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 页第四章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一、选择题1小宝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A. 比他大的实像 B. 比他小的实像 C. 比他小的虚像 D. 与他等大的虚像2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3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面向东正对平面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像平面镜走去,像逐渐变大 B.人远离平面镜时,像逐渐变小C.人用手摸北侧的耳朵,像用手摸南侧的耳朵
2、 D.人转向面向北,像也转向面向北4 “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 (如 4 题图) ,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A沿 OA 方向 B沿 OB 方向 C沿 OC 方向 D沿 OD 方向5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 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和“你”成双 B “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 “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D “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6. 如 6 题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 题图 6 题图7.池中水的深度是 2 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105 km,则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A.3.8105 km+2 m B.2 m C.4 m D.3.8105 km第 2 页 共 6 页8. 如 8 题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位置,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A.8 h 20 min B.4 h 20 min C.3 h 40 min D.8 h 40 min8 题图 11 题图 12 题图 9. 在水深 1m 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
4、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 5m 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湖面上空,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 “小燕子” 、 “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 1mC站在岸边看见的小燕子飞行的速度大于水中“小燕子”的速度D我们看到水中的“小燕子”比湖面上的小燕子小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11. 如 11 题图所示,物体 AB 高 1
5、.6m,平面镜 CD 高 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 0.6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2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 1.6m12. 如 12 题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旗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棋子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D把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13. 用一手指面紧贴玻璃平面时,发现手指与它的像之间最近距离是 6 毫米,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是 毫米。14.
6、本溪夜晚当太子河桥上的灯光开亮时,太子河水上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河水深为 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 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河水再上涨 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15. 小军同学身高 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 1m 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以 0.5m/s 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 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将 (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 16. 球面镜有 镜和 镜两种。 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7. 如 17 题图所示,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则其反射
7、角为_;如果将平面镜第 3 页 共 6 页顺时针旋转 15,光的入射角为_18. 如图所示,平面镜 MN 高 30 厘米,与一支长 20 厘米的铅笔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上它们间相距 20 厘米 (1)倘若铅笔绕 B 点逆时针转过 90,则其像转过 ,此时铅笔尖端 A 与像 A之间的距离是_厘米; (2)倘若要使铅笔与其像垂直,则可将铅笔转过_; (3)如果铅笔不动,平面镜绕 N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 90,则平面镜中铅笔的像转过 ,尖端 AA相距_ _厘米。 17 题图 18 题图 20 题图 19. 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光射出去。20. 如图 20
8、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 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三、作图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21. 请在 21 题图中画出光线经两镜面反射的光路。 22如 22 图所示,AB 为平面镜,S 为发光点,已知从 S 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你能把通过 P 点的反射光线画出来,并画出与之对应的入射光线吗?21 题图 22 题图 23如 23 题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 P,在 AB 和 CD 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 S 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第 4 页
9、 共 6 页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 24 题图中物体 AB 在镜中的像23 题图 24 题图四、简答题(每题 3 分,共 6 分)25. 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放置的,大客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起来安装的,为什么?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26.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驾驶室内一般不开灯,为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32 分)27(8分)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这是为了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填“A”或“B” )这一侧观察。小明无
10、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 _。 (4)李明要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进一步的操作是什么? MNAB第 5 页 共 6 页28.(4 分)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1)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2)当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 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如图 20 题(乙)图所示,放在“烛焰” 上的手指 被烧痛(填“会”或“ 不会”
11、)(3)经过三次试验后,在白纸上记录了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处理白纸上信息,才能得出实验结论?20 题(甲)图 20 题(乙)图29.(7 分) 如 29 题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 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
12、,寻找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 )这一侧观察,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29题图(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第 6 页 共 6 页30.(8分)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
13、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6)小红同学点燃蜡烛后把它放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处,再把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移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 30题图两支蜡烛的位置,用直线把这两个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分
14、别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这组数据,她得出实验规律:“平面镜成 像时物距总是与像距相等”。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恰当吗?为什么? 31 (5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 (填“平面镜”、 “较薄的平板玻璃” 或“ 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2)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3)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 31题图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