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6.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2012.10.16修改稿)》发表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318847 上传时间:2019-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2012.10.16修改稿)》发表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6.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2012.10.16修改稿)》发表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6.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2012.10.16修改稿)》发表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6.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2012.10.16修改稿)》发表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6.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2012.10.16修改稿)》发表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路径荣维东(西南大学文学院,重 庆,400715)摘 要:写作教学要重视并解决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写作一般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不愿写”,二是“没的写”,三是“不会写”。 这是由学生写作的内在矛盾即:“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一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之间的落差造成的。写作教学要填补这些“经验落差”,其基本路径是:一教学生分析写作任务情境, 焕发写作动机;二帮学生填补 生活经验缺失,生成写作内容;三 训练并提高其语言表达和语篇构造能力。关键词:写作教学;问题;路径;交际语境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一、学生写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写作教学要面向学生

2、真实而具体的困难。据我们对 1979-2009 年间全国 141 份中小学作文研究所做的“后设分析”发现 1,我国中小学写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1不想写:绝大多数(62.74%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2没的写:没内容、没素材、没东西可写;3不会写:没有词句、不会表达、不会结构文章等。这三个问题,一关乎“为什么写” (即兴趣、动机) ;二关乎“写什么” (即写作内容) ;三关乎“怎么写” (即写作技法) 。从写作发生学看,三者任何一个都影响着写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三者又有先后主次之分。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该先解决“为什么写” ,再解决“写什么” ,最后才是解决“怎么写” 2。其关系如图 1 所

3、示:图 1 学生写作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学生写作的主要矛盾即“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与“这一次写作任务”之间的落差造成的。学生现有的写作经验包括:学生的写作动机、现有的生活积累及表达水平;“这一次的写作任务”包括:题目的要求、相关话题信息、生活经验,这次写作所需技能。写作教学要填补“学生现有经验”与“这次写作任务所需经验”两者之间的落差。这些需要填补的经验,填补的过程、方法、策略等构成了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图 2 所示:为 何写?写什么?写?怎 么 学生现学生现有经验有经验(动机、(动机、生活、生活、表达)表达)写作任写作任务所需务所需经验经验(生活(生活经验经验 +语文经语文经验)

4、验)2图 2 学生写作的主要矛盾是写作所需要经验与现有经验的落差二、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问题之一:写作任务的交际语境缺失过去我们以为,写作就是“文章制作” 。这是非常狭隘和片面的。其实,写作同说话一样,是面向明确或潜在的受众表达交流的行为和结果。写作不仅是字词句段篇的制作,实质上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交流。写作时,作者总是揣摩并分析读者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表达意图,选择话题和信息进行交流。在这里,读者、目的、意图等交际语境要素决定着对写作的内容、体裁、语言等一系列的安排。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时,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是受交际语境制约的。简单地说,就是“语境决定语篇” 。

5、“写作任务语境”包括读者、目的、角色、话题、语言等要素。这些要素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们是写作真正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 。 3写作动机有实用的、审美的、做事的区别。写作的动机目的不同,文章的内容、体裁、语言、表达也就不同。正是交际语境要素的选择、互动、触发,导致了意义的生成和语篇“赋形” 。写作是作者基于交流需要,通过假想的方式,与不在场的读者或读者群,进行书面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像听说近乎人的本能,可以自然发生;写作是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语言技能,如果没有较强的目的动机,很难启动完成。叶圣陶说, “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 ”4。写作行为的启动与维

6、持,除一般活动动机外,还需要“写作任务语境”的潜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功能语言学大师韩礼德所说的“语言潜势” 5。它其实是一种语境感知、想象、还原、塑造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是写作活动启动、推进、完成的最根本动力。斯皮维认为写作不仅是书面符号的表达,而是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一场“意义建构” 。她从读者要素出发指出:“读者对作者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能成为作者表达创造的有力工具。正如许多老师所意识到的,一旦作者能预想出读者们已知的、想要知道的和将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东西,这反过来会有助于写作。”6 一切写作都是为着读者而进行的。这个读者有时是明确的,有时是我们假想的。托尔斯泰、朱自清等作家都谈到过这

7、种“读者意识”在写作中的作用。国外的大量研究也证实高明的写作者总是具有很强的读者意识。 7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指出“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进行对话的过程。 ”8 绝大多数的写作,总是面向别人、公众和社会的,是有着明确或潜在读者的。即使纯粹写给自己看的、秘不示人的日记或者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做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心灵的对话。正是读者的参与、牵引、塑造着我们所写的作品。读者是写作活动最重要的启动者、牵引者、合作者。中国的写作教学,向来忽视读者在写作中的作用、忽视写作活动的交际语境功能,而专注于文章的制作。这种只问结果,不问动机,不问过程的写作,已

8、经使中国的写作教学成为了一种不涉及实际交往功能的“虚假写作” 。尤其是“应试文写作” ,这种写作除写给教师、考官看,捞取考分外,几乎没有的实际的交流功用和存在的价值。这种无实际用途、动机、目的、对象的写作,充斥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中国写作的主要形态。这种被动的、机械的、没意义的写作行为,严重背离了写作活动的本质。它是学生“不愿写作文”和作文成为“老大难”的根本原因。(二)问题之二:没有内容可写3学生“没内容可写” ,原因很多。其中最典型而又似是而非的说法是“学生缺乏生活” 。的确,写作有一个必要条件:作者要有与所写话题相关的生活经验、事实、信息百科知识等。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基

9、于此点考虑,目前“成功”的写作教师们往往采用“搞活动”或者“制造生活”的办法来教写作。如通过现场游戏、观察、感受,像吃西瓜、擦皮鞋、讲故事、放音乐、看图片、做实验、做动作、演小品、静物写生、野外活动等模拟或制造一段生活来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这自然可以。可是,在这里我们忘了一点:学生真的缺乏生活吗?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生活”之中啊。家庭、学校、读书以及各种活动都是生活,其中应该有无数的信息、资料、思想可供写,其中任何一点都可足够写成一篇文章的。再说,有时那种活动或直接制造生活的教学方式也并不见效。比如秋游了,可很多学生还是写不出来,原因何在呢?其实, “注意、激发和转化”才是关键。生活、活动、

10、信息,只有注意、激发并转化、加工之后,才能化为写作内容或材料。信息加工写作心理认为:写作是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的过程。作文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储存在作者长期记忆里。这些信息有的是平时所累积的各种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有的是阅读、思考或各种闻见所得,平时处于潜藏闭锁的状态。必须有一个动机或外界触动,才能激活、提取、加工。文与可画竹之所以能“振笔直遂” “胸有成竹” ,首先是因为他有关于竹子的大量真实信息,更关键的是他能将眼中“真实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 ,进而变成了“手中之竹” 。写作不仅要有真实的生活,更要有“作者经验了的生活”即经过作者内心感悟、加工、提炼、重组、再造了的生活。在这里,体

11、验是将直接生活转化为写作内容的“加工厂”或“转化器” 。写作即经验的改造。写的过程是搜集、再现、重组生活经验的过程,也是重新体验、生成、再造生活经验的过程。并不是我们积累够一定材料之后才去写,通常我们是“通过写作”来做事、交流、生活、思考、探究、学习、工作。写的内容就在写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交流的需要,无限丰富的物象、意象、思想、人物、事件,被语境激发出来,澄清、定型、呈现。这些因为交际需要所激发出来的东西,既是交际的资源和信息,又是写的内容和结果。当你体验、思考、探究并交流的时候,写作内容也就源源不断地催生出来,写作也就发生了。可以这么说:学生写作有可能是由于其生活或阅读不足造成的

12、,但很可能主要不是这样。学生没内容可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会转换”造成的,是因为缺乏对生活进行唤醒、激活、体验、加工、转换、再造的能力造成的。因此,写作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将“外在的生活”转化为“内心的生活” ,“体验生活”并形成一种“经验了的生活” 。换话句话说,就是:写作教学要教学生“通过写作”去体验、去分析、去思考、去表达、去交流、去学习、去做事当他们学会以这种“准写作状态”生活、学习、做事时,写作教学的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唤起、生成、转化已有生活记忆和经验的能力。正基于此,写作才是认知训练、思想训练、审美训练,进而是一种生活训练、做人训练。正

13、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文即做人”才有意义。(三)问题之三:不知道怎么写写作最终当然需要将“经验了的生活”转换为“书面语篇” 。 这也就是将获得的意义、思想转换为语词、句子、段落、篇章表达呈现4出来。写作一般要经过“物-意- 文”的三级转换。要顺利实现“从意到文”的转换主要靠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不会表达”的原因有:字词不会写,句式不会用,缺乏篇章结构样式,表达技巧等。这些都属于学生“语文经验”的缺失,需要平时的语文教学和学生自己的读写活动来解决。以上,我们分析了学生写作面临的三个主要困难。如何解决?其基本路径如下三、写作教学的基本路径(一)分析写作任务的交际语境,启动人的内在言语表达机制从动机

14、理论看,人的写作动机非常复杂。然而真正直接起作用的是:“这一次写作任务”所面临的“写作交际语境”所触发的认知内驱力。迪恩蒙莫里和福克兰奥哈勒在写作者的选择中说:“学好写作的第一步是要明白写作的时候到底做了些什么。有时你的写作意图是要取悦读者,有时则是想与人争辩或说服他人,有时你想要发现想了些什么(如果我不写出来,别人又怎能么能够知道我有哪些想法呢” ) 。你的读者也是多种多样的,他或许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或许是些不知名姓从本谋面的陌生人。这一切便形成了来自以下各方面的选择( 意识的或潜章识的):你的经历,你作品中所代表的自我,以及用于传播书面信息并称之为语码的结构和语言。因此,写作就是一种选择行

15、为。 ”9皮特科德将“交际和意义”连起来思考,认为“交际”产生“选择” ,而“选择产生意义” 。 10斯皮维认为写作即“意义建构” 。这就是说,写作是针对特定读者、有目的的交流与对话活动。正是交际语境要素的选择、互动、触发了言语活动的交流机制,并导致了写作中“材料的涌现” “意义的生成”和“语篇的赋形” 。真实具体的交际目的、真实具体的对象(读者) ,真实具体的交际活动作为“最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 ,直接触发并赋予了“这一次写作行为”所具有的交往的合理性、意义性和必要性。这样的写作才是“真实的写作” ,才还原了写作交流的本来目的。我们经常让学生写给_的一封信。可如果学生不明了写信的对象及写这

16、信的目的,这信其实是很难写的,硬写的话,只有瞎编,也没意义。而如下命题就大不一样 11一本地公司赞助了你学校一笔钱以资助教育参观。请选择一个你们班级 想去的地方。给你的校长写一封信,劝说他同意支付一些钱用于你们的该次参观。在后面这个作文题中:写作的对象(读者)校长;写信的目的“劝说” ;话题申请资金进行教育参观;体裁写一封信等交际语境要素交代得非常具体。当写作者面对这样的作文命题时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要说(写)什么、怎么说(写) 、最后达到什么目的。我们认为这样的写作是具体的、真实的、有意义的表达和交流。正是这种交际语境的真实具体,激发起作者的写作动机,才使得写作交流顺利地启动、进行、完成。激

17、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明了“这一次写作”行为的交际性。帮助学生“探究、发现或玄想这一次写作交际语境要素” ,并使之具体化。下面,我们分析一篇以“世博会”为话题的作文。其交际语境要素列表如下:“世博会”话题写作的交际语境要素分析图角色 对象 目的 形式 语言5学生自愿者政府秘书普通市民游客外国客商教师公民记者小学生普通市民杂志读者父母老师笔友网友外国朋友考官市长组委会宣传鼓动劝说行动传播信息感染打动日常办事发表意见娱乐工作记叙文广告公函书信倡议书新闻网、博客评论小说诗歌新闻议论描写记叙文学口语正式含蓄夸张从上图可以看出,关于“世博会”这个话题的作文,可以从角色、对象、目的、形式、语言等

18、五个要素出发,每个交际语境要素都有无数不同的选择。如写作者的角色(学生、自愿者、市民) 、读者(同学、市民、市长) 、写作目的(宣传、告知、感染) 、文章样式(新闻、议论文、诗歌) 、语言表达(记叙、描写、客观、雅俗)等。比如,学生可以以“世博志愿者”的身份,向“不文明的市民” ,写一份“倡议书” , “劝说”他们世博会期间,不要穿睡衣上街,做一个文明市民;学生可以以“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向“普通市民”发布新闻;他也可以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向“网友”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采用口语或者更加随便的网络语言,达到“娱乐”的目的。他还可以以“外国客商”的身份向“世博组委会”发出“公函” ,语言比较

19、“正式” ,达到“申请布展”的办事目的。然而,假如你泛泛地要求别人写一篇以“世博会”为话题的文章,那是很难下笔的。因为你不知道写给谁,写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一篇文章有几乎无限可能的选择,一旦作者可供选择的要素太多,看似“自由” ,反而没法去写。目前所谓的“文体不限、怎么写都行”的写作教学,其实是一种是虚假的甚至是虚无的“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写作,是一种“不可能”的写作。除非写作者学会将写作语境具体化。其实,任何文章都是具体的、面向特定读者、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书面交流。普泛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说:写作首先应该弄清楚所写语篇的交际语境是什么:即写给谁?为何目的?达到什么功能?把这

20、些要素意义确定下来,写作才能进行。或者说,写作的过程就是选择并确定写作要素的过程。一篇文章可以有一千种想法(10X10X10),但是只有一种写法(1X1X1) 。这就是写作语境要素的选择并确定的过程,也就是构思并“赋形”的过程。教师教作文时,先要教学生分析、探究、还原、想象这个作文题(任务)的交际语境。这种对写作语境的分析、探究、想象、设计能力就是是写作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就是去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判定写作任务语境要求的能力;构思是寻找并设计出一种恰当的交际样式的能力;表达是构造出“适合这一特定语境要求的语言样式和语篇形态”的能力。一句话,写作能力其实就是一种基于语境的自如恰当交流的能力。(二)填

21、补学生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生成写作内容1.填补学生的生活经验(1)通过“搞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与写作话题有关的直接生活经验。这是目前“活动式”作文常见的做法。这样做,写作材料缺乏的问题当然可以部分地得以解决。(2)通过阅读等,获取与写作话题相关的间接生活经验。另外还有“话题讨论” “专题阅读” “资料梳理” “调查访谈”等。2、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理论上讲,学生作为一个不断感知的人,大脑中储存着无限丰富的信息、记忆、感受。任何一个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心理活动等,都足够去写几篇“作文”了。学生之所以没东西写,不是因为大脑中没东西,而主要是没有学会将所拥有的东西激发出来,并6适时适当适

22、式地加工转化为写作内容和材料。王崧州的作文课亲情测试是指导学生激活生活并进行内容转化的经典案例。 12这节作文课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1)写下五个亲人的名字(2)回忆与他们相关的故事(3)写一段文字,然后读出来交流(4)划去一个人的名字。这节课中王老师运用情境创设、回忆联想、叙交流等手段,帮助学生激活了关于亲情的话题;又通过暗示、渲染、聚焦、放大、情境体验把这个话题具象化、细节化、条理化、情绪化。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将过去视而不见、习焉不察的生活转换为新鲜生动的生活故事、浓浓的亲情,进而变成写作内容。当学生以这样一种新的视角和感受, “重新体验一番生活”时,就进入了一种“准写作”的亢奋状态,那些

23、与亲情有关的故事、细节、情感通过课堂交流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写作素材,写作因而水到渠成。其实大多数的写作内容,通过想象等手段都是可以生成的。当然如果学生真的想象不到某些生活内容和场景,教师命题时可以避开。写作心理学上有一个“自由目标效应” 13 ,是说当学生自由地选择写的题目、内容,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对于高水平的写作者更容易发挥出其应有水平。中小学写作教学只需要写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生活就行了。其实,学生缺乏的信息,也完全可通过技巧性地转换题目和教学活动设计实现。3、教给“生成写作内容”的策略写作教学要教给学生激发、提取、转化生活的方法策略。如“头脑风暴” “想象” “联想”“摄取” “发散图” “思

24、维图” “列提纲” “查资料” “做调查” “做访谈” “5W1H”提问等,都是有效地触发、搜索、提取、转化、生成、组织其生活经验的有效写作策略。(三)弥补语文经验的不足,训练语言表达技能所谓“语文经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积累的范文、语感、语识、语式、措辞以及其他语言表达的经验。这些语文经验的缺乏,表现在学生作文中是不能准确连贯自如地表达,不能实现“意-言”之间高效自如地转换。解决学生语文经验缺乏即“不会表达”的问题的关键途径有如下几点: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表明,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与语言技能水平相关。Santos( 1988) ,Astika(1993 ) ,Engber(1995)

25、发现词汇量与写作质量显著相关,词汇量水平最能说明写作质量。其他许多研究也表明学习者在写作中的许多困难是由于缺乏词汇造成的(Uzawa second,“can not write”caused by the students lacking of the writing skills, and the third is the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write”(or why to write). These three problem will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writing obstacles. Teaching of writ

26、ing should faced these problems and give the basic path following three: First, help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of writing assignments, and inspire their writing motivation; second, to fill the lack of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and help the students generate writing content; third,make up for the lack of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their writing skills.Keywords: writing instruction ; problem; path; communicative context本文系西南大学 2010 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博士基金) 作文教学理论重建与策略开发 (批准号:SWU10336)相关成果。作者通联: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 2 号西南大学文学院 荣维东 邮编 400715手机 15923963386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