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英雄本色非偶然.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9324275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雄本色非偶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英雄本色非偶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英雄本色非偶然沈浩日记背后的故事2010 年 08 月 18 日 16:31 新华网 字号:T|T 新华网合肥 8 月 18 日电 (记者周立民、王圣志)有一种人,了解得越深、越透,越让人觉得可亲、可敬。沈浩就是这样的人。从聆听小岗村民含泪述说沈浩的桩桩往事,到细览他留下的一本本披露心迹的日记,沈浩的形象越发丰满、高大,而在沈浩故乡发现他高中时代一本霉迹斑斑的日记,让记者认识到,沈浩成长为一名“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并非偶然。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金黄庄村是皖北黄淮平原上一个平平常常的小村庄。2009 年 11 月中旬,记者来到这里。这里是沈浩的故乡。沈浩 2009 年 11 月 6 日积劳成疾

2、倒在工作岗位上后,记者在媒体中最早赶到小岗村采访,从满头白发的大包干带头人到稚气未消的大学生“村官” ,从饱经沧桑的老奶奶到身强力壮的庄稼汉,还沉浸在悲痛中的村民们向记者深情讲述了沈浩为他们做的一件件大事、小事。发出报道、离开小岗,记者先后到沈浩工作多年的安徽省财政厅、母校铜陵学院等地采访,追寻沈浩的成长轨迹。这次到金黄庄,同样是为解开心中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沈浩离妻别子从省城到小岗坚守多年?是什么孕育了沈浩心中对百姓化不开的浓浓深情?沈浩母亲(中)村里人叫沈浩都喊“五孩” ,他在家排行老五,1984 年沈浩离开村子上大学,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沈浩三哥沈明祥在家务农,他告诉记者,当年家

3、里太穷,父亲卖掉翻修房子要用的木料,给沈浩和他凑学费。年近八旬的村老书记张祚林,沈浩的启蒙老师邵泽明,幼时好友、残疾人沈明华,在金黄庄一座四面透风、严寒难挡的旧屋中,村民们忆起沈浩让他们温暖的点滴往事:自己吃不饱肚子,把馍分给更穷的同学;每次回乡,不忘带点小礼物,到村里孤寡老人家里坐坐、拉拉家常。记者提出到沈浩当年生活的老房子去看看,沈明祥说,前些年就拆掉了,旧物差不多都扔了。沈浩的侄儿沈百成站在一旁:“俺叔打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搬家时有一些他的旧书本、信件扔掉了,我印象有一个笔记本没扔,不知道写的是啥,放在哪个角落里,我回去找找看。 ”他的话让记者喜出望外。半小时后,沈百成拿来一本潮乎乎、长满

4、霉斑的日记本。因年代久远、霉斑太重,日记封面已难识当年面目,正文部分有很多页面也粘在一起。回新华社安徽分社驻地,记者烘干发黄的日记本,小心翼翼拂去浮尘,一页页打开这本尘封已近 30 年的日记。这是沈浩 1982 年、1983 年上高中时的日记。因保存不善大多已模糊不清,从残存部分看,他几乎每天写一篇,有学校生活的记录,有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有看书、看电影后的随感。正青春年少的沈浩,文笔略显稚嫩,思想却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难以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十几岁少年的笔下。正直、诚实、执着、爱心、奉献,沈浩为人所称道的种种优良品质,在这本写于 20 多年前的“青春”日记里已经呈现。记者请几位年轻的同事

5、将日记原文录入成电子文本,一位“80 后”编辑感慨:“少年沈浩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岁月的磨砺没有让他失色,时代的机缘使他终放异彩,这样的人成为英雄,并非偶然!”时隔不久,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专程赶到小岗、合肥采访、报道沈浩事迹,记者将这本日记提供给采访团。日前,科学出版社慧眼识珠,把沈浩多本日记结集出版。沈浩的妻子王晓勤说:“整理沈浩日记,让我重新梳理了一次和他这么多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日记从他学生时代到 6 年小岗生活,把他的难处、他的向往、他的追求都记录下来了,我直到看他日记的时候,才知道他受的苦难,也被他又想奋斗、又想顾家,忠孝不能两全的心情所感动,慢慢理解了他对小岗的感情。这实际上也是对我精神的一种洗礼。我很自责,以前应该给他更多的关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