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软盘和软盘驱动器,5.1 软盘基础知识 5.2 软盘驱动器基础知识,5.1 软盘基础知识,5.1.1 软盘的种类 以前的软盘分两种规格,一种是5.25英寸;另一种是3.5英寸。 1. 软盘的结构 软盘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张涂有磁性材料的薄薄的塑料圆盘,以及一个保护性塑料封套或硬壳。 2. 卷标 任何磁盘都可赋给一个名字或卷标以识别其内容。卷标可以长达11个字符,可以使用文件名中所允许的任何字符,另外还可以使用空格。5.1.2 软盘的使用 3.5寸软盘都有一个塑料外壳,比较硬,它的作用是保护里边的盘片。盘片上涂有一层磁性材料(如氧化铁),它是记录数据的介质。在外壳和盘片之间有一层保护层,
2、防止外壳对盘片的磨损 。 在使用软盘时,需要注意:不要划伤盘片,盘片不能变形、不能受高温、不能受潮、不要靠近磁性物质等等。,5.2 软盘驱动器基础知识,一般简称为“软驱”,就是专门用来读写磁盘的设备,如右图所示。5.2.1 软驱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实现了寻找磁道的操作,使磁头定位于目标磁道。 (2)检测索引,扇区标志,即确定在磁道上的哪一个扇区进行读/写数据。 (3)发出读写命令及传递相应的数据,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正面包括:磁盘入口,将磁盘从这里按指定的方向放入软驱。 内部结构:控制电路板、马达、磁头定位器和磁头。磁头其实是很小的,上下各有一个,看到的是它的滑轨,如右图所示。,5.2
3、.2 软驱性能指标与品牌 评价软盘驱动器的好坏有若干技术指标,以下介绍常用的几种,它们也适用于硬盘驱动器。 1. 寻道查询时间(Track Access Time) 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相邻磁道所需要的时间。 2. 寻道安顿时间(Setting Time) 一般寻道安顿时间小于或等于15ms。 3.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即访问数据所花费的时间。 4. 每英寸磁道数(TPI,Tracks per Inch)和每英寸数据位数(BPI,Bits per Inch) TPI是指沿半径方向每英寸的磁道数,而BPI是沿磁道方向每英寸的数据位数。 5. 数据传输速度 指单
4、位时间内所传送的数据位数(千位/秒)。 6. 错误比率(Error Rate) 分为软错误比率和硬错误比率两种。,5.2.3 软驱的清洁 软驱积尘过多是导致软驱故障的最常见原因,而软驱清洗除尘的重点有磁头、光电检测器、步进电机传动丝杆。 清洗除尘时注意不要损伤磁头或使磁头移位,否则人为导致的磁头损伤和磁头移位故障都是极难处理的。 磁头如不是太脏,可用清洗盘清洗,不必拆卸软驱就可以进行。 假如用清洗盘清洗效果不好,就必须拆开软驱手工清洗了。,小结,重点: 本章主要介绍软盘驱动器和软盘方面的知识。软盘驱动器由盘片驱动系统、磁头定位系统、数据读写电路系统、状态检测系统和整机控制系统等五部分组成。还有软盘组成、技术指标与格式化、选购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的大容量的软盘。 难点: 要了解软盘驱动器相关的读盘技术,还有软盘的技术参数,包括道-道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寻道安顿时间、道密度和位密度、出错率。软盘的技术指标为:面数、磁道、扇区、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 疑点: 软盘的选购和使用,因为要考虑一些真假产品问题,所以最好做足准备再去购买,目前软盘一般的价格基本上是几十元,而软盘则很便宜,一般就是1元到5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