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 学 奇 才 王 国 俊西安曲江风景区内、唐大雁塔侧畔坐落着一所绿树掩映、繁花似锦的中国重点高校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校长王国俊走马上任还不足一年天气,但大刀阔斧的改革却使这所万人大学出现引人注目的变化。王国俊因了数学研究的成果,被列八中国名人大辞典。1985 年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模糊系统首届学术年会上,他被推举为“拓扑组”主席。今年(1987)7 月应邀赴日出席国际模糊系统第二届学术年会,他将再次担任一个分会的主席。近几年,王氏多次飞往美国夏威夷大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比利时安卫普大学等国际名校讲学,均被同行刮目相看。王国俊的拓扑格分子理论,已被国内外同道广泛应用。王国俊是个什么样的人
2、?记者在陕西师大一间布置简朴而秩序井然的写字间里,见到了他。这是一位身材魁梧而又风度翩翩的中年人。王先生满口秦地乡音,他祖籍关中东府渭南县,中学和大学分别在西安四中、陕西师大度过。青少年时期,王着迷的学科最先并非数学,而是物理。20 世纪 50 年代初,还是中学生的他,就自己动手安装了一台超外差收音机。献身数学科学,与其说因被录入数学系,不如说因为偶然的机遇诱发了潜伏的天性。一位学友发现他演算能力特强,告他一个信息:武汉有家数学通讯期刊,常登数学短文,何不一试身手?刚跨进陕西师大数学系门槛不久的王国俊,跃跃欲试。他撰写了一篇美奈劳定理的推广,投往楚地。果不其然,刊发了。随后,没有导数的连续函数
3、、从棱长求正多面体的体积接连抛出,又双双命中。连王国俊自己也没有想到,3 篇处女作奠定了他一生的专业方问。当时的大学教材,已不能满足王国俊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他开始自修英语版的新兴学科“拓扑学”。1958 年离开母校时,他完成了 2 篇颇有见地的数学论文:什菲禾定理的推广后来登在西北大学学报上;可微函数的开拓,则登在中国数学学会办的教学进展上。后者是陕西师大校史上首次在如此高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数学论文。尽管品学兼优的王国俊在校担任过班主席,浑身长满“数学细胞”,但却无法逃脱“好事多磨”的古训。他被分配到汉中一中任教。师范大学毕业生到中学任教,是天经地义的。对此,他毫无怨言。问题在于,王国俊受了
4、亡父国民党 26 军秘书长这个社会关系的影响。陕西师大高材生特别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显著的教学效果,给他本人赢得了威望,也赢得了自修深造的时间。在汉中一中 4 年岁月里,王国俊于英语之外又学会了德语和法语,每年都有 2 本数学专著脱稿。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年事已高的寡母抚育中学数学教员 4 个年幼的弟妹越来越力不从心。“王门长子”不得不给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若曾写信倾诉衷肠。1962 年,王国俊调至长安县引镇中学。在那里,一干就是 15 年。这 15 年,加上细柳中学一年,是王国俊的人生命运最为灰暗的时期。“社教”之后是“文革”,“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政治运动接二连三降临神州大地,他也由“反革命的孝
5、子贤孙”晋升为“牛鬼蛇神”。徬徨、不安、痛苦,唯有在旁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数学逻辑海洋里游荡,能给他带来希望、情趣、欢乐。毕竟,他往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与陕西师大图书馆,比从汉中跋涉方便多了。节假日,中学数学教师带着馒头,一头栽进书堆里。他整本整本地摘抄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丧主德国、波兰等国的数学资料,只要它与拓扑学有关就行。他像一头秦川牛似的将这些数学资料视为生存的“草料”,生吞活剥食入肚内,回到中学斗室,再慢慢吐出来咀嚼思索、消化、演算、质疑。图书管理员已同这位嗜书如疯如魔的书生结交上了。读者走光了,他却可以被关在资料室继续啃“洋文”书刊。美国人提出的两道疑而未决的数学题“两个 H 闭空间
6、的乘积是否还是 H闭”、“两个 R 闭空间的乘积是否还是 R 闭”,引进这位中学数学教师的莫大兴趣。他回到学校后,茶不思,饭不想,脑瓜里装的就是这两道难题。他带着它们朦朦胧胧述入梦乡,迎接晨曦。一个星期之后,第一个难题,王国俊做了肯定的回答;第二道题,加了个条件也解决了。被政治帽子压得抬不起头王国俊这阵子浑身轻松,他怀着喜不自胜的心情于 1962 年 10 月把论文发往中国数学界的权威杂志数学通报。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生态下,没有阶级性的数学,也被扯到政治为纲上。他的论文没有、也不可能加盖中共中学支部的“红”印章以证明作者“身份可靠”。2 年后,论文被退还,编辑函称,日本学士院纪要已发表了同
7、类文章。这无并于一桶凉水,劈头泼向王国俊。本该由中国数学家署名攻克的难题,一改而为“东洋人”,使中学教员的心情难以名状。这就是当年不讲爱国与科学的“政治挂帅”!但,它毕竟是王国俊数学研究道路上的一次飞跃,也给他带来了转折性契机。1977 年,西北大学一位好心的同行将日本人的论文复印给王。他仔细一看,第一道题,两人方面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得到了肯定答案;第二道题,王国俊的算法,比那位日本学者加的条件要微弱得多,学术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人帮”这当口已“树倒猢狲散”,替王国俊鸣不平的人多起来。陕西师大时任校长李绵伯乐相马似的做出决定,在中学无线电修理部的王国俊,旋调母校任教。数学教员离开长安
8、的风声传出,一群乡下人也愤愤不平:怎么能让电器修理技艺精湛、态度和蔼可亲的“王师飞走”呢?他们骂长安县教育局“不用人才”,把这么好的老师放跑了!在长安引镇中学、细柳中学 16 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心思治的时期,也是王国俊在学科探索上初试身上、积蓄能量的时期。春回大地,他像个长期在沙漠里干渴难耐的人见了水似的,迫不及待地从外国资料爬梳中确定科研课题,追踪世界数学先进学术水平。开始,他从发现外国学者的数学论文中存在的错误中,思考问题,加以纠正推广。然而,脑海深处总对先于日本学者获得研究成果而不得发表一事耿耿不释。1978 年,他发现美国学者汤普松S 闭空间主要定理证明过程是错误,撰文加以纠正。1
9、979 年,他发现了波兰数学物理通报专辑公报上一篇论文中运算方法的框架过窄,也过于烦琐,于是又著文纠正。两篇文章均刊登在多年前退掉他稿子的数学报和科学通报杂去上。王国俊以挑剔的目光看待国内外问行的学术成果,只能给他带来一个“换脑筋”、“摸底牌”的过渡期。他需要在浩瀚无垠的数学海洋里,尽快为自己确定行驶的航道。调回母校后,他对模糊数学的兴趣重新勃发,并在研究中将之与拓扑格理论联结起来。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诞生了。王教授以这种理论处理模糊拓扑学研究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形成了“拓扑分子格”理论框架,并于 1983 年于中国科学杂去上发表了广义拓扑分子格的学术论文。数学的传统用法为邻域系,在新框架之
10、下,这个法子容易出现众多的病态问题。王国俊却大胆运用一般拓扑学并不使用的远域系用否定远来刻画近、描写近。他成功了。他将拓扑点概念推广为拓扑分子概念,提出了远域系理论、拓扑分子格理论。这些由王氏首先涉足的边缘学科及其学说,已经逐渐为国外同行所肯定。美国、日本、加拿大、比利时、波兰、捷克、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希腊、邓度等国的数十名权威学者,纷纷来函索要他的论文。有的已在王氏研究的基础上述行了新的探索。此外,他还提出了良性紧理论,发表在美国数学分析与应用杂志。该理论同样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公认。从 1981 年重返母校迄今,王国俊获得国家教委和省级以上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 7 项,其中被国家科委公报
11、公布的 3 项。当“专家治校”在中国由 20 多年前的贬意词转而成为褒意词时,做了 20 年中学教员的王教授卓著的科研成果及其凝聚人心能力,被同事、学生、国家教委看中了。1986年 5 月,他开始代理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同年 12 月 31 日被国家教委任命为校长。此前,他已是中国模糊数学、高等数学两期刊的副主编,数学研究与评论、东北数学两期刊的编委。他的目标是,把陕西师大建成一所拥数十个右国内外有影响力昭学科和名教授成群的高等学府:诞生未来学者、教授的摇篮。题解:本文经中新社专稿处理后刊发于 1987 年的香港广角镜,署名刘荣庆。由于手头无港刊稿,本书只能采用笔者手稿排印。我在用科学态度报道对
12、外科技新闻的文章里,曾介绍过此次采访,指出,科学史告诉我们,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作为量化模式,显然是描述客观世界的,但数学的直接对象并非自然界本身的现实原形,而是经过人的头脑抽象思维的发明创造。数学对象具有人为性,数学活动具有整体性,数学发展具有历史性,数学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其现代发展成了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产生的重要基础,数学还是理解的艺术,并渗透于音乐、歌舞、戏剧、杂技、绘画、雕塑、电影电视、建筑艺术等多种文化领域。那么,怎样才能将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报道到海外呢?我以为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方式是写数学家这个活灵活现、有七情六欲的人物。我采写数学奇才王国俊一稿时,就立足于数学是文化的观念,浓墨重
13、抹数学家的学术生活道路,让王国俊作为载体将他抽象的数学成果带上,跨越隔行如隔山的障碍,同天涯海角的读者见面。王国俊的学生时代分别在西安四中和陕西师范大学度过。因了偶然的机缘,他从热爱物理转而迷上数学。接连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高水平的数学论文,并没有为他开辟光明的人生图景 在唯阶级成份论的历史年月里,他受到担任过国民党26 军秘书长的亡父的牵连在 20 多年中学教员包括“文革”做“牛鬼蛇神”在内的生活历程中,王国俊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攻克了两道国际数学难题,然而直到春回大地的 1981 年,他才重回母校陕西师大任教,并在随后出任校长。这时,他对模糊数学的兴越重起,并在研究中,将之与“拓扑格理论”联结起来,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成为有点化学派的创始人。当这位中国数学博士生导师赴大洋彼岸的美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外国学者在书摊上发现了登载拙文数学奇才王国俊的香港广角镜月刊,会议代表争相购买。它提高了该时政期刊的身价,也为这位数学家、为中国增加了光彩。此后,国际英国剑桥名入传记中心遂将王氏学术生涯载入世界学者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