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271036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平面镜成像 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1. 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 人向平面镜靠近 0.2m,像将远离平面镜 0.2m 2. 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镜中的像变大 B. 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C. 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D. 镜中的像和你大小一直相等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3. 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

2、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 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0.0 分)4. 一只大雁在深度为 8m 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大雁距水面 2m 时,大雁在湖面的“倒影 ”是 _ (选填“实 ”或“虚”)像,该“倒影” 距大雁 _ m 5. 小明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 _ (选填“点燃 ”或“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中的 _ (选填“A”或“B”)位置观察光屏

3、上是否有像 6. 小明身高 1.72m,站在高为 1 m 的平面镜前,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4 m,则他离镜子的距离为 _ m,镜中的像的高度是 _ m;当他向着平面镜以 0.6m/s 的速度运动时,镜中的像相对于该同学的速度是 _ m/s 7. 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_ (选填“变大”/“不变”) ;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做作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时刻应是 _ 8. 一个身高 1.7m 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3m 处,则镜中的像高为 _ m,像与他相距 _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 1m,此时像的大小 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初中物理试卷第 2

4、页,共 13 页四、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6.0 分)9. 在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 )实验中选用的平面镜应是 _ (选填“穿衣镜” 、 “铜镜”或 “玻璃板 ”) ,利用其既能 _ 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 (2 )实验时,小明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通过调节跟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果他将点燃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往后运动 2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他的正确操作是 _ 10.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A 和 B,还缺少的器材是 _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5、,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_ (2 )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_ (选填“前”或“ 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_ , (选填“ 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3 )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_ 像 (4 )当蜡烛 A 像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 _ (选填“变大” 、 “不变” 或“变小”) (5 )如图,蜡烛 A 和 B 可以放在刻度尺上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像的大小情况,实验中使用刻度尺,其主要目的是 _ A

6、观察能否成像 B观察像的大小 C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D观察像的虚实 (6 )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_ 11.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 (2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_ 关系 (3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 关系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 (填“ 实”或“虚

7、” )像 (4 )小红吹动 A 烛焰向左摆动,则它的像向 _ 摆动 (5 )若面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清晰,若想使像变清晰应 _ (6 )薄的玻璃板和厚的玻璃板选的,原因是 _ 12. 同学们利用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a、b,水平桌面等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如何确定 _ 的位置; 如何比较 _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 )他们发现实验桌上放有 2mm 厚的玻璃板 A,5mm 厚的玻璃板 B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时,应选择 _ 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 (选填:A/B ) (3 )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 a 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

8、的像,如果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移动,它所成像的大小将 _ (变大/不变/变小) (4 )实验时,他们应该在 _ (a/b )侧观察蜡烛 a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5 )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 a 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_ 13. 如图 1 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实验器材有:玻璃板和平面镜各一、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A 和 B,还缺少的器材是 _ ;玻璃板和平面镜中应选择 _ ;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

9、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_ (选填“前”或“ 后”)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 A 的像是利用光的 _ ,观察到蜡烛 B 是利用光的 _ ; (3 )小明记录了一次物与像的位置后,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更加合理方便的是 _ (选填“A”或“B” ) A蜡烛 A 不动,多次改变平面镜的位置 B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 (4 )小时拿着一根 5cm 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 _ cm,若铅笔远离玻璃板,则铅笔的像的高将 _ (选填“大于 5cm”“等于 5cm”或“小于5cm”) (5 )

10、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 _ ; (6 )实验中小明发现看到蜡烛 A 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 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 _ (选填“能”或“ 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7 )请在图 2 中画出眼睛看到蜡烛 S 点的像 S的光路图 (画一条光路即可)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相同的蜡烛 A 和 B 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 A 为成像物体 (1 )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_ (2 )点燃蜡烛 A,从 A 一侧观察蜡烛 B,缓慢移动蜡烛

11、B 直到与蜡烛 A 的像 _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 A、B 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_ (3 )如果在蜡烛 B 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_ (填“能” 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 像 (4 )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 ; (5 )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 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_ cm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0 分)15. 晚自习时,小明向教

12、室外张望时,没能看清外面的景色,却在玻璃窗上看到了身后的小红,请作出小明看到小红帽子的光路图 16.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 点与光屏 PQ 在同一水平面上,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 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 B 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初中物理试卷第 4 页,共 13 页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要求: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 )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1m,用相关的知识推导说明:水位下降了多少米? 17. 在图中,请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18. 如图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 S,其中一条光线经过平面

13、镜反射后经过 A 点,试画出这条光线 19. 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 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水平面) (1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画出镜面所在的位置; (2 )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为 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20. 作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平面镜成像 习题(含答案)【答案】1. B 2. D 3. D 4. 虚;4 5. 未点燃;B 6. 2;1.72;1.2 7. 不变;5:45 8. 1.7;6;不变 9. 玻璃板;反射;把没有点燃的蜡烛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后移动 2cm(或把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移动 1cm) 10.

14、 刻度尺;位置;前;等效替代法;虚;不变;C;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1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大小;虚;左;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12. 像;像与物;A;不变;a;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13. 刻度尺;玻璃板;后;反射;直线传播;B;5;等于 5cm;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不能 14. 便于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重合;垂直;相等;不能;虚;使结论具有普遍性;0.4 15. 解: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在 B 点的小红的帽子,则做 B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连接 A 点与 B

15、与镜面相交于一点 O,即为入射点,连接 AO、BO,则 BO 是入射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光线,OA 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6. 解:(1)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 A 的对称点 A,连接 AB 交平面镜于点O,AO 为入射光线,OB 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1m,移动到 E 点,如下图所示: BE=OF=1m,因为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 45角,所以 CG= OF= 1m=0.5m, 则说明水位下降了 0.5m 答:(1)见上图; (2)水位下降了 0.5m 17. 解: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A、B

16、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18. 解:过镜面作出点 S 的对称点 S,即为点光源 S 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 SA与镜面交于 O 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 ,连接 SO 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19. 60 20. 解: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初中物理试卷第 6 页,共 13 页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1. 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 A 错误;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 B 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C 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

17、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人向平面镜靠近 0.2m,像也靠近平面镜 0.2m,故 D 错误 故选 B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此题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要求学生牢记,并学会灵活运用 2. 解:A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 A 错误,D 正确; 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 B 错误; 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 C 错误 故选

18、 D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 3. 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 A 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 B 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 C 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

19、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 D 正确 故选 D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是虚像,像距与物距相等, 此时大雁距离水面(物距)2m,所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 2m,则该“倒影”距大雁为 2m+2m=4m 故答案为:虚;4 倒影属平面镜

20、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但此题中的湖水深8 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 5. 解: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即好像被点燃似的; 在 A 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 B 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图中的 B 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故答案为:未点燃;B 判断在何处放光屏接平面镜成的像,分辨物体还是像是关键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

21、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6. 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所以,由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4m,可得他离镜的距离为 4m =2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则镜中的像的高度也是 1.72m; 由他向着平面镜以 0.6m/s 的速度运动时,可得镜中的像相对于该同学的速度是0.6m/s2=1.2m/s 故

22、答案为:2;1.72;1.2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分析解答此题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7. 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中钟表像的实际情况, (红色箭头)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 5:45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5:45 故答案为:不变;5:45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

23、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 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 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初中物理试卷第 8 页,共 13 页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 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8. 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所以,由该同学身高 1.7m,可得像高为 1.7m; (2)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

24、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3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6m (3)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 1m 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7;6;不变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 9.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利用其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如果他将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

25、的连线上往后移动 2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的正确操作应该是未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向后平移 2cm(或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平移 1cm) 故答案为:(1)玻璃板;反射;(2)把没有点燃的蜡烛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后移动2cm(或把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移动 1cm) (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2)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确定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

26、验能力 10. 解: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 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5)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

27、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故 C 正确 (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C;(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 (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

28、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5)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可以测量物体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 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

29、的 11. 解:(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 (2)要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小红吹动 A 烛焰向左摆动,烛焰的像向也左偏; (5)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

30、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6)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虚;(4)左;(5)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6)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1)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2)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要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 (4)由平面镜的成像

31、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进行分析 (5)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6)玻璃有两个反射面,玻璃越薄,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近,如果玻璃越厚,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12.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 A 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移动 B 棋子,直到与 A 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这就是通过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初中物理试卷第 10 页,共 13

32、页(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 2mm 厚的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 a 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5)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故答案为:(1)像;像与物;(2)A;(3)不变;(4)a;(5)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1)用玻璃板代

33、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4)根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可判断在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哪一侧观察; (5)当透明的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

34、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13. 解: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 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 A 的像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到蜡烛 B 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3)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

35、烛 A 的位置;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 5cm 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 5cm,铅笔远离玻璃板,铅笔的像的高不变,仍为 5cm; (5)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若有则为实像,若没有则所成的像为虚像; (6)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7)连接 S 与像点 S,与镜面相交于一点 O,即为入射点,连接 SO、PO,则 SO 是入射光线,OP 为反射光

36、线,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1)刻度尺;玻璃板;(2)后;反射;直线传播;(3)B;(4)5;等于 5cm;(5)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6)不能;(7)如上图所示 (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3)在实验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平面镜不动;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等距虚像; (5

37、)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6)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7)要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并且要知道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14. 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点燃 A 蜡烛,

38、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无论怎样,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5)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 2 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 0.4cm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重合;垂直;相等;(3)不能;虚;(4)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0.4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

39、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平面镜的前后两面都能起到反射面的作用,根据物体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进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5. 要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关

40、于镜面对称并且要知道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把握好作图的顺序,是完成此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实线、虚线的区别 16.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A 为点光源,B 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本题的关键是入射点(或反射点)的确定;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和像点与发光点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反射光线 (2)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 初中物理试卷第 12 页,共 13 页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的了解,关键能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7.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1、、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AB 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8.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 S后,连接 SA,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 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特点完成光路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本题还可以作出 A 点的像 A,连接 SA与镜面交于 O 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 OA,OS 画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 19. 解:(1)由于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过入射点

42、O 竖直向下做出反射光线 OB;然后作AOB 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 ,再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即可如图所示: (2)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AOB=30+90=120;则反射角BON=AOB= 120=60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60 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 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和水平面成 90角,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 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会确定反

43、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会根据反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和反射角 20.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的像点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2)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可编辑版Word 完美格式多年的财务工作实践给了我巨大的舞台来提高自已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我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更加注意学习,努力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业务学识和组织管理水平,为全县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