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以内进位加法教学建议朱乐平20 以内进位加法是多位数加法和乘法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计算,做到脱口而出。目前,几种不同版本的义务教育教材,对 20 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虽然在编排体系上不尽相同,但在计算方法上基本一致,都采用“凑十法” 。无论采用哪种教材都应注意以下几点:1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20 以内进位加法是以下面几方面知识为基础的:(1)9 以内数的组成; (2)9、8、7、6 各数加几得 10,即 9+( )=10,8+( )=10,;(3)三个数连加式题,特别是第一步两数相加得 10,第二步算 10 加几的。上
2、述几方面知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切实掌握。为了突出 10,可以让学生专门进行“圈十”训练,如:让学生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数连加,并思考怎样算比较方便? 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体会到:三个数连加先凑成 10,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如果采用的义务教材是现代小学数学 ,那么,在 6、7、3 的组成训练时要特别重视突出:也可以用一个大拇指表示 5,其余四指各表示 1,采用手势把 5、6、7、8 按上述组成的方法表示出来:现代小学数学在 20 以内进位加法中,当两个加数都大于或等于 5 时(9 加几除外) ,采用“二五凑十法” (详见下文) ,因此,上述教学是直接为“二五凑十法”作准备的。2、重视
3、操作,弄清算理,在教学“凑十法”时,可先用实物操作, (可刷小棒或其他学具)让学生一边摆实物一边用语言表达“凑十”的过程。如 9+2=?可左边一堆摆 9 根小棒,右边一堆摆 2 根小棒,要求合起来一共是儿根,用什么方法算(得出算式 9+2=) ,然后一边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一边摆小棒,要把 9 凑成 10,就要把 2 分成 1 和 l(动手把 2 根小棒分开) ,9 加 1 是10(把 1 根小棒放到另一堆 9 根中去) ,10 再加 1 是 11, (把另一根也放入)所以9+2:11通过几个例子后退步归纳出:“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计算过程。用“二五凑十法”可以采用下面的牧学过程
4、(以 6 +7 为例):这样的教学充分利用算盘以 l 代 5 的优点,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3重视规律,弄清关系。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有许多规律和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弄清各种关系,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计算 9 加几时,总是把另一个加数分成一和几;引导学生观察右面的算式:可以发现:第一个加数都是 9,从上往下看第二个加数逐一增大,得数也逐一增大,由下往上看则相反,得数十位上的数都是 1,个位上的数都比第二个加数少 1。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弄清了算式间的关系,那么就可以由一个算式推得另一个算式。如万一忘记了
5、 9+6?如果还记得 9+514 或 9+716,就可根据关系得到 9+615。一般来说,学生对计算两个加数一样的算式,正确率比较高,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学生懂得两个加数一样的算式与它的“邻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例如:67137613 7714 781587154分层练习,提高速度。当学生弄清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必须分层次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以达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的程度。训练程序可以是(以 9+3=12 为例):(1)学生看见算式(视觉) ,重复题目并说出结果;教师亮出 9+3=,学生看见算式后用语言表达:九加三等于十二。(2)学生看见算式(视觉) ,不重复题目直接说出结果;教师亮出 9+3=,学生看见后,语言表达:12。(3)学生听见算式(听觉) ,重复题目并说出结果;教师报 9+3,学生说:9+3=12 。(4)学生听见算式(听觉) ,不重复题目直接说出结果。教师报 9+3,学生说 12。上述过程体现了由“由简单到复杂” , “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要注意,不要由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而每次出现算式,都先重复算式,再说出结果,这样势必减慢思维的速度,达不到脱口而出的要求。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