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美学原理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4 月出版绪论:什么是美学Aesthetic:鲍姆加通 1750 年首次提出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塔塔科维奇: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一、美学历史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 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 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中国美学发展阶段先秦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时期清代前期近现代1、本体论美学 本体论美学是指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其突出特征
2、: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本质论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发生期形态,对于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2、认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是指欧洲 17 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 19 世纪的以理性认识为中心的美学。它突出理性思考的重要意义,认为美可以凭理性加以认识。认识论美学五种形态:经验主义美学,以休谟等为代表;理性主义美学,以笛卡尔、鲍姆加登为代表;德国古典美学,以康德、席勒、黑格尔为代表;科学美学,以费希纳为代表;生命美学,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3、语言论美学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英美分折哲学把哲学与美学归为语言批
3、判,他们从对语言的清洗入手,来消解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大陆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从“生存”入手转变思想范式,他们认为科学与知识都不是万能的,科学与知识分解着人的生活,真正的人的生活又在何处?人还有什么?这成大陆哲学与美学关心的问题。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先秦 第一个黄金时代 老子、孔子、 易传 、庄子的美学奠定发展方向魏晋南北朝 第二个黄金时代 魏晋玄学的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唐、五代、宋元时期 继续发展 儒家、道家、禅宗美学清代前期 总结时期 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体系21、儒家审美价值层面儒家美学观的最大特点是把审美活动同社会政治生活、道德修养活动密切结合,强调美的伦理性、功利性。
4、2、道家审美心态层面第一,强调美在自然。第二,美的相对论和辩证法。第三,道家美学观的虚无主义色彩。3、禅宗审美境界层面禅宗讲顿悟与涅槃,这些既是人生论也是审美论 。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王国维:“境界说” 。 人间词话 、 红楼梦评论 、 宋元戏曲考等蔡元培:美育和艺术教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现代: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30 年代影响很大的谈美 、 文艺心理学中,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特别是克罗齐的“直觉说” 、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距离说” 。 悲剧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诗论朱光潜也是成就斐然的翻译家,译作: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黑格尔美学 (三
5、卷共四册)维柯新科学 克罗齐美学原理等宗白华: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理数,所以是宇宙论、范畴论;生命的体系则是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 、价值,所以是本体论、价值论。 宗白华: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 ”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将来世界新文化,一定是融合两种文化的优点而加之以新创造的。这融合东
6、西文化的事业,以中国人最相宜,因为中国人吸收西方新文化,以融合西方,比欧洲人采撷东方旧文化,以融合东方,较为容易,以中国文字语言艰难的缘故。中国人天资本极聪颖,中国学者,心胸思想,本极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不流入消极悲观,一定有伟大的将来,于世界文化上一定有极大的贡献。 ” 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和创造生活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丰子恺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艺术家和美育家(赤子心)当代:两次美学热潮第一次美学热潮1950-1960 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美学问题讨论集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范围内展开第二次美学热潮1970 年代后期-1980 年代初;同整个民族对自己的历
7、史、前途和命运的反思紧紧联系;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认为审美活动属于生产实践活动美学热退潮后: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即 80 年代末一直到 21 世纪初跳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张世英 :天人之际 (1995 年) 进入澄明之境 (1999 年) 哲学导论 (2002 年)350 年代到 90 年代有两本美学和美育方面的著作对中国文化界影响很大,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 (原名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 傅雷 :傅雷家书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
8、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诗意的人生。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 “真” 、 “善” 、 “美”得到了统一。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杜夫海纳:“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 ” 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着”王夫之:“两间之固有”之“乐”的境界;陶渊明:“自然” 。相对于所谓“尘网” 、 “樊笼”世俗的、实用功利的世界。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美学是
9、一门人文学科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意义) 1. 人生修养 2. 理论修养(课本 28 页)六、怎样学习美学A、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 B、要立足于中国文化C、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D、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E、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F、要有开放的心态第一章 美是什么从字源上看:羊大为美、羊人为美从使用情况上看: 第一,用“美”来指感官愉快。 第二,用“美”来表示伦理判断。 第三,专指审美对象。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大希庇阿斯篇 (对话体)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
10、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什么东西是美的” vs “美是什么”“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物,还是一门学问。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结论:美是难的柏拉图认为存在一种绝对的美,即美的“理念” (Idea)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分两类:A.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B.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说明美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4“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
11、中最美的是圆形。 ”亚里士多德:形式的关系结构(秩序、匀称、明确)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说明美的本质:1. 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柏拉图:美是理念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以哥特式建筑尖顶、窗子贴画为例,说明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艺术发展史象征型:东
12、方艺术。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物质溢出精神古典型:希腊雕刻。内容和形式契合。特点是静穆和悦。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2. 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评论: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20 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
13、客体”的认识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对美的本质的研究 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二、20 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 “美是什么”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在物还是在心”李泽厚对此问题的表述:“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问题。 ”(论美感、美和艺术兼论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 )“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决定美感?” 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 (一)蔡仪: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
14、一般。 ”(二)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吕荧:“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高尔太:“美底本质,就是自然之人化。 ”5“在感觉过程中人化的对象是美的对象。 ” 高尔太:论美(三)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略了美的客观性。(四)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物” (“物甲” )vs “物的形象 ”(“物乙” )“物本身的模样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物的形象是美这一属性的本体,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在意象”“对于主观
15、的恐惧”:李泽厚:“不在心,就在物,不在物,就在心,美是主观的便不是客观的,是客观的就不是主观的,这里没有中间的路,这里不能有任何的妥协、动摇,或折中调和 ,任何中间的路或动摇调和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论美感、美和艺术兼论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朱光潜:“对主观存在着迷信式的畏惧,把客观绝对化起来,作一些老鼠钻牛角式的烦琐的推论” ,从而把美学研究引进了“死胡同” 。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重新审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重新审视:1、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2、照搬哲学领域的唯物论唯心论的斗争思路反思的结果: 转向中国传
16、统美学和西方现当代美学的沟通。三、 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 “彰”:(通过人的审美活动) 发现、唤醒、照亮对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解读(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萨特:为什么写作?与柳宗元的话意思颇为相近(一)美带有创造性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
17、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象” “物色”或“景色” 审美属性 因人而异“物” 实在的物体 有用性、自然科学的属性 相对不变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见对象本为生糙零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见”都含有创造性。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光点和它们邻近的星都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象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形象是“见”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朱光潜6(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朱光潜:“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情趣不同则景象虽
18、似而实不同。同是见山: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杜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李白: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姜夔: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诗论 )(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四、 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美”的主观性的问题,涉及对“自我”的
19、看法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对实体性的心的本体的消解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本清净,何处染尘埃?青原惟信: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马祖道一: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唐代画家张璪: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宗白华:“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五、 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
20、构一种灵奇” (方士庶)“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恽南田)“意象”的概念:源头:易传:“立象以尽意” ,最一般的规定:“情景交融”王夫之:情与景的关系“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 ”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 朱光潜、宗白华:情与景的关系“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
21、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 。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 (feeling)和“意象” (image)两个要素。 “情趣”简称“情” , “意象”即是“景” 。 ”(朱光潜 :诗论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7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
22、宗白华)“意象”作为美学概念朱光潜:(“意象” 、 “物的形象” 、 “物乙” )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论美 )“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 ”(论文学 )宗白华:“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意象”与中国艺术“中国宋元山水
23、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中国人不是象浮士德追求着无限 ,乃是在一邱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他的画是讲求空灵的,但又是极写实的。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静气。一言以蔽之,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 (宗白华: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六、意象的分析:审美意
24、象的主要性质第一,审美意象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内涵)第二,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产生)第三,意象世界显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即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 (与人的关系)第四,审美意象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效果)(一) 灿烂的感性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月亮在不同的诗中,呈现的是不同的意象世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 审
25、美意象: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情景不能分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意象世界显现的是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世界万物与人的生存和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这就是审美意象,也就是广义的“美” 。杜夫海纳:“美是感性的完善。 ”“审美对象所显示的价值,就是所揭示的世界的情感性质。 ” (美学与哲学 )和“美”相对立的概念8优美(狭义的“美”)广义的“美” (审美意象) 作为审美意象的“丑”(崇高、荒诞)“不美”(审美上的冷淡):遏止或消解审美意象的产生的事物或活动(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挑拨人的欲望的东西)“广义的美”的对立面:李斯托威尔:“审美的
26、对立面和反面,也就是广义的美的对立面和反面,不是丑,而是审美上的冷淡,那种太单调、太平常、太陈腐或者太令人厌恶的东西,它们不能在我们的身上唤醒沉睡着的艺术同情和形式欣赏的能力。 ”王国维:“夫优美与壮美,皆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知识者。若美术中而有眩惑之原质乎,则又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 ”“故眩惑之于美,如甘之于辛,火之于水,不相并立者也。 ”(二)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 ”诚哉是言!抑岂特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
27、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 人间词话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便无梅。 (辛弃疾)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在审美活动中,不存在那种没有“我”的世界:世界一旦显现,就已经有了我。 “只是对我说来才有世界,然而我又并不是世界。 ”“就像一架天生的放映机,总在依据胶片上的实项内容(可比拟为胶片上的一张张相片)和意识行为(放映机的转动和投射出的光亮)而将活生生的意义和意向对象投射到意识的屏幕上。 ”-(张祥龙:当代西方哲学笔记 )如何理解“心外无物”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
28、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传习录 )“例如在人未看深山中的花树时,花虽存在,但它与人同归于寂 , 寂就是遮蔽而无意义,谈不上什么颜色美丽。只是在人来看此花时,此花才被人揭示而使得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物与人相互隔绝的同归于寂的抽象之物。 ”(张世英:哲学导论 )“相值而相取”王夫之:“天地之际,新故之迹,荣落之观,流止之几,欣厌之色,形于吾身以外者,化也;生于吾身以内者,心也;相值而相取,一俯一仰之际,几与为通,而浡然兴矣。 ”(三) 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1、 “如所存而显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概念
29、:第一,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是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 。第二,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 。这里的“人”是历史生成着的人。第三,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包含他们的期望、寄托、辛劳、智慧、痛苦等等,是一个充满了“意义”和“价值”的世界,是一个诗意的世界。9第四,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因而这个生活世界,这个本源的世界,往往被掩盖(遮蔽)了。“美”是“去蔽”为揭示被主客二分所遮蔽的真实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美”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意象世界
30、是人的创造,同时又是存在(生活世界)本身的敞亮(去蔽) 。一方面是人的创造,一方面是存在的敞亮,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在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之中,真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我们一般说的自然界,而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妙造自然”-(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 “搜妙创真”-(荆浩:笔法记 )“两间之固有者,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 ”-(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形上学(中西哲学之比较) ) 2,超越与复归的统一阿
31、部正雄:“作为人就意味着是一个自我,作为自我就意味着与其自身及其世界的分离;而与其自身及其世界的分离,则意味着处于不断的焦虑之中。这就是人类的困境。这一从根本上割裂主体与客体的自我,永远摇荡在万丈深渊里,找不到立足之处。 ”禅与西方思想张世英:“万物一体本是人生的家园,人本植根于万物一体之中。只是由于人执着于自我而不能超越自我,执着于当前在场的东西而不能超出其界限,人才不能投身于大全(无尽的整体)之中,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家园。 ”(哲学导论 )陆象山:“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荷尔德林:“何处是人类/高深莫测的归宿?”诺瓦利斯:“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 3,真
32、、善、美的统一意象世界的“美”:情景交融意象世界的“真”:有意味、有情趣的生活世界(人生) ,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即中国人说的“自然” 。这是“真” ,但它不是逻辑的“真” ,而是存在的“真” 。意象世界的“善”:爱的体验,感恩的体验,激励我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情操,激励我们去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出现了几派不同的主张,但都是采取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主体客体”结构)“主体客体”结构的特征: 外在性。对象性。认识桥梁性。张世英:“审美意识根本不管什么外在于人的对象,根
33、本不是认识,因此,它也根本不问对方是什么 。实际上,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就是合而为一的关系,就像王阳明说的,无人心则无天地万物,无天地万物则无人心,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 ,融为一体,不可间隔 。 ”(哲学导论 )“主体客体 ”vs “人世界 ”10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人世界”的结构 “人世界”关系的特征:内在性。非对象性。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西方哲学家论体验: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 “体验”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
34、)的名词化,而 “经历” 又是生命、生存、生活(leben )的动词化。因此, “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关联的经历。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现量” , “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现在” ,不缘过去作影;“现成” ,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 ,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 (“现量”vs“比量” “非量)王夫之:“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禅宗: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35、 师曰:“庭前柏树子。 ” 五灯会元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伽达默尔:“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验。 ”朱光潜:“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 宗白华:“把玩现在 ,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丰富和充实”王夫之:“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文赋 )美感体验 与人的生命、人生紧密相连的经验当下直接
36、的经验瞬间直觉到一个整体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华奕照耀,动人无际”认识 孤立的研究对象世界抽象的概念认识在逻辑思维中把握事物的整体限定的抽象的概念体系理论是灰色的二、审美态度审美心胸: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为了得到诗意和美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 。木材商 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 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归到某类某科里去,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它何以活得这
37、样老。画家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1 )布洛所说的“心理的距离 ”:“距离”含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方面。叔本华:“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11朱光潜:“于是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惊讶它的美妙。 ” “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其实究竟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幻象呢?一条路还是自有本来面目,还是只是到某银行或某商店去的指路标呢?这个世界还是有内在的价值,还是只是人的工具和障碍呢?”丰子恺:“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
38、不是我们这世间的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 ”(2 )空间距离(3 ) 、时间距离产生美回忆, “本来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 ”袁枚, “钱塘苏小是乡亲”(4 ) 、起源:审美无功利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 康德审美不涉利害审美与功利、欲念无关。 判断力批判区分了美感和快感 :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到利害计较,都只是欲念的满足 。(5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发源:老子:“涤除玄鉴” (宗炳:“澄怀观道” )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后世的其他说法:“平常心” (禅宗) “童心” (李贽和袁宏道) “闲” (程颢)三、美感与移情朱
39、光潜:“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单的话来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 ”立普斯的“移情说”:“正如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福。 ”“审美快感的特征从此可以界定了。这种特征就在于此:审美的快感是对于一种对象的欣赏,这对象就其为欣赏的对象来说,却不是一个对象而是我自己。或则
40、换个方式说,它是对于自我的欣赏,这个自我就其受到审美的欣赏来说,却不是我自己而是客观的自我。 ”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 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是对象的形象。实质:主客融合,物我同一 二、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三、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美感, 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朱光潜)格式塔同形同构说第一,自然物的运动、形状、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第二,人内在的感情活动也受到力的支配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运动和
41、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外物本身就能表现人的感情。谷鲁斯的“内模仿说”所谓“内模仿” ,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知觉有一种模仿,这种模仿不一定实现为筋肉动作,它可以隐藏在内部,只有某种运动的冲动,所以称为“内模仿” 。12汤姆生在观照花瓶时的反应:“双眼盯着瓶底,双足就压在地上。接着随着瓶底向上提起,她自己的身体也向上提起,随着瓶体上端展宽的瓶口的向下压力,自己也微微感觉到头部的向下压力,有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的身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的观照。 ”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颜真卿(708784 )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体方严正大、雄浑拙朴、大气磅礴,
42、世称颜体,在书法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品:多宝塔感应碑 、大唐中兴颂 、 颜家庙碑 。黄山谷:“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 ”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柳公权(778865 )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筋柳骨” 。字体方圆兼施,平正精确,挺拔清朗,世称柳体“。作品:玄秘塔碑 、 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他作为
43、南宋遗逸而仕元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史满天下” 。死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字体秀媚圆润,袅娜轻盈。 元史本传讲, “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 四、美感与快感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回想起一些享受美味的经验,与美感的享受无殊。有一年夏天,在比利牛斯山里旅行大倦之后,我碰见一个牧羊人,向他索乳,他就跑到屋里取了一瓶来。屋旁有一小溪流过,乳瓶就浸在那溪里,浸得透凉象冰一样。我饮这鲜乳时好像全山峰的香气都放在里面,每口味道都好,使我如起死回生,我当时所感到那一串感觉,不是“愉快”两字可以形容的。这好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不是耳里听来而从舌头尝来
44、。顾约现代美学问题四、美感与快感:“香”的美感吉卜林:“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 ”朱良志:“园林家说,香是园之魂。 ”“拙政园有雪香云蔚亭 、 玉兰亭 、 远香堂 ,又有所谓香洲、香影廊,等等,就是在香上做文章。 ”“暗香浮动月黄昏” “客去茶香余舌本”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四、美感与快感:嗅觉和触觉的美感索尔尚伯格:“触觉比语言和情感交流要强烈十倍。 ”海伦凯勒:“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仅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的东西。”“对我来说,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永无止境的戏剧,它的情节从我的手指尖上涌流而过。 ”伊朗的电影天堂的颜色:一位名叫墨曼的盲童回到家乡
45、,他的妹妹陪他来到一片开满野花的原野,他用他的双手抚摩这些野花,浸沉在极大的审美愉快之中。四、美感与快感:“食” 、 “色”的美感福柯:古希腊人的“愉悦” (aphvodisia)的概念,主要就体现为性欲快感的满足。但是,人类的性爱,人类的性的欲望和快感,并不是单纯的生物性的本能,它包含有精神的、文化的层面。性爱必然包含有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必然超越单纯的性欲快感,而升华为身与心、灵与肉、情与欲融为一体的享受。罗洛梅:“性欲” “爱欲”13五、美感与高峰体验马斯洛:“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 ”在高峰体验中:1、人有一
46、种比任何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2、体验或对象倾向于被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完整的单位,超然独立于任何关系、任何实用性、任何目的之外。3、存在认知不断重复,感知会越来越丰富。普通认知的情况下,反复地看就会使对象显得越来越空虚,看的时间越长,看到的东西越少。4、人们往往会失去时空的感觉,时间如风驰电掣般飞逝而过。5 、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种神秘与狂喜的色彩。6 、是一种终极体验,而不再是手段体验。 7、高峰体验的欢悦:“有一种凯旋的特性,有时也许具有解脱的性质。它既是成熟的又是童真的。 ”8、人有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怀。高峰体验的意义:“经历高
47、峰体验后的普遍后果是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这种尤如信徒对于上帝,以及普通人对于命运、对于自然、对于人类、对于过去、对于父母、对于世界、对于曾有助他获得奇迹的所有一切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可以成为一种敬仰、报答、崇拜、颂扬、奉献等等反应。 ”“这种感恩之情常常表现为一种拥抱一切的对于每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它促使人产生一种世界何等美好的感悟,导致一种为这个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回报的渴望,甚至一种责任感。 ”“他更真实地成为他自己,更完全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的存在的核心,更完全地具有人性”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右脑 纯粹的“生存”(欢欣、信仰、爱情、爱美、和谐等等感情)图像理解力
48、隐喻能力(比方、类比、讽喻、寓言和谚语等)欣赏音乐 “同时性” (把视觉空间中的各种关系,通过直觉连成一个整体)左脑 行动(采摘果实、投掷标枪和制造工具)文字理解力 抽象思维(依靠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数字意识 时间感” (沿着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条路线发展工艺、战略、语言、逻辑和算术)狄俄尼索斯(酒神)原始的生理欢乐之神预感、揣度与直觉饮酒、狂欢 神秘仪式、生育下里巴人式的音乐,以排箫为特征阿波罗(日神)理性、科学、医药、法律与哲学之神预言(对科学、工业和军事的监控权)理性和逻辑 法律、文字阳春白雪式的严肃音乐(以七弦琴为象征)伦纳德史莱因:“阿波罗代表了现代神经学家认定属于大脑左半球的所有功能,狄俄尼索斯恰恰与之相反,体现了右半球的一切职能。狄俄尼索斯的一套有音乐、戏剧、诗词、绘画和雕塑;阿波罗的则是科学、军事、工业、教育、医药、法律与哲学。狄俄尼索斯就是艺术家的样板,阿波罗则是物理学家的化身。 ”“人类在大脑功能、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上具有二重性,都在古希腊神话中得到了相当直接的表述。狄俄尼索斯和阿波罗的截然相反的性格,神奇地揭示出大脑两个半球在功能上的不同,也反映出艺术与物理的不同以及空间与时间的不同。 ”七、意识与无意识弗洛伊德:14“升华说”:美感的源泉存在于无意识的领域之中,受压抑的性欲要求得到满足,这就是“力必多”的愉快原则。 “力必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