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 2013 全解析!必修二第二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进入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D西欧人对黄金的渴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表述不正确;A、D 两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故排除。答案:C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一次“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活动课上
2、辩论的四个主题,你支持谁的观点( )A探索未知世界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B宗教狂热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C宣扬国威和殖民征服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D对财富的迫切追求是西方航海家们远航的原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所谓“原动力” ,即根本原因。15 世纪,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故选 D。A 项中的“探索”、B 项中的 “宗教狂热” 、C 项中的“ 殖民征服”只是目的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答案:D3一知名旅行社宣称:“500 多年前,欧洲的探险家们凭着过人的毅力和白人的梦想,带着还算足够规模的船队征服了大
3、西洋,触摸另一个野蛮 部落。其实你不用崇拜他们,今天你也可以参加重走新航路实现你的航海家梦想。” 材料中征服大西洋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结果是(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达伽马到达印度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材料表明船队一直航行在大西洋中,最终发现了一个“野蛮”部落,说明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记载。答案:B4“1520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 个月 20 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 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 ”的序幕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4、解析:从材料的时间看,反映的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排除 A、C 两项,而 D 项与新航路开辟无关。答案:B5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 ”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C世界市场 D 资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联系增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给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故选 C 项。答案:C6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 根中讲道,1760 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
5、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实发生的是(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麦哲伦环球航行解析:注意题干“直接说明” 的要求。 C、D 两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干要求,而 A 项所指事件并未进行黑奴贸易。答案:B719 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 B荷兰C西班牙 D英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依据“19 世纪中叶”“满载着原料归来”“ 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 D。答案:D8英国曼
6、彻斯特地区,在 18 世纪 80 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 年 52 家,1809 年 64 家,1830 年 99 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解析: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 A 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项;铁路的修建是在 1825 年,故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当时史实。答案:B9下图显示了英国 1801、1851、1901 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连年歉收
7、 B海外殖民掠夺C奢侈享乐风尚 D 工业革命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工业、服务业(第三产业) 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出机器的使用把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故选 D。答案:D10世博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1851 年 英国伦敦 1878 年 法国巴黎 1904 年 美国圣路易斯 A火车机车 电话、汽车 飞机模型B火车机车 电话 汽车、飞机模型C汽车 电话 火车机车、飞机模型D飞机模型 火车机车、电话 汽车解析:
8、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和火车机车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贝尔于 1876 年发明电话,汽车与飞机分别于 1885 年和 1903 年发明。答案:B11下表所反映的 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年份 1870 1900企业总数(个) 808 669工人总数(个) 78 000 272 000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A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数量虽然在减少,但产量和投资额都在
9、增长,这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答案:B1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史实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否符合史实,还要注意其与论点之间是否有相关联系。不符合史实,因为世界市场的孕育说法有误,此时世界市场已经形成。是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条件,是原因,由此判断 C 项正
10、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阅读下列历史图片,回答问题。(1)图 1 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图 2 反映的这项发明对世界各地的联系有怎样的作用? (8 分)(2)图 3 和图 4 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 4 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分析其主要原因。(8 分)(3)有人说 19 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界。请选择上述图片中的两幅说明其对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作用。(4 分)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意在考查工业革命对英国的
11、影响,设问比较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作答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组织概括能力,任选其中两幅图片,点明其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即可。答案:(1)现象:图 1 中工厂里冒出的浓浓黑烟,反映出工厂大量使用蒸汽机。作用: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有利于世界各地进一步加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2)因果关系: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推动了其海外贸易的发展。地位:英国掌握着世界工业霸权和商业霸权,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和掠夺等。(3)图 1,蒸汽机在工厂里的使用,促使商品数量激增,既增强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实
12、力,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图 2,无线电报的发明和使用,为世界各地的联系提供了便捷工具。图 3,迅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图 4,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直接将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回答出两点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材料二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
13、是一去不返了。”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回答:(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6 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4 分)(3)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问考查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 问实际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解题时要抓住关键信息“ 新兴的工业部门” ;第(3) 问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原因: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大量生产经验;市场的扩大。特点:率先在英国爆发;首先在棉纺织业中爆发;大多数工业成果来自于一线工业生产;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3)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导致近代城市兴起,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并导致城市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进步,使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密切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体,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助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