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影视对文学的再创造.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283404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对文学的再创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影视对文学的再创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影视对文学的再创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影视对文学的再创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影视对文学的再创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摘要:我们小组对红楼梦比较熟悉,也基本上都看过 87 版红楼梦电视剧。就以 87 版电视剧 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为例来探讨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各自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影视对原文主题的影响。小组成员:胡帆 常钟 谢峰 李开济 曾化 张伟佳 潘喻 徐世环 关键词:影视 直观 形象 文学 隐喻 修辞 主题时间:2011 年 11 月 30 日指导老师:叶芬芳班级:洪一中高二三班正文:当今文学与影视频繁联姻的数字时代里,许多文学经典被搬上大银幕,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其他人不再愿意静下心去读书本,而是选择影视这个方便快捷的方式来了解其中的内涵。面对这种

2、情形,我们想问一句:“难道影视真的能够完全替代文学书籍而独霸天下吗”? 经典名著红楼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这样一个数码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探索其中的奥秘。 文 学 走 进 影 视 , 可 以 是 多 赢 的 交 融 与 再 生 ,也 或 许就 此 遗 失 文 学 的 独 立 与 品 质 。前 苏 联 电 影 理 论 家 波 高 热 娃 说 : “没 有 对 莱 蒙 托 夫和 托 尔 斯 泰 , 陀 斯 妥 也 夫 斯 基 和 巴 尔 扎 克 的 作 品 的改 编 , 那 么 电 影 的 历 史 是 不 堪 设 想 的 。 ”自 有 电 视 改 编

3、 以 来 的 短 短 30多 年 间 , 就 有 数 以 千计 的 世 界 名 著 和 各 国 经 典 作 品 由 文 字 走 向 电 视 屏幕 , 如 托 尔 斯 泰 的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 雨 果 的 悲 惨 世 界 影 视 对 文 学 的 再 创 造工 作 的 快 节 奏 、 生 活 的 压 力 迫 使 人 们 没 有 时 间 、精 力 去 思 考 一 些 沉 重 的 问 题 , 消 费 口 味 越 来 越 趋向 于 接 受 一 种 简 单 的 普 适 性 的 快 餐 文 化 。 大 多 数人 很 难 抽 出 时 间 来 细 细 的 对 名 著 进 行 研 读 , 文 学名 著

4、在 当 代 遭 遇 到 了 阅 读 危 机 , 现 代 传 媒 的 发 达又 使 得 名 著 的 传 播 更 为 快 捷 , 而 利 用 电 视 等 媒 体传 播 , , 作 为 一 种 生 存 策 略 , 文 学 名 著 与 电 影 的结 合 就 变 得 十 分 自 然 了 。 这 对 提 高 我 国 的 国 民 整体 素 质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快 餐 文 化 -名 著 阅 读 危 机 -名 著 电 影 商 业 化 的 结 合(一)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直观性让文学的魅力更无穷电 影 相 对 来 说 成 为 有 利 于 人 们 思 考 人 生 、 体察 社 会 的 另 一 种 更 诱 人

5、 的 艺 术 样 式 。电 影 凭 借 它 独 特 的 视 听 语 言 那 扣 人 心 弦 的 魅力 , 使 作 品 的 主 题 得 以 更 广 泛 的 开 启 。 影 像也 完 全 可 以 在 把 深 邃 的 哲 理 思 考 传 达 给 普 通大 众 时 , 起 到 中 介 和 提 升 的 作 用 , 成 为 普 通观 众 阅 读 文 学 名 著 的 有 益 补 充 , 而 不 仅 仅 满足 于 讲 述 一 个 个 世 俗 的 爱 情 故 事 . 特 洛 伊 改编 的 优 点细 节 取 胜 、 场 面 宏大 壮 观 。注 重 画 面 效 果 、视 觉 刺 激 。纵观中外,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

6、借助了影视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迎来了它们生平的“第二春” 。 红楼梦在清朝年间一问世引来强大的关注,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视,多少人以得到它的手稿而 引以自豪,这个时代可以视为它的“第一春” 。可是,自从它被奉为文学经典之后,有多少人真正去拜读过这部经典名著呢?恐怕很少,曾经听人说过,所谓经典名著,就是那些被认为应该的读的书却迟迟没有去读过。这个阐释很形象。因为,既然是名著,那么它就应该是属于高雅文化,与民间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文学经典在大众接受层面上出面了隔阂。可是,自从中央电视台在 1987 年将小说红楼梦翻拍成电视剧后,国内顿时掀起一股“红楼梦热” ,家家户户都在收看红楼梦 。就这样, 红楼

7、梦借助影视媒介这个平台成功地进入千家万户,迎来了它生命中的“第二春” 。有人说过,1987 年版的红楼梦给人印象最深的在于电视剧红楼梦里面的电视配乐,尤其是枉凝眉那首歌,现在已过了 20 多年,我们仍记得那段优美的韵律。是什么让枉凝眉这首曲子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当然是影视艺术的魅力了。 枉凝眉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原文共有十二支曲子,即:枉凝眉 、 恨无常 、 分骨肉 、 乐中悲 、 世难容 、 喜冤家 、 虚花悟 、 聪明累 、 留余庆 、 晚韶华 、 好事终 。而 87 版电视剧红楼梦总共十四首曲子,可以说是著名音乐人王立平费尽心血的巅峰之作,为该部电视

8、剧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序曲,王立平遴选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十三首诗词, 枉凝眉 、葬花吟 、 红豆曲 ,这些歌曲伴随红楼梦 ,也都成了经典。情真意切,凄美婉转,满腔惆怅,无限感慨,每当红楼梦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观众便很自然地被带入剧中所营造的意境当中。无疑,用音乐将文学作品中的曲子演奏出来,是非常具有听觉冲击效果的。音乐响起的一刹那,我们仿佛成了红楼梦中人,亲眼见证了这段撕心裂肺,寸断肝肠的爱情悲剧,真谓是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试问,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看小说的人在看到这十二支曲子的时候,除了能够欣赏曲子的语词优美以外,还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至少我读红楼梦时,是将这些曲子一眼掠过的。

9、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 红楼梦里的枉凝眉这个曲子是通过电视剧将它真切地传递给大众的,使得大众对于宝 黛 之 间 纯 洁 无 暇 、 凄 苦 缠 绵 的 爱 情 有 了 深 临其 境 的 感 觉 , 这 比 小 说 中 的 语 言 文 字 来 得 更 快 捷 、 更 形 象 、 更 动 人 心 弦 一 些 。 再如,红楼梦里面描述那些赏赐的穿衣打扮、翡翠玉环、绫罗绸缎、美味糕点、可口菜肴时,曹老用了许多的美丽的形容词修饰。可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凭我们的想像力是无法真切地在脑海中构思出来其样子的,像“富贵长春”宫缎、 “福寿绵长”宫绸、碧纱橱、翠幄青柚车、松花撒花绫裤、锦边弹墨袜、茄鲞(用十来只

10、鸡来配的菜)这一类生僻词语,在我们的脑海至少要停顿二秒以上才能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虽说电视剧里面所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也可能不是曹老心中所想,但是至少给了我们一个范例来欣赏,给了我们感官上的视觉冲击效果。或许在这个层面上,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比小说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使大众理解起来也更直观些,观众看得也真切些。所以,这个影视艺术的直观性的表现方式让文学的魅力更无穷些。(二)文学语言所具有的隐喻、修辞乃至评论等手法是影视媒介难以企及的文 学 包 括 话 剧 艺 术 是 依 靠 语 言 魅 力 给 予 读 者 想 象 的美 感 , 时 空 的 无 限 扩 大 给 予 读 者 无 限 的 伸 展 空 间

11、 ,而 施 展 语 言 创 造 形 象 的 特 点 造 就 了 “一 千 个 观 众 就有 一 千 个 哈 姆 雷 特 ”。文 学 语 言 的 审 美 特 点 , 不 能 简 单 地 辐 射 到 影 视 作 品上 , 因 为 影 视 主 要 依 靠 声 画 语 言 来 直 观 展 现 形 象 ,从 想 象 性 的 文 学 形 象 转 化 为 影 像 艺 术 形 象 , 之 间 的差 距 虽 然 没 有 天 壤 之 别 , 却 也 是 有 巨 大 的 不 同 。 缺 点 三红楼梦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而电视剧红楼梦中“一千个读者就只有一个林黛玉”了。影视是快捷的、直观的,可是人人心中

12、有一个“红楼”,对红楼梦有自己的见解。无论怎么样,影视艺术都是无法令所有人满意,毕竟它离原著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是谁都无法超越的。据说 87 版电视剧红楼梦是一个用生命去演绎的红楼梦,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历经多年磨难才铸就了这样一部经典作品。虽然,剧组定下“忠于原著,重视续作”八字原则,将红楼梦定性为“现实主义作品”, 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全面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但是,它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是再高级的摄像机也很难再现语言艺术所深藏的奥秘,这些也正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虽说大众都比较认可 87 版红楼梦里面的演员塑造,比如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邓婕塑造的王熙凤。

13、可是,她们真的是形神具备吗?恐怕不是吧,对于他们的表演,大众褒贬不一。很多人觉得央视 87 版红楼梦画面昏暗,剧情节奏慢、表演做作,服饰化妆和背景比较土,在人物方面,觉得陈晓旭“诡异”,宝姐姐不够美,宝玉和湘云太圆圆胖胖,不符合他们的审美观。我一直在纳闷一个问题,小说中描写林黛玉的容貌有这样一句“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另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样一位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绝代佳人,难道真的是陈晓旭所能演绎的吗?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林黛玉,我想世上怕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企及,只有天上仙女才能演绎(她本身就是绛珠仙子)。特别是小说中有多处写隐喻、修辞、评论,这类文学艺术所特

14、有的是影视艺术望尘莫及的。红楼梦中一个显著的特色是运用隐喻来暗示人物命运,使用“诗谶”的方式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样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是文学艺术的的深厚底蕴。最具有代表性的葬花吟中这个苦命的女子对自己不幸命运作出了呐喊和咏叹。“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抹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诗句,正是林黛玉对自己日后遭遇的一个预示,当然也是曹老对她的命运所做的判词。这样的隐喻电视剧除了“黛玉葬花”这段拍得唯美一点,是不能够将这其中的深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尽管配以悲伤凄美的葬花词,也很难表达。尤其是在全书的第七十六回,中秋之夜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的即景联句,那句“寒塘渡鹤

15、影,冷月葬花魂”所表达的文学底蕴哪怕再用上千字的文字来加以解释都觉得不够,这句在文学艺术所用的艺术手法包括隐喻、修辞中的对偶,岂是电视剧里面短短的一句台词就能够解决的。像 小 说 开 头 那 样 无 拘 无 束 、 天 马 行 空 式 的 大 段 有 关历 史 的 议 论 在 银 幕 上 是 无 法 表 现 的 。 因 为 无 论 是 关于 希 特 勒 、 法 国 大 革 命 的 表 述 还 是 关 于 非 洲 部 族 战争 的 说 法 , 所 表 达 的 都 是 一 种 作 者 个 人 对 于 历 史 的思 考 。 而 镜 头 语 言 一 般 擅 长 表 现 的 是 动 作 化 了 的 形象

16、 , 通 常 观 众 不 可 能 像 读 小 说 那 样 通 过 对 文 本 的 反复 研 读 、 反 复 思 考 达 到 深 度 阅 读 , 隐 藏 在 电 影 镜 头后 面 的 那 些 “意 义 ”是 由 具 备 一 定 文 化 背 景 的 电 影 观众 在 观 影 过 程 中 对 电 影 镜 头 画 面 即 时 解 码 而 获 得的 。所以,文学语言所具有的隐喻、修辞乃至评论等手法是影视媒介难以企及的。于是,当今困扰很久的一个问题影视艺术是绝对不可能替代文学艺术而独立存在于世的。(三)文学艺术与影视艺术应该共同扶持、共求发展面对高端的影视艺术技巧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所表现出优势和文学文本所具

17、有的各种优势特点,应该怎么扬长避短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而不是争论谁能够完全取代对方而代之。一方面,影视艺术的好处就是能够直观、形象、快速地反映文学所表达的对象,给大众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尽管不一定完全符合文意的,至少是一个例子。另一方面,文学艺术所蕴含的深厚艺术底蕴是高端看影视艺术技巧无法表达的。所以,我们应该取其长,避其短。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而言,最好先看原著,毕竟有很多的文学方面的东西镜头是没法表述的。然后,再看电视剧来加以补充,对于比较抽象的地方电视剧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抽象的诸如穿衣打扮等可以借助电视剧来勾勒形象。这样一来,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就可以共同发展、彼此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