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肿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肿瘤的流行规律、拟订肿瘤的防治对策及检验肿瘤防治对策效果。肺癌危险因素1. 吸烟;2. 职业因素:接触砷的无机化合物、石棉、二氯甲醚、铬及其他化合物,镍冶炼、芥子体、氯乙烯、煤油、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加热产物、硫酸烟雾等;3. 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中;4. 空气污染:城市中每天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以及柏油路的铺设和机动车辆的使用,均可导致居民密集区空气的污染;5. 饮食营养失衡:(体重下降)在致癌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和营养是重要构成部分,营养状况能够通过改变表
2、遗传来导致癌症发生,尤其是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6.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7. 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及家庭遗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二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癌基因基因组中存在的一类能促进细胞分裂并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基因。癌基因活化的机制逆转录病毒的转导;病毒插入,进入或靠近宿主细胞原癌基因而增强后者的表达;点突变,在 ras 癌基因中特别重要;染色体移位,不同染色体的一部分合并,造成基因重排,表达增加,如 CML 患者 9 号和 22 号染色体移位;基因扩增。抑癌基因是一类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并有抑制癌变作用的基因,突变或缺失而功能失活后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抑癌基因的失活机制Kn
3、udson 氏的两次打击论:二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缺失;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基因 5, 端 CpG 岛胞嘧啶(C-5) 高度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P53 基因的功能阻 滞 细 胞 周 期 ; 促 进 细 胞 调 亡 ; 参 与 DNA 损 伤 修 复 , 维 持 基 因 组 稳 定 ; 抑 制 肿 瘤 血 管 生 成三 细胞信号传导G proteinG 蛋白,由 、 、 三 个 不 同 亚 基 组 成 的 GTP 结 合 蛋 白 , 具有 GTP 酶活性和七 个 跨 膜 结 构 域 ,在细胞信号通路中起信号转换器或分子开关的作用。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受细胞外信号的作用
4、,在胞质溶胶内形成或向胞质溶胶释放的细胞内小分子。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 cAMP、cGMP 、Ca 2+、IP 3 和 DAG 等。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受体酪氨酸激酶,细胞表面一类具有细胞外受体结构域、可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跨膜受体蛋白,在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MAP kinase cascadeMAP 激酶级联式反应,是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他信号分子与 RTK 作用后信号传导的下游通路,级联式反应中的最后一个蛋白激酶 MAPK 进入细胞核,将特异的转录因子磷酸化,并与特定的 DNA 序列结合,最终可启动 DNA 的
5、合成,导致细胞分裂。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局部粘附性激酶,是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局部粘附区域内浓度集中,特别是在细胞接触位点的质膜内表面,在由整合素介导的细胞骨架重组反应中,起着效应分子的作用。Receptor-lik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PTPs)受体样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一类横跨质膜,行使着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粘附作用的分子。简述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征细胞信号传导是细胞通过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部来完成细胞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相应反应的过程。在信号传导过程中,通过加上或移去磷酸基
6、团从而改变下游一系列蛋白质的活性是信号传导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以 GTP 结合蛋白作为“开关”的某种细胞活动与另外一些同样需要 GTP 结合蛋白参与调控的细胞活动过程相偶联。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一个沿着信号传导途径的信号通道,通常由一系列性质独特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通过改变其构象才成为有活性或者无活性的形式。通道中的每一个组份被其上游的组份所调控;反过来,该组份又被其下游的组份实施着调控。主要有两种信号传导过程,一种是配体与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 GTP 结合蛋白而传导细胞信号;另一种则是配体与受体结合后直接激活与受体相关的酶活性而传导细胞信号。简述磷脂酰肌醇(PI)
7、衍生的几种主要的第二信使及其在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1) 甘油二酯(DAG):甘油二酯激活的效应器分子式蛋白激酶(PKC),PKC 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将许多不同的蛋白底物磷酸化。PKC 在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代谢和转录激活等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肌醇 1,4,5-三磷酸 (IP3):IP 3 是水溶性小分子,能够迅速扩散进胞浆,与光面内质网表面 IP3 特异受体结合。IP 3 受体不仅仅是受体,还是四聚体的 Ca2+通道,IP 3 与受体结合后通道打开,Ca 2+扩散至胞浆,与各种靶分子结合,触发特异性反应的发生。四 细胞周期末端分化细胞细胞具有末端
8、分化结构,例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红细胞等,它们失去了分裂能力,一旦分化形成即维持其分化状态直至死亡。静息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分裂,但适宜的刺激物可诱导其开始 DNA 的合成并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例如肝细胞,部分肝切除手术可诱导其增殖。死亡受体传递细胞凋亡信号的受体,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与其配体结合而接受死亡信号,并激活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TUNEL即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 dUTP 标记技术。凋亡细胞会激活一系列的 DNA 内切酶,切断基因组DNA,产生一系列 3-OH 末端,在 TdT 作用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生物素所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 DNA 的 3末端,从
9、而进行凋亡细胞的检测。什么是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Cdk 在细胞周期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各种 Cdk 在细胞周期的各个特定时间被激活,通过磷酸化底物,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这就是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如在关键的 G1 期的启动中,Cdk 起着核心的作用,当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的刺激,从 G0 期进入早 G1 期,并在 Cdk-Cyclin 复合物的作用下,通过 R 点,生成有活性的 E2F,E2F 作为转录激活因子促进 DNA 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进入 S 期。细胞凋亡和坏死有哪些主要区别?在(上)35 页表格举例说明细胞凋亡主要有哪些诱发因素?在(上)35 页表格五 肿瘤免疫调节免疫编辑免疫编
10、辑是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免疫系统的编辑作用,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消除、静态平衡和逃逸。免疫消除和免疫监视理论相似,即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消除不断出现的、新生的转化恶性细胞,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但某些肿瘤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经选择得以幸存,并进入一种静止、休眠状态,即所谓静态平衡。在免疫系统发生波动和弱化时,潜伏的肿瘤细胞便得以逃逸控制而进入肿瘤生长的快车道,病情而随之恶化。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发挥着“哨兵”的功能,能够识别和消除不断出现的、新生的转化恶性细胞,抑制肿瘤形成,保证组织的稳态,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免疫调节性细胞的种类及其在肿
11、瘤中的作用1) 调节性 T 细胞(T regulatory cell, Treg):Treg 细胞是机体维持外周免疫耐受的最为重要的细胞亚群,这一只占 CD4+T细胞 5-10%的特定亚群的缺失,将导致致命性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根据其来源主要分为自然 Treg(nature Treg, nTreg)和诱导性 Treg 细胞(induced Treg, iTreg)。业已证实,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 Treg 细胞,可以显著抑制针对肿瘤细胞的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肿瘤组织中,Treg 细胞占 CD4 亚群的比例一般不超过 50%,但可以保持这一水平至肿瘤的晚期阶段。另外,在胃肠道、卵巢肿瘤发生的最初
12、阶段,Treg 的比例就显著增高。目前已采用诸如靶向抗体、抑制 iTreg 的诱导分子、抑制 Treg 功能等多种策略抑制 Treg 在肿瘤组织的免疫调节功能,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出现往往与某些肿瘤加速进展关联,包括能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血管新生和免疫抑制。我们将能够杀死微生物和攻击肿瘤细胞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的巨噬细胞,称为经典的巨噬细胞,M1 细胞;能抑制免疫反应,诱导 Th2 反应,启动血管新生和组织重建修复的巨噬细胞称为 M2 细胞,即 TAM。决定
13、巨噬细胞极化的因素主要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蛋白。3) 髓性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MDSC 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组织中,浸润的 MDSC 主要是通过产生 NO 和高水平的精氨酸酶抑制 T 细胞的功能。同时,高水平的精氨酸酶和 NO可直接诱导 T 细胞的凋亡。4) CD8 调节性 T 细胞:目前认为,CD8 +T 细胞亚群含有 Treg 细胞,这些细胞可识别不同的抗原,功能上与 CD4+Treg相似。5) NKT 调节性细胞:虽然 NKT 细胞在机体抗肿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来研究表明,NKT 细胞具
14、有免疫抑制作用。六、肿瘤转移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和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是临床上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致死因素。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包括多个步骤,可被形象的称为多阶梯瀑布过程。各种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它们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早期原发癌生长;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脱离并侵入基质;进入脉管系统;癌栓形成;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转移癌继续扩散。概括的说,主要是两大步,首先,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并从瘤母体分离,然后侵犯和破坏周围正
15、常组织,肿瘤细胞移动进入基质,同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促进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其次,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肿瘤细胞随循环系统到达继发脏器,牢固的粘附在脉管的内皮层,并通过分泌多种蛋白溶解酶,降解脉管的基底膜,促进肿瘤细胞逸出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反应性的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多种信号因子,单独或联合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七、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相互作用形成的肿瘤细胞生长的特殊环境,这一环境具有肿瘤组织血供不足、间质压力高、营养相对缺乏等特点。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
16、现在:不同病人具有不同的微环境;同一病人的肿瘤发展不同阶段微环境不同;同一病人、同一发展阶段不同部位的肿瘤微环境不同。肿瘤相关的基质细胞1)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是肿瘤微环境中数量最多、分布较广的表型改变了的成纤维细胞。TAFs 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个途径:肿瘤周围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细胞;骨髓来源的间充值干细胞;经过“上皮-间质转化”的上皮肿瘤细胞;经过“内皮间质转化”的血管内皮细胞。TAFs 能够诱发肿瘤形成,在肿瘤形成的阶段起了重要作用。TAFs 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进而提高肿瘤的恶性程度。2) 肿瘤相关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是肿瘤血管生成的
17、基础,血管形成必须依赖于内皮细胞的激活,迁移并最终形成血管腔。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呈不够成熟及快速分裂状态,并且表达肿瘤内皮标志物以及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的整合素、CD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3) 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肿瘤微环境在促进肿瘤恶变的同时也改变着募集而来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这些细胞通过释放趋化因子、血管生长因子、基质降解酶等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同时,肿瘤微环境也能调控周围各种免疫细胞的代谢机能,为加速肿瘤组织的生长与转移服务。八名词解释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是恶性肿瘤中能够自我更新
18、及分化形成肿瘤中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原始癌细胞。CSC 源自组织中成体干细胞或祖细胞的恶性转化,其生物学功能是作为恶性肿瘤的起始细胞,具有高度致瘤性。CSC 还具有高转移性和耐药性,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问答题简述肿瘤干细胞的鉴定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致瘤试验(Tumorigenic assay):这项试验的依据是假定,癌细胞群中只有 CSC 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而绝大多数分化的癌细胞致瘤能力有限,因而将少量癌细胞植入 NOD-SCID 免疫缺陷小鼠后,只有 CSC 能够形成肿瘤,而分化的癌细胞不能致瘤。通常的评估标准是干细胞植入 2000 个或以下细胞能形成肿瘤,而非
19、干细胞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需增加 100倍或以上细胞数量才具有致瘤能力。(2) 球体形成试验(Sphere assay):成体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可以在含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细胞团,称为球体。CSC 也具有球体形成能力,如脑胶质细胞瘤、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 CSC 均能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细胞球体。(3) 标记滞留试验(Label-retention assay):干细胞分裂后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不再分裂、停留在干细胞阶段,而令一个子代细胞则进入活跃增殖期并发生分化,此类活跃增殖细胞又称为短暂放大细胞或祖细胞,干细胞的这种分裂方式称为不对称分裂。根据这一特性,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核苷
20、酸前体如溴脱氧尿嘧啶(BrdU),使其掺入到分裂细胞的 DNA 中,然后去除标记物继续培养一段时间,用抗 BrdU 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干细胞表现为高荧光强度,因而又称标记滞留细胞。(4) 集落形成试验(Colony-forming assay):CSC 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而在琼脂糖凝胶或 Matrigel 生物胶上培养时具有显著的集落形成率,而分化的癌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通常不能形成集落。(5) 侵袭试验(Invasion assay):通常采用体外 Matrigel 生物胶侵袭试验进行鉴定,其原理是将生物胶涂铺在 8m 孔径Transwell 网上模拟基底膜,然后将待测细胞置于上层小室内,下
21、层孔内放置 10%血清的培养基及细胞因子,具有转移潜能的细胞在血清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穿越生物胶,此类细胞可以计数定量分析。(6) 耐药试验(Drug resistant assay):CSC 具有耐药性,其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些肿瘤的 CSC 表达 ABC 膜转运蛋白,尤其是采用 SP 分选技术获得的 CSC,通常都进行耐药测试。可采用 MTT 比色法、核素标记的核苷酸掺入法、集落培养法等。九名词解释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应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肿瘤胚胎性抗原、异位激素、酶和同工酶、
22、血浆蛋白、肿瘤抗原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产物等。存在于病人的血液、体液、细胞和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测、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问答题1. 简述肿瘤分子诊断中的新技术?1)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CGH 是 Kalioniemi 等于 1992 年首次报道,主要用于肿瘤分子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CGH 是在荧光原位杂交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其实质是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本基因组 DNA 和正常对照基因组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
23、光标记,与正常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抑制杂交,通过检测基因组各个位点两种标记荧光素的强度,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即可探明待测样本基因组DNA 拷贝数的变化。通过 CGH,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了解肿瘤基因组 DNA 拷贝数的变化,包括缺失、扩增、复制等,并在染色体上定位这些改变,充分了解肿瘤细胞遗传学异常与其分化、生长、转移和复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基因克隆提供线索,该方法已成为研究肿瘤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重要方法。2) mRNA 差异展示技术:是 1992 年由 Liang 等首先报道的。其原理主要依据 RNA 末端为 polyA 结构,而与 po
24、lyA 相邻的碱基组合只有 12 种。于此对应合成 12 种引物,即在 oligodT 后面加上两个相邻碱基,形成与 polyA 的 3端结合的锚引物,每种可以锚定 mRNA 总数的 1/12。每种引物可以覆盖 1/12 的 mRNA 群体,用每种引物进行逆转录,将获得1/12 的 cDNA 亚群体。然后用一个 5端的任意引物对每个 cDNA 亚群体进行 PCR 扩增,来自不同 mRNA 的扩增产物大小是不同的,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可将 500bp 以内的分子明显分辨出来。在 PCR 反应时加入荧光素、地高辛等标记,电泳后进行显色反应,就能发现有差异的 DNA 片段,即差异表达基因的 cD
25、NA。从电泳胶上切下这些片段,扩增后进行测序,并与 Genbank 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即可获得该片段的基因类型或发现新的全长基因。3)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AGE):SAGE 是由 Velcu-lescu 等 1995 年首先报道,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分析基因表达信息的技术。它通过快速和详尽分析成千上万个表达序列标签来寻找出表达丰度不同的基因序列,从而较完整的获得基因组表达信息。SAGE 的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从转录本的 3端特定位置分离出的该转录本特异的标签包含有足够的能代表该转录本所需之信息,能够唯一确认一种转录物;(2)分离自不同转录本的标签可以被串联成一定
26、长度后克隆进载体、并以连续的形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对数以千记的转录本进行分析;(3) 同一标签的重复次数代表该转录本的表达水平。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极大的推动了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发展,促进了肿瘤分子诊断预测水平的提高。4) 基因芯片技术:是 1995 年斯坦福大学的 Schena 等首先报道的一种能对全基因组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同步分析的新方法。这一技术将大量探针有序固定在固相支持物的表面,与待测样品中的靶基因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系统分析,迅速得出待测样本表达信息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快速、平行、高效、高通量的分
27、析生物信息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基因模式,为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研究疾病特别是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改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对全面、精确、深入的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蛋白质芯片技术:该技术是将纯化的多肽、蛋白或其他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的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的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蛋白芯片高通量、平行分析、简便迅速的优点使其在肿瘤分子预测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6) 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指在
28、常规 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标记的探针,通过荧光信号积累对 PCR 的全程进行检测,实现其定量功能。该技术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目前主要用于循环肿瘤细胞或微转移灶中微量肿瘤 DNA 或 RNA 的检测、SNP 的检测、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研究等。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筛选肿瘤标志物以蛋白质芯片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将纯化的多肽、蛋白或其他分子作为探针高密度的排列固定于固相支持介质表面而构成微阵列,根据探针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特性的不同,选择性的从待测生物样品中捕获蛋白。经原位清洗除去未与探针结合的分子,再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定性、定量分析芯片上结合的蛋白。利用该技术快速、简便、高通量平行分析的特点,
29、对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样品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差异表达蛋白发现具有诊断或预测价值的生物标记,实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测。十名词解释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基因诊断是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相关技术,如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以及 DNA 序列测定等,直接检测机体遗传物质分子结构水平和表达水平的异常,从而对疾病做出判断。基因治疗指的是依靠导入人体或外源的遗传物质来治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或依靠外源遗传物质杀灭病变的细胞;或抑制外源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等。Ex vivo:指将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
30、入自体或异体细胞,经体外细胞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让外源基因表达以改善症状。In vivo:不需要细胞抑制,直接将外源遗传物质注射入机体内,如 DNA 可通过载体与导入系统注入体内,在体内转录、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病毒载体是指利用病毒能够感染细胞的特性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基因治疗载体,由于对野生型病毒的生物学认识尚不足,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种病毒(如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疱疹病毒和痘苗病毒等)被成功改造为基因转移载体。非病毒载体是指除病毒载体外被用于基因治疗的转移载体,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裸 DNA/质粒 DNA,脂质体载体及阳离子多聚物载体等。问答题基因治疗面临的
31、关键是什么?目前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发展?基因治疗关键中的首要问题,是能使治疗基因在特定的靶细胞高效表达。首先,尝试建立靶向性的基因导入系统,应用靶细胞表明的受体和它相应的配体,与多聚阳离子连接,通过后者与基因的质粒 DNA 形成复合物,携带基因到达靶细胞。其次,尝试靶向转录。真核生物有着复杂的机理来调控特定细胞群体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利用这些调控元件来使目的基因相对特异的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目前已经有多种肿瘤选择性的启动子用于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所用的基因转移系统各有何优缺点? 你认为那种基因转移系统的发展前景好?病毒载体系统基因转导效率高,表达持久,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在整合过
32、程中诱发突变,且导入的治疗基因长度有限。非病毒载体系统较为安全,转基因大小无限制,但其转导效率偏低。十一名词解释EMT:上皮细胞间质转型。指肿瘤侵袭阶段,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具有活动能力、能够在细胞基质间自由移动的间质细胞的现象,可促使肿瘤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它以上皮细胞极性的丧失及间质特性的获得为重要特征。EMT是一系列特定的细胞外刺激下发生的蛋白质变性和转录改变的集合过程,从而使细胞发生长期的、可逆性改变。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指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经传代后,它的组织学类型明确,移植成活率、生长速度、自发消退率、宿主荷瘤寿命、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稳定,并能在
33、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主要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两大类。问答题简述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比较医学肿瘤动物模型及应用 24 页十二名词解释Targeted Vectors (Carriers):靶向载体。是可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的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载体制剂。一般具备以下特点:颗粒小,能在循环中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靶部位;载体能够较好地负载药物,载药量足够高,以满足在靶区的治疗浓度;经过外包装的药物在靶位点释放,仍应具有足够的生物学活性;有足够的循环半衰期以确保到达靶部位;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好,其降解产物能被机体清除或对机体无害;抗原性小,热源性小,不易形成血
34、栓。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通透性增强与滞留效应。肿瘤组织由于快速生长的需求,血管生成很快,导致新生血管外膜细胞缺乏、基底膜变形,因而纳米级的嵌段共聚物胶束能穿透肿瘤的毛细血管壁的“缝隙”进入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的淋巴系统回流不完善,造成粒子在肿瘤部位蓄积,这就是所谓的 EPR 效应,在实体瘤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问答题简述抗癌药物(基因)靶向给药的主要策略1) 利用或逃避网状内皮系统摄取的被动靶向肿瘤:具有疏水性表面的颗粒易优先被肝脏摄取,其次是脾和肺。而亲水性的纳米粒不易被肝脾摄取,是一种长循环的给药系统。通过接
35、枝或嵌段共聚物的亲水区和疏水区形成的核-壳型胶束纳米粒,直径在 100nm 或更小,并具有亲水的表面,可避开肝脾的网状内皮系统的摄取而在血液中长期循环,最终被动靶向肿瘤部位。2) 通过 EPR 效应靶向肿瘤,属于被动靶向的一种,在当前的靶向制剂研究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3) 肿瘤特异性靶向:为主动靶向,主要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异的分子标记和肿瘤组织部位的微环境,来实现药物特异性传递的。目前主要有以下途径: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肿瘤表面抗原,受体介导的靶向,利用肿瘤特异性分子或微环境激活原药,通过肿瘤血管系统靶向肿瘤。4) 其他靶向策略: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磁性制剂的肿瘤靶向、栓塞靶向制剂及热敏介导的靶向
36、等。十三NAChR 的结构、分型、与肿瘤的研究现状NAChR 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的、配体门控的阳离子通道蛋白,由五个亚单位组成的同源或异源的五聚体。新近的研究表明,除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NAChR 和其生理激动剂 Ach 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广泛表达于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包括癌症细胞。神经 NAChR 一般由 7、8、9 亚单位组成同五聚体,或 2-6、10 与2-4 组成异五聚体;肌肉 NAChR 由 1 与 1、 组成异五聚体。NAChR 相关组分的改变与肿瘤形成或进展密切相关。研究证实:烟草主要成分尼古丁(nicotine ,NAChR 激动剂)是致癌和促癌的主
37、要因素之一。慢性接触尼古丁可上调 NAChR 的表达。尼古丁与 42NAChR 的亲和力远远高于7NAChR,42NAChR 的高亲和力导致其较长时间的失敏。吸烟者 42NAChR 的生物学功能受损,7NAChR 的生物学功能增强。但 7NAChR 是最强大的刺激癌细胞生长的调节因素,42NAChR 不仅本身具有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还能够刺激 GABA 的释放,后者是肺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和结肠腺癌的肿瘤抑制因子。研究发现,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癌组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 7NAChR 表达,而 42NAChR 难以检测。另外,也发现 7NAChR 能够刺激胃肠肿瘤及间皮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这些发现无一
38、例外的显示 NAChR 相关信号的改变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的结构、分型、与肿瘤的研究现状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 VGCC)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根据其药理学和生物学特性将其分成不同的亚型:L、N、P/Q、R、T 型。其中 L、N、P/Q、R 型属于高电压激活的钙通道,而 T 型是低电压激活的钙通道。研究证实:构成 VGCC 的亚单位主要是 1、2、 亚单位。其中 1 亚单位参与通道的孔道形成,决定了钙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和功能,因而决定了不同的钙通道亚型。分子克隆已确定 10 种 1 亚单位,按其基因和蛋白结构特点
39、将 VGCC 分为三类: Cav1(Cav1.1-1.4)、Cav2(Cav2.1-2.3)和 Cav3(Cav3.1-3.3)。L 型 VGCC 由 Cav1 组成;P/Q 型由Cav2.1 组成;N 型由 Cav2.2 组成;R 型由 Cav2.3 组成;T 型则由 Cav3 组成。另外,、2、 亚单位是调节钙通道功能的辅助单位。近年研究发现:VGCC 不仅在神经系统广泛存在,而且在其他非兴奋细胞和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肝肿瘤细胞中,钙稳态遭到破坏,其胞质 Ca2+浓度明显增加。P/Q 型 VGCC 在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在具有 LEMS 症状的SCLC 患者可检测到针对 P/Q、N、L 型 VGCC 的抗体。人的畸胎瘤细胞系 NT2-N 表达 N、L、P/Q、R 型 VGCC,并且能记录到钙电流。在前列腺癌细胞系 PC-3,神经降压素可刺激细胞钙库释放钙及胞外钙内流。利用 Q-PCR 和 confocal研究发现:结肠癌细胞表达 L 型 VGCC 亚型 Cav1.2,Cav1.2 不仅表达量在结肠向癌细胞转化过程中逐渐增加,而且其细胞定位也发生改变,由细胞顶膜向核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