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望海潮,柳永,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2、。,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3、、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写作风格,柳永乃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 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的词凄婉缠绵,儿女情长,但却不靡靡。以至于“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时人云:“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 “情长”柳永 “别恨”晏殊 “愁宗”李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介绍,柳永 (约987-约105
4、3年),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至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七(排行第七)。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
5、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
6、伎填词作曲。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柳永 一袭磊落青衫 茕然立于繁花落叶之间 眼里有无处安放的深情 谁也抹不平他心中的忧伤 春意阑珊拿不起的是书卷 秋雨连绵放不下的是思念 潇湘河畔 寻寻觅觅 红尘良伴 无限江山 时运不济 如何指点,写作背景,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
7、、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赴宴。,检查预习,参差 绕堤沙 天堑 珠玑 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 羌管 千骑,(cn c),(d),(qin),(j),(q),(sh),(chng yn),(qing),(j),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8、。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诵读,解题,望海潮,词牌名 。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解 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 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 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 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何为慢词?,慢词,主要是从体制上来说的,和体制短小的小令相比,慢词的篇幅较大,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
9、力。,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 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思 考,原文(上阙)东南形胜(优越、美好),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cn c )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q) q ,竞豪奢(sh ) 。,译文(上阙) 东南湖山优美,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湖堤柳色如烟、小河彩桥如画,家家户户都垂挂着挡风的珠帘,绿色的帷幕,房屋错落密集,足有十万人家。钱塘江两岸耸立着一排排高耸
10、入云的大树,钱塘江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江海浩淼,极目远眺,无边无际。街市上珍奇物品琳琅满目,家家都穿着绫罗绸缎,争着享受奢华的生活。,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都会,东南形胜,繁 华,总写,分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词人如数家珍般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写杭州城温柔安详又兼热闹富贵的一面,尤其是街巷河桥中隐藏的风流蕴藉之美呼之欲出。各式建筑,
11、各抱地势,鳞次栉比,直接刻画了城市的繁荣;近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写都会人多富庶。,侧重写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怒”字写出钱塘潮的盛世之况。,“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问:若把上片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平板生硬,力度、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威仪的钱塘潮,怒 涛 卷 霜 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写罢威仪的钱塘潮,柳永又翻转一
12、笔,再次留恋杭州城的繁华。 “列”、“盈”、“竞”写出杭州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奢华。 “珠玑” “罗绮”皆妇女服用之物,暗示杭城声色之盛.,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思 考,原文(下阙) 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下阙)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
13、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少女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14、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下 片,西湖湖山之美,重湖,桂子,荷花,百姓生活愉悦,羌管,菱歌,嬉嬉,长官生活休闲,千骑,乘醉,吟赏,祝愿官员:,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思想情感,诚信:,诚实,守信用。,现代汉语词典,何 为 诚 信 ?,望海潮通过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思 考,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
15、都市生活景象,1、从地理位置上看 【东南重镇】 2、从历史传统上看 【自古繁华】 3、从自然景观上看 【西湖、钱塘江】 4、从市井面貌上看 【建筑精美、人口密集】 5、从百姓生活上看 【安居乐业】,惊叹 赞美 艳羡,艺术手法,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尔后,画家即以此作为笔法点染、设色;继而文艺理论家
16、引以概括词的此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点染”艺术鉴赏,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染,点,“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
17、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7、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染,点,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点、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染,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工于铺叙,一句一景,
18、写景富有层次感,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除了点染和铺陈,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比喻 夸张 互文,风帘翠幕,三吴都会,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竞豪奢,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烟柳画桥,杭州西湖传统景观,平湖秋月,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重湖叠巘清嘉,重湖叠巘清嘉,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菱歌泛夜羌管弄晴,羌管弄晴,嬉嬉钓叟莲娃,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平湖秋月,双峰插云,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三潭印月,江南水乡 人间天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