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五角星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蔑编、碳条、铅笔和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展示拓印后的效果图。提问:这种方法同
2、学们尝试过吗?有谁知道这叫什么方法?(拓印,此方法由来已久,操作方法简单、便易。 )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二、探究阶段(一)观察比较观察比较一:牛 仔 皮 毛 丝 绸观察比较二:玻 璃 岩 石 不锈钢(二)交流感受物 体 肌 理、质 感 感 受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1 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 滑 温暖、高贵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 滑 华丽、典雅玻 璃 坚硬、透 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2 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由此得出(三)基本概念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
3、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三、发展阶段(一) 五角星 油画 冷军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二) 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
4、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三) 父亲 油画 罗中立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四)思考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
5、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四、提高阶段(一)介绍几种制造肌理的方法1、拓印 用纸、笔在物体上擦、印。2、压印 用涂墨或者色彩压印在纸上。3、喷洒 将颜料调制成适当的浓度,喷、洒或倾倒在平面上。4、擦刮 在着色的平面上,用利器摩擦或刮刻。5、熏灸 通过火焰的熏灸。6、渍染 在具有吸水性的表面上或渍或染。(二)活动请同学们寻找不同质感的材料,用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推荐材料:表面有凹凸感、纹理清晰的簸
6、箕、钥匙、藤椅、瓶盖、梳子、窗纱、木板、树叶、等学生拓印,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纸张的厚薄、铅笔的软硬、所选材料纹理的清晰度用墨多少等问题。(三)展示与评价1、展示肌理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谈谈制作与加工肌理效果的感受。2、对材料选择有新意、方法运用恰当、拓印效果清晰的同学给予激励性评价。(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拓印的方法在绘画表现中有什么作用?(可以直接运用于绘画作品中,也可以在肌理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五、总结阶段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7、,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第二课 黑白世界教材分析:木刻版画是一个独立的画种,教材较全面地将木刻的基础知识由浅到深地通过几个活动贯穿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木刻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学情分析:这个课目是一个典型的技法训练课,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因此,这个课目必须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发现黑白木刻的基本知识点,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强调自主性学习,作业内容不定上限,
8、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空间,但是在作业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简单的形象资料供学生参考。教学思路:感受-认识-创造时量分配:课题分两段三课时完成。第一段:40 分钟;第二段:80 分钟。整体操作思路:第一时段主要围绕对木刻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巧来组织教学,其中结合一个活动。第二时段主要结合黑白处理来组织教学,其中贯穿一个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案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黑白世界之木刻版画。二、欣赏作品:木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思考:木刻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教师小结(从形式上较主动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学习内容):二、欣赏作品:木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思考:木刻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教师小结(从形式上较主动地让
9、学生去观察、思考学习内容):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木刻工具。材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言提示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导入活动一。 教师演示三角刀和圆刀特点。 (将两种刀法线条在展示仪上边演示边小结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木刻刀法及线条的认识。 )三、活动一:初步体验不同木刻刀在板材上的感受和效果,5 分钟后提问。四、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欣赏木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第二、三课时教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木刻黑白处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根据具体作品分析黑白处理在木刻版画中的多种变化形式,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黑白处理
10、的重要性。五、活动二:黑白处理训练要求:教师在黑板上提供一个简单画面让学生运用喜欢的木刻刀进行木刻黑白处理的体验。可用铅笔起稿也可直接用刀表现。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拓印出来,并进行讲评,以提高作业效果。作业中可插入柔和背景音乐。六、课内总结: 1. 两个活动的回顾。 2黑白美在美学上的升华。第三课 方寸之间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掌握篆刻刀具的基本运用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刻印,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正确的艺术态度与良好的艺术素养。重点难点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运刀技能。临制肖形
11、章等篆刻作品。教具准备师:篆刻工具材料、图片资料、课件等。生:篆刻工具材料。作业要求能独立临刻一方生肖肖形印或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幅国画,你能看出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2、师:对,我们从题款和印章等方面知道中国书画作品的作者。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方寸之间就是有关印章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 观赏国画作品,通过看题款和印章明确作者姓名。 展示国画作品(古筝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铺垫感情。 二、导读文本,了解新知 1、师:请看大屏幕,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2、师:篆刻的基础
12、知识包括篆刻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其基本技能包括治印和钤印等。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课本第 1011 页的内容,找到答案了就请举手。 (出示导读题“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学生观摩篆刻刀法示范录像。 1、看大屏幕,明确学习目标。2、速读教材第 1011 页的内容并回答老师的提问。3、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篆刻刀法。 展示“学习目标”和 “想一想、找一找”文字幻灯片。点击进入课件“刀法”版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初步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欣赏激趣,尝试治印 1、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十二生肖的说法。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十二生肖的肖形章。2
13、、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肖形章与我们刚学过的第二课黑白世界的木刻版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宋代著名词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确实,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属相的或者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肖形章,试试把它刻制下来。 (下发学具)3、师:好了,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肖形章的镌刻。下面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幅钤印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欣赏。 (展析学生作品) 1、学生观赏十二生肖的肖形章。2、学生临刻肖形章。 (教师进行随堂辅导)3、学生对照范图进行评价,指出主要问题:布局、刀法、形态 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十二生肖肖形章。 (古筝音乐)实物投影仪 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14、,培养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意识。 四、深入探讨,感悟技法 1、师:刚刚同学们看出来了,大家的作品在布局、刀法、形态和钤印等方面有些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印方法。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一下。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说说你们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并说出理由和改进的方法。 (让达成共识的小组选代表陈述本组意见)2、师(小结):我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治印方法(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和正确的钤印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篆刻作品。 1、学生交流探讨后选代表陈述本组见解。实物投影仪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体悟篆刻的基本技法。 五、练习技法,临刻
15、印章 1、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临刻一方你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刻制好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探讨,看相互之间有什么优点或存在什么问题。2、展示学生练习成果。3、教师简要评析。 1、学生临刻篆刻作品。 (老师进行随堂辅导和鼓励)2、学生评价 古筝音乐 进一步掌握篆刻技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六、教学总结,提出展望 1、师: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谁来简要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指名学生回答)2、教师简要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尝试篆刻实践,体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文化,并提供中国篆刻家网站网址: 学生自我“盘点”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有时间可登陆“中国篆刻家网站
16、” ,浏览相关内容 巩固所学,升华情感,培养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板书设计方 寸 之 间篆刻艺术基础知识:1、篆刻的定义2、表现形式3、工具材料基本技能:1、治印(写印稿印稿上石镌刻修改调整)2、钤印教学理念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和理论依据:1、注重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资料、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图文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3、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原则。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学生以表现的平台和思
17、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赏析、探究和实践,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第四课 清晨教材分析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从美术知识的角度来讲,是试图通过学生利用陶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人物的行为活动,提高学生立体造型与表现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圆雕艺术作品的美,思考圆雕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2)能力目标:能够模
18、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3)情感目标:学会发现雕塑中特有德望美感和生命力,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美的感受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人、物等形体的把握,要善于扑捉美的形象,树立造型美的观点。教学难点:掌握艺术的造型原则,使作品在造型上多一点艺术上的自然因素;培养学生的整体感觉,淡化细节的深入刻画。教学准备(师)图片、课件、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生)泥土、各种制作材料及工具。第一课时 感受与体验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每天清晨,当我们背着书包走在上学途中,经常能看到些什么样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动态” 。(展示一组
19、清晨户外的影视片断剪辑)(开阔学生 的眼界,汲取灵感)二、 游戏参与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析模仿的同学是否将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了,并将不太典型的动态进行纠正。2、教师请几位同学表演统一场景动态,看了谁的动作模仿得最具特点。3、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人物基本比例与肢体运动变化的特点。4、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定动态的造型要点。分析“动态” 、抓住“特征”(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把握造型动态的能力。 )三、 对比分析1、展示几件不同材料塑造的人物雕塑,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2、展示几件不同泥雕作品,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3、对比
20、雕塑家作品与学生作业的造型塑造,提示学生需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的思维往返于生活和艺术之间。 )四、 学习活动1、活动要求:将你在清晨捕捉到的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2、学生尝试探索与制作,按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制作。3、教师在学生普遍尝试完成后,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深化对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学习。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修改作业,完善自己的造型。5、教师积极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指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再次强调基本知识,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6、学生加工,整理造型,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
21、践中深化、巩固了新学的理论知识。 )五、展示交流自主评价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和同学们的作品总结研究课题讨论圆雕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针对性地评说,进一步巩固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六、欣赏自我升华(欣赏环节是为了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并发散思维,巩固新知。 )七、课后反思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泥塑作品的创作需要非常强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为了强化学生对观察力的理解和印象,选取的清晨场景最好接近授课对象的日常生活,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学生清晨所见可能差别比较大。而第一课时安排的学生表演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观察后的概括能力。在“活动一”之后可以点明上述欣赏、表演的意义,这样
22、学生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刻画细节在中学生的泥塑作品创作中不是重点。在学生接触泥塑初期阶段,过分强调细节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注意整体动态的夸张与强调才是塑造的核心。 游戏不是目的。观察生活、表演造型、 “玩”泥巴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教学本意,所以,所有的游戏、活动最后都要落实到雕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在把握评价方向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核心。第二课时 学习与再创造教学过程一、 课堂连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动态做了一个小泥塑,现在我们选几件有代表性的同学作品欣赏一下。请几位作者介绍他的创作意图和过程,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些意见或建议。(如此连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23、主动能动性。 )二、 评价小结教师在学生建议的基础上,再分析学生作业,并总结泥塑制作方法与一般技巧。(考虑了与学生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社会活动范围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相宜性,突出整体的造型动态,淡化细节的深入刻画。 )小结知识点:1、在进行泥塑作品创作时,要力求抓住被表现对象最生动,最具特征的动态来表现。2、泥塑创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贴、搓、捏、接等。3、在创作时,不要拘泥于具象表现手法,而应根据创作意图大胆运用取舍、夸张等手法来表现特征。三、 作品欣赏欣赏雕塑作品,学习雕塑丰富的表现手法。这些雕塑作品的作者将这些人物的动态和表现塑造得惟妙惟肖,极其传神,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人物分别处在什么样的环
24、境当中?你能进一步描述一下该场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一件雕塑作品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述。 )小结:在雕塑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态、表情和道具暗示出人物所处的环境,也可以象征性地、恰当地点缀景物,烘托气氛。四、 学习活动制作一件泥塑作品,并根据作品形象尝试添加 12 件景物。 (可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通过添加景物,帮助学生把握特定造型动态与特定背景,道具呼应的关系。 )五、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策划布置一个课外班级泥塑作品展,要求每件泥塑的作者填写一张介绍自己的小表格(表格附下) ,并贴在自己作品的傍边。附展作品表格:作者姓名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 ,开展师生互动,成为“可
25、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六、 拓展教师提供了现实生活中舞台布景、演员表演的虚拟动作等,引导学生领会写神、写意的传统美学,延伸到对戏剧等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学习和了解。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拘泥实景、实物,而以神态、情绪、整体效果等为重点,对生活素材进行大胆的夸张、简化与加工,以服务于作品主题。第五课 大提琴一、导入 播放大提琴独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 ,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欣赏两分钟。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
26、点。第一根琴弦 a 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 d 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 弦 C 音色低沉响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1)造型华丽高贵,大方适度,色彩漂亮雅致。(2)具有优美的曲线和弧面,造型显得柔美。(3)有粗细的直线,直线的琴杆和琴弦,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刚。(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适当,点、线、面均衡,显得造型完美,素有乐器中的美男子之称。三、解构艺术造型的特点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
27、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 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 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艺术家把画布铺在地上,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琴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
28、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四、利用电脑展示解构艺术造型的作品1利用大提琴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提琴时代 花的旋律2利用圆号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圆号新形象 提琴与圆号3利用蝴蝶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蝴蝶新组合造型4利用鱼的造型,进行分解构成。图:多条鱼组合构成5利用大提琴、圆号、蝴蝶、鱼的造型进行综合分解构成。图:自然交响乐 圆号梦想曲 一起为鱼儿伴奏 大提琴时代的士高课堂练习利用大提琴、圆号、鱼、蝴蝶的图案,进行分解构成练习。 (每位学生发一份图案资料,学生利用资料剪贴、拼接进行造型练习)要求一、分割的形状不能太碎,要尽可能保持大提琴、圆号、鱼、蝴蝶
29、造型的特点。二、重新组合构成画面时,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美术教案大 提 琴着是对抽象绘画作品的欣赏,进入到“活动一” 。教材呈现了毕加 索以打散重构形式创作的拼贴画,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认识这种打破物体造型原有完整性,进行局部重新拼接组合、变化的表现方法,教学中可以展示另一幅毕加索的抽象拼贴画,帮助学生在类比中加深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 学生练习可以用色彩各异的色纸或者挂历纸等,先画出大提琴外形,再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分割成几个局部,注意不可把大提琴形分割得太碎
30、,强调切割后的部分尽量保留有大提琴造型的一些特点。然后剪下重新组合搭配,构成拼接画面。 这个小练习中,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样式并示范拼摆,重点强调构图均衡、疏密有致。学生作业建议用几张不同大小的色纸剪切,这样原有造型剪切组合后,色彩、大小的差异会产生更多组合变化的可能。 通过第一个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认识,即打破物体常规的写实造型方式解构造型,可形成新颖有趣的视觉效果。在这种认识基础上进入“活动二” ,用简洁流畅的线条把一种或多种乐器的造型特点表现出来,组织成一幅完整的画。这一学习活动较前一活动对形的认识更主动,且能根据自己对乐器造型的感受进行更多的造型夸张、变形,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教
31、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作业的优劣,应更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引导学生努力表现自己的造型感受。激励学生主观的感受与个性的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谈、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运用的认识,为“活动三”的展开打下基础。 “活动三”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乐器造型、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综合运用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首先比较欣赏并分析几幅表现音乐的抽象绘画,帮助学生感悟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音乐精神,分析画家在创作时造型要素的不同运用,感受点、线、面、形、色的特定组合传达出的音乐信息。结合动手练习让学生体会不同组合、形状的点、线、面给人的不同感受。教学过
32、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音乐情境,让学生上台即兴创作与自我评价,在学生评价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后,再正式布置“活动三”的活动要求:即聆听或回忆一段音乐,以演奏这种音乐的乐器造型为素材,把对这段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教学重在学生个性表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为了引导学生作业中大胆创新,努力尝试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体验求新求变的创作乐趣,除教材提供的欣赏作品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其他更多相关的抽象绘画作品,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表现音乐的视觉印象。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选择 如果“活动二”单独设置一个课时,可
33、以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乐器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区分乐器的造型特点,有条件可安排有演奏专长的学生现场演奏乐器,激活大家创作的灵感。 介绍西洋乐器的造型变化只是教材的一个切入点,如果本地没有这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完全可以选择本地造型优美的民族乐器造型作为造型变化的基本元素,以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对民族音乐的感受。 五、教学建议 课前可安排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乐器造型图片,以便在课堂上与大家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借此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造型的美感。 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酌情处理,如导入环节可以从欣赏大提琴、介绍大提琴的相关文化入手,也可以从大提琴图片和画家作品对比直接进入主题。另外要注重教学
34、过程的情趣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为学生提供创作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对应“活动二”的开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对客观物象进行造型简化、夸张、打散等处理的表现手法,引入“资料库”中蒙德里安的一组树的变体系列作品进行感受与分析,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客观物象再现到抽象绘画表现观念转化的过程。另外,即使是抽象绘画,画面的形式美感要求中,营造具有一定视觉中心的画面也是教学中不应忽视的要求。尤其是在“活动三”的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感受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各种通感,比如:音乐中有高潮,绘画表现中就要出现视觉中心;音乐中有节奏、起伏,绘画中就要有疏密、大小、位置变化;音乐中有喜、乐、哀、怨,绘画中就要
35、有线、色等形武元素处理的情感对应体现。 提及色彩的情感表现,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回顾一下向日葵中不同色彩的心理感受与情感象征意义的内容。第六课 诗情画意教学目的:1 使学生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3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提问、欣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36、: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 。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 ,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 (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教师讲解)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
37、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 (显示远香堂图片)取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之意,提为远香堂。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夏日池中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其高尚的情操。(显示“香洲”
38、图片)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舱楼,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 (显示图片“小飞虹” )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古人以虹喻桥。(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以示其志之清高。(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
39、,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布置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
40、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 小组讨论: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我国园林的特征: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2为了满足封
41、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要素:园林少不了建筑,建筑在东西放园林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西方古典园林的布局中,建筑占主导,园林是延伸部分,服从于建筑,使园林“建筑化” ,建筑是孤立的,无须同园林互相渗透。中国园林的布局中,园林统帅建筑,巧妙地使山石流水,花草树木渗透到建筑中去,迫使建筑园林化,要求建筑随高就低,因山就势,自然敞开,使建筑本身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于一炉,如建
42、筑上的匾额、雕塑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赏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岩石坚贞,都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中国园林三大要素:山水地形: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 ,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
43、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园林中的对景和借景:对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人的走动,景物就不断地变换。在中国园林中,最好的景点往往置于最有利的地势上,而且有最好的自然环境作衬托,在游览路线最适于停留的地方便是赏景的最佳位置,在景点多的园林中,各个景点常互为对景。有时为了强调对景中最精彩的部分,还利用门洞、窗洞或建筑的间隙把对景框起来借景:把园外的佳境,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扩
44、大空间感。借景有多种形式:远借 如,拙政园“依虹亭” 、 “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邻借 如,颐和园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仰借、俯借则是观赏的角度不同,如,晴空万里,春江渔火应时而借,一日之间的疏影移动,晨曦残阳借景还可引申为借声、借香等等。园林的景的欣赏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所谓“静观”是庭院中人能够驻足的观赏点,在可停息的小亭里、坐椅上留住人,使人能对四周的景观仔细观赏。因其视点与景物的位置不变,眼前犹如出现一幅立体的风景画,整个画面就象一幅静态图画,造景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视线范围内的主景、配景、前景、中景和远景,尽可能使画面向纵横发展。在中国
45、古典园林中还常常通过各式洞门或通过各式窗户及各种漏窗,透过门框或窗框,透过门,空间相互联系、渗透,使空间感觉更为深远,使画的境界更生动、更深邃,耐看、耐寻思,让人回味。动观(类似欣赏短片)所谓动观,是通过一定的行走的路线,把不同的景组成连续的景观序列,随着人的移布,景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其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犹如观看一幅长卷图画,一景一景不断闯入眼帘,成为一种动态的连续构图,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西方“流动空间“ 的理论和东方“空间分隔 “的理论都异曲同工地创造出庭园步移景异的景色。尤其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苏州一批面积狭小的私家庭园采用了曲径通幽的表现手法,将动观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庭园造景有
46、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之。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能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 “的原理,创造出 “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庭园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庭园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
47、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引导学生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这些文化遗产,又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园林,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与自然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继承和发扬。欣赏了我国的园林建筑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显示一组民居图片) ,将各地的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概括我国民居建筑的特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造型朴实,群体和谐,环境优美? 鲜明的民族特色(新疆喀
48、什地区天旱少雨,居民喜爱户外生活,院落四周设廊,廊下砌土坑,上铺地毯,是平时待客及家人活动之处。福建永定县古竹乡圆土楼,为自卫防御而形成的一种封闭型聚居环形大楼,外墙用土造,厚达一米多,大楼一般为一环,高 24 层,每层 16 间,多的有 32 开间,内部各间有回廊相连,外部下层不开窗,第三、四层开小窗。 )北方寒冷,人口相对少多四合院、三合院,空间大些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为楼房少数民族由于安全因素以族为单位,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形成各种形状的土搂,便于防御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大于精神性追求。 课后思考题:l 请举例说说中国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以及它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l 当今
49、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建筑越来越多,他们同园林建筑、民居建筑能不能相融合?第七课 心灵的关爱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贺卡的赏析,知道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具有实用和欣赏价值。2、让学生了解贺卡的设计与制作,并通过创造性的合理加工,制作立体贺卡,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3、通过情感的交流,感受人之间的情谊,体验生活的情趣。重点:运用切割、折叠、组合等方法制作贺卡。难点:富有创造性地制作卡片,并借卡片传递情感。(一)引导阶段:请大家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爱?导出本课课题:心灵的关爱贺卡(板书显示)(二)新授:1、回忆贺卡带来的感动。设问:(1)大家曾经在哪些日子里收到过哪些类型的贺卡?贺卡分类:A. 节日卡-根据中外传统节日而设计的贺卡,如春节卡、圣诞卡、母亲节贺卡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