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哈尔滨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中“支持哈尔滨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为将哈尔滨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打造成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和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增长极,依据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制定本方案。一、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具体范围见附图),2014年常住人口7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754.2亿元,工业总产值144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5亿元。新区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对俄合作历史悠久,科技、文化、生态等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
2、力。(一)发展基础。1基础条件比较优越。新区地处(北)京哈(尔滨)通道和绥(芬河)满(洲里)通道“T”字型交汇处,多条干线铁路贯通全域,是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毗邻新区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面向东北亚地区,联通欧亚与北美的航空枢纽,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韩2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处在2小时航空交通圈。依托哈尔滨呼兰港,新区通过江海联运与俄罗斯远东港口相通,可对接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新区内道路、通讯、市政、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完备,土地和水资源丰富,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较大。2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新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
3、拥有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了国家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核心区、生物产业基地等现代产业基地。新区拥有国际、国内各类研发创新机构200多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占比近50%;拥有30余所高等院校,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3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新区所在的哈尔滨市与俄罗斯合作交流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渊源,在中俄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和边境物流仓储中心已建成运营,引进了一批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对俄邮政包裹发运量占全国30%
4、以上。依托国家级对俄科技经贸合作园区、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俄科技合作和产业化中心、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哈尔滨冰雪节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对俄经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4生态环境优良。新区自然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松3花江穿区而过,具有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良好基础。新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5A级景区太阳岛,冰雪大世界、雪博会、俄罗斯风情小镇等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上千万游客观光旅游。(二)重要意义。1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区建设,着力建设内联京津冀、面向东北亚、外接俄罗斯、通达欧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积极打造科技、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平台,能够提升哈尔滨对
5、俄及东北亚开放枢纽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为加快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2有利于保障东北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新区建设,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有助于培育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将对稳定黑龙江经济增长、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发挥重要作用。3有利于促进黑龙江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发展。加快新区建设,打造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体制的先行区,将为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出有益探索。同时,充分发挥新区创新要素聚集优势,加快形成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为黑龙江创新驱动振兴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4有利于带动哈
6、尔滨市建设面向远东和东北亚开放重要中心城市。加快新区建设,将推动哈尔滨市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增强对东北亚地区4的辐射能力。同时,通过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合理布局、产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为哈长城市群科学发展作出积极探索。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开放动力,激发创新活力,畅通对外贸易大通道,搭建国际合作大平台,构建
7、外向型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哈尔滨新区建设成为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新、生态环境好的新城区,辐射带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和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二)战略定位。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加快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打造科技、信息、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形成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支撑。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努力形成制造5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
8、设黑龙江省乃至东北振兴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东北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绿色发展,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发挥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依托太阳岛等景观、设施和生态湿地资源,建设融合冰雪文化、湿地生态文化、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和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区管理体制基本理顺,综合实力显著提
9、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幅增强,经济增速在黑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基础设施承载力明显提升,对俄产业、经贸、科技合作层次全面升级。到2030年,新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合作和自主创新发展环境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常住人口超过200万人,成为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化和生态化发展新城区。6三、总体布局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结合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总体布局,以松花江北部地区为核心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
10、产业集聚,释放发展潜能,辐射呼兰区整体和周边市县部分区域,使松北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发展区域;以哈南工业新城平房区部分为产业支撑区,以综合保税区、内陆港为联动发展区,构建“一带、一核、三组团”协调发展新格局。一带:沿松花江现代服务产业带。重点建设中俄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东北亚商务中心、太阳岛国际冰雪避暑旅游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特色旅游、金融商务、文化、健康养生等高端服务业。一核:松北核心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科技、信息、金融、国际商贸、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打造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重要的健康产业基地,带动新区加快开发建设。三组团:以三
11、个国家级开发区为支撑,着力打造松北科技创新组团、利民健康产业组团、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松北科技创新组团。依托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加快7发展科技研发、金融商务、国际商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利民健康产业组团。依托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依托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四、主要任务(一)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对俄、蒙等东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创新开放模式,提升开放层次,拓宽开放合
12、作领域,打通贸易大通道,搭建合作大平台。1提升门户枢纽功能。强化新区铁路站点与哈(尔滨)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等高铁(客专)以及其他干线铁路的连接,密切与满洲里、绥芬河等重要口岸城市的协作,提升在中欧班列及中俄大通道中的功能,提高对俄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依托京哈、哈大、哈牡、哈(尔滨)萝(北)等高速公路,建设跨境公路运输枢纽。2搭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优化新区对外开放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科技、金融、贸易等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中外产业合作园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哈尔8滨高新技术产品国际采购服务中心,推动高新技术及产品进出口。打造国际科技合
13、作交流平台。3拓宽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推动由经贸合作为主向经贸、科技、资本、人文等全方位合作转变。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二)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1重点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强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等方面合作,依托现有园区,聚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领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燃气轮机、太阳能光伏发
14、电设备、先进轨道装备及关键部件、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并争取在相关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中俄农业与食品工业科技园,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国内高端消费群体的有机营养食品,推进地方特色鲜活产品、高档乳品饮品、粮油精深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国内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9激光技术应用、物联网、北斗导航产业研发基地及运营服务、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等产业,打造东北地区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园、智慧城市开发中心等研发基地。推进信息产业与消费领域的融合互通,积极开发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
15、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两大产业体系为核心,重点发展医药研发、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加强与俄罗斯在分子生物、微生物、生物有机化学、新型植物纤维研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建设健康产业城。新材料产业。加强与俄罗斯在光学玻璃、人工晶体、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塑料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建设铝镁等轻金属材料园、复合材料产业园,重点在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纳米、超导、智能、石墨烯、发光二极管(LED)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铝镁合金和高端钛合金产业基地、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发基地及全
16、球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北方环保、工大水资源、地能热泵节能等示范项目。积极发展先进环保、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商务。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新设区域总部,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信息平台和市场交易结算中心、对俄金融结算服10务平台,打造集金融后台服务、商务办公、服务外包等功能,辐射东北亚的总部经济集聚地。进一步扩大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影响,提升高峰会议和会展服务能力。与俄罗斯院校共建人才教育中心,培养专业俄语人才,增强对中俄贸易、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服务和保障能力。文化旅游。提升“北国水城”和冰雪之城品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和休闲旅游、避暑和冰雪旅游
17、等产业。以哈尔滨大剧院和哈尔滨奥体中心等为依托,以“哈尔滨之夏”等相关文艺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艺术中心、音乐之都、体育运动基地,建设特色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业。加快建设义乌小商品城、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发展壮大国际商贸和物流业。(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整合、吸引国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强化中俄科技合作,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1完善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组建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在重大创新工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首
18、台(套)示范项目上取得突破,建设辐射东北亚的科技服务中心。2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咨询、知识产11权服务、技术集成、科技成果产业化等科技服务,支持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落实配套措施。打通“孵化中试产业化”链条,建设高端创新人才聚集、高端技术研发集成、高端成果孵化运用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支持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园,促进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四)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北国水韵新城区。1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合理承接老城区疏解人口。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19、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特色镇街,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增强新区现代都市特色和品位。2统筹优化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区对外辐射通道体系,构建以四环路、五环路、机场高速路、京哈高速公路、哈大公路、哈(尔滨)伊(春)高速公路等形成的“两环十射”城市快速路网交通骨架,加快形成区域交通大格局。完善区域内部主干路系统,加强地铁、城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3增强市政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区内交通、通讯、供排水、供电、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燃气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市政设施体系,实现区域基础市政设施“一张网
20、”,12优先利用工业余热提供供热服务。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进一步强化防汛指挥系统、防汛仓库和物资储备等建设,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积极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先进信息管理及应用服务体系建设。4加强社会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教育、健康、养老等公用设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好“北国水城”、太阳岛等湿地的生态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规划建设绿
21、化廊道和公共绿地,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制定新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严格控制高耗水行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工业循环化改造,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监测,推进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完善相关环保设施,确保达标排放。(五)创新体制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综合行政服务效能,探索依靠深化改革推动新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131着力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在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基础上,逐步向“单一窗口”转变,实现口岸相
22、关部门信息共享共用。探索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实施“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减少重复查验。深化跨境电商改革试点,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2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先推进新区内相关科研院所改革,对转制企业以及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发展,发挥投资基金的作用,逐步完善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新区内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有关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实施“科技创新城
23、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吸引和聚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等方面积极创新。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允许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新区设立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完善投融资体系,鼓励央企、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区加快发展。建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财政对新区的投融资支持机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支持新区发展。144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围绕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的发
24、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全面建立行政审批清单管理指导和动态调整机制,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深化“一站式”行政服务改革,推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责分工更加明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研究规范中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5创新新区开发建设运营模式。重点围绕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新区“多规合一”、“园中园”管理运营,探索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企业化运营新机制。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市政公用设
25、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大投资效应。6创新生态文明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综合性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环境和生态修复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五、保障措施(一)强化政策支持。151对外开放与合作政策。按照国家有关部署,积极在新区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推广工作。支持在新区按有关规定建设对俄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加快发展对俄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支持新区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期货保税交割试点。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区内建立区域性总部,建立整合贸易、物流、结算
26、等功能的营运中心。支持新区建设中俄、中蒙、中欧等产业合作园区。支持新区在市政、医疗、教育领域引入外资。2产业发展政策。优先在新区布局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投资与金融政策。国家对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鼓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大新区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新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中期票据、保险信托计划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在新区设立民营银行,鼓励外资银行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研
27、究提出推进在新区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政策。支持新区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鼓励新区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研究以地方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新区产业投资基金。164科技和人才政策。支持新区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装备、北斗导航等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对新区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新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培育新区开发开放所需人才。5土地利用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优先划定城镇
28、周边永久基本农田。新区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允许新区在土地开发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在省域内统筹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的方法和途径。黑龙江省要优先保障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在年度用地计划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二)强化组织实施。1落实主体责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要强化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新区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要明确新区管理机构,创新整合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适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有序实施的管理模式,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2加强部门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新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资金安排、重大项目布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17哈尔滨新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