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武平簸箕板.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230543 上传时间:2019-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平簸箕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平簸箕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平簸箕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武平簸箕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武平簸箕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武平簸箕板名词解释:“簸箕粄“是以上等籼米磨成浆,盛于簸箕中猛火蒸成薄皮,割成小块,再用瘦肉、虾米、香菇及蔬菜等熟馅卷成条块,外涂油葱佐料,有特殊风味。簸箕板的来历:武平人全属客家,他们吃簸箕粄吃了多少年?说不清楚。只知道自西晋末永嘉年间(公元四世纪) ,唐末(公元九世纪末)以及南宋末(公元十三世纪末) ,为逃避战乱,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汉族人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南迁,到了闽、粤、赣成了客家 。北方人民间喜食面粉做的春饼(卷) ,迁到南方,面粉难觅,便改用米浆,於是便做起簸箕粄。这样算来,这簸箕粄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武平人与簸箕粄在与粤、赣两省相接壤的武平,是距离省会福州最远的一个县。县城很小,城

2、关才三万多人。但在这小县城里,卖簸箕粄(音板,是福建人自创的怪字)的小吃店竟有一百多家。如按人口计算,每三百多武平城关人就拥有一家卖簸箕粄的小吃店,足证簸箕粄在武平是多麽地风行。同许多地方一样,武平的簸箕粄只开早市做早点供应,过了上午十点便收市了。正因为武平有那麽多家卖簸箕粄的小店,营业时间又集中限时,在清晨,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去,围住那热气腾腾的小店,或堂吃、或买回家去当早点。於是,便以小店为中心,组成了一幅武平特有的晨景,这大概是宁静的小城最为热闹的一刻,别具一种古朴的风情。这样的小店,多为夫妻档。凌晨便把做簸箕粄的米浆和用绿豆芽、韭菜、红萝卜丝、肉丝、香菇丝制成的菜馅准备好,清早开市,夫

3、妻二人,一个取一勺米浆倒进铝板制成的笼屉里,一两分钟後蒸熟取出,切成五寸见方的小块,另一个便撒上菜馅卷成比拇指略粗的筒状装盘,再浇一点葱油,洒一点葱花上桌。那簸箕粄似羊脂一般地白,几粒葱花又似翡翠一般地绿,煞是好看。吃在嘴里又嫩又滑,又韧又香。凡是吃客,还免费提供一杯喷香的热茶或一碗浓浓的猪骨汤,不但叫人吃出乡土的美味,还能叫人吃出一个山乡人的淳朴民风。武平簸箕粄制作方法:用料 粘米粉 四季豆(或青菜) 猪肉末 香葱 盐 油 生抽 1 先把沾米粉加水变米浆,静待一会2 把猪肉末加盐、生抽调味,炒熟3 四季豆切碎,炒熟,加猪肉末混合。成菜馅。4 葱切碎,锅里放油炒成葱油5 锅里放水煮开6 放蒸架子,放一涂好油的铁盘7 蒸热的铁盘上放适量米浆8 盖上锅盖,把米浆蒸熟成米皮9 用筷子把米皮整块挑起,放在簸箕上,包上菜馅,成条状沾着葱油吃知识链接:簸箕粄在广东称肠粉,在闽南一带叫粿条,都是用大米磨浆入笼蒸出的半透明的米粉片,只是吃法有所不同而已。武平人所以叫它簸箕粄,缘於当年蒸出的米粉皮是摊在簸箕上晾凉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