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梯标志和标识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电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电梯安全已成为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民生工程。电梯事故直接影响群众安全保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省电梯数量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截至目前,我省注册电梯 25.3 余万台。随着电梯数量日益增加、使用日益频繁,电梯安全事故有上升的趋势。为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电梯标志和标识标准,通过向公众展示的电梯使用管理、检验、维护保养等信息,便于公众获知电梯相关信息从而发挥公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同时提升电梯应急救援的实效性,服务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
2、和依据2016 年 12 月底,由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和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关于下达 2017 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7 175 号)立项编号:20172210452,批准电梯标志和标识地方标准的制定。本标准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使用管理与2维护保养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同时也与国内外现行标准保持兼容一致。(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确定了标准的分类、原则等内容第十一条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加旨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增加社会公众的特种设备安
3、全意识。第四十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第四十三条 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应当将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公众乘坐或者操作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应当遵守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二)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相关规定,确定了电梯标志和标识的应向乘客提示的信息等内容。第九条 使用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2)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3)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使用管
4、理单位名称、应急救援电3话和维保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第十三条 电梯乘客应当遵守以下要求,正确使用电梯:(1)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2)不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3)不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4)不拆除、破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施;(5)不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的电梯,运送货物时不得超载;(6)不做其他危及电梯安全运行或者危及他人安全乘坐的行为。(三)按照国标 TSG 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确定了电梯标志和标识内容的字体与颜色三、编制过程2017 年 6 月河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和济源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作为标准的承担单位,成立了标准研究起草小组。20
5、17 年 7 月2017 年 10 月标准起草组赴山东、深圳等地市调研,全面了解标准的内涵及编制方法,借鉴其地方标准的编制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此项标准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采取咨询专家,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适用性等内容进行了研讨。进一步掌握了电梯标志和标识规范的技术要求的相关4内容。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于 2018 年 4 月起草了标准讨论稿,5 月形成征求意见稿,5 月通过网络、走访、问卷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四、主要内容的确定本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目标、内容和样式、固定方式、管理要求以及附录。一
6、一一 范围规定标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规定标准引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三)术语和定义规定适用于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四)基本原则和目标规定电梯标志与标识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五)内容和样式规定电梯标志和标识的种类,包括:电梯使用标识、电梯维护保养标识、电梯检验标志、电梯安全警示标志,以及各类标志和标识的内容和样式。(六)固定方式规定电梯标志和标识固定的基本要求、固定形式、固定位置等要求。5(七)管理规定电梯标志和标识制作、发放、安装、维护等管理要求。(八) 附录本标准附录 A、B、C 均为规范性附录,其中附录 A 主要规定电梯编号规则;附录 B 主要规定电梯使用标识、电梯维
7、护保养标识、电梯检验标志、电梯安全警示标志的具体样式、尺寸要求;附录 C 主要规定电梯标志和标识的布局、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等内容。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本标准参考了山东省强制性地方标准电梯标志和标识(DB37/2604-2014),并结合河南省电梯的使用和监管的实际需求制定。六、标准实施的建议为了确保本标准的顺利实施,下一步将采取以下工作措施:(一)加强标准的宣贯。针对标准使用者,包括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标准宣传及宣贯,发挥标准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二)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一系列电梯安全知识讲座、标准交流等活动,并利用纸媒体、网络媒体等进行宣传,使公6众了解自身在电梯安全中的重要社会监督作用,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2018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