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一、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依据语言特点,说明文可分为一般说明文(简洁平实)和文艺性说明文(如科学小品文等) 。三、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分类别: 答题格式: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xxx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2、下定义: 答题格式: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
2、的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3、举例子: 答题格式:具体真切的说明了事物的 xxx 的特征。4、作比较: 答题格式: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xxx 特点(地位、影响等) 。5、列数字: 答题格式:具体而准确的说明该事物的 xxx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6、打比方: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xxx 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7、画图表: 答题格式: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xxx 特点。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
3、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作用:使说明语言更全面,更充分,更具体。答题格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答题格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引资料:借用别人已说过的话进行说明作用:更容易让人信服。答题格式:用引资料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引用说明在文章
4、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一般来说,说明
5、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五、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六、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七、常见题型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 (2)定性。如:“比较” “几乎” “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 “可能” “左右”等表估计,
6、 “多” “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 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5、指代“这些条件” 、 “这种现象” “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
7、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说窗“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日牖(音 yu,窗子),在屋日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
8、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也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开在圆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空窗有方形、
9、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 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
10、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_ _ _ _ 2请对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_ _ _ _3第段中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_ _ _ _ 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_ _ _5第段中,加粗词“生命窗”指什么?_ _ 南京古民居杨柳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带给人不尽的遐思,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古城南京郊外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就以杨柳为名,她就是江宁古民居杨柳村。杨柳村
11、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城南约 40 公里的江宁区湖熟镇。她背倚马场山,南临杨柳湖,被人们誉为“世外小桃源” 。该民居颇具规模,现在完好保存的有 17 个宅院、366 间房,面积达 11160 平方米,堪与南京市内号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相媲美。杨柳村历史悠久。相传明帝六世孙朱武公,生有三子,夫妇归天时将两间房子交给长子朱孔阳继承,孔阳即将房子分给弟弟,自己外出谋生,来到江宁杨柳村。某日傍晚时分,朱孔阳在水塘边洗碗,不慎将碗滑落水底,再也捞不上来。朱孔阳认为此乃天意:杨柳, “杨留” ,杨柳村要留我朱孔阳。于是借宿一佘姓老翁家,帮助老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佘老翁见孔阳勤劳、忠厚,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12、。从此一家人男耕女织,辛勤劳动,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开始置田造屋。到了清代,朱家后裔成了书香门第,出过翰林、进士、举人、大学士,名声显赫,家业渐旺。自明万历年间建房,至清嘉庆年间止,历时 200 余年,逐渐建起了具有完整体系的民居,一直保留到今。杨柳村设计别具匠心,外观古朴典雅。整个建筑群呈“一”字形排列,东西长、南北窄,由 36 个单门独户的宅院组成。高墙深院有很多进出门,少则三五进,多则七进。每个宅院均有门厅、轿厅、客厅、住房、书房等。杨柳村庭院雕梁画栋,房屋青砖灰瓦白墙,朴素淡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杨柳村古民居结构合理,布局巧妙。房屋平面上呈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格局,轻巧秀丽中略带朴拙,形
13、制典雅却功能齐全,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匠心。房屋之间,皆有封火山墙,即“青砖小瓦马头墙” ,加上前后相通的“夹道” ,可以较好地解决砖木结构的防火问题;建筑物的外墙底部均有一米高的料石砌筑,防水作用显著;室内木柱全为石础承托,防止木柱朽烂;宅院厅堂多为格扇、屏门,既不影响通风,又利于采光,还可避免外人视线直观内厅;整个建筑东西横长,漏窗透风,可以减少暑热。杨柳村的结构显示出建筑的“高招” ,与甘熙故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柳村古民居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外墙料石上有云水、花卉、法器等图案,自然简洁,有镇水避邪之意。门楼上的砖雕,具有内敛和书卷之气,不似徽派建筑高大张扬。雕刻的动物图案充分体现了我国特
14、有的吉祥文化。比如,雕刻的象头代表吉祥如意,凤凰象征丹凤朝阳,兴旺发达。门楼上有笔锭,意寓必定高升。房檐的瓦当大气,弧线很有力度。回眸仰望,但见门楼上镌刻的“家训”格言,仍历历在目。像“出耕入读” 、 “厚德报福” 、 “和气致祥” 、 “行仁履义”等,至今仍能被人们接受,因为它们体现了耕读为本、勤劳致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杨柳村古建筑群虽然不用彩绘,但装饰简洁,素雅明净,仿佛一位农家少女不施粉黛,却透露出清新自然之美。 杨柳村地处乡野僻壤,然四周山青水秀,古民居前的杨柳湖倩影宛在,湖畔垂柳依依,景色宜人,少有外界干扰,古风犹存。她是南京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民居,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
15、产。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1第节引用古诗的作用是什么?(2 分)2第节和第节可否调换顺序?请简述理由。 (3 分) 3第节画线句子有什么用意?(3 分)4第节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第节“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城南约 40 公里的江宁区湖熟镇”中的“约”表推测,说明并不知道杨柳村位于南京郊外有多远。B从第段可知,杨柳村设计者的 “高招”体现在房屋布局还充分考虑了防火、防水、通风、采光及减少暑热等功能。C杨柳村门楼上镌刻的“家训” 格言,至今不能被人们接受。D第节“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的“
16、更”说明了杨柳村的建筑价值远远超过了历史文化价值。6南京古民居杨柳村有哪些基本特征?(3 分)7 “房屋平面上呈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格局,轻巧秀丽中略带朴拙,形制典雅却功能齐全,处处可见设计者的匠心。 ”把句中加点的“略”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 分)参考答案:1远古时代的窗有门的功能,可出入。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在园林中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答出两点即可)2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特征。3分类别(示例):把“窗在园林中的妙用”分为“漏窗”
17、和“空窗”两种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引用(示例):引用李渔的话,突出空窗的“妙用”。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打比方(示例):“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生动形象。作诠释(示例):“开在园墙上的漏窗,又称花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对漏窗的别名、采用的材料进一步解释说明。举例子(示例):用“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来具体说明漏窗的“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的特点。下定义(示例):“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了空窗的特征,给人明确的认识。(答出一点即可)4(示例)漏窗: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图案内容多为花鸟、
18、山水或几何图形。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向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空窗: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意对即可)5“生命窗”指的是设计活泼、造型丰富、流露出真性情的窗。具有审美功能而不是实用功能的窗。会说话的、有表情的、能流露出人情味的窗。有诗意的窗。(意对即可)参考答案:说明文1 (2 分)引出说明对象, (1 分)增强文学性或增加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后面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得1 分)2 (3 分)不能,因为第节写的是杨柳村的外
19、观,第节写的是杨柳村的内部结构(1 分) ,这样由表及里(写出“由外到内”也可) (1 分) ,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1 分)3. (3 分)通过举例子(1 分) ,说明了雕刻的动物图案充分体现了我国特有的吉祥文化的特点(1 分) ,令人信服(1 分) 。4. (3 分)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1 分) 。这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 分) ,将杨柳村比作农家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柳村的清新自然之美(1 分) 。5. (2 分)B6. 杨柳村历史悠久。设计别具匠心,外观古朴典雅。古民居结构合理,布局巧妙。古民居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7不好。略,是略微的意识,是表示程度的副词,说明房屋格局朴拙的程度轻微,而且去掉之后,与后一句“形制典雅却功能齐全”字数不等,节奏感差,同时也失去了韵律美。去掉之后,程度加重,与事实不合。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