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早一、教学目标:1学会“酿、朴、墨、寿、哪、默、瓣”七个生字,能认读“匾、砚”两个二类字,正确读写“酿造、墨水、默写、寿命、花瓣”等词语,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概括游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3. 能结合关键词句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4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并学习作者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通过阅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并学习作者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能结合关键词句感受鲁迅先生那种
2、“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2难点:通过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三、教与学的准备:PPT 课件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初读感知,激发兴趣,展示汇报。1.导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谁能说说你知道哪些关于他的知识。(名言、故事、文章等)我们来看一下图片,进一步了解作者。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191
3、8年 5 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知道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早”字为题吗?(介绍:因为鲁迅有一次迟到,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早就是一篇和鲁迅有关的文章。(师板书课题)很简单的一个字,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疑问,比如:(生自由回答:为什么题目叫“早”?“早”是什么意思?“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相信学完课文后,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读生字词。酿雪 朴素 寿镜吾 哪里 花瓣 预示 韵
4、致 蔬菜 纯净 润泽透明 冰清玉洁 品行方正 默默无闻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注意写字姿势:握笔正确、身体端正、两脚放平与肩同宽。教师巡视,再指导正确规范书写。强调“瓣”字,笔画多,而且两边的“辛”字有一笔不一样。师板演,怎么写才能更好看。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预设:书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又称私塾、家塾。诗云、子云: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
5、,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共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风最早,所以说“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绣像:一是指用丝线绣成的佛像或人像,二是指明清以来,若干通俗小说前面,附有书中人物的图像,三是指出版书籍中的插图。3. 请八位同学来读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学在读得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等会要评价读得情况。(二)整体感知,把握课文脉络。1. 这是一篇游记类文章,按照作者浏览的顺序,找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句。(预设: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 三味书屋 迈进后园)2
6、.随着地点的变化,这篇课文围绕“早”写了哪些内容?(预设:介绍了三味书屋。写了腊梅花开得早。写了鲁迅上学早。)3.你能把这些内容,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说出来吗?本文通过对 介绍、 的赞美以及 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 ,学习鲁迅先生 的精神。(预设:本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4.小结:如何来概括游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先自由说,看谁说得好。老师再总结概括游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先找出作者游览的地点,然后根据地点变化概括出作者观察到的景物,再把这些景物用简洁、连贯的语 言表述出来,再加上作
7、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法对依据方位、地点变化记叙见闻感受的写景类、游记类文章特别适用。环节二、部分理解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研读:三味书屋1.过渡:同学们,我们现在就跟随作者到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 三味书屋,去看看。 这间屋 子 是 中 国 旧 式 的 客 厅 , 这 在 今 天 的 我 们 看 来 是 很 奇特 的 。 它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表示方位的名词,看一看每个方位作者又介绍了哪些陈设?2. 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能在插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3. 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交流:南墙上 匾 东面正中 画 画前面 先生座位 东北角
8、上 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1)看,从南墙到从到介绍了三味书屋,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按方位顺序)(2)作者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有什么好处?(预设:介绍更清楚,更了解三味书屋的样子,更有条理)(3)按照方位顺序介绍一个地方,就能介绍得更清楚,更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这样写得好处。(四位同学分别读四个方位,其他的同学读第三节的其余部分)(4)如果我们把三味书屋换一下,换成我们的教室,我们准备怎么介绍呢?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也可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处地方,如你的卧室等,或者其他的地方都可以,按方位的顺序写下来。第二课时(四)复习回顾1.组织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并检查订正。2.指名朗读
9、运用方位顺序介绍房间的短文,教师给予鼓励。环节二、部分理解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过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在三味书屋里所看到的,他想到了什么?预设:“想到几十年前,园子里有许多腊梅。”怪不得一进三味书屋,就闻到了一阵清香呢!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五)研读:赏蜡梅1. 默读课文第 4 至自然段,画出第五自然段描写梅花的句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蜡梅花的特点。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
10、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2. 老师想知道腊梅花美在哪里呢,你能概括出来吗?四人小组互相讨论。讨论结束,发表意见。(教师指导)(预设: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开得早)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梅花的美的?(预设:用“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这样优美的四字词语描写了腊梅花颜色的美,用形象的比喻句写它的形态美,用“冰清玉洁”这个成语写它的品格美。)花儿真美啊!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地不要惊扰了它们,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这么优美的四字词语,和生动的比喻,我们是不是应当背下来呢?学生两分钟背诵。3. 为什么要写梅花?是
11、呀,梅花太美了!它不仅美丽,而且 二十四番花信风中,梅花开得最早。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不仅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还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它一般来形容什么?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预设: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六)研读:“早”的来历过渡:梅花开得早,课文还写了鲁迅先生的早,那么课文是如何做到从描写腊梅花的“早”到写鲁迅的“早”呢?我们一
12、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六节。1. 这一段从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作用呢?(预设: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 课文又是怎样写鲁迅“早”的。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第 7 小节,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怎么概括呢?3.我们具体看看当年鲁迅是怎么迟到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1)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他为什么会迟到?是有意迟到的吗?可以设想每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心情怎样?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即使这样,品行方正、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还是严厉地批评了他,于是他
13、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2)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4.本来鲁迅先生迟到是有理由的,先生批评自己,鲁迅可以为自己辩护,如果他要辩护,他会怎么说呢?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但他心里肯定在说话,同学们,鲁迅会在心里说什么呢?(让学生大胆想像,通过文字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体验人物内心)5.你能说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吗?试着背下来。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小结:是啊,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
14、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鲁迅的这个“早”字仅仅是刻在桌子上吗?不!而是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了心里。这是我们真正要学习的,而不是仅在桌子上乱刻乱划,况且那是破坏公务。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环节三、回归整体 积累拓展,读写训练1.最后一段 , 学生齐读。说说你对“东风第一枝”的理解。小组研讨下列问题:(1)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3)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2.现在你知道这篇课文
15、为什么要以“早”为题了吗?作者通过“早”,将蜡梅花与人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联系并融合了起来,统摄全篇。用“早”字为题,给人以警策,印象深刻。3.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梅花,还写了鲁迅,但课文主要是写鲁迅,为什么还要写梅花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梅花和鲁迅有共同点: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蜡梅花一样。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小结: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叫做借物喻人。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之 间相通或相似的地方,抒发某种情感。我们在写文
16、章 时,也 应当学习这种写法,使你的习作锦上添花,但运用这种写法关键是要找到事物的相似之处,所以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敏锐,让自己的 习作迈入意境丰富,含蓄深刻的境界。4. 学习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5.激情拓展,布置作业。(1)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2)屏示并齐读。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 1936 年 10 月 19 日凌晨 5 时 25 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6.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或文章,摘抄在读写笔记上。(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十)板书设计:4 早闻花香忆书屋 方位顺序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赏蜡梅悟早意 以花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