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322224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临床病例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临床病例讨论) 地点:门诊五楼电教室 患者男, 21岁。因皮疹 6个月,左拇趾皮肤破溃伴间断发热 3个月于 2005一 12一 28入院。患者 6个月前无诱因突然出现双肘部伸侧、双手掌指关节 (MCP)及近端指间关节 (PIP)伸侧、双眼内眦旁皮肤鲜红色红斑,伴瘙痒,其他部位无皮疹 ;同时出现双膝、双躁、双腕、双肘关节疼痛,无明显红肿,但有双手肿胀、晨僵 ;伴发热,体温最高为 38 ,无寒战、盗汗,无肌痛、肌无力、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查肌酸激酶 (CK)236U/L,血沉 (ESR)28mm/h,抗核抗体(ANA)(+)1:140,抗双链 DNA抗体 (抗 d

2、sDNA)、抗 0(ASO)、类风湿因子 (RF)、抗 ENA均阴性,肌电图大致正常,右中指 MCP伸侧皮疹皮肤活检提示 “ 表皮角化过度,未见毛囊角质栓及基底细胞液化,真皮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 ” ,考虑 “ 结缔组织病、皮肌炎 ” ,给予甲泼尼龙 40mg/d,用药 2周及环磷酰胺 (CTX)、甲氨蝶呤 (MTX)(具体用法不详 )治疗,症状缓解, 激素逐渐减量至泼尼松 10mg/d。 3个月前大量运动后左足拇趾起泡,皮肤变紫、结痴脱落、溃烂。 2个月前发现左大腿根部包块,伴压痛。 1个月前患者到上海就诊,旅途受凉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 40 ,左大腿根处疼痛加重,查血白细胞 (WBC

3、)正常,骨穿提示感染骨髓象, 3次高热时血培养均为阴性,双髋关节 CT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感染,先后使用头孢呱酮 /舒巴坦、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等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左大腿根部疼痛减轻、包块缩小,患者出院。出院后受凉再次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 39 ,左大腿根部包块明显增大,疼痛剧烈,不能行走, B超提示左侧腹股沟无回声包块伴淋巴结肿大。予阿奇霉素、美罗培南抗感染,体温不能控制。期间因外院考虑不能除外皮肌炎活动,一直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最小用量泼尼松 45m/d)。患者发病时 X线胸片可见左肺中野片状模糊影,此后复查为纤维索条影, 1个月后胸部高分辨 CT示双下肺轻微肺间质改变。人

4、院查体 :T39 ,面部、背部可见密集痤疮,双肘伸侧、双手 MCP及PIP伸侧可见 Gottron征。 口腔多发白斑、溃疡,双侧扁桃体 度肿大,咽部充血。心、肺、腹查体无异常。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约5cm 10cm,质韧,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晰、无波动感、压痛明显。左拇趾趾跖关节处皮肤破溃,创面干燥,未见明显脓性分泌物,伤口周围无明显红肿。 人院后辅助检查 :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大致正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118U/L(正常值 5 40U/L)、 -谷氨酰转移酶 ( -GGT)l31U/L(正常值 10一 50U/L)、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76 u/L(正常值 5 37

5、U/L);第 1小时末 ESR7lmm; C-反应蛋白 (CRP)12mg/L(正常值 0-8.0mg/L);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 IgM、 IgA均正常 ;蛋白电泳 :白蛋白(ALB)48.7%(参考值 57.45%71.73%)、 1球蛋白 5.4%(参考值 1.76%4.48%)、 2球蛋白 15.5%(参考值 4.04% 8.28%);ANA、抗 -dsDNA、抗 ENA、抗 Jo-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阴性。 PPD皮试 (一 ),肥达一外斐反应 (一 )。 病毒指标 :包括 ToRCH、巨细胞病毒 PP65抗原 (CMV-PP65)、EB病毒等均 (一 )。肿瘤血清学筛查指标,

6、包括 CA125、CA153、 CA199、 CA242、甲胎蛋白 (AFP)等均 (一 )。多次血培养均阴性。 T细胞亚群 :B细胞和 NK细胞计数显著减少,T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低 (CD4+细胞计数 :199/mm3, ),CD8+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且存在异常激活。 X线胸片 :双肺多发斑点索条影,陈旧性结核可能。胸部高分辨 CT:双肺多发斑片索条影,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影。腹盆腔 CT:肝右叶后段低密度影,考虑 不典型血管瘤可能,肝右叶钙斑,脾大。腹股沟 B超 :多发淋巴结肿大,左腹股沟区管状无回声区 (3.1cm0.8cm),考虑淋巴管囊肿。口腔白斑拭子涂片未见真菌菌丝及孢子。两次足部

7、破溃分泌物培养 :白色念珠菌。 检查期间患者仍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高峰不规律,波动在 37.8 39.2 之间,发热时有畏寒,无寒战,伴左腹股沟区疼痛加重。因患者口腔有白斑,足部破溃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给予氟康唑治疗,但体温无明显下降趋势。 2006 -01 -20行左腹股沟包块活检,分别送匀浆涂片,抗酸染色,细菌、真菌、结核、奴卡菌培养。同时,患者仍高热、咳嗽、咳白色黏痰,并出现明显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 X线胸片 :两肺多发斑片索条影,考虑感染可能性大。 21 日血培养结果为沙门菌。 23 日腹股沟包块组织匀浆涂片 :偶见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 ;组织匀浆培养 .:鲍曼

8、不动杆菌、屎肠球菌、恶臭假单胞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替考拉宁治疗, 3d后无任何效果,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吞咽困难。查体 :颈部有多发肿大淋巴结,直径 1 2cm,质软,边界欠清,轻度触痛,双肺散在干、湿啰音。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氧分压(PaO2)8.23kPa(61.73mmHg),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4.23kPa( 31.73mmHg),氧饱和度 (SaO2)0.944。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动过速。 x线胸片提示左肺野大片斑片状阴影,右肺中下野斑片状阴影并小结节阴影,心影呈烧瓶状,双侧肋隔角变钝。复查胸部 CT:双侧胸腔积液,右肺多发结节,纵隔多个淋巴

9、结融合成块,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 (UCG):中一大量心包积液,主要集中于左室面,内可见絮状物,脏层心包可见絮状沉积物。 2006 -01 -27左腹股沟包块活检病理回报 :皮肤及皮下组织有多灶性坏死伴肉芽肿形成,抗酸染色 (+),阿尔辛蓝一过碘酸雪夫 (AB一 PAS)染色 (+),符合结核。 根据病理检查有肉芽肿形成,并伴抗酸染色阳性,故结核诊断确定,同时合并细菌性败血症。遂加用异烟阱、利福平、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五联抗痨治疗。经抗结核治疗并减量糖皮质激素 1周后,患者病情无改善,持续高热,咳嗽、咳白痰、胸闷、心慌、吞咽困难等继续加重。 2006 -02 -09血抗巨细胞病毒特异

10、性抗体(CMVIgM)(+), CMV-pp65抗原 (+),立即加用更昔洛韦治疗,并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1周内持续开放引流,共引流黄色黏稠脓性液体约 1600mL,送检抗酸杆菌 (+),细菌培养提示鲍曼不动杆菌,结核杆菌培养见快速生长抗酸染色阳性菌,考虑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胸腔积液检查双侧均为乳糜性胸腔积液,细胞总数 4.5 l09/L , WBC 0.726 l09/L ,单核0.98,多核 0.02,黎氏反应 (+);总蛋白 35g/L,乳酸脱氢酶 (LDH)275U/L,胆固醇 (CHO)1.066mmoI/L,三酰甘油 (TG)10.74mmoI/L。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处切口渗液,

11、切开引流,引流物拭子涂片见大量抗酸杆菌。 讨论 :诊断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及诊疗过程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复习几个医学名词和术语 非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人型、牛型、非洲、田鼠分枝杆菌 )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它分枝杆菌,其中部分是条件致病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乃是指感染了 NTM,并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慢性肺部疾病一 NTM性肺病。另外 NTM 还可引起皮肤、淋巴结、以及全身播散性病变。单耐多耐非典型分枝杆菌病以及 HIVAIDS伴发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双重感染正在逐年

12、上升 ,对健康人群造成较大影响,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关注 。 NTM病发病率明显增长,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CD4+细胞 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之间的关系 CD4 淋巴细胞计数 (个 /ml) 带状疱疹 结核 口腔念珠菌病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食道念珠菌病 皮肤粘膜疱疹 弓形虫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非结核分支杆菌病,巨细胞病毒感染 隐孢子虫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时间 Gottron sign 约 70的 DM出现此征。它表现为在掌指关节和近指关节处皮肤有红紫色的斑丘疹,顶面扁平,伴少许脱屑,久后皮肤萎缩,色素减退。在甲根皱襞可见僵直毛细血管扩张和瘀点,有助于诊断。此

13、征由Gottron在 1930年首先描写,被认为是 DM的特异性皮疹 TORCH检查 TORCH是指一组病原体: TO指 弓形虫 R指 风疹病毒 C指 巨细胞病毒 H指单纯 疱疹 病毒 本检查常作为妇女怀孕期生殖道感染的常规检查项目 若感染了会引起流产 早产 胎儿宫内死亡 胎儿 脑积水 神经发育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等 对优生优育和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有参考价值 几点体会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体 卫生部颁布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强调 “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故要求 “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

14、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 合理用药 1.明确诊断 选药不仅要针对适应证还要排除禁忌证。 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 尽量少用所谓的 “ 撒网疗法 ” ,即多种药物合用以防漏诊或误诊,这样不仅浪费而且容易发生相互作用。 3.了解并掌握各种影响药效的因素 用药必须个体化,不能单纯公式化。 4.对病人始终负责 开出医嘱、处方仅是治疗的开始,必需严密观察病情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药物。要认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功及失败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用药技术更趋合理化。 卫生技术人员应增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分析讨论 是结缔组织病还是感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