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备课教案.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96449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备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年级备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年级备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年级备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年级备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启英外国语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总第 一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者 桑雅萍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型 新授 节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生字卡。2、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

2、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相机引导出诗朗诵。板书课题。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要求:听清读音,将生字、词语划出来。(配乐范读)2、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不准、读不通的多读几遍。3、检查自学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铺设 架起 崇高 浸透 蕴含 辛劳 涌起 波涛 真理 智慧 塑造 春晖 朝霞 编织 丝线 笑语盈盈 甘露 茁壮 情不自禁 祝愿(1)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4、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赞扬了老师哪些?从文中

3、找出句子读一读,再交流。 学生自读,再交流,学生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书写。 2、哪些笔画同学样应该注意的? 3、齐读生字,进行五笔拆分。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启英外国语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者张爱玲 课题 1老师,您好! 课型 新授 节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教学重点 1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教学难点 1教学方法 :观察法 朗读法 比较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哪个词语最能概括老师的职业?(崇高)二、指导细读课文!

4、、思考:崇高是什么意思。(是指最高尚的,最受崇敬的)2、从哪儿看出教师的事业是至高无上的呢?3、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 4、比较句子(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a指名读;b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c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d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e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5、说说“昨天”指什么,“今天”指什么,“理想”指什么?6、指导学习第二部分1、 分句训练。 (1) 自由读,体会

5、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出示 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指名读,指导理解比喻句 指导感情朗读。 4、 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四、小练笔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各自起笔。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4、修改后进行诗歌

6、联诵。五、 作业: 1、 抄写优美词句 2、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2板书设计老师,您好!传递知识崇高推动时代塑造人才美好培育心灵(感激、赞美)教后反思启英外国语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者 课题 2、但愿人长久课型 新授 节次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1、学会 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 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教学难点教

7、学方法教学准备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2、课件3、相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出示课题)3、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3、

8、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5、尝试听写。6、组织反馈。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8、齐读生字词。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4、组织交流。四、小结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听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搜集抄

9、录水调歌头全文。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启英外国语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者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课型 新授 节次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学情分析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难点 1、教学方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回顾复习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

10、我们此话的含义?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 ,指名读。二、 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2、3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提问:“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 , “一起-一起-” “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 自然段,思考:

11、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7、相机指导理解:(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提问:“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提问:“转念”是什么意思?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8、提问: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

12、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课堂练习(一)听写课后词语。(二)默写水调歌头(三)辨析,组词:官( )念( )隐( )吟( )宫( )令( )稳( )今( )(四)选字填空:曲 屈委( ) 冤( ) ( )折 ( )膝求饶和 合( )好 ( )并 ( )适 ( )手(五)多音字组词: 埋 mn( ) 禁 jn( )mi( ) jn(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

13、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板书设计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埋怨月圆人不圆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 念)2、但愿人长久(悲而不伤,充满希望)教后反思启英外国语小学教师备课笔记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者 张爱玲 课题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节次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 35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逐字逐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读通

14、读懂 读美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二、精读会意1、

15、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ng、潭 tn、螺 lu、磨 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 光 / 秋

16、月 / 两 相 和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四、指导写字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2、 范写“潭、螺” ,指出书写要点。3、 学生完成习字册。五、作业。1、 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 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