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中市人工栽培猪苓空窝的原因及对策黄庆林(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摘 要 分析总结猪苓空窝的原因有选种不严或苓种退化,场地选择不当,蜜环菌退化或生长不良,栽培技术不完善,灾害性天气,病虫危害等因素。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严把苓种质量关,按时培养优质蜜环菌材,选择适宜的栽培场地,精心栽种确保成活,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管理等。关键词 猪苓;栽培;空窝;蜜环菌;原因;防治猪苓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为层菌纲、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真菌。以菌核入药,具有利尿、渗湿等功效,在我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药用历史。近代医学研究发现猪苓具有治疗肝炎、抗癌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其活性成分还可生产高档
2、化妆品。我国猪苓主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河北、山西等地。自古以来主要依靠野生采挖,而产区过度采挖,导致野生猪苓资源枯竭,供求矛盾突出。上世纪 90 年代初,陕西、山西、甘肃等省由仿野生栽培开始,发展猪苓人工栽培获得成功。陕西汉中市秦巴山区是我国猪苓最大的适生区和主产区,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猪苓技术的不断成熟,汉中市的留坝、略阳、佛坪种植规模、产品质量、综合效益居全国之首,已成为汉中市山区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一些农户常出现种下去猪苓,采收时却找不到猪苓的空窝现象(俗称“跑苓” ) ,损失惨重,严重影响种苓积极性。作者通过研究猪苓产区生态环境,走访调查猪苓种植户
3、,总结出汉中市人工栽培猪苓空窝的原因及对策。1 猪苓空窝的原因1.1 选种不严或苓种退化在生产中,人工栽培猪苓目前主要采用无性繁殖,即用小猪苓(菌核)做种,与蜜环菌伴栽,猪苓得到蜜环菌提供的充足养分后,菌丝迅速繁殖,长出新的猪苓。近年来,市场需求刺激,供种用的猪苓野生资源日渐枯竭,导致苓种紧缺。有些人不得不将老化的、机械损伤的、感染病毒杂菌的、保藏不当失去生活力的猪苓菌核做种;或将多代无性繁殖后的猪苓菌核做种,猪苓菌种老化、退化,生活力差。种下去之后,不仅不能分解吸收蜜环菌,而且其本身的营养反而被蜜环菌吸收殆尽,导致空窝。1.2 场地选择不当猪苓与其他食用菌一样,在其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因素有着
4、密切关系,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是猪苓世代延续的主要场所,相比空旷地,其光、温、水、气等条件更适合猪苓生长。猪苓生长最适温度为 1524 ,温度低于 8 、高于 25 时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 1。选地不当,往往导致土壤环境中水分、温度等主要因素不能满图 1 猪苓空窝现象 足猪苓与蜜环菌的生长要求,是造成空窝和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3 蜜环菌退化或生长不良猪苓与蜜环菌是共生关系,两者互为利用。没有蜜环菌的侵入,猪苓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于活的或者腐朽的树木上;蜜环菌菌索一端侵入菌材上吸收营养物质,另一端侵入猪苓菌核,其代谢产物及侵染后期的菌丝体都可被猪苓吸收作为营养,促使猪苓菌丝迅速繁殖
5、,长出新猪苓 2。猪苓生长的好坏,与蜜环菌材的大小、多少,以及蜜环菌长势的强弱密切相关。如果蜜环菌生长不良,营养供应不足,猪苓长势就差,甚至死亡。而生产中,有不少农户往往不重视蜜环菌材的培养,长期使用老棒加新棒的办法培育菌材,不更新蜜环菌种,导致菌种退化或生长不良,杂菌多,满足不了猪苓生长所需的营养,造成空窝;也有的农户所用菌材过小,猪苓还没有长大,菌材已经耗尽,如不及时补充新材,猪苓营养中断,造成空窝。1.4 栽培技术不完善猪苓进行人工栽培的历史较短,很多栽种模式还处于试验阶段。许多地方相继使用了仿野生栽培法、猪苓菌核无性繁殖栽培法、猪苓纯菌种人工接种栽培法 3、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法等多种方
6、法栽培,但仍然存在繁殖系数小、周期长(35 年) 、接菌率低、产量不稳等问题。如平地栽培的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都比较便利。但是夏季温度难以控制,并且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通常太低,不适宜猪苓生长。室内栽培,水分、温度及通气等因素虽然容易控制,但难以协调。传统的仿野生栽培模式,问题也很多,环境条件不易控制,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受野猪破坏严重,管护难度大。优良种苓品种短缺等,也会影响其栽培。生产中,一些农户不经过栽培实验,盲目引进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栽培模式,往往导致空窝减产,损失惨重。1.5 灾害性天气及病虫危害猪苓虽然在地下土壤中生长,但降水多少和温度的变化及场地的选择对猪苓的生长
7、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干旱少雨,暴雨成灾,山洪,泥石流等都可能造成空窝。病害较常见的是杂菌影响蜜环菌的生长,及积水造成的猪苓生理性腐烂。虫害主要是蛴螬、蝼蛄等,咬食菌材、蜜环菌菌丝和幼嫩的猪苓菌核。有害动物如鼢鼠、野猪等,打洞、毁窝,破坏猪苓生长。1.6 其他因素 人工栽培猪苓,技术是关键。猪苓生长周期长,人工栽培需要一定的技术保证。因此,栽培前必须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一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掌握;大规模生产最好请专家把关,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如山场的选择、菌材的准备、蜜环菌的培养、猪苓种的选择、栽培时间、栽培模式、技术储备以及资金、劳力的准备都应提前到位。
8、如果前一道工序没有抓好,后一道工序就要落空。生产中,往往有人仓促上马,缺这少那,临时凑合,栽培质量得不到保障,技术不到位,人为失误等都会导致栽培失败,形成空窝。2 防止空窝的措施2.1 严把苓种质量关种苓应选择表面凹凸不平多疤,色泽鲜艳,手捏有弹性,鲜嫩不干浆,重 150 克以下,生活力强,出芽快而多的灰苓或黑苓。灰苓的菌丝幼嫩可全部做种;黑苓应选菌丝为白色或浅黄色,手捏菌核有弹性,菌龄短的做种;白苓做种易腐烂,菌核肉质变为褐色,手捏无弹性,中空坏死的不能做苓种 5。较大的种苓,也可以从细腰或离层处掰开分栽。严禁将老化、机械损伤、感染病毒杂菌、保藏不当失去生活力的猪苓菌核做种;尽量采用野生猪苓
9、菌核做种。2.2 按时培养优质蜜环菌材猪苓生长周期较长,种苓需 3 年,商品苓一般需 45 年,要求在生长期内均有丰富的营养供给。因此,要培育优质菌材。培育用的菌材及菌床必须在猪苓下种前 34 个月开始准备。凡是无芳香、无油脂味的阔叶树均可作为培养蜜环菌的菌材,但以壳斗科和桦木科树种为好,如板栗、茅栗、栓皮栎、麻栎、斛栎等。木质越疏松,蜜环菌的发菌越快,能使当年栽培猪苓早接菌,接菌菌核多,产量高,提前采收;木质越坚硬,蜜环菌传菌越慢,但耐腐朽,猪苓生长期延长。人工栽培猪苓通常采用直径 1012 厘米,长 6070厘米的木段,砍 34 排鱼鳞口至木质部。有条件的,将木段用 0.25的硝酸铵水溶液
10、浸泡 30 分钟后再培育效果更好。蜜环菌菌种宜选用经过分离纯化,人工培育的栽培种或者新培育的菌枝,以利于培育出生活力强的优质蜜环菌材。2.3 选择适宜的栽培场地秦巴山区猪苓栽培场地应选择海拔 8001 400 米的林地为宜,其中 1 0001 200 米半阴半阳稀疏林下最理想。土壤要疏松透气,不积水,不板结,含水量以 20%50%为宜。坡向以西南或西北的二阳坡、坡度为 2040,腐殖质含量丰富的林地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最适宜猪苓生长;其次是含腐植质的黄砂壤和黑砂土;石渣土、粘土、黄泥土均不宜栽培。林地栽培猪苓不仅更适宜猪苓和蜜环菌生长繁殖;且树棒、树枝、枯枝落叶可就地取材,方便易行,节省劳力和
11、费用;还不与农业争耕地,提高了土地使用率。2.4 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人工栽培猪苓,前茬的收获期即为下茬的栽培期。多在春、秋两季,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或 8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进行。翻窝时,采收大块猪苓作为商品苓,小块猪苓及与蜜环菌连在一起的菌核仍留在坑里做苓种,重新加上树棒,粗树枝和枯枝落叶,过 35 年又可采挖。根据汉中市农户的实践经验,春栽比秋栽好,当年萌发的新苓越冬即变为灰苓。而冬季栽培后,随气温不断降低,当年不萌发新芽,要翌年春季地温回升之后才能形成白苓。更重要的是冬季开挖,当年形成的白苓还未转变为灰苓,很容易在采挖或栽培时碰掉,损失造成。2.5 3 种栽培方法。(1)蜜环菌枝+
12、树棒+ 苓种。先在窖底铺 1 层34 厘米厚枯枝落叶,压实后排放 57 根树棒平压在上面。棒间距离 10 厘米,取种苓 250350克,均匀摆放在棒的两端(各 1 个)和两侧(各3 个) ,并靠紧。取新培育的菌枝 1 千克,夹放在种苓两侧和棒间,一端必须紧接种苓或鱼鳞口,在菌枝的空隙处填加树枝节,要放平压实。空隙用腐植土填实,防止在空洞积水造成杂菌感染。用枯枝落叶填充棒间,厚 10 厘米,全坑铺平;用土封顶,厚 15 厘米,坑口要平,以蓄积雨水和截留坡上滚下来的虚土落叶,坑面用落叶树枝覆盖。(2)蜜环菌种+树棒+ 苓种。树棒、苓种放置方法与菌枝树棒伴栽相同,每窝用蜜环菌种 12瓶,投资大于用菌
13、枝,但一次到位,节省劳力和时间,可有效防止杂菌感染,对比同期产量与菌枝栽培基本相同。(3)菌材+新棒+ 苓种。是最初使用的栽培方法,其用料和栽法与前法基本相同,不同处在于用 2 根新培养的菌材加 3 根树棒,或 3 根菌材加4 根树棒,由于后期营养不足,其产量较低。尤其是用栽过天麻的菌材栽猪苓,产量更低。栽过天麻的菌材不能作为主料只能用作添加材料,于每年春季白苓萌动前在坑面加一层。2.6 改进栽培技术猪苓栽培中出现空窝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按照猪苓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尽量创造适宜于猪苓生长的环境条件,就能取得成功。实践证明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地防治空窝的发生。(1)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
14、采取下层栽一层猪苓,上层种一层天麻的栽培方式。下层猪苓栽培同菌核栽培方法一样,将猪苓层菌材用土盖平,然后再在猪苓层菌材上横放菌材 4 根,树棒 3 根,猪苓层与天麻层呈“井”字型,将天麻种放入上层,盖土 58 厘米,当年可收一茬天麻。天麻采收后,添加适量新材埋好,3 年后再收一茬猪苓。这种栽培模式在干燥年份,猪苓减产,天麻有收;多雨年份,天麻减产,猪苓有收,能规避一定的风险,减少损失。(2)小窝栽培。小窝栽培坑深 1520 厘米,长、宽各 6080 厘米。根据地形而定,坑底挖松整平,穴下填腐殖土 35 厘米,穴中间放一根稍大一点的树棒,树棒两边各放一根菌材,菌材与中间树棒间距 45 厘米,一根
15、树棒一根菌间隔,顺序放置,回填半沟细沙土,在 5 根蜜环菌材两侧分别均匀放入 350500 克猪苓种,然后放入22.5 千克鲜树枝,树枝必须单个平放,不能重叠。将细土均匀添入菌材与树棒空隙中间,压实,最后用腐殖土或沙土覆盖 815 厘米,坑面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小窝栽培环境条件好控制,水分、温度好保持。即使感染杂菌,也不会污染其他栽培穴,利于管理,容易成功。(3)遮阴降温。实践表明,遮阴降温对猪苓生长有极好的促进作用,所以,野外栽培最好选在树荫下。在山坡、果园及平地栽培时,可采取依靠树木、搭架种植长蔓型植物、种植草皮或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树叶等方式遮阴,给猪苓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
16、境,以减少空窝,获得高产。猪苓适宜的生长温度在 1425 之间,达到 30 以后,就会自动进入生理休眠期,所以夏季将土层温度控制在 25以下,保持其生长。冬春季则应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农用地膜等进行增温、保温,使土层温度保持 12 以上,使猪苓缓慢生长。温度降至 8 以下时,猪苓停止生长。2.7 加强管理(1)水分管理。猪苓喜凉爽湿润,干旱高温及积水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因此,春季干旱时应及时补水或加厚覆盖物,夏秋季汛期来临时应注意及时排水并盖好坑面,防止露棒。猪苓怕积水浸泡,积水易引起窒息死亡。(2)检查观测。猪苓生长缓慢,周期长,生长过程很容易造成营养链断裂。因此,栽培
17、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猪苓和蜜环菌的生长是否协调、同步。猪苓的大小、多少与蜜环菌的长势强弱成正比。生产中往往在猪苓增大期所需营养量大时,菌材已开始腐烂,难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应定时检查菌材的生长状况,如发现蜜环菌棒接菌不良,感染杂菌或者菌材过小或消耗殆尽等现象,就要及时加棒覆土,补充营养,使猪苓和蜜环菌同步生长。(3)防止人畜践踏。猪苓栽种后,不需施肥、松土、除草,保持其自然野生状态。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人畜尤其是大牲畜践踏,将会使栽培坑踏陷散架,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又使下凹积水,影响土壤通气性,因此,要防止人畜践踏。(4)病虫害防治。猪苓病害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比较常见的是蜜环菌材感染杂菌,应在栽培时严格选择菌枝、菌材,清除枯枝、落叶、杂菌。虫害主要造成减产,可在栽前喷洒 90%敌百虫晶体 8001000 倍液于窝内枯枝落叶上予以防治。参考文献1 姚宗凡. 常用中药种植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89.2 常明昌. 食用菌栽培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3 关良洲. 猪苓栽培新技术J. 食用菌, 2004(1): 42.4 许永华, 陈晓林 , 金永善, 等. 北方栽培猪苓技术J. 人参研究, 2009(3): 33-35.5 张世荣. 秦岭高海拔地区人工栽培猪苓技术J. 食用菌, 2003(6):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