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259070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古学论文-古巴比伦文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从爱在西元前浅谈失落的古巴比伦文明“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耳机中缓缓播放着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 ,这熟悉的曲调早已深深印在脑海,同样熟悉的还有这些歌词,虽然对其中描述的巴比伦文明不甚了解,却还是将歌词牢记心里。直到选择了“考古学与近代文明史”这门课,才算是初步的了解了歌词中的故事。下面结合歌词浅谈我所认知的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这里便是圣经中所说的“伊甸园”。这里便是诺亚放飞和平鸽的地方,但在这里鸽子很少衔来橄榄枝。这便是的两河流域的伊拉克。由苏美尔肇造的历史。这个早已消亡的两河流域文明现在被史学界公认为与古

2、埃及、中国并称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文明,事实上,前后几个巴比伦帝国无论是在时间或是地域上都只占据两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从公元前 3000 年的苏美尔人开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这两条纠结入海的生命之藤的两岸肥沃地带被称作“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在这里,多个民族和国家的相互替代与共存书写了复杂的融合历史。美国学者克莱默将他关于巴比伦文明的史学著作命名为历史从苏美尔开始,对于现代的小学生们来说,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确实是大多数历史和地理课本的开篇。克莱默在书中列举了苏美尔文明在人类史上的 27 个第一,其实如果认真计算起来,也许 100 个也还不止。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历史上第一

3、个农业村落、第一座城市、发明出最早的车、船和文字,最早学会制作面包和酿造酒。这些历史难以置信地沉埋于沙丘之中,使巴比伦终于成为一段死去的文明,但一些史学家坚信,被湮没的两河流域文明先于并带动了古埃及文明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许多脉络虽然来自希腊、罗马,但后者的源头还是古代西亚这一文明的摇篮。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 1792前 1750 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 1894前 1595 年)。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4、。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是的,这里曾是战火连天,硝烟弥漫(其实如今也是大抵如此)。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 1792前 1750 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 729 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公元前 626 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

5、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的米底(也称米堤亚)王国联合,共同对抗亚述。公元前 612 年,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 626前 538 年),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公元前 604 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叙利亚立时归顺新巴比伦王国,但腓尼基及巴勒斯坦地区态度不明,而埃及一向觊觎此区,拉拢推罗、西顿等腓尼基地区与埃及结

6、盟。对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继续与米底王国结盟,又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后,以巩固自己后方。公元前 597 年,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犹太人齐德启亚为傀儡统治犹太人。公元前 590 年,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罗国王投靠埃及,西顿被占领,犹太人齐德启亚及巴勒斯坦、外约旦等地纷纷倒向埃及。同时,米底王国与新巴比伦王国的关系紧张起来,为此新巴比伦王国筑起一条新长城防范米底人。然而,米底因要对抗乌拉尔图及西徐亚人,无力再与新巴比伦王国对抗,致使尼布甲尼撒二世可于公元前 587 年第二次挥军巴勒斯坦。他围困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落入新巴比伦王国军队之手,被挖去双眼后送往

7、巴比伦尼亚。公元前 586 年,耶路撒冷被围十八个月后城陷,犹太王国灭亡,居民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 574 年,双方议和,推罗国王伊托巴尔三世承认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保持了推罗的自治地位,其他附近的小王国都纷纷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公元前 569 年,埃及发生王位之争,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趁此在公元前 567年入侵埃及。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久,国内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剧,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国王及马尔杜克神庙之间的矛盾加剧,并试图另立新神,那波尼达离开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摄政。公元前 539 年,波斯人崛起,居鲁士二世率军入侵新巴比伦王国时,祭司竟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

8、入城,伯沙撒被杀,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 604前 562 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

9、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现在,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仿照古巴比伦风格建成的行宫中,可以俯瞰传说中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废墟,它依旧保持着庄严的神秘。从巴比伦到巴格达,很难说清命运之手究竟开了一个什么样的玩笑。这一文明从产生到灭亡有无数难解的谜团。然而,有谁真正知道它所隐含的辉煌、神秘、奇迹和失落的历史悲剧,知道对它的探索是多么艰难的、长途跋涉的征途?这一富有魔力的词使多少人联想起童年时代夜幕刚落,晚风吹拂下奶奶的古老童话,又使多少人为那些和莎士比亚讲述的李尔王、哈姆雷特悲剧人物下场一样的历史过客而深思和长叹。在近现代考古发掘发现两河流域文明之前,当地的阿拉伯人由于不是这一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并不知道这一

10、伟大文明,他们把偶尔发现的古代碑铭当作神奇物品。当时的世界从圣经旧约和几位古典作家的书中看到过很少的关于巴比伦和亚述的记载,其中许多是神奇的传说,真伪难分。古代两河流域城市的街道由于置放废物每年逐渐升高,因此房屋的地面在重建时也用土垫高夯实。当一个城市由于战争和其它灾害被摧毁后,残垣不久就积满了泥沙。当一批新居民来到废墟重建城市时,他们将残留的泥墙和原来的废弃物一齐夯平,在其上重建新房,于是城市的地面又高出很多。这样的过程反复经历了百年或千年,到这些城市最终被废弃时,城市已高出周围地面许多。风沙尘土最后完全覆盖了废墟,把它变成了一个个土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居民的变迁,附近的居民再也不知道土丘是

11、古代的城市废墟和它们的名字与历史了。在两河流域和周围地区,有千百个这样的土丘,其中沧海桑田,百般奥秘只有经过考古发掘才能知道。“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1843 年,当时的法国驻摩苏尔领事保罗埃米勒鲍塔在任职的闲暇,在距摩苏尔西北 10 英里的郊外挖出了一个亚述人的城市,包括建在巨大平台上的宏伟王宫、数对巨形人面狮身石兽、栩栩如生的浮雕石板、神秘的楔形文字铭文和其它古物。后来经考证,这里是亚述帝国最强大的国王萨尔贡二世的宫殿。这些发现轰动了整个欧洲,并带动了此后数十年间西方世界的大规模考古活动。1897 到 1912 年,

12、雅克德莫尔根带领的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邻接的波斯境内发掘了古苏萨城的遗址,也发现了大批古物及包括汉穆拉比法典石碑在内的阿卡德语楔形文字碑石和泥版文书以及埃兰语楔形文字文献。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古埃及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的发现改写了这一历史。它被证实是诞生于公元前 3000 年的文明。从雕刻画和泥版文书中人们发现,当时不仅已经诞生了文字、车、船等这些现代社会的生活必备品,还有史诗文学和药典、农历以及栽植树木的实验,甚至还产生了学校、图书馆和政治议会。这些都说明,苏美尔已处于人类城市文明早期黄金时代,它的政治和经济都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尽管后来苏美尔各城邦被塞姆族的一支阿卡德人征服,从

13、而使它消融在继承其遗产的塞姆族巴比伦、亚述文明之中,但人们没有忘记它是全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文明的奠定人。从 17 世纪开始,探险家和考古学者就曾从两河流域一带破碎的陶器以及石雕和泥版的残片上发现了奇异的文字符号。当然,现在人们已得知,这些被称为“楔形文字”的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巴比伦文化的灵魂,因为其笔划形似木楔子而得名。对楔形文字的破译标志着巴比伦文化研究突破性的进展,由于两河流域的古人们用泥版来记载文字,人们也将巴比伦文化称为“刻在泥版上的不朽文化”。“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到了 1900 年,虽然

14、仍存在一些词汇问题和语法疑惑,古代世界各种楔形文字的渊源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的释读工作基本上可以说是成功了。这样,现代人终于能够通过阅读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献去了解这一伟大而灭亡了的文明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部过程和许多它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目前,除了上千的石刻或金属铭文外,世界各博物馆存有至少 25 万件两面书写的大小不一的泥版文书。随着各国在近东地区考古发掘的继续,泥版文书仍将源源不断地从伊拉克及邻接国家的古代遗址中出土。殖民时代的当地居民大批盗挖古代遗址、破坏遗址地层并把泥版文书和其它古物通过文物市场卖给了欧美日各国博物馆和私人的活动现基本上已被伊拉克政府控制。两河流域文明灭亡除了外部新兴文明的征服和取代以外,过度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文明灭亡的一个主要内因。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从苏美尔开始的两河流域,以致大批城市被永久放弃。从绿色农田到沙漠,两河文明的灭亡也是自然界给现代人的一个重大启示。古巴比伦传说当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神仙与和平鸽会来拯救人类。但传说毕竟是传说,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灾难,还得靠人们自己。在我的眼中,古巴比伦不只是一段文明,也是一段故事,潺潺流淌于我的人生。一切都会过去,无论辉煌还是灾难,重要的是把握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