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英雄传奇的代表作 第一部公然歌颂揭竿造反的长篇小说,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几部书有的学者称之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早期有一个作家群,进行故事的前期创作,提供大量的、初级的大致故事框架,最后再由一位或几位作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作并最终使全书定型。,水浒传之故事源流 可参考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载: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盗宋江犯淮阳及京西、河北,至是入海州界,知州张叔夜设方略讨捕招降之。 十朝纲要卷十八载: 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
2、乃降。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方勺泊宅编卷下载: 宣和二年十月,睦州青溪县曷村居人方腊,托左道以惑众。十二月四日 ,陷睦州。初七日,天章阁待制歙守曾孝蕴以京东贼宋江等出青、齐、单、濮间,有旨移知青社。一宗室通判州事,守御无策。十三日又陷歙州。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四十一载: (宣和)三年四月戊子。初,童贯与王禀、刘镇两路预约会于睦、歙间,分兵四围,包帮源洞于中,同日进师,刘镇将中军,杨可世将后军,王涣统领马公宜并裨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而门岭崖壁峭拔,险径危侧,贼数万据之。,宋史中有三处记载,徽宗本纪载:“二月庚午,癸巳,赦天下。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
3、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以上资料显示:在徽宗宣和初,宋江聚众造反,声势浩大,足迹所至,遍及今豫皖、齐鲁、吴越一带。后来为张叔夜讨剿,兵败投降,反为朝廷出力,攻打
4、在睦州和歙州之间活动的方腊。 至于宋江一伙人的结局,史略据洪迈夷坚志“乙”部云宣和七年蔡居厚卒,其妻恸哭曰:“侍郎去年帅郓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既而悉诛之,吾屡谏,不听也。”而推断为“山泺健儿终局”。宋江征方腊后,真实下场如何,目前还未能找到可靠文献可供详细追查。,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笔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会文肃,文肃以使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符末,晋卿为枢密都承旨。时佑祜陆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在殿庐待班解后,王云:“今日偶忘带篦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
5、至晚,遣俅赍往。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汝亦解此技耶?”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隶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贶,并所送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逾月,王登宝位。上优宠之,眷渥甚厚,不次迁拜,其侪类援以祈恩,上云:“汝曹争如彼好脚迹耶?”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父敦复复为节度使,兄伸自言业进士,直赴殿试,后登八座。子侄皆为郎潜延阁,恩幸无比,极其富贵。 (南宋王明清挥廛后录),水浒传中记载,高俅“踢得好脚气球”,更兼“吹谈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南宋开始,宋江故事已
6、在民间广泛流传:南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 宋末元初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和大宋宣和遗事是较原始的资料,故事性并不是很强。真正把梁山英雄刻画得有声有色的,是元剧中的水浒戏。,元杂剧当中的水浒戏,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共有34本,其中8本写李逵。如黑旋风双献功、燕青射雁、黑旋风乔断案、折担儿武松打虎、双献头武松大报仇、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等,这些戏中的精采内容,后来都被水浒传的作者吸收进小说里面。,总结水浒故事来源有四:第一是史册上的宋江资料;第二是宋代文人笔记下的宋江及北宋后期人物的资料;第三是民间编造的关于宋江一伙的传说,包括宋元说话人的故事;第四是元杂剧故事。这些材料不一定是直
7、线传播,从南宋开始可能在文人和民间并行流传甚至互相影响。,水浒传的作者众说纷纭,仅引录明代文人的几种说法,以供参考: 1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人,当世尚之。 (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 (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 所谓“的本”也就是真确之本,可见当时已有其它不同的本子出现。,2施耐庵撰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辛部“庄岳委谈”云: 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 3施、罗合著 李贽忠义水浒
8、传序云: 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不忠不义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4罗贯中撰 天都外臣(汪道昆)于万历己丑为忠义水浒传撰序云: 故老传闻:洪武初,越人罗氏,诙诡多智,为此书共一百回。 从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即使在距离水浒传成书年代很近的明代,对于谁是水浒传的作者就已经不大清楚。今天我们与之相隔久远,要清楚该书作者,在文献资料严重不足的情形下,只能是姑且存疑。,中国大陆一些学者根据五十年代以来,在江苏省东台县白驹镇施家桥发现的施氏家谱等材料,判断施族祖先施彦端即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其中以张惠仁的考证最用力,其说法见水浒与施耐庵
9、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但是,持怀疑意见的人很多,至今无定论。江苏社科院文研所曾为此辑录了一本专书,书名叫施耐庵研究,但争论并未结束。我们知道,即使元明之际真的有个人叫施耐庵,是否便是水浒传的作者,也是疑问。,水浒传的版本施耐庵编撰的水浒传祖本,早已不存。明清以来出现的多种水浒传版本,一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繁本、简本之分,不在情节、人物本身而是指叙述、描写的文字有粗略和细腻之不同。,(一)、百回本: 1、明正德、嘉靖年间坊刻残页本; 2、嘉靖年间刊印的忠义水浒传残本(8回) 3、万历十七年乙丑(1589)刊印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百回,因卷首有署名“天都外臣”(汪道昆)的一篇序文
10、,故称之为“天都外臣本”; 4、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印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分为有序本和无序本两种。这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百回繁本; 5、明芥子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李玄伯藏明刻本忠义水浒传、钟敬伯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等。,繁本系统,(二)百二十回本: 明袁无涯刊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增加了百回本所没有的宋江征讨田虎、王庆的情节。 (三)七十回本: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内容,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简本:万历年间双峰堂刊印全像增添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金圣叹称那些为水浒谬加“忠义”之名的“后世好乱之徒”,
11、并认为用“忠义”来称水浒“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 既然招安是权宜之计,金圣叹就削“忠义”而存水浒,在第七十回回末以卢俊义一梦为小说作结。金圣叹身为正统士大夫,生活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明末,对造反者深恶痛绝,当然不希望水浒好汉受招安而成“正果”,遂“腰斩水浒”,使之永为“强盗”。金氏的“腰斩水浒”使水浒成为残缺无结局的文学作品,也使梁山故事没了招安、失败的后果,失去了教训意义。,水浒传的内容:小说主要描写梁山起义全过程。120回本可分六部分: 一(171回),起义的发生和发展。 二(7282回),起义军同官军对抗、受招安。 三(8390回),奉命征辽。 四(91100回),征
12、田虎。 五(101110回),征王庆。 六(111120回),征方腊及凄惨结局。,水浒传的思想1、“忠义”说A、忠义的赞歌 B、忠义的悲歌,A、忠义的赞歌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今观一百单八人者,同功同过,同死同生,其忠义之心,犹之乎宋公明也。独宋公明者,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卒至于犯大难,成大功,服毒自缢,同死而不辞,则忠义之烈也!,金圣叹水浒传序不同意 “忠义“说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施耐庵传宋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
13、,远之也。远之也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若使忠义而在水浒,忠义为天下之凶物、恶物乎哉?,宋江等一百八人,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其后,皆敲朴劓刖之余也;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有王者作,比而诛之,则千人亦快,万人亦快者也!,2、“发愤”说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是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 (李贽忠义水浒传序),3、“诲盗”说李青山诸贼啸聚梁山,破城焚漕,咽喉梗塞,其说始于水浒传一书(是书)不但邪说乱
14、世,以做贼为无伤,而如何聚众树旗,如何破城劫狱,如何杀人放火,如何讲招安,明明开载,且预为逆贼策算矣。臣故曰:此贼书也。 水浒传一书,贻害人心,岂不可恨哉!(崇祯十五年四月十七日刑科给事中左懋第为陈情焚毁题本),4、农民起义说解放后一直到现在,杨绍萱、王利器、冯雪峰等学者先后提出“农民起义”说或“农民运动”、“农民革命”说。称水浒传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是“无数次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以文学形象为手段所作出的一个总结”;“雄伟的农民战争史诗”;“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小说”等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郭豫衡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采纳了这种观点。,5、“投降主义”
15、说毛泽东: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0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鲁迅论水浒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隶。 (三闲集流氓的变迁),6、“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理由之一:水浒中的主人公是大批非农民化的人物,起义军没有农民的生活方式,没有对土地的要求,作品中没有一处真正的农村景象。理由之二:梁山英雄的价值观和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
16、阶层的人生向往。例如“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疏财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等等,都表现出市井细民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人生观,是小说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气息。,7、“忠奸斗争说”金圣叹: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则是乱自上作也。官逼民反,奸逼民反;真正的忠臣义士在“水浒”,而权奸却在“中央”,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宋江是忠义的代表,高俅是奸佞的代表,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英雄与以高俅为代表的四大奸臣的斗争,贯串全书,是全书的主线;写农民起义意在借助钟馗打鬼,目的是揭露赃官奸臣害国误民,从而劝谕皇帝开张圣听,亲贤臣,远小人。,小说主题出现
17、多元融合,与几种基本事实有关: 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作品揭示了它的基本规律和客观意义。水浒故事长期在都市流传,既有对市民生活的描写,又有市民阶层感情的渗透。小说成书时经过封建文人加工改造,成书后又有不少修饰评点,所以儒家忠义思想贯穿全书并不奇怪。,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人物形象刻画1、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18、),2、流动性地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特征化到个性化的发展林冲、武松、潘金莲等,林冲、杨志、鲁达 相同:军官身份;被逼造反经历。 不同:林冲“保官”,表现为软弱性;杨志“求官”,表现为奴才性;鲁达既不保也不求,表现为彻底反抗性。,李逵与鲁达相同:粗中有细。 不同: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同是打虎“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 同是杀嫂武松杀潘金莲,“全是为兄报仇,而己不曾与焉”,表现为义烈;石秀杀潘巧云,“不过为己明冤而已,并与杨雄无与也”,显示出狠毒。,宋江形象探讨:金圣叹对宋江假道学的剖析丝丝入扣:
19、“其初父兄失教,喜学拳勇;其既恃其拳勇,不事生产;其既生产乏绝,不免困剧;其既困剧不甘,试为劫夺;其既劫夺既便,遂成啸聚;其既啸聚渐伙,必受讨捕;其既至于必受讨捕,而强盗因而自思:进有自赎之荣,退有免死之乐,则诚莫如招安之策为至便也。”,二、水浒传的艺术结构 第一部分: 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第二部分: 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悲剧告终。,整体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俱备,结构完整。 分开说:多有如“林冲传”、“鲁达传”、“武松传”、“李逵传”、“宋江传”、“三阮传”等精彩片断。全书结构:珠
20、串式链式结构。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 。,三、水浒传的语言 成熟的白话语体 1、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 2、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 3、人物语言个性化,“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从对话中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水浒传的影响 明代有三大系列英雄传奇: ()说唐系列: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和唐书志传三种,均以李世民为中心,写隋末群雄逐鹿故事。艺术粗糙,形象单薄,但对隋唐演义、说唐全传有奠基作用。 ()说岳系列:明代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是首部岳飞题材长篇。清代有钱采、金丰的说岳全传。,()说杨系列: 明代两种最著名: 熊大木北宋志传(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 两书虽冠以“志传”、“演义”,实多无史料根据,并非历史小说,而是英雄传奇。清代水浒的三部续书: 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