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44 页)vvvvbvnbvnv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离子方程式计算的常用方法包括:1、原子守恒法2、电荷守恒法3、得失电子守恒法4、关系式法【命题方向】题型一:原子守恒典例 1:用 1L 1.0molL-1 NaOH 溶液吸收 0.8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 CO32-和 HCO3-的浓度之比约是( )A1: 3 B1:2 C2:3 D3:2题型二:电荷守恒典例 2:将 NaCl 和 NaBr 的混合物 m g 溶于足量水,配制成 500mL 溶液 A,再向 A 中通入足量氯气,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晶体(m-2 )g 则 A 溶液中 Na+、C1 -
2、、Br -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确的是( )A3: 2:1 B3 :1:2 C4:3 :1 D3:1:4 题型三:关系式法典例 3: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MgCl 2两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 AgNO3溶液使 Cl-恰好沉淀完全,则消耗 AgNO3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A1: 1 B1:2 C2:1 D1:3题型四:得失电子守恒典例 4:Fe 与硝酸反应随温度和硝酸的浓度不同而产物不同已知 0.2mol HNO3做氧化剂时,恰好把 0.4mol Fe 氧化为 Fe2+,则 HNO3将被还原成( )ANH 4+BN 2O CNO DNO 2【解题思路点拔】本考点是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计
3、算方法,相对于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计算方法更纯粹一点,最重要的是守恒方法和关系式法,要重点掌握一选择题(共 18 小题)1向含有 Fe2+、I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段 BC 代表 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 原混合溶液中 c(FeBr 2)=6 mol/LC 当通入 Cl22 mol 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第 2 页(共 44 页)D 原溶液中 n(Fe 2+):n(I ):n(Br )=2:1:32在 FeCl3,CuCl 2,FeCl 2 的混
4、合溶液中, Fe3+,Cu 2+和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 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1:3 D 1:43已知酸性 K2Cr2O7 溶液可与 FeSO4 反应生成 Fe3+和 Cr3+现将硫酸酸化的 K2Cr2O7 溶液与FeSO4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混合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 AB 段的氧化剂为 K2Cr2O7B 图中 BC 段发生的反应为
5、 2Fe3+2I=2Fe2+I2C 开始加入的 K2Cr2O7 为 0.25 molD K2Cr2O7 可与 FeSO4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1:34向含 SO32、Fe 2+、Br 、I 各 0.1mol 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Cl2,通入 Cl2 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D 5常温常压下,将 a mol CO2 气体通入 1L bmol/L 的 NaOH 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44 页)A 当 a=2b 时,随着 CO2 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有如图变化关系B 当 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6、: c(OH )+c(CO 32)=c(H +)+c(H 2CO3)C 当 2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c(Na +)c(CO 32)c(OH )c(HCO 3)c(H +)D 当 a/b 1 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Na +) =c(CO 32)+c(HCO 3)+c(H 2CO3)6将由 NaOH、BaCl 2、Al 2(SO 4) 3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向混合溶液中滴加 1molL1 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SO42BaSO4B E 点对应横坐标稀
7、硫酸的体积为 70 mLC D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Al(OH) 3、BaSO 4D E 点沉淀比 A 点沉淀质量大 2.33g7常温下,在 10mL 0.1molL1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1 HCl 溶液,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 2 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1 molL1 Na2CO3 溶液中:c(Na +)+c(H +)=c(CO 32)+c(HCO 3)+c(OH )B 当溶液的 pH 为 7 时,溶液的总体积为 20 mLC 在 B 点所示的溶液
8、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Na+D 在 A 点所示的溶液中:c(CO 32)=c (HCO 3)c(H +)c(OH )第 4 页(共 44 页)8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Fe 2+):c(Fe 3+)=3:2,则参加反应的 Fe 和 H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5:16 C 2:3 D 3:29取 100mL 18.3mol/L 的 H2SO4 与 Zn 反应,当 Zn 完全溶解时,生成气体在标况下占有的体积为22.4L,将所得的溶液稀释成 1L,测得溶液的 H+浓度为 1mol/L,则所生成的气体中 SO2 与 H2
9、 的体积比约为( )A 1:2 B 2:1 C 1:4 D 4:1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H+、NH 4+、Fe 3+、Al 3+、SO 42、 CO32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 NaOH 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 H+、Fe 3+、Al 3+B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和 Na+C 原溶液中含有的 Fe3+和 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l:lD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只有 Na2SO411向 100mL 0.1molL1 硫酸亚铁铵(NH 4) 2Fe(SO 4) 2溶液中逐滴
10、滴入 0.1molL1Ba(OH ) 2溶液随着 Ba(OH) 2 溶液体积 V 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 n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点时溶液中所含主要溶质为(NH 4) 2SO4B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 42+Ba2+=BaSO4C b 点为最大沉淀量,对应的纵坐标值为 0.2D c 点加入 Ba(OH) 2 溶液的体积为 200 mL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 c(SO 42) +c(NO 3) =2.5 molL1取 200mL 该混合酸,则能溶解铜的最大质量为( )A 12.8g B 19.2g C 32.0g D 38.4g第 5 页(
11、共 44 页)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OH、CO 32、AlO 2、SiO 32、SO 42、HCO 3、Na +、Fe 3+、Mg 2+、Al 3+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OH、SiO 32、AlO 2、CO 32B 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C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Na2SO4D 原溶液中含有 CO32与 Al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14将由 FeSO4、Ba(OH) 2、AlCl 3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用玻棒搅拌,
12、充分溶解,一段时间后,向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 1molL1 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SO42+2H+2OH=BaSO4+2H2OB D 点表示的溶液呈酸性C C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Al(OH) 3、BaSO 4、Fe(OH) 2D 混合物中 FeSO4 和 AlCl3 的物质的量相等15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A. 含 0.0l mol KOH 和 0.01 mol Ca(OH) 2 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 CO2第 6 页(共 44 页)B NaHSO4 溶液中逐
13、滴加入 Ba(OH) 2 溶液C KAl(SO 4) 2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 2 溶液D NaAlO2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16溶液中可能含有 H+、NH 4+、Mg 2+、Al 3+、Fe 3+、CO 32、SO 42、NO 3中的几种加入铝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入 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一定不含 CO32,可能含有 SO42和 NO3B 在滴加 NaOH 溶液物质的量为 0.5 至 0.7mol 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4OH=AlO2+2H2OC 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14、H+、Mg 2+、Al 3+D n(H +):n(NH 4+):n(Mg 2+)=2 :4:117将过量 CO2 通入 NaOH 和 Ca(OH) 2 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m)和通入CO2(V)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8现有含 Fe(NO 3) 3、Cu(NO 3) 2、HNO 3 的某稀溶液,若向其中逐步加入铁粉,溶液中 Fe2+浓度与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 Fe(NO 3) 3、Cu (NO 3) 2、HNO 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1:3 B 1:2:4 C 1:1:4 D 1:3:1二填空题(共 5 小题)19某无色溶液中
15、可能含有 H+,NH 4+,Mg 2+,Fe 3+,Al 3+,SO 42,HCO 3等离子,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加入 NaOH 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7 页(共 44 页)(1)ab 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cd 段沉淀减少的反应方程式: ;(3)简述 bc 段沉淀物质的量不变的原因: ;(4)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常温下在 20mL0.1mol/L 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 盐酸 40mL,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的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二氧化碳因为逸出未画出) 据此回答下
16、列问题:(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当加入盐酸使溶液 pH 为 10 时,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用等式表示碳酸钠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4)请写出 OAB 段的离子方程式: (5)当混合溶液的 pH= 时,开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21如图表示往某 Na2CO3 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 CO2 的过程:(1)写出 a 点以前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 a 点到 b 点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若某 Na2CO3 溶液中含 m moLNa2CO3,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 Cl和 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则滴入的盐酸中 H
17、Cl 的物质的量等于 moL (用 m 表示) 第 8 页(共 44 页)22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现有一定量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体积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在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5molL1 的 NaOH 溶液,所加 NaOH 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则(1)B 与 A 的差值为 mol;原硝酸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3)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写出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向 20mL 某浓度的 AlCl3 溶液
18、中滴加 2mol/L 的 NaOH 溶液时,所得的沉淀质量与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 A 点表示的意义是 最大沉淀量为 g(3)B 点表示的意义是 (4)所用 AlCl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5)当所得沉淀量为 0.39g 时,用去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mL 或 mL 三解答题(共 7 小题)24甲是一种盐,由 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组成甲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其中含有由 A、B 形成的 10 电子阳离子A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 E 的少 1,D 、E 处于同主族用甲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甲的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
19、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 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并加热;回答下列问题:第 9 页(共 44 页)(1)D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化合物 AB3 的电子式 经测定甲晶体的摩尔质量为 453g/mol,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 1:1,且 1mol 甲晶体中含有 12mol 结晶水则甲晶体的化学式为 (3)实验中根据图象得 V(Oa):V(ab):V (bc) = (4)实验中离子方程式是 25将 2.5g 由 Na2CO3、NaHCO
20、3 和 NaOH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逐渐滴加 1.0mol/L 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的 CO2 的体积关系如图:(1)该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025mL 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当加入 40mL 盐酸时,产生 CO2 的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4)固体加水溶解后的溶液中正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8向 100mL NaOH 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 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测得最后溶液的pH7(1)此时溶液的溶质如果是单一成分,可能是 ;如果是多种成分,可能是 随后取此溶液 10mL 将其稀释至 100mL,并向此
21、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 的盐酸,产生CO2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写出 OA 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OH 在吸收 CO2 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产生的 CO2 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原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第 10 页(共 44 页)29向 100mLBaCl2、AlCl 3、FeCl 3 的混合溶液 A 中,逐滴加入 Na2SO4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 B,产生的沉淀和加入混合溶液 B 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1)加入 B 溶液 110mL 时,溶液中的沉淀是 ,溶液中的溶质是 从 90mL
22、 至 100mL 之间加入 10mL B 溶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Ba2+SO42BaSO4,Al(OH) 3+OHAlO2+2H2O 溶液 B 中 Na2SO4 与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3)计算 A 溶液中 AlCl3 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 30有一透明溶液,已知其中可能含有 Fe3+、Mg 2+、Cu 2+、Al 3+、NH 4+,加入一种淡黄色粉末固体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放出,同时生成白色沉淀当加入 0.4mol 淡黄色粉末时,产生气体 0.3mol,继续加入淡黄色粉末时,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加入淡黄色粉末时产生白色沉淀的量如图所示根据题意
23、回答下列问题:(1)淡黄色粉末为 (填名称) 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3)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淡黄色粉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离子方程式: 沉淀部分减少时的离子方程式: 第 11 页(共 44 页)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8 小题)1向含有 Fe2+、I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线段 BC 代表 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B 原混合溶液中 c(FeBr 2)=6 mol/LC 当通入 Cl22 mol 时,溶液中已发生
24、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D 原溶液中 n(Fe 2+):n(I ):n(Br )=2:1:3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 计算题分析: 还原性 IFe 2+Br ,故首先发生 2I+Cl2I2+2Cl,I 反应完毕再发生:2Fe 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 2Br+Cl2Br2+2Cl,AB 点时溶液中 I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 Fe2+和 Br,BC 段发生 2Fe2+Cl22Fe3+2Cl;B根据 BC 段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 n(Fe 2+) ,但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不能计算c(FeBr 2) ;C根据反应消耗顺序,利
25、用消耗的氯气计算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据此书写;D根据各阶段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原溶液中 n(Fe 2+) 、n(I ) 、n(Br ) ,据此解答解答: 解:还原性 IFe 2+Br ,故首先发生 2I+Cl2I2+2Cl,I 反应完毕再发生:2Fe 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 2Br+Cl2Br2+2Cl,AB 点时溶液中 I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 Fe2+和 Br,BC 段发生 2Fe2+Cl22Fe3+2Cl,代表 Fe3+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故 A 正确;第 12 页(共 44 页)B由图可知,BC 段发生 2Fe2+Cl22Fe3+2Cl,Fe 2+反应完毕
26、消耗氯气 2mol,由方程式可知n(Fe 2+)=2 2mol=4mol,无法得到原溶液的体积,故不能计算原混合溶液中 c(FeBr 2) ,故 B 错误;CAB 段发生 2I+Cl2I2+2Cl,2mol 的 I消耗 1mol 氯气,BC 段发生 2Fe2+Cl22Fe3+2Cl,余下的 1mol 氯气再与 2molFe2+反应,故参加反应的 n(Fe 2+): n(I )=1 :1,故通入 2molCl2 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故 C 正确;D由图可知 AB 段消耗氯气 1mol,发生 2I+Cl2I2+2Cl,故 n(I )=
27、2n(Cl 2)=2mol,BC 段发生2Fe2+Cl22Fe3+2Cl,消耗氯气 2mol,故 n(Fe 2+)=2n(Cl 2)=22mol=4mol,DE 段发生2Br+Cl2Br2+2Cl,消耗氯气 3mol,故 n(Br )=2n(Cl 2)=6mol,故原溶液中 n(Fe 2+):n(I ):n(Br ) =4mol:2mol:6mol=2:1:3,故 D 正确;故选 B点评: 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综合性较强,根据离子的还原性强弱结合图象判断各阶段发生的反应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易错题目,难度较大2在 FeCl3,CuCl 2,FeCl 2 的混合溶液中, Fe
28、3+,Cu 2+和 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现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化为 1:2:4,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1:3 D 1:4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 计算题分析: 因氧化性:Fe 3+Cu 2+Fe 2+,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 Fe3+、Cu 2+和 Fe2+物质的量之比变为 1:2:4,说明 Fe3+有剩余,则 Cu2+没有参加反应,加入 Fe 粉仅与 Fe3+反应,假设原溶液中含有 Fe3+、Cu 2+、Fe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3mol、2mol、1mol ,根据反应后
29、溶液中离子比例关系计算 Fe3+离子物质的量变化,结合方程式计算解答: 解:因氧化性:Fe 3+Cu 2+Fe 2+,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 Fe3+、Cu 2+和 Fe2+物质的量之比变为 1:2:4,说明 Fe3+有剩余,则 Cu2+没有参加反应,加入 Fe 粉仅与 Fe3+反应,设原溶液中含有 Fe3+、Cu 2+、 Fe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3mol、2mol 、1mol ,反应后 Fe3+、Cu 2+和Fe2+物质的量之比变为 1:2:4,则反应后 Fe3+、Cu 2+、Fe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2mol、4mol,故反应的 Fe3+的物质的量为 3mol1mol=2mo
30、l,则:2Fe3+Fe=3Fe2+2mol 1mol 3mol故参加反应的 Fe 的物质的量为 1mol,第 13 页(共 44 页)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mol:3mol=1 :3,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关键是正确判断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反应的程度,再结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3已知酸性 K2Cr2O7 溶液可与 FeSO4 反应生成 Fe3+和 Cr3+现将硫酸酸化的 K2Cr2O7 溶液与FeSO4 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混合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31、的是( )A 图中 AB 段的氧化剂为 K2Cr2O7B 图中 BC 段发生的反应为 2Fe3+2I=2Fe2+I2C 开始加入的 K2Cr2O7 为 0.25 molD K2Cr2O7 可与 FeSO4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1:3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 计算题分析: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K2Cr2O7Fe 3+,由图象可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开始时 Fe3+浓度不变,则说明 Fe3+没有参加反应,则 AB 应为 K2Cr2O7 和碘化钾的反应,BC 段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解答该题解答: 解:A开始时 Fe3+浓度不变,则说明 Fe3+没有参加反应,则
32、 AB 应为 K2Cr2O7 和碘化钾的反应,K 2Cr2O7 为氧化剂,故 A 正确;BBC 段 Fe3+浓度逐渐减小,为铁离子和碘化钾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故 B 正确;C由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反应的关系式为 K2Cr2O76Fe 3+6I ,共消耗的n(I )=1.5mol,则开始加入的 K2Cr2O7 的物质的量为 mol=0.25mol,故 C 正确;D由方程式 2Fe3+2I2Fe2+I2 可知,BC 段消耗 KI0.9mol,则 n(Fe 3+)=n(Fe 2+)=0.9mol,K 2Cr2O7 可与 FeSO4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33、 0.25mol:0.9mol=5 :18,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反应的相关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关系式及电子守恒计算该题,难度中等第 14 页(共 44 页)4向含 SO32、Fe 2+、Br 、I 各 0.1mol 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Cl2,通入 Cl2 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 离子还原性 SO32I Fe 2+Br ,故首先发生反
34、应 SO32+Cl2+H2O=SO42+2Cl+2H+,再发生反应 2I+Cl2=I2+2Cl,然后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 2Br+Cl2=Br2+2Cl,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据此判断解答: 解:离子还原性 SO32I Fe 2+Br ,故首先发生反应 SO32+Cl2+H2O=SO42+2Cl+2H+,再发生反应 2I+Cl2=I2+2Cl,然后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A由 SO32+Cl
35、2+H2O=SO42+2Cl+2H+可知,0.1molSO 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 0.1mol 氯气,标准状况下的 Cl2 的体积为 0.1mol22.4L/mol=2.24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 A 错误;B.0.1molSO32完全反应后,才发生 2I+Cl2=I2+2Cl,0.1molSO 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 0.1mol 氯气,故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 2.24L,0.1molI 完全反应消耗 0.05 氯气,故 0.1molI完全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 0.15mol22.4L/mol=3.36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 B 错误;C.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
36、0.1mol 氯气,0.1molI 完全反应消耗 0.05 氯气,故亚铁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 0.15mol22.4L/mol=3.36L,由 2Fe2+Cl2=2Fe3+2Cl可知,0.1molFe 2+完全反应消耗 0.05 氯气,故 Fe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 0.2mol22.4L/mol=4.48L,图象与实际符合,故 C正确;第 15 页(共 44 页)DSO 32、I 、Fe 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 0.2mol22.4L/mol=4.48L,即溴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 4.48L,由 2Br+Cl2=2Br2+2Cl可知,0.1molBr 完全反应消耗 0.0
37、5 氯气,故溴离子完全反应时消耗氯气的体积为 4.48L+0.05mol22.4L/mol=5.6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不符合,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以图象形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离子反应计算等,难度中等,确定离子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是解题的关键5常温常压下,将 a mol CO2 气体通入 1L bmol/L 的 NaOH 溶液中,下列对所得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当 a=2b 时,随着 CO2 气体的通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 +)有如图变化关系B 当 a=b 时,所得溶液中存在: c(OH )+c(CO 32)=c(H +)+c(H 2CO3)C 当 2a=b 时,
38、所得溶液中存在: c(Na +)c(CO 32)c(OH )c(HCO 3)c(H +)D 当 a/b 1 时,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 (Na +) =c(CO 32)+c(HCO 3)+c(H 2CO3)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分析: A、n(CO 2):n(NaOH)=2bmol:bmol=21,所以二者反应生成 NaHCO3,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2NaOH+CO2=Na2CO3+H2O、Na 2CO3+CO2+H2O=2NaHCO3,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且 CO32水解程度远远大于 HCO3;B、当 a=b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HC
39、O3,根据质子守恒来分析;C、当 2a=b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得 Na2CO3 溶液,根据 Na2CO3 在溶液中的行为可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D、当 1 时,所得溶液为 Na2CO3 和 NaHCO3 的混合溶液,根据物料守恒来分析解答: 解:A、n(CO 2):n(NaOH)=2bmol:bmol=21,所以二者反应生成 NaHCO3,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2NaOH+CO2=Na2CO3+H2O、Na 2CO3+CO2+H2O=2NaHCO3,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且 CO32水解程度远远大于 HCO3,溶液中的溶质是 NaOH 时,抑制水电离,当转化为 Na2CO3
40、 时促进水电离,再转化为时 NaHCO3,也促进水电离,但促进水电离程度减小,所以符合图象,故 A 正确;B、当 a=b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HCO3,根据 NaHCO3 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可知:c(OH )+c(CO 32)=c(H +)+c(H 2CO3) ,故 B 正确;第 16 页(共 44 页)C、当 2a=b 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得 Na2CO3 溶液,根据 Na2CO3 在溶液中的行为可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 +)c(CO 32)c(OH )c(HCO 3)c(H +) ,故 C 正确;D、当 1 时,所得溶液为 Na2CO3 和 NaHCO3 的混合溶液,根据
41、物料守恒可知在此溶液中c(Na +)与c(CO 32)+c(HCO 3)+c(H 2CO3)的比值介于 1 之间,即不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D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和质子守恒、物料守恒,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6将由 NaOH、BaCl 2、Al 2(SO 4) 3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向混合溶液中滴加 1molL1 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SO42BaSO4B E 点对应横坐标稀硫酸的体积为 70 mLC D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Al(OH
42、) 3、BaSO 4D E 点沉淀比 A 点沉淀质量大 2.33g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 计算题分析: 由 A 点可知,A 点白色硫酸钡沉淀,则 BaCl2 过量,由 NaOH、BaCl 2、Al 2(SO 4) 3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合液中含有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则 AB 段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的反应,BC 段发生酸碱中和,CD 段发生偏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DE 段发生氢氧化铝与酸的反应,以此来解答解答: 解:由 A 点可知,A 点白色硫酸钡沉淀,则 BaCl2 过量,由 NaOH、BaCl 2、Al 2(SO 4)
43、 3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合液中含有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A由图象可知,AB 段发生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的反应,离子反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 A 错误;BCD 段发生偏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DE 段发生氢氧化铝与酸的反应,消耗酸的体积之比为1:3,所以 DE 段消耗酸的体积为 30mol,所以 E 点对应横坐标稀硫酸的体积为 70 mL,故 B 正确;C、AB 段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的反应,BC 段发生酸碱中和,CD 段发生偏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所以 D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Al(OH) 3、Ba
44、SO 4,故 C 正确;第 17 页(共 44 页)D、因为最后溶液为 Al2(SO 4) 3 和硫酸的混合溶液,E 点沉淀比 A 点沉淀质量大的量就是 AB 段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由图可知:消耗酸的量为 10ml,所以生成硫酸钡为1molL110ml103L/mL=0.01mol,所以 E 点沉淀比 A 点沉淀质量为 0.01mol233g/mol=2.33g,故D 正确;故选 A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图象,难度较大,明确 A 点的意义及混合液中的离子、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常温下,在 10mL 0.1molL1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
45、1 HCl 溶液,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 2 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0.1 molL1 Na2CO3 溶液中:c(Na +)+c(H +)=c(CO 32)+c(HCO 3)+c(OH )B 当溶液的 pH 为 7 时,溶液的总体积为 20 mLC 在 B 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Na+D 在 A 点所示的溶液中:c(CO 32)=c (HCO 3)c(H +)c(OH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钠的重要化合物专题: 图示题分析: 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
46、B当混合溶液体积为 20mL 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 NaHCO3,HCO 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C根据物料守恒分析;D根据图象分析,c(HCO 3)=c (CO 32) ,溶液呈碱性,则 c(OH )c( H+) 解答: 解:A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 c(Na +)+c(H +)=2c(CO 32)+c(HCO 3)+c(OH ) ,故 A 错误;B当混合溶液体积为 20mL 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 NaHCO3,HCO 3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稍微过量,所以混合溶液体积稍微大于 20mL,故B 错误;
47、第 18 页(共 44 页)C溶液呈碱性,阳离子有钠离子和氢离子,而氢离子是水微弱电离出来的,所以钠离子的浓度远大于氢离子的浓度,故 C 正确;D根据图象分析,A 点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且 c(HCO 3)=c(CO 32) ,溶液呈碱性,则 c(OH )c( H+) ,盐溶液水解程度较小,所以 c( CO32)c(OH ) ,则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 c(HCO 3)=c(CO 32) c(OH )c( H+) ,故 D 错误;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难点是 B,采用逆推的方法分析解答,难度中等8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Fe 2+):c(Fe 3+)=3:2,则参加反应的 Fe 和 H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5:16 C 2:3 D 3:2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 同一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