间距1.3m。覆盖层采用塑料薄膜,拱棚顶部布设 50%95%的遮阳网。5.3 苗床整理将大棚

9、内的苗床整成 1 m1.2 m 宽的阳畦,高约 8 cm,填平蹋实。在床面和步道平覆一层 3 cm 厚的中等大小鹅卵石或粗砂。6 育苗6.1 扦插育苗6.1.1 插床基质及处理用珍珠岩和黄心土的组合或珍珠岩作为插床的基质,珍珠岩和黄心土的质量比为2:1,基质的粒径为 2.5 mm。扦插前 12 d,用质量浓度为 0.51 %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床面进行消毒,用质量浓度为 0.3 %0.5 %的多菌灵对所述基质进行消毒。所述珍珠岩和黄心土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珍珠岩和黄心土的市售产品即可。表 1 为不同基质扦插生根情况,可以看出:珍珠岩、珍珠岩和黄心土两种基质培养的荔波唇柱苣

10、苔的生根率和成苗率均较高,生根率高达 90%95%,成苗率高达 107%130%。表1 不同基质扦插生根情况植物名 基质 扦插数量/成苗数(个 /株)生根数量 生根率% 成苗率%珍珠岩 100/130 95 95 130黄心土+珍珠岩(2:1)100/1079090 107荔波唇柱苣苔黄心土 100/80 85 85 806.1.2 插条采集扦插原材料包括荔波唇柱苣苔健壮无病害的母株,生长良好的叶片。对叶片或带叶柄的叶片的切割处理包括横线切割和/或纵向切割。所述横向切割优选在离叶片基部或叶柄端部 12cm 的位置开始进行切割,所述横向切割和纵向切割的次数各自独立地选自 48 次。6.1.3 插

11、条处理沿中脉纵向再横向切割成若干不等分23cm 的叶片,用 1000PPM 浓度的多菌灵溶液消毒 1020 min。外源激素(萘乙酸或 ABT 生根粉)水溶液浓度为 0.10.2 mg/L,叶片或具有叶柄的叶片基部 2h。所述扦插原材料为荔波唇柱苣苔的叶片,所述外源激素为萘乙酸或 ABT 生根粉。表 2 为不同激素处理后的成苗情况,从表 2 中可以看出,四种外源激素中,经萘乙酸和 ABT 生根粉浸泡处理后的成苗率要高于对照组的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且当萘乙酸和ABT 生根粉的浓度在 0.10.2mg/L 时,成苗率最高。表 3 为萘乙酸或 ABT 生根粉处理生根情况,从表 3 中可以看出,经萘乙

12、酸处理后,荔波唇柱苣苔的生根率高达 97%,成苗率高达 112%;经 ABT 生根粉处理后,荔波唇柱苣苔的生根率高达 86%,成苗率高达 97%。表 2 不同激素处理生根情况配方浓度 扦插数/成苗数(片/株)试剂名称(mgL -1) 珍珠岩 黄心土+珍珠岩(21)500 100/24 100/27300 100/33 100/36200 100/105 100/84100 100/117 100/9150 100/48 100/52-NAA20 100/42 100/45500 100/16 100/24300 100/27 100/33200 100/97 100/80100 100/106

13、 100/8350 100/37 100/47ABT20 100/33 100/36500 100/17 100/19300 100/21 100/23IBA200 100/73 100/67100 100/75 100/6950 100/26 100/3620 100/21 100/28500 100/11 100/14300 100/17 100/20200 100/41 100/30100 100/26 100/3850 100/15 100/23IAA20 100/09 100/16表 3 萘乙酸或 ABT 生根粉处理生根情况基质(珍珠岩)试剂名称浓度(mgL -1)浸泡时间(h) 扦

14、插数/生根数(片/个)成苗数量(株)生根率(%)成苗率(%)200 1 100/84 95 84 95-NAA100 2 100/97 112 97 112200 1 100/80 90 80 90ABT100 2 100/86 97 86 976.1.4 扦插时间一般选择在 4-5 月或 9-10 月中旬进行,气温在 2126,此时最适宜荔波唇柱苣苔生长,扦插成活率较高。6.1.5 扦插方法用木棍在基质上扎一稍倾斜的孔,将叶片或者具有叶柄的叶片垂直插入或平埋深度为2cm,每平方米 100 片。6.1.6 插后管理扦插后,在插床上搭建薄膜拱棚,并覆盖遮荫网,以减少光照的照射,避免水分的流失。2

15、周后,每37d,喷1次质量浓度为0.35%多菌灵,保证扦插基质的温度为21 26,光照条件为6080%全光照。扦插繁育时应采用全日照遮阳喷雾式处理,管理30d40d后即要移栽。扦插繁育的苗木第二年即可开花挂果。6.2 组培育苗6.2.1 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5.02),光照强度 1500 lx2000lx,光照时间 12h/d 14 h/d。基本培养基为 1/2 MS、 MS。试验用的基本培养基为 MS、1/2MS。生长调节物质为 TDZ 、NAA 、6-BA 和 GA3,培养基中加 0.5%琼脂粉,3 %蔗糖,pH 值调至 5.8。6.2.2 外植体取材试验材料为幼嫩叶片,一般于56 月采集

16、新生夏枝作外植体的增殖效果较好。选取当年生具有主叶脉的嫩叶作为外植体。不同的取材时间对荔波唇柱苣苔初代培养有一定的影响,春末夏初取材成活率最高,达到80%左右,夏季和秋季相差不多,冬季成活率最低,为20% 左右;这可能与材料本身有关,春季萌发新叶,细菌污染和携带病原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季和秋季的成活率降低,荔波唇柱苣苔叶片本身被有绒毛,容易储藏细菌,外界环境污染及病虫害的影响; 冬季植物处于休眠状态,病菌储存在植物体内,降低了成活率。因此,荔波唇柱苣苔组培取材也很重要,尽量在植物休眠之前取材,降低污染率。6.2.3 外植体处理外植体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或洗洁清液浸泡并刷洗后流水冲洗 12 h

17、,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 70%75%的酒精表面消毒 30s45s、无菌水冲洗 3 次,再放入 0.1% HgCl2 液振荡灭菌810min、无菌水冲洗 46 次。表面灭菌后,切取 0.50.5cm 带主叶脉的叶块的外植体,继续放入无菌水冲洗 12 min,用灭菌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接种到诱导分化培养基上。由表 4 可知,在消毒过程中,荔波唇柱苣苔叶片对酒精的敏感度较高,酒精消毒时间过长叶片出现枯黄色斑点,掌握适当的酒精处理时间对获得叶片的无菌外植体非常重要。70%酒精消毒时间一定时,随着 0.1%HgCl2 浸泡时间延长,成活率下降,叶片出现褐化现象,故采用 70%酒精处理 30s 后 0.1%H

18、gCl2 浸泡 4min,叶片能够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较低的污染率,也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表 4 HgCl2 不同浸泡时间效果统计浸泡时间/min 污染数 污染率/% 成活数 成活率 /%2 28 93.33 3 104 9 30.00 17 576 7 23.33 8 278 6 20.00 5 176.2.4 荔波唇柱苣苔叶片诱导丛生芽将无菌叶片切成0.5mm0.5mm的小块,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配比的MS固体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TDZ和NAA 培养基中,每瓶接种 1个外植体每个水平 3次重复。荔波唇柱苣苔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培养35d左右形成簇生的丛生芽。试验发现(表5) ,在前20d的

19、培养过程中,芽的分化和生长速度较慢,但继续培养15d左右,丛生芽的分化数量增多,生长速度加快。在NAA浓度一定,TDZ浓度在0.11.0mg/L之间变化时,叶片丛生芽的诱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0.5mg/L时,诱导率达到最高,为 85.75%;NAA 浓度固定不变时,低浓度的TDZ不利于无菌芽的分化,诱导率和平均发芽数随着TDZ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0.5mg/L时达到最高;而高于0.5mg/L时,玻璃化现象严重,诱导率反而下降。因此,NAA浓度为0.1mg/L时,TDZ浓度为0.5mg/L更适合诱导丛生芽,诱导率达到最高,为85.75%,平均萌芽数为18.93个。因此,适合叶片诱导

20、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mg/LTDZ+0.1mg/LNAA。光照培养30d后,观察记录。表 5 不同激素组合对荔波唇柱苣苔叶片丛生芽的诱导情况激素组合/(mg.L -1)编号TDZ NAA诱导率/% 平均发芽数1 0.1 0.1 56.630.028 10.210.0152 0.3 0.1 62.310.050 11.360.0213 0.5 0.1 85.750.042 18.930.0434 0.8 0.1 72.310.005 14.120.0455 1 0.1 73.450.074 14.100.0216.2.5 荔波唇柱苣苔增殖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配比的

21、 MS 固体培养基上光照培养将初代培养形成的无菌芽苗移入增殖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无菌芽增殖的影响。30 天后统计其增殖情况,并观察不定芽分化数量及不定芽生长状况。荔波唇柱苣苔组培无菌苗增殖主要靠分化不定芽。试验中由于激素浓度不同(表 6) ,不定芽分化的数量以及萌发后不定芽的长势都有明显差异。观察比较发现,6-BA0.1mg/L+NAA0.1mg/L+GA 30.5mg/L 为荔波唇柱苣苔不定芽增殖最佳激素配比,分化不定芽较快,很快形成小植株形态,数量多,部分分生出根,不定芽伸长生长明显;无菌芽在该组合培养基上 15 天芽就开始萌动,每个无菌芽分化不定芽1018 个不等,平均增殖系数 1

22、5.0,在该组合培养基上,接种 30 天左右,分化的不定芽形成植株形态,具有 4 片叶片。表 6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不定芽增殖生长的影响激素组合/(mg.L -1)6-BA NAA GA3 接种数 分化不定芽数量 增殖系数 不定芽生长情况0.1 0.1 0.1 30 10.330.31f 10 分化不定芽慢,半数以上能分生出根0.1 0.1 0.5 30 17.670.28a 18分化快,很快形成小植株形态,部分分生出根,不定芽伸长生长明显0.5 0.1 0.1 30 15.330.25d 16分化快,较快形成小植株形态,但不定芽数量多,小0.5 0.1 0.5 30 16.670.31b 1

23、7分化快,较快形成小植物形态,但不定芽数量多、小,部分有玻璃化现象0.5 0.5 0.1 30 13.330.15c 14密集分化,但多数发生玻璃化,形成小植株形态慢0.5 0.5 0.5 30 16.330.32c 17密集分化,但多数发生玻璃化,形成小植株形态快6.2.6 荔波唇柱苣苔生根培养当芽长出4个以上叶片时,将不定芽切成单芽,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接种15d左右芽苗底部有白色突起形成,开始生根。从试验结果而知(表7):荔波唇柱苣苔生根较为容易,在无激素的MS 培养基中生长15d左右,长出较少的根,而添加0.1mg/L的IBA和NAA 时,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须根多,发育

24、良好,有利于移栽,生根率可达93.33%。因此荔波唇柱苣苔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mg/LIBA+0.1mg/LNAA。表 7 不同培养基对荔波唇柱苣苔不定芽诱导生根情况试验号 培养基配方培养瓶数诱导生根瓶数生根率/%(均值 标准差) 根生长情况1 1/2MSIBA0.1mg/L 30 16 52.800.31c平均 3-4 根,有须根,根较长2 1/2MSNAA0.1mg/L 30 22 72.610.35c平均 4-5 根,有须根,根较长3 1/2MSNAA0.1mg/LIBA0.1mg/L 30 28 92.610.35a平均 5-6 根,须根多,根长6.2.7 荔波唇柱苣苔室外移

25、栽室外移栽时,荔波唇柱苣苔的再生植株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较高,待植株正常生长后,每3d浇一次水。荔波唇柱苣苔组培苗经驯化后,生长迅速,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室外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7 管理技术7.1 盆栽管理技术基质:培养基质pH值4-7之间,疏松透气,涵水度适中的营养土。酸性腐殖土 +珍珠岩7:3。选盆:分别选择直径68 cm的无仿布营养袋、1015 cm和1520 cm的塑料盆、泥盆、瓦盆、紫砂盆等,底部垫碎瓦片等排水。换盆:20- 40 d叶片/叶柄生根,50 d左右可萌生小芽。当小芽展开3-5片叶时,可将芽带根剪下定植于花盆中。原来的插叶不取出,还可生出新芽。7.2 养护管理光照:遮阴强

26、度50%-60% 。水分:保持基质湿润,不干不浇水或不滴灌。施肥:腐熟的鸡粪加到培养土中,并加入少量磷肥。也可在培养土中加入少量经过发酵的各种马蹄片、饼柏作基肥。或在春季将上述有机肥埋在盆边土中,但不可与根直接接触。7.3 组培苗管理技术大棚与基质消毒:移栽前用0.020.04%高锰酸钾和0.10.5% 甲醛对大棚进行熏蒸消毒。用0.01%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消毒灭菌。炼苗:试管苗移栽前,将生长健壮、根56条,具有完整叶片的试管苗连同培养瓶放置移栽大棚23 d,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23 d,使试管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组培苗移栽:将驯化后的组培苗用镊子小心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用500倍多菌灵或0.

27、1%甲基拖布津浸泡30 min,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定植于已灭菌的珍珠岩基质中。移栽后用遮阳75%的遮阳网搭小拱棚遮阳,待苗生长 1015 d 后拆除。组培苗的管理:1、组培苗移栽后要注意保湿,基质内含水量保持在 5060 %。移栽一周后,每周喷施1/2 MS 营养液 12 次,定期用 500 倍多菌灵或0.1 %甲基拖布津喷洒杀菌剂,预防病虫害发生,在整个生长期要及时除草。2、组培苗生长3045 d 后,即可换盆开花。7.4 光照表8为不同光照强度下生根情况,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分别为60 %、75 % 和80 %时荔波唇柱苣苔的生根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全光照条件下的生根率和成苗率,不同光照条件对

28、荔波唇柱苣苔繁殖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遮荫条件下荔波唇柱苣苔生根情况、成苗情况较全光照条件下生根率和成苗率较高。表8 不同光照条件生根情况植物名 处理 扦插数量(片)生根数量(个)成苗数量(株)生根率%成苗率%60%全光照 100 86 96 86 9675%全光照 100 98 124 98 124荔波唇柱苣苔80%全光照 100 92 107 92 107全光照 100 73 80 73 807.5 浇水和湿度浇水采用喷壶或小杯注入,一次性浇透,不可从植株的中心浇下,避免积水,导致幼叶腐烂。天气炎热时,每天早晚各一次,冬天每隔 2-3d 一次。8 病虫防治8.1 主要病害及防治10.1.1

29、猝倒病和茎基腐病根和茎基部染病,植株生长缓慢,逐渐褪绿,阳光强烈时易萎缩,茎基部可见根系变褐或腐烂。病原为腐霉和疫霉菌。可喷洒 1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0 %龙克菌悬浮剂 500倍液或 40 %百菌清悬浮剂 500 倍液防治。10.1.2 灰霉病危害叶、茎和花。叶片感染,初在叶缘出现水质状小点,逐渐扩大,褐色腐烂,引起明显不规则的褐色枯斑。花器染病,叶有水渍状小型黄斑,逐渐扩大,黄萎。温度大时,病部密生灰褐色霉状物。可喷洒1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代森锌1000倍液进行防治。10.1.3 疫病由疫霉引起,受害叶片呈暗色水横状软化,扩展到叶柄后造成叶片腐败。病斑扩展融合成大斑或长条形

30、大斑,造成矮化或枯萎。球茎染病,表面软腐状凹陷,严重时球茎变成黑褐色软腐,内部坏死。防治要注意通风降温,发病初期可喷洒60 %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2 %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隔10 d左右施用1次,连续施用2-3 次。10.1.4 叶斑病危害叶片和茎部,在叶片上产生小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的圆斑,严重时,使大半叶子枯黑。可喷洒50 % 多菌灵500 倍液或65 % 代森锌 500倍液防治。同时保持栽培场所通风良好,降低空气温度,减少氮肥用量。10.2 主要虫害及防治10.2.1 介壳虫叶片枯萎,甚至整株死亡。1、加强花苗的观察检查,当发现个别叶片有介壳虫危害时,可用牙

31、刷将菘刷除或危害的叶片摘掉销毁,以防其蔓延;2、在67月介壳虫孵化盛期,应每隔10 d喷1 次40 氧化乐果乳剂。10.2.2 红蜘蛛被害叶变小、变黄、变红,向后卷,生长不旺,主要是在高温6-8月份危害严重,使叶片变黄脱落。1、在3月发生期用1/1000 三氯杀螨醇加1/1500的40% 乐果喷杀,每周一次,连续3次。冬季要清除枯枝落叶,消灭越冬成虫;2、敌死可乳油10001500倍液叶面喷施或狼毒等一些杀红蜘蛛的农药防治。10.2.3 蜗牛主要咬食幼叶,可在植物周围的台架及花盆上喷洒敌百虫或撒上生石灰或饱和食盐水。11 专利及实际知识产权情况2016年12月7日:申请一种荔波唇柱苣苔扦插繁殖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受理;2019年1月14日:收到第一次意见审查书,并完成陈述意见答辩。2019年2月至今:等待国家专利局对第一次意见答辩回复。目前,专利还在审查中,尚未发布,本标准涉及该专利,因专利已公开并受理,故不影响该标准的颁布。主要参考文献:侯娜,田晓瑞,娄丽等.荔波唇柱苣苔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04):67-70.荔波唇柱苣苔培育技术规程标准起草小组执笔人:李从瑞2017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