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电产品创新设计木牛流马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年 级 2008 级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电工程)班 级 Y06208 学 号 Y06208208学生姓名 胡连华我这些年在电视上看到有好些农民研究制造传说中诸葛亮设计的所谓 “木牛流马“. 他们还真的造出牛状木制的东西来,并冠名为“木牛流马“. 有的实际就是牛状木制推车, 有的虽然所谓是自行行走的“木牛流马“ 但实际效率远远还比不上轮式推车, 是一种倒退, 诞生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附会“木牛流马“这个词. 战争最讲究效率和实用性, 那么个愚蠢的累赘还怎么军需运送物资, 明明是种倒退还硬说自己复原了早以失传的木牛流马制造技术. 诸葛亮当年设计“
2、木牛流马“的目的就是为了翻山越岭能容易快速简单的运送粮食, 效率要求比马驮肩扛车拉要高很多才行. 以我之见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
3、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上网查阅资料推测的。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象,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关于木牛流马的运行方式,这是在远古的历史条件下所能够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当今的机械原理与运行方式所能够制造出来;下面我就谈谈木牛流马的运行方式。也许,人们对于在当今幼
4、儿园的跷跷板不会有多么大的兴趣,因为我们都是大人了,那些小孩子玩的东西,有什么好感兴趣的呢? 可就是,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利用了这个方式而制造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木牛流马” ,当然了,还得再加上能够行走的“四条腿”!由于有了跷跷板的运作方式,古代的诸葛亮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不论在跷跷板的中间放上多么重的东西,只要在跷跷板的两头能够达到“平衡” ,就可以很轻松的让“跷跷板”来回上下的运行;可如果把跷跷板的支撑部分制造成“四条腿” ,能不能够让“跷跷板”也行走起来呢,而且是所有的重量还在这个跷跷板的支撑部分。诸葛亮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证实,是可行的。可是,怎么再让所做的“四条腿”也能够像动物一样的“自
5、动”迈步呢?诸葛亮有想出了利用“牛鞅” 、 “牛秋(革秋)轴”之类的构造,同时也还是利用的有“杠杆”原理的“双辕”来操作这个构造的器具。关于“牛鞅” 、“牛秋(革秋)轴”之类的说法,如果人们真的了解历史,那么就不难解释了。在这里我也就不便说明了吧这也就是历史上木牛流马的关键制造所在,同时也是再简单不过了的,其余的也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造型也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外形。木牛流马的运行,也还是利用了人们在操作“双辕”上下运动的同时,这个器具就会在所产生的“平衡”与“重力”的条件下,就可以“被动”的向前或向后的行动了,而且所有的重量在所支撑的“四条腿”上,而人却感到很不费劲的,也还是一个人能够操作的器具
6、这就是能够省力的说法。这也就是诸葛亮木牛流马的全部运行方式,也就是历史上木牛流马的所在,也是能够证实历史上确有其物的的说法关于“跷跷板”这也是在很古老的时期就已经有了的!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所描述的“流马” ,虽然也利用了“跷跷板”的原理, “四条腿”却不是在同一个支撑点上,而是前后分开的,不过,所能够运行的“四条腿”虽然也是不同的构造,却也还是利用了诸葛亮的运作方式。其中里面有两个“三脚杠”的部件,就是用来牵引“四条腿”前后运动的。如果,科学界把“木牛流马”列为“伪科学” ,把研究复原的人打入十八层地狱,科学的进步就无从谈起。历史证明科学的进步是在两种势力的争辩下得到发展的,永动机的制造者与
7、反对制造永动机者的争论,促使人们创造和发展出更为节能的方法和措施。然而,反对制造永动机者依仗权势,剥夺永动机制造者自由创造的权利,并加以政治迫害,人身残害,实为天理难容! 科学研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地球上的每个成员都有自由探索宇宙和改造世界的权利。本文坚决反对那些依仗着权势剥夺他人自由创造权利的行为。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有好的想法就要去实现。 “科技是世界性的,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条路子。但要真正抢占市场高地,不受制于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一位企业家对此深有感触。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自主创新。因此我们要学会创新,勇于创新。创新精神应是严谨求实、不懈创新的,
8、是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开展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评价体系要能较好地克服现有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趋同一致、轻标新立异等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弊端,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让我们在创新思想下走向成功。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对木牛流马的查阅,明白了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是企业抢占市场的有力武器,而我们真是这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主导者,因此,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为自己以后创造出更多的创新设计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