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院 08 汉教一班 李玲娜 学号:20080510264英莲小女应全局浅谈红楼梦中香菱的人物形象千古奇书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女子人物群像,被编入册的就有一百零八位,正所谓“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不论是“终身误” “枉凝眉” ,还是“乐中悲” “聪明累” ,到最后也逃不开“飞鸟各投林” “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要让这些奇女子一个个粉墨登场,孰非易事,而且要将之串联起来则显得自然流畅则更是难上加难。谁在这里打头阵出场呢?不是黛玉亦非宝钗,而是“有命无运”的小妾香菱。作为全书写明的,改名字次数做多的香菱,她名字的变化预示着什么?全书的女子各个都是命运多舛,为何曹雪芹单单把“甄
2、英莲”的名字给了她呢?该怎样理解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作为甄英莲、香菱、秋菱时的她,有什么不同,这都值得我们思考。在红楼的满天繁星中,首先出场女子的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有的传本将其名字写作“甄英菊” ,谐音“真应局” 。 “莲”和“菊”两个字的古今字体都相差甚大,不太可能是抄写时出现的错误,而有可能是原文如此,但是原著已经失落,就暂且按下不表。在第一回中情僧便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 ,想一大家小姐,怎么会“有命无运”?不料元宵佳节之夜,仆人霍启,谐音“祸起”的抱走看花灯,便被拐子拐卖,结束了大小姐的生活,开始了悲剧的一生。在第七回,她再次出场时,已经被宝钗改名为“香菱” ,谐音
3、“相怜” 。与大观园中的各位女子的命运相互照应,互相怜惜。虽然未得薛蟠长久的爱护,但是和姐妹们斗草、吟诗也是乐事。所以她寥寥无几的几次出场,也总给人些许安慰。她快乐着她的小快乐,过着她的小日子,被人笑做“痴”或者“呆” ,并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在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一开始,金桂又将其名字改为“秋菱” ,谐音“求怜” ,末世之秋暗示其命不久矣,所谓的“菱角菱花皆盛于秋”不过是一派托辞。正如第五回她的判词中所说:根并荷花一茎香,生平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她的一生见到桂花就如同陷入泥沼,最终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并且和尚也曾说她“菱花空对雪澌澌” ,雪对
4、应着“薛” 。薛蟠对待香菱,连“不知作养脂粉”的贾琏都觉得“薛大傻子真玷污了他” 。遭遇薛夏,在严冬与酷暑之间,一朵秋天的菱花,又怎么能生存下来?只可惜幼时生的“粉雕玉琢,乖觉可喜” ;长大后连薛蟠都觉得“生的不俗” ,为其打死冯渊,可见相貌人品。在第四十八回中,薛蟠为躲羞辱离开,香菱和宝钗一起到大观园中,脂砚斋庚辰双行夹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
5、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无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发一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 。洋洋洒洒贰佰余字,出现五个“不让” ,不让者共十人,其中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就有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贾迎春、王熙凤、李纨、秦可卿(按判词顺序)等八人。可见香菱不仅仅是薛姨妈口中所说:“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又比别的女孩儿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 。而且,这段话又是从凤姐和贾琏的谈话中所引出来
6、的,脂砚斋此处平曰:“何曾不是主子姑娘?盖卿不知来历也。 ”我们这些看书人,是知其来历的,回想凤姐赞过几人?秦可卿其一,香菱其二也。而秦可卿出身神秘高贵深得贾母厚爱,凤姐赞她不免有阿谀之嫌,而香菱只为一妾,就可得凤姐赞扬,其人品可见一斑。而且为了香菱此次出场,曹雪芹也是煞费苦心,处心积虑。首先出场的甄英莲虽然戏份不多,可是她每次的出现都带动着全局的发展,就连书中两大主角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林黛玉的老师就是当初受到她父亲接济后来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恩将仇报的贾雨村,而她则成为了薛宝钗的“嫂子” 。全书单回目中提及她的就有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断葫芦案” ,这也是前
7、八十回所写的五个徇情枉法的案子中的第一个。正是贾雨村断送了她和父母团聚的最后机会,使得这样一个女儿落到了薛蟠那个呆霸王手里。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黛玉说:“我见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 ”说着便叫香菱去作。香菱刚进园子没多久,就开始想着和黛玉学诗作诗。并且连着作了两首咏月的诗,一首“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第二首“过于穿凿” ,然后便茶饭不思,梦中也只是作诗,且梦中所得的八句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8、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社里一定请你了。 ”这首诗脂砚斋未作批评,而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 (三家评本)中所标的注解是“此诗成矣,而转主宝钗说,书中重戒小人也。起联是绛云轩案,次联稿砧梦醒,五句离人,六句思妇,末便是恩爱夫妻不到冬也。死者长已矣,生者如之何?而诗自超脱,不愧宝鉴”。香菱听了众人的赞扬,心下不信,料着是他们瞒哄自己的话,还只管问黛玉宝钗等,由此可见香菱的谦虚可爱。但是这首诗还没有得到黛钗的点评,就有突然的几个钟灵毓秀的人物穿插进来,一个李纹,一个李绮,一个薛宝琴。四十九回开头如此一首悲凉的诗,后面跟着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而这首诗也照应着这些人的命运, “缘何不使
9、永团圆”不仅仅是香菱不能和家人团圆获得美好的爱情,其他人也一样。这些位列“痴情司” “结怨司” “朝啼司” “夜怨司” “春感司” “秋悲司”的女子们,也真是处在“孽海情天”之中,一生“风月债难偿” 。然这世间世事难料,连天上的神仙都不能事事如意,又何况这些生活在封建旧式大家庭中的女孩子?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香菱弄脏石榴裙后,并不是急忙回去换洗,而是呆呆的等着袭人将裙子拿来换上,笑着看宝玉将夫妻蕙和并蒂菱埋好,要走时只是回头看着宝玉只顾笑,一副可爱的小女儿模样跃然纸上,足见其单纯。在古代,石榴是婚姻爱情的象征,所谓“多子多福” ,石榴不正是多籽吗?有一句话一直流
10、传到今天,便是男子拜倒在女子的“石榴裙下” 。而且近年有学者按照曹雪芹的哲学理念推出香菱的最终结局,也许并不是被迫害致死,而是与宝玉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也就是中国版本的灰姑娘。香菱在本回说的话,则是暗示她今后的命运,虽然得了干血之症,可是并没有危机生命。而她与宝玉之间的亲密动作则从旁佐证,两人眉目传情,心有灵犀。况且在前八十回中,我们发现宝玉的爱情其实是分化开的,他在精神上与林黛玉惺惺相惜,而在肉体上却和花袭人如胶似漆,初试云雨的人是秦可卿。香菱跟着黛玉学诗,冰雪聪明,连宝玉都不断赞叹,她穿着袭人的石榴裙刚好合身(文中特别强调是“石榴裙” ) ,而且她为人处事平和稳重顾全大局,一片痴心也与袭人相
11、似,而最明显的就是第七回她第一次公开以“香菱”的名字出现时,周瑞家的端详她良久,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授之云雨之事,带出的美人不正是乳名兼美,字可卿的秦可卿吗?而且香菱又像秦可卿,曹雪芹不会无来由的写这样一句闲笔,必有深意。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宝玉和香菱最终成为了一对伴侣,而脂砚斋是不是就是“香菱”的原型了呢?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中,香菱日渐羸瘦,吟诗懒进,时日不多,在后八十回中应该继续萧条下去。可是,如果香菱离世,那后面的二十八回故事有将如何继续呢?香菱虽不如宝钗黛玉湘云一样璀璨夺目,可是确实串联这些珍
12、珠的一根线,没有香菱,其他人物再如何耀眼也不能构成这样宏大的篇幅。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合起来才组成“原应叹息”的意思,她一个人的名字就表达出了“真应怜惜” 、 “相互怜惜” 、 “求人怜惜”之意,如果就这样匆匆死去,不仅仅不能和前面的种种暗示契合,反使得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显得头重脚轻,这岂不是重了秦可卿了吗?书中无一处玩耍游园的场景相同,无一幕所唱的戏曲相同,无一首诗歌雷同,连写最普通的饮食起居,食谱茶叶也没有一处相同,更何况是这些曹雪芹最钟爱的女儿的生死大事了,别的事情尚且能做到事事不同,这等生命攸关的事情,更要各人有个人的特点。且干血之症也没有威胁生命,我们还可以期待香菱再一次的“大难不死,必
13、有后福” 。作为第一个走入我们视线的女子,我们对香菱的怜惜之情也是发自肺腑的,她的是是非非总是若隐若现的隐藏在书中的各个角落,不紧不慢的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像是一位怀揣济世理想,大隐隐于市的高人,同时又是纯洁无邪的女孩儿,她身上虽无黛玉的“奇香” ,也无宝钗的“冷香” ,可是那菱角花开的沁人心脾的淡淡香味,亦非这些香味所比的上的。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在我们身边漂泊不定,可是到哪里都可以释放出奇异的光彩。参考书目:1、 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钗 周思源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6 年 1 月北京第 1 版第 2 次印刷 2、 脂砚斋传本曹雪芹石头记 老蔡汇校、缜订、意悦并精缮 文津出版社 1988年 5 月3、 红楼梦人物谈 胡文彬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年 2 月第一版,2005 年 3 月第 2 次印刷4、 红楼诗话 林冠夫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5、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 清曹雪芹著清 脂砚斋批评 岳麓出版社、6、 红楼梦(三家评本) 清曹雪芹 高鹗著 清护花主人 大某山人 太平闲人 评 1988 年 2 月第 1 版 2009 年 5 月第七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