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话的温度“不要抢着讲,要想着讲”这是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只记得那时候经常会因为急于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而惹来不少麻烦。甚至在看到一个秃顶长辈的时候,觉得他的头很亮而不假思索的拍拍他的头,张口而出:“你的头真亮,就像灯泡一样” 。回过头来,自己的屁股被狠狠的揍了,却还是不明白犯了什么错误。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自己感觉自己长大了,有点小大人的感觉了。有一次清明,父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一起去他阔别已久的家乡去祭祖。面对那两座让父亲倍感伤心的坟墓,我无法感受他的痛苦。听父亲说那里是我的爷爷奶奶,早在父亲只有 9 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回来的路上闲聊时,我倍感理智的对父亲说了一番话。大体
2、是说,我和爷爷奶奶没有在一起生活过,没有什么感情。完全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因为这种血缘关系,才会来祭拜他们。父亲当时也没有说什么。现在回过头去想想,当时说的是或者是“实话” ,可是一定让父亲很伤心。如果给个理由来掩饰一下,有个理由再好不过了:小孩子,不懂事!而今,自己都已经可为人父的年纪了,再也不能用那句在儿童世界里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是说话不可毫无顾及了。现在,也是能真正理解母亲那句“不要抢着讲,要想着讲”的个中含义了。可是,即使到了如今的年龄,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还是会在如何说话的问题上犯些小错误。例如,有时和同事说话,因为情绪问题,不够冷静,本来可以沟通好的事情
3、却不能沟通好。生活中也会屡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自己还是需要在如何说话的问题上多多检讨。不久前我还在博客里写了篇“重复”在沟通中的应用 。也算是在不断检讨与提醒自己吧。小心说话而且要“说好话” ,话说出口之前要思考一下,把握好“温度” ,不要莽莽撞撞的脱口而出。即使是伤心的事,也不能见人就说。就好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见人就哭诉自己的不幸和伤心,最后所有人都不会再怜惜她的伤心,而报之以厌恶的表情。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我把下面这段“说话的温度”送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说话习惯。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