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态心理简答题简答:1.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把心理障碍分为哪十种类型?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心境障碍)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形障碍、情绪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1.2、请简述变态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
2、)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1.3、请解释心里异常的实质。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也有其物质基础。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即大脑的发展水平越高,症状就越丰富,但这种观点不应把大脑的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截然分开,两者是有机联系的。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心理异常是不健全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应,所有症状都来源于客观现实,取材于现实生活。1.4、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5、请简述心里异常的判断标准与分类。(1)以经验为标准
3、。 (适用范围最广但却最不准确的一种) 。 (2)社会适应性标准。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适用范围最狭却最准确) 。 (4)心理测验和实践的标准。1.6、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1)建立有效的对心理异常的诊断体系。即根据个体在心理异常表现上的相似性及其差异,把他们分类到不同的群体中去,这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的描述。 “病理学”是指产生可观察的心理异常表现的心理和生物学过程的异常。(3)对心理异常病因学的描述。病因学是指环境中的事件或个体自身特点中能够产生病理性变化的因素。 (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即对心理异常的各个发展阶
4、段进行描述,并同时区分出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中与心理异常有关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7、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标准包括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标准的指标包括社会适应行为,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人格的稳定性,挫折的耐受力和社会交往能力。1.8、为什么说行为主义的三个假设可以直接应用于异常行为?首先,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过去的经验习得的。其次,人们能从实验中发现什么样的环境因素会引发异常行为。最后,如果改变那些环境因素,个体将不会再学习旧的不适宜的行为习惯,而会学习新的适宜的行为。1.9、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变态心理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对各种方法的了解和各个层次理论的融合。2.1、请简述如何
5、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答:判断某一精神活动属于正常还是异常,一般从三个方面分析: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2、简述进行精神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答:进行精神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五个方面:(1)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以及存在哪些精神症状;(2)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并评定其严重程度;(3)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4)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5)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
6、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2.3、简述几种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答:1、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在幻觉的背景上又产生被害、影响等形式的妄想;2、精神自动综合征: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综合征,包括假性幻觉、被控制体验、内心被揭露感及系统化的被害妄想、影响妄想等相互联系的综合征;3、紧张综合征:以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4、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等;5、Cotard 综合征: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病人认为自身内部器官和外部现实世
7、界发生了变化,部分已经不存在了。2.4、如何进行精神检查?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异常还是正常,一般从 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程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5、简述妄为的特点。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特点: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
8、历加以纠正。2.6、简述如何理解自知力?(1)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2)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人。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3)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得十分困难,因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
9、。(4)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5)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2.7、简述谵妄的诊断标准。处于谵妄状态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损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谵妄的症状不是逐渐产生的,往往迅速起病。它会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展起来的,并且
10、能在一天内有所变化。3.1、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但发作前没有特定的诱发事件,发作之后逐渐消退。有时出现严重的、经常性的发作。惊恐发作时,在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或人格解体所击溃;在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在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3.2、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会极力回避令其感到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恐
11、惧症病人的恐惧反应同现实情境的危险性是极其不成比例的。这种恐惧反应可能会妨碍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3.3、特定恐惧症分为哪些类型?答:(1)动物恐惧症:通常是猫、狗、鸟、老鼠、蛇和昆虫;(2)自然环境恐惧症:包括污物、高度、黑暗、风、水和风暴;(3)情境恐惧症:包括桥、电梯、飞机、隧道、封闭的场所、公共运输工具;(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5)其他:包括疾病或死亡。4.1、癔症的诊断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 1项综合征,如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等;(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3)社会功能受损;(4)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4.2、癔症性身
12、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癔症诊断标准: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同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上述症状必须是非己所欲:发生在宗教或文化背景认可情境中的类似状态之外或系其延伸;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排除分离症是由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引起的4.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治疗原因: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原因是创伤性事件,比较典型的创伤性事件有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强暴等;但是,一个经历了创伤性事件的人是否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
13、多方面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对威胁和创伤感觉最敏感的人最易患上 PTSD。治疗:药物治疗,如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可以使一些病人的某些症状得以缓解;心理治疗,如暴露、眼动脱敏再加工、公开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无法治愈。4.4、 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描述(1)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应激源、个性和易感素质是引起适应障碍的可能原因。(2)适应障碍的临床描述:适应障碍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明显的情绪症状为主要表现适应性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患病率相等。有明显的情绪症状,也可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多为发泄行为或品性改变,病人还可出现其他适应不良的行为。4.5、
14、适应障碍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要放在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5.1、简述人格障碍的成因。生物学因素因素,病理生理中大脑边缘系统有情绪和行为有极其密切关系,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存在某种障碍。早年的精神创伤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冷漠和疏远,正常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得不到发展,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通常母亲过分溺爱,父亲过分苛求5.2、CCMD-3 对人格障碍的分类;DSM-IV对人格障碍的分类。CCMD-3 对人格障碍的分类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
15、型(癔症型) 、强迫性、焦虑型、依赖型、其他(如被动攻击性、抑郁性和自恋性)人格障碍等九类。 DSM-IV 的分类:A组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B组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C组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5.3、 偏执型人格形成原因(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
16、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5.4、 偏执型人格治疗方法(1) 、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
17、的先决条件。 (2) 、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5.5、 分裂型人格障碍基本特点。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观念、外表和行为的奇特性和人际关系的缺乏,常抱有奇特信念或魔幻般的想法,表情冷漠,在社交场合常表现焦虑不安。非社交性、异常安静,谨慎保守、严肃、不懂幽默、古怪等等,也可以
18、说是封闭自尊。在此基础上,一端表现为臆病、过分害羞、过度敏感、小肚鸡肠、神经质、容易冲动、靠欣赏自然与书籍等消磨时光、孤僻、难以接近,表现上虽有细微差别但都以过分敏感为特点;另一端表现为柔顺、人品好、正直、感觉迟钝、唠叨等精神活动低下,即以自发性功能减退为特点。5.6、回避型人格障碍形成原因。(1)生物学因素: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出生时就表现了难以抚慰的脾气或人格特征;对社会中的负面情感刺激高度敏感的儿童易于患上这种障碍。 |(2)家庭教养环境因素:患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认为其父母对自己更加厌恶,使自己有更多的罪恶感,对自己缺乏适当的感情。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
19、,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5.7、在所有观点中,影响最广的是人格的五因素模式,这 5种因别是哪几个:答:外倾性、一致性、知觉性、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5.8、人格障碍的防治。由于人格障碍是从幼年就开始形成的,因而强调早期教育对于预防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已患人格障碍者,应着力于重建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心理治疗比较困难,可以试用。药物治疗对人格障碍的某些症状有一定疗效。5.9、人格障碍为什么可以成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在情
20、绪体验和行为反映上往往是不适当的,不上过头,就是不足其突出的共同性问题是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关系前佳,以导致特别易于形成心理应激,从而不仅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还会通过不良情绪作用加害于生理健康,最后激发精神上和躯体上的各种疾病,成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5.10、哪些因素会影响人格形成?并简要说明: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自我因素等。(1)生物因素:人格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约占 30%50%。其次,神经系统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内分系统分泌激素的水平的不同,也会使人们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此外,人的体态、体质和容貌,也是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因素。(2)环境
21、因素:社会环境,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3)自我因素:包括需要和动机。人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实践活动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起着积极的作用。环境因素及一切外来的影响都必须通过个体的自我调节才能起作用。5.11、什么是五大因子模式人格结构?如果将十六、三或七因子等人格量表同时实施在一个样本中,主因子分析技术筛选出最主要的特质变量。经过不断重复的量表调查试验,研究者们发现了重复最多的五因子结构,即大五因子模式。测量大五人格特质的量表有多种,主要的有:(1)NEO-PI-R:此量表用来测量神经质,外向性,经历开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2)人格问卷(ZKPQ):此量表用来测量冲动感觉寻求,神经质焦虑,攻击
22、敌意,社交性和活泼性 。在中国文化中,这两种量表的结构、信度和效度可以重复地出现。5.12、人格障碍的患者可以有一下一些特点:(1)相对于个人的文化背景,他的内心经历和行为模式与众人所期盼的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冲动控制。(2)个人和社交环境中,这种模式都存在,而且是不容易变化的。(3)这种模式在临床上会导致一个人的显著不安,或在社交、职业场所和其他功能性场所中导致缺陷。(4)这种模式稳定而且长期存在,它的起病年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代或成人早期。(5)这种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疾病的表现很好地解释。(6)这种模式与药物(包括违禁药物)所致的直接生理反应无关,也
23、与躯体的医学状况,如头部外伤无关。5.13、试述强迫型人个障碍患者的特点。此型男女比例为 2:1,患者过分寻求完美,做事循规蹈矩,刻板固执,缺少灵活性、创新性和效率。他们对己对人都过于严格,做事敬小慎微,但又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因过度注意细节,或反复核对而忽视全局,延误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人际关系。他们的婚恋也由于自己过分挑剔而延误。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所强迫的意志或行为对象常常不断变更、此起彼伏。在多数情况下,他们试图控制自己、别人或人际关系的系统。他们的超我极为发达,在一定场合内,会压抑住自己的愤怒或敌对情绪等,并迫使自己重新回到强迫状态中。6.1、简述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答:老年抑
24、郁发作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情绪不稳等。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多。可有抑郁性假性痴呆的表现。躯体不适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病程较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6.2、简述 SSRIs的常见不良反应?答:SSRIs 的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偶尔出现皮疹少数患者能诱发轻躁狂 不能与 MAOI合用。6.3、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答: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抗胆碱能和心血管
25、等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率改变等。老年和体弱者用药剂量应减小 必要时应注意监护。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都有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6.4、简述狂躁发作的治疗。答:躁狂发作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 6.5、试述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答:临床特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在情感低落的背景上 伴有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少思维和情感相协调。躯体不适症状多见如早醒、食欲减退、性欲减退抑郁心境有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26、。大多为发作性病程既往有类似发作 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家族中尤其一级亲属有较高的同类疾病史。体检及试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7.1、请简述精神分裂症的意志行为障碍?意志行为减退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即活动减少,缺乏动机和主动性,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没有自觉性,行为被动、退缩。为人孤僻、懒散,严重时不顾个人生活和卫生,终日无所事事,或与环境脱离,动作单调、杂乱,无目的性,让人难以理解,或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伤害自己,称为意向倒错,或行为怪异,做出古怪、愚蠢、幼稚的动作,或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加以拒绝,或者做出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为违拗,或缄默不语、不吃不喝,保持固定的姿势,对外界和体内的任
27、何刺激没有反应,面无表情,流涎,称为木僵,有的病人甚至可以任人摆放肢体,长时间维持不动,即使这个姿势非常不舒服,称为蜡样屈曲。7.2、请简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2)病情严重者有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4)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
28、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 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7.3、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和社会的原因:(1)家庭互动模式:那些与亲友接触较少的病人比那些与家人相处较长时间的病人表现得更好,家庭对待精神分裂症的方式存在文化差异。(2)生活压力;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经历过压力事件后更有可能复发。病人经受的压力并不比健康人所经受的压力更大,但生活压力对病人的影响却更大。一些生来就具有易感性体质的人,日常琐事也可能引起他们的异常反应。(3)儿童期性虐待:儿童期遭受性虐待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不论儿童是否同意或是否知道性活动的意义。(4)家庭经济状况:精神
29、分裂症的发病与家庭经济状况有关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阶层由于贫穷、低文化、失业、无保障等原因引起精神卫生损害,为精神分裂症发生提供了条件。8.1、 神经性贪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很多神经性贪食由神经性厌食发展而来。诊断神经性贪食需要暴食和限制进食两个方面的标准,神经性贪食的主要临床描述为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进食量很大、很快。其另一个主要表现,是个体为了努力弥补贪食行为和潜在的体重增加,几乎总是采用导泻技术。包括进食后马上自我导吐,服用泻药和利尿剂。大部分患者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外形与相貌因素。8.2、 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如下:3、 神经性厌食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
30、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4、 常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5、 部分病人可以用胃胀不适,食欲下降等理由,来解释其限制饮食。6、 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幼稚型。有的病人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7、 症状至少已经 3个月。8、 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8.3、 神经性厌食的临床描述:1)过分节食:神经性厌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会导致病人体重逐渐减轻,体形消瘦及神经内分泌改变;2)神经
31、性厌食普遍开始于对体重、体形非常敏感的人群;3)神经性厌食的病人不会自己的体重满意,他们看到的想到的自己总是还需要再减种形象;4)神经性厌食的病人很少主动求医,通常是迫于社会和家人的压力才会这样做。8.4、 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1)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的极端措施。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和年龄分布。3)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4)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 2次,持续 3个月。5)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
32、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8.5、 简述进食障碍的发病原因:进食障碍病因还不是很明确,是一系列生物、心理、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使有些人更容易发展成为进食障碍,他们常有体重过重,或有不当饮食习惯的易感倾向。对他们来说,以瘦为美的社会信息尤其重要,而不经过长期甚至是残酷的节食很难减轻体重的。而焦虑及抑郁等倾向,则使其将进食作为缓解各种压力的方式,神经性贪食患者,尤其易发生情绪低落和情感波动。在缺乏温情、过度控制和要求完美的家庭中,完美的家庭中,完美主义、全或无想法和低自尊等可能使人采取极端手段控制体重。8.6、 简述进食障碍发生的社会文化因素
33、社会压力和文化形式:发达国家中进食障碍比不发达国家常见。美的标准:人们关注体重的主要原因,不只是健康和疾病,更重要的是想改变得更有吸引力,以及提高自信。且女人更倾向于对自己的外表不满,也更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屈从于社会的要求。特殊职业要求:一些被定义为“美感的” 、 “体重决定”的项目,如芭蕾舞、体操、花样滑冰等的运动员,其饮食习惯多不太健康,罹患进食障碍的风险也更高。社会经济及伦理因素:表现为:进食障碍在食物丰富的社会或团体中更普遍,发达国家更高,富裕阶层多见,城市高于农村,女性患者为主,青少年期发病多。尽管在发展中国家相当对少见,但随着发达国家影响力的全球化,全球范围(包括发展中国家)进
34、食障碍患病率也正在逐渐升高。9.1、易性症和异装症的不同的是什么?答:易性症为同性恋,异性着装不产生性兴奋,是一种满意性感兴奋目标的跨性别穿着,更无手淫行为,这种对异性的强烈认同以及易性的欲望是区别两者不同的主要特征。9.2、异装症与易性症、同性恋如何鉴别?答:易性症属于性身份障碍,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不一致,患者有通过手术或异性激素来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而异装症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并无障碍,并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只是以异装行为作为性唤起物而作为取得性满足的方式。异装症也不同于同性恋。异装症者多有正常的异性恋关系,性爱指向是正常
35、的,他们通过穿戴异性服饰引起性兴奋,以取得性满足,达到性高潮后便脱去异性服装。而同性恋患者穿异性服装是为了取悦于性伙伴,增加自身的性吸引力,或者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他们的性取向和他们的内在性格,其内在动机和出发点不同于异装症;另外,同性恋穿着异性服装是一种一贯倾向,与异装症患者达到性高潮后便脱去异性服装不同。9.3、临床上常将性心理障碍分为哪几类?各类包括那些表现形式,他们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答:临床上将性心理障碍分为三类,即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及性指向障碍。1、性身份障碍 主要指易性症。易性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不同,往往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
36、。病情严重者渴望自己是异性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异性;并有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异性症患者一般为纯粹同性恋。2、性偏好障碍 主要包括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恋物症的临床特点是: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这些物品是其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有些恋物症患者表现为对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头发、指甲迷恋。异装症的临床特点是: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露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
37、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的性侵犯行为。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也越强烈。窥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或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性兴奋的偏爱方式。他们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和伤害行为。摩擦症的临床特点是: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9.4、 临床上性偏好障碍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性偏好障碍主要包括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恋物症的临床特点是: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
38、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这些物品是其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有些恋物症患者表现为对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如头发、指甲迷恋。异装症的临床特点是: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引起性兴奋。露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的性侵犯行为。情景越惊险紧张,他们越感到刺激,性的满足也越强烈。窥阴症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多次地窥视他人性活动或亲昵行为或异性裸体作为自己性兴奋的偏爱方式。他们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一般不会有进一步的攻击和伤害
39、行为。摩擦症的临床特点是: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性施虐症的临床特点是:在性生活中向性对象同时施加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痛苦,作为达到性满足的惯用和偏爱方式。9.5、 请简要叙述性心理障碍的可能病因有哪些?答:(1)生物学原因 在关于同性恋的研究中确实发现有少数患者内分泌异常或性染色体畸变。有的学者认为人体最初的胚胎发育具有双性的基础。这些原始双性结构的残余及异性性激素的残余可能是同性恋的生物学基础。但大多数性心理障碍目前尚未发现生物学方面的异常变化。(2)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因素。弗洛尹德认为性变态与其
40、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有关。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喜好和期待,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向异性发展如将男孩打扮成女孩或将女孩打扮成男孩。自幼生长于异性的包围圈中容易导致儿童心理朝异性化发展。3、社会因素 性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9.6、简述性心理障碍的治疗措施答:性心理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正面教育 明确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有些行为违反现行法律、单位制度,不符合所在文化的风俗习惯,教育患者通过意志克服其性偏离倾向。(2)心理治疗 使患者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但总体而言心理治
41、疗效果有限。(3)行为矫正 厌恶治疗如给患者看同性的健康图像和同性恋的录相之后随即给予厌恶性刺激。恋物症的患者同样可采取厌恶治疗。(4)其他 易性症者多要求通过手术改变其性别,但变性手术复杂,难度较大,费用较高,而且术后同样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因此手术应慎重,并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9.7、简述性心理障碍的特点。答:性心理障碍患者一般没有突出的人格障碍。 1、 性心理障碍患者的大多数并非性欲亢进的淫乱之徒 2、 性心理障碍患者不一定是道德败坏的、除性行为外均具备正常人的伦理道德观念 3、 性心理障碍患者对自己违反社会道德行为有充分的辨认能力,且事后多有悔咎之心,也想改变却又力不从心、 4、 性心
42、理障碍患者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时的性功能障碍,也不包括由于境遇造成的替代性生活的行为。9.8、简述性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女性:() 持久和强烈地因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痛苦,渴望自己是男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男性)或坚持自己是男性,并至少有下列项: 固执地表明厌恶女装,并坚持穿男装;固执地否定女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项证实:明确表示已经有,或将长出阴(陰)茎;不愿取蹲位排尿;明确表示不愿意乳房发育或月经来潮;() 上述障碍至少已持续个月。男性:() 持久和强烈地为自己是男性而痛苦,渴望自己是女性(并非因看到任何文化或社会方面的好处,而希望成为女性)或坚持自己是女性,并至少有
43、下列项:专注于女性常规活动,表现为偏爱女性着装或强烈渴望参加女性的游戏或娱乐活动,拒绝参加男性的常规活动;固执地否定男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项证实:断言将长成女人(不仅是角色方面) ;明确表示阴(陰)茎或睾丸令人厌恶;认为阴(陰)茎或睾丸即将消失,或最好没有;()上述障碍至少已持续个月。9.9、简述绝对性同性恋与相对性同性恋的区别。前者只有同性恋而无异性恋,又称单项同性恋,他们即使迫于压力和异性金婚,也无正常性功能,只有借助性幻想把配偶当做同性方能进行性活动。相对性同性恋又称双相同性恋,他们不仅有同性性爱活动,也有异性性爱活动,绝对同性恋的心理变态相对较相对同性恋重。10、简述性心理障碍发生
44、机制中的环境和社会因素。(1)正常的异性恋活动受挫(2)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3)儿童早期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4)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5)个性因素10.酒依赖的特点有哪些?(1)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是酒(也包括其他药物)依赖的基础。需注意的是,精神依赖性有程度的不同,只有当精神依赖性较为强烈,病人难以自制地渴求饮酒时,才具诊断价值。(2)耐受性 耐受性的形成有快有慢。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素质;饮酒方式,包括饮酒的类型、速度及饮酒量等。酒依赖进展到后期,大多数人的耐受性会有所降低,部分原因是大脑适应能力的下降,部分原因是因为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缘故。(3)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 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
45、失控)是酒依赖的突出特征之一。多数专家认为这一点对诊断酒依赖至关重要。(4)身体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是指当停止饮酒或骤减酒量时,机体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的戒断症状。身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一样,也是逐渐形成,且有程度上的区别。(5)出现各种并发症 当酒依赖进展到一定阶段,全身所有器官系统都会受到损害,对此,国、内外的临床工作者已反复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的描述。10.2、按照国际禁毒公约,可以将麻醉药品分为哪几类?分别举出几种代表药物。答:按照国际禁毒公约,可以将麻醉药品分为三类:(1)阿片类药物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包括天然来源的阿片以及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如吗啡、可待
46、因,以及将有效成分加工所得产品,如海洛因;也包括类似阿片作用的人工合成晶,如哌替啶(度冷丁)、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用药产生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过量引起呼吸抑制。摄入方式主要是抽吸、鼻吸或注射。(2)可卡因是一种微细、白色、结晶状生物碱,具有麻醉感觉神经末梢和阻断神经传导的作用,临床上作为局部麻醉药。可卡因是兴奋剂,引起兴奋、欣快、昏沉、超脱,剂量过大可引起抽搐、震颤、呼吸停止、心跳骤停等。可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是导致滥用的重要原因。滥用方式主要是抽吸或注射,也有鼻吸方式。可卡因类包括可卡因、可卡因碱(又称快克)、古柯叶、古柯糊等。(3)大麻类 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 ,属大麻科
47、,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人吸食后能产生致幻作用。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滥用方式为抽吸。大量或长期使用大麻,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10.3、烟草依赖的预防包括哪些方面请简要阐述。答:烟草依赖的预防包括两个方面:预防复吸和预防新烟的产生。1.预防复吸 与其他药物依赖的治疗一样,康复过程中预防复吸是最终能否戒烟的决定因素。虽然导致复吸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总体讲可归纳为:负性情感体验,如愤怒、挫折感、压力感;兴奋或愉快体验;看到其他人吸烟。(2)预防新烟民的产生 预防新烟民的产生应从减少供应和降低需求两方面人手。在减少供应方面,除控制种植和生产外,需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
48、,限制烟草滥用,如限制烟草广告,限制销售及购买者年龄。10.4、简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症、戒断综合症、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3)社会功能受损;(4)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内;(5)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10.5、简述大麻的危害性答:长期或大量使用大麻,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1)精神障碍 (2)记忆和行为损害(3)免疫系统(4)呼吸系统 (5)运动协调1
49、0.6、试述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及其基本原则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是指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患者能较好的耐受。然后再一定时间内(14-21 天)将替代药物逐渐减少,最后停用。目前常用的替代药物有美沙酮和丁丙诺啡,使用剂量视患者的情况而定,然后根据患者的躯体反应逐渐减量。基本原则是:只减不加,先快后慢,限时减完。10.7、简述典型的阿片类物质戒断症状客观体征: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加,体温升高,鸡皮疙瘩,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失眠等;主观体征,如恶心,肌肉疼痛,腹痛,不安,食欲差,无力,疲乏,喷嚏,发冷,发热,渴求药物等。11.1、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11.2、引起儿童精神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生物学因素:基因的影响;染色体的影响环境因素:胎儿所处的胎儿期环境对个体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躯体虐待以及头部受到偶然撞击都能导致大脑的损伤和精神发育迟滞;家庭原因11.3、精神发育迟滞的类型有哪些?包括轻度精神发育迟滞、中度精神发育迟滞、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四种。1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