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氧化碳一 标识中文名 二氧化碳;碳酸酐英文名 carbon dioxide分子式 CO2相对分子质量 44.01CAS 号 124-38-9危险性类别 第 2.2 类 不燃气体化学类别 非金属氧化物二 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 纯品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主要用途 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三 健 康 危 害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
2、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太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主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四 急 救 措 施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 不燃 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 mJ) 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
3、意义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窗口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六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七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八 防 护 措 施车间卫生标准中 国 MA
4、C(mg/m 3) 18000前苏联 MAC(mg/m 3) 未制定标准美 国 TVL-TWAOSHA 5000ppm,9000mg/m 3ACGIH 5000ppm,9000mg/m 3美 国 TLV-STELACGIH 30000ppm,54000mg/m 3检测方法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报。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九 理 化 性 质熔点() -56.6(527kPa)沸点()
5、-78.5(升华)相对密度(水=1) 1.56(-79)相对密度(空气=1) 1.53饱和蒸气压(kPa) 1013.25(-3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燃烧热(Kj/mol) 无意义临界温度() 31 临界压力(Mpa) 7.39溶解性 溶于水、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燃烧(分解)产物十一 毒 理 学 资 料急性毒性LD50LC50十二 环 境 资 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影响。十三 废 弃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十四 运 输 信 息危规号 22019 UN 编号 1013包装分类 包装标志 5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十五 法 规 信 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 年 2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 号)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0)将该物质划为第 2.2 类不燃气体;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 162011996) ,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