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257903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荆门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自 1988 年实施“菜篮 子” 工程以来,我国蔬菜 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产业已由原来单纯的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应拓展到“ 保供、增收、就业 、创汇” 四大功能,成了保障城市居民蔬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城乡就业和扩大出口创汇的朝阳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少,推进措施乏力,部分大中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 和居民“ 买菜 难” 并存等 问题日益突出。为 此,国务院及省政府决定启动新一轮“ 菜篮子 ”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及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规划

2、。一、产业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十一五” 以来,我市蔬菜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 视下,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2009 年,全市蔬菜播面 71.78 万亩,产量 152.6 万吨,产值 21.46 亿元,占种植业产值 20.1%,食用菌生产规模 5400 万袋,鲜菇年产量 9.1 万吨,产值 4.2 亿元,出口创汇 1200 万美元。基本建成了市及各县(市)城镇郊区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汉江沿线的胡集、柴湖、旧口、石牌、李市、马良等乡 2 镇外销菜基地,平原湖区的高阳、毛李等乡镇水生菜基地及大洪山荆山余脉的张集、客店、绿林、三阳、仙居、马河、栗溪等乡镇食用菌基地。并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

3、蔬菜布局由分散插花向相对集中转变,二是蔬菜产品供求由供不应求向批量外销转变,三是蔬菜经营由提篮小卖向产业化发展转变。市场供应方面,2009 年全市蔬菜食用菌社会总产量 161.7万吨,其中西甜瓜总产量 18.98 万吨。蔬菜食用菌商品量约 90 万吨(不含西甜瓜),全市城镇人口年需消费量 38 万吨,外销量达50 多万吨。从总量上来看,我市蔬菜供给有余,但因品种单一,且上市集中,市场供应不均衡, “淡”“ 旺” 季比较明显,存在结构性缺菜。(二)优势分析1、自然条件优越:荆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 16.9左右,

4、最热的 6-7 月平均气温 25.5,最冷的 12-2 月平均气温 5.4,年降雨量 980 毫米,日照时数1337-1786 小时,土壤、雨水和光热资源适于各类蔬菜的生长,具有发展蔬菜明显的地理与气候优势。2、区域优势明显:荆门地处湖北省中部,素有“荆楚门户” 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焦枝铁路纵贯南北,汉江水域贯穿全境;宜(昌)黄(石)、汉(口)十(堰)高速与我市境内的襄(樊)荆(州)、荆(门)武(汉)、随(州)岳(阳)高速公路构成交通“大三 3 角” ;江 汉航 线穿越荆门 将长江和汉江连接成一条水运捷径。公路大骨架、水上黄金道、铁路大动脉相互交汇,四通八达,便于蔬菜产品向全省、全国

5、集散流通。3、蔬菜产业优势与特色突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蔬菜的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的形成,商品蔬菜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转移。我市蔬菜经过多轮的市场选择与技术沉淀,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胡集大白菜、柴湖大蒜、官庄湖西甜瓜、文集的黄瓜、石牌及旧口甘蓝、李市藜蒿、拾桥空心菜等露地蔬菜都已实现“ 一村或多村一品 ”,成为地方特色和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钟祥市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蔬菜优势产区。(三)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1、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菜农生产积极性受影响。蔬菜一直被认为是高效经济作物,市场化程度高,因此,各级财政对其投入少,我市财政虽然从 2005 年开始每年安排了 50

6、 万元左右支农资金,但仅用于市郊大棚设施的以奖代补。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菜农自发投入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蔬菜生产存在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上蔬菜流通成本的上涨,菜农生产积极性逐年下降。2、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老基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新 4 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据调查统计,全市旱涝保收的蔬菜基地面积不足 40%。3、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服务体系缺失。随着新建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和老蔬菜基地的被占征用,新菜区所占比重逐年扩大,新菜

7、区农民既无种菜经验又无生产技术,县、乡两级蔬菜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与示范推广很难落实到位。4、蔬菜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够完善。2009 年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 152.6 万吨,而加工蔬菜仅 3 万吨,加工蔬菜仅占蔬菜总产量的 2%,且产品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所以农区集中产地常出现产品积压,菜贱伤农现象。5、产销信息不对称,且流通环节过多。蔬菜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同时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过多,

8、大部分蔬菜销售要经过 3-4 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层层加码,导致蔬菜价格虚高。二、规划依据、产业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 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市场 5 供给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促进我市蔬菜产业提档升级。(二)规划编制依据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2010 年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2010

9、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 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 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 工程建设的意见 ,农业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省农业厅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三)规划原则优化布局和突出特色原则:强化资源的利用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重点沿汉江优势产业带打造百里蔬菜产业走廊。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品种结构,打好“ 品种差” 、“时间差” 、“季节差”、 “地区差 ”,提高我市优质蔬菜产品市场占有率。多元化投入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原则:多

10、渠道筹措资金,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扶优扶强原则:充分发挥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专业合作组织,提 6 高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四)产业发展目标1、十二五期末,全市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60 万亩,其中新增17 万亩,产量达到 200 万吨,年产值达 30 亿元;食用菌鲜菇年产量达到 10 万吨,产值 5 亿元。蔬菜(食用菌)出口创汇达 3000 万美元,蔬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 1000 元以上。2、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 10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 10%,获农业部无

11、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达 100 个,保证市民菜篮子安全供应,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 98%以上。3、重点扶持蔬菜龙头企业 5 家,培育蔬菜品牌 5 个,扶持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组织 50 个,网络带动农户 10 万户,蔬菜外销量占总产量的 50%。4、沿汉江百里蔬菜产业带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 5 个,扶持产地建立冷链物流系统。三、产业区域布局坚持“保障供 应,发 展经济” 的原则,蔬菜 产业按照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城市近郊、交通主干线两侧、汉江沿线,资源优势地区的圈状、带状和块状经济结构,促进优势地区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到 2015 年,全市商品蔬菜基地规模达到 60

12、 万亩,其中京山县 10 万亩,沙洋县 15 万亩,钟祥市28 万亩,东宝区 1 万亩,掇刀区 1 万亩,屈家岭管理区 5 万亩。 7 城市蔬菜生产供应实行稳定发展近郊蔬菜与新开发建设中、远郊基地相结合。(一)近郊设施蔬菜基地:1、重点区域:在城市规划区外的东宝区子陵镇的八角、红庙、南桥村,牌楼镇的来龙、泗水桥、革集村,漳河镇的田垱、同乐村和掇刀区掇刀石街办的双井、车桥村,团林镇的双碑村。发展目标:主要保证市区蔬菜基本供应量,面向我市 3-4 月“春淡” 市场 和 8-9 月“ 秋淡” 市场,重点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和速生菜基地,面积 2 万亩。2、主要种植模式(1)重点蔬菜种类:茄果类、瓜类、豆

13、类、叶菜类。(2)主要茬口模式:设施蔬菜春提早(茄果类、瓜类、喜温型叶菜,4-7 月上市),夏遮阳(早熟耐热的萝卜、白菜、花菜等,7-9月上市),秋延后(茄果类、黄瓜等,9-12 月上市),冬覆盖(莴苣、芹菜、越冬萝卜等,1-4 月上市)。露地蔬菜则以喜冷凉叶菜、豆类、红菜薹、莴苣等为主,9-12 月上市。3、发展重点:加大设施基地的投入,建立水、电、路、渠、池、棚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生产基地,提高产出能力及抗灾避灾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安全追溯体系。(二)中、远郊名优蔬菜基地:1、重点区域与发展目标 8 重点区域:离城区

14、 30-50 公里范围的适宜产区建设后备菜地,主要分布钟祥市的胡集镇的转斗、周营、夏集、赵河、关山、陈营、王营、游湖、邹湖、赵集、蛮河、杨台、邹市村,文集镇的青林、青星村,石牌镇的彭墩、皮集、王龙、马祠村,沙洋县马良镇的邓集村,屈家岭管理区的刘台、西湖、叶坡、徐洼队。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名优蔬菜区、特色菜生产区,形成“一村一品” ,扶持 龙头企 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建基地,面积 10 万亩,弥补城郊菜地供应不足。2、主要种植模式(1)重点蔬菜种类:大白菜、萝卜、甘蓝、花菜等喜凉十字花科蔬菜;莴苣、红菜苔等喜凉叶菜;辣椒、番茄、茄子、黄瓜、四季豆、豇豆等喜温蔬菜。(2)主要生产方式:以大棚设施生产、

15、地膜+小拱棚覆盖与露地生产相结合。3、发展重点: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净菜上市技术;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及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资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三)外销、加工蔬菜基地: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重点区域:汉江两岸沿线的钟祥市丰乐、洋梓、郢中、柴湖、旧口等镇(场),京山县永隆镇、沙洋县沙洋、李市、官垱、拾桥等 9 乡镇以及屈家岭管理区。发展目标:发展适销对路的大路菜、外销菜、加工菜为主,在郢中、柴湖、旧口、沙洋、李市等乡镇及屈家岭管理区建立蔬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重点推进“汉江百里蔬菜产业走廊” 建设,面积 30 万亩。2、主要种植

16、模式(1)主要种植种类:大白菜、甘蓝、胡萝卜、冬瓜、西瓜、大蒜、地瓜等。(2)主要生产方式:以地膜覆盖与露地生产相结合。3、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周年种植模式,建立产地批发市场,推广蔬菜预冷、包装、冷链贮运技术。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品牌,开发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推动主产区产品提档升级。(四)水生蔬菜基地: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重点区域:沙洋县的高阳镇的吕集、贺集、王集、刘庙、季桥、官桥等村,后港镇的黄场、金桥、金山、荆南、新宏、风井等村,毛李镇的毛李、叶湾、三坪村,掇刀区的掇刀石街办的车桥、双井、袁集村,东宝区的漳河镇却集、和平、同乐村、钟祥市的南

17、湖原种场等地。发展目标:以莲藕和荸荠为重点,以汉江、漳河、长湖等水域周边镇乡为核心,分类建设 5 万亩标准化水生蔬菜基地,亩产 10 2000 公斤,总产量 10 万吨,总产值 1.5 亿元。2、主要种植模式(1)主要种植种类:莲藕、荸荠、菱角、茭白、芡实。(2)主要种植模式:深水区莲藕、子莲、菱角、茭白、芡实等一季种植;浅水区可实施保护地栽培、鱼塘种藕、莲藕水稻、西甜瓜荸荠等多种间套种模式。3、发展重点:加强水生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扶持壮大水生蔬菜保鲜加工企业,重点开发藕莲、籽莲、荸荠、菱角、茭白等保鲜加工产品。(五)食用菌基地: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重点区域:京山县三阳、

18、绿林、永隆镇,钟祥市张集、客店镇,东宝区栗溪、马河镇、仙居乡,沙洋县马良、高阳镇。发展目标:全市食用菌总产值达 5 亿元以上,鲜茹产量 10万吨,出口创汇达 2000 万美元以上。2、主要种植模式主要栽培种类:山区重点发展香菇、黑木耳等木腐食用菌,棉区以平菇、金针菇为主,粮产区重点发展草菇、双孢蘑菇等草腐食用菌。主要种植模式:香菇和黑木耳袋料栽培模式;双孢菇等草腐菌菇房、菇棚及稻田地栽模式,平菇、金针菇设施化周年栽培模式。 11 3、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增加市场鲜销产品;重点开发推广黑木耳秋季稻田袋料栽培模式、双孢菇秋季稻田地栽模式和香菇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建设一批示范推广基地

19、。(六)西甜瓜基地: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重点区域:沙洋县的毛李、后港镇,京山县的雁门口、钱场、石龙镇,钟祥市的官庄湖农场、长寿、洋梓、东桥镇,东宝区的牌楼、漳河镇,掇刀区的掇刀石街办、麻城镇。发展目标:年播种面积稳定在 13 万亩,总产量 30 万吨,产值 3 亿元。2、种植模式:城郊以设施早熟西甜瓜栽培为主,中远郊以高效间套作种植为重点。3、发展重点:一是推广多种栽培模式,大力发展大棚早熟、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延秋栽培等栽培方式,延长西甜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四、建设重点(一)建设一批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的要求,重点建设沙洋县的李市镇光芒

20、蔬菜基地,京山县的新市镇赵畈、白谷洞基地,钟祥市的胡集镇转斗基地、郢中农业科技园、石牌镇彭墩、王龙基地,东宝区牌楼镇的来龙、泗水桥基地、栗溪镇的食用菌基地,掇刀区团林镇的兴隆、双碑基 12 地,屈家岭管理区的刘台基地等核心示范标准园,以此带动全市5000 亩城郊设施蔬菜标准园、10 万亩汉江沿线露地蔬菜标准园、1 万亩水生蔬菜标准园,2 万亩西甜瓜标准园,100 万平米食用菌标准生产园等新建基地的开发建设。(二)培植一批蔬菜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东宝区山缘食品,钟祥市新美香食品、兴利食品,京山县富水和仁和白花菜,沙洋县顶辣食品、怡安食品,屈家岭管理区爱斯曼食品等蔬菜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

21、以及掇刀喜民园专业合作社、双井西瓜专业合作社、钟祥市胡集民惠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喜民园 ”、“襄河”、 “莫愁”、 “富水” 等蔬菜品牌及“山缘”、“兴 利 ”等食用菌品牌,到“十二五”末,培育 10 个荆门市蔬菜产品知名品牌,2-3 个湖北省名牌农产品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蔬菜企业,通过发展蔬菜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我市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建设一座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重点在屈家岭管理区建设 1 座面积 2000 平方米的育苗工厂,形成年出圃 1000 万株名优蔬菜穴盘苗的生产能力,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种苗。(四)建

22、设一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重点在优势产业带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与有关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扶持和发展蔬菜分捡清洗、分等 13 分级、整理包装、预冷处理、速冻保鲜等初加工业,降低产后损耗。(五)建立及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按照农业部要求,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在蔬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3、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市长负责菜篮子” 的工作要求,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将蔬菜生产纳入农业生产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奖惩。县市区长要亲自抓,负总责,将确保蔬菜基地面积、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保等纳入县市区“菜篮子” 工程建 设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菜篮子 ”工程推进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同时建立市级“菜篮子”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局、市供电

24、公司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菜 篮子” 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 14 督导,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 工程建设。(二)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1、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在蔬菜规划区内,市及各县市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蔬菜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精品名牌和标准园创建的奖励以及新建蔬菜大棚设施的以奖代补。二是建立市级蔬菜产品风险基金,用于净菜上市、蔬菜冬储春供、市场建设等补贴,对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预冷库、冷链运输车及销地冷藏库设施的,实行以奖代补扶持,实施合理贮菜于地、贮菜于库的制度;三是出台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加大新菜地建设资

25、金征收力度;四是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蔬菜运销畅通,减少运销成本。2、整合项目,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五年建设期内,坚持每年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水利部门的节水灌溉、商务部门的冷链物流、供电部门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农业部门的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优先用于汉江百里蔬菜产业走廊基地建设,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三)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约化。一是建立和完善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比照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扶持政策支持结构,除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外,农业项

26、目应尽可能由 15 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担主体,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强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带动农民的能力;二是每个县市区应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 1-2 家国内知名的蔬菜贸易加工龙头企业领办蔬菜基地,形成“加工龙头 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 蔬菜产业链格局,提升档次,培育品牌,提高我市蔬菜产业化水平。(四)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增设菜农专摊,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 农超对接” ,减少中 间环节,抑制菜价虚高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收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五)强化科技支撑,大力研发和推广蔬菜先进技术。建立健全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蔬菜事业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设施与条件,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蔬菜连作障碍克服、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科技兴菜。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