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 讲稿.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9192358 上传时间:2019-07-2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 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 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 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 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 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运动解剖学课堂教学讲稿(第一学期)主讲教师:李 晖2第一次课绪 论 教学任务: 1.熟练掌握解剖学概念、方位术语。 2. 掌握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重点及难点:人体的基本轴和基本切面.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内容(一)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运动系统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的关系,属于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畴。)(它又属于形态学范畴:形态学是研究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

2、繁殖能力的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的研究科学;机械运动:包括人体的运动和器械的运动两种形式。人体的运动从运动解剖学上讲可以认为是人体各环节之间的运动,以及器官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而器械的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在空中运动的特点等;体育动作:动作是人体全身或一部分肢体的活动,体育动作是指带有技术性的或者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动作。 )(二)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1 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2 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儿童少年运动员选材形态学基础的研究。3 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4 人体结构机械运动规律

3、的研究。5 运动损伤形态学基础的研究。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任务 : (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一)基本观点:1进化发展的观点。 (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2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3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4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二)基本方法:1 尸体解剖法2 组织切片法3 组织化学法4 活体研究法5 动作分析法36 各种仪器研究法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自学)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工业、

4、军事和体育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18 世纪前,运动解剖学在解剖学和力学的发展中发展。19 世纪20 世纪初,由于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军事训练的需要,对人体运动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相继建立,运动解剖学也成为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70 年代,苏联学者将运动解剖学与人类学结合起来,发展了运动形态学,并将其应用于运动员选材方面。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各体育院校(系)将人体解剖学列入必修基础课。60 年代初,著名解剖学家张鋆教授首先在我国提出了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他认为“解剖学亦可用于体育运动,用以分析各种

5、运动所需要的肌肉和关节,可以叫做运动解剖学”。1961 年,我国体育专业通用的第一部人体解剖学教材在上海编写出版,对我国运动解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78 年,我国第一部运动解剖学教材在北京正式问世。80 年代以来,在运动解剖学教材建设方面出现了统编与自编共存的局面。各体育院校(系)普遍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设施,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广大运动解剖学工作者在教学、科研方面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为运动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五、解剖学定位术语:(一) 、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二) 、常用的方位术语

6、: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规定下列一些术语:1 上:靠近头部称为上。2 下:靠近足部称为下。3 前:靠近腹面称为前。4 后:靠近背面称为后。5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6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7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8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9 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 (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10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 (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11桡侧:指前臂的内侧。12尺侧:指前臂的外侧。13腓侧:指小腿的外侧。14胫侧:指小腿的内侧。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轴和面是描述人体器官形态,尤

7、其是叙述关节运动时的常用术语。人体可人为的分为三种相互垂直的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依据上述三种轴,人体还可设立相互垂直的三种面,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41 人体基本面:(1)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正中线:沿身体前、后面所作的垂线,其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为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2)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3)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2人体基本轴:(1)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又称为冠状轴。(2)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

8、直通过额状面的轴。(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思考题:1、怎样理解运动解剖学的概念?2、为什么要学习运动解剖学?3、怎样学习运动解剖学?4、举例说明运动解剖学的基本定位术语。5第二次课人体结构概况教学任务: 1.了解细胞与细胞间质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的概念。2.掌握基本组织的构造、功能。 重点和难点:1.骨、软骨组织;2.骨骼肌组织;3.神经组织的。教学内容:构成人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cell,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 intercellular substance。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

9、流体物质(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联结和营养作用,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众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组合成的细胞群体叫做组织 tissue,人体组织有多种类型,一般传统地将之属于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以一种组织为主体,几种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器官 organ。一系列执行某种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system。构成人体的系统有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肌,是人进行劳动、位移与维持姿势等各项活动的结构基础;内脏诸器官分别组成了消化

10、系统-担负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残渣排出;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排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极产物;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并形成新个体以延续种族;以及将上述执行新陈代谢的各系统联系起来,为它们提供营养物质并运输代谢产物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部分的脑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以及做为特殊感受装置的感觉器官,它们感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产生适当的应答;此外,还有散在于身体中功能各异的内分泌腺。人体各系统既具有本身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又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统一的整体活动和高级的意识活动,以实现与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的

11、高度统一。一、细胞与细胞间质(自学)(一) 细胞与细胞周期1、细胞的形态结构:膜(生物膜的概念及结构特点)、质(线粒体及核蛋白小体的作用)、核(膜、质、仁)。细胞核: (1)核膜、核液(基质、核仁、染色质)。功能:主要是细胞内遗传信息储存、复制转录的主要场所。构造:核膜(双层膜)有小孔,半通透性,有选折和渗透作用。核液(核基质)与细胞基质相似。内含核仁与染色质。6(2)核仁:位置、形状、数量、大小。由蛋白质与核糖核酸(RNA)构成,调节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3)染色质:易被缄性染料着色得名,呈颗粒、块状,分螺旋化程度高与不高两种。由蛋白质与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细胞分裂形成 23 对染色

12、体。其中 1 对为性染色体,22 对为常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器(见下列表)细胞器名称 形态 结构 基本功能线立体 椭圆形或棒状 内膜形成嵴 供给细胞能量内网器(高尔基体)扁平囊、大、小泡囊分层、形成生成面与成熟面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储存、转运、吐泡内质网(分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粗面:扁平囊泡滑面:扁平囊泡粗面:附有核糖核蛋白体滑面:不附核糖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主要场所,功能复杂,能调节离子浓度溶酶体 液泡状 薄层单位膜包裹,内含酸性水解酶 消化分解细胞内细菌异物衰老死亡结构中心体 细胞核附近 9 组微管的圆筒状结 构 分裂细胞2、细胞周期(代谢、生长、分化、繁殖、衰老及死亡

13、)(二) 细胞间质1、基质(液态、固态、半固态)2、纤维(网状、胶原、弹性)二、基本组织(一)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由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质很少。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上皮组织内无血管。一般将之从功能上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前者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于体腔或管腔的腔面,后者是构成腺器官(如肝脏、胰腺)的主体组织。被覆上皮按其组成细胞的层次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后者由多层细胞构成;又可依构成细胞的形态分为扁平上皮、立方上皮和柱状上皮。1 单层扁平上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腔腔面、胸膜、腹膜、心包膜、关节腔的表面、) 2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管壁)3

14、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道的粘膜上皮,子宫内腔腔面等)4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呼吸管道的腔面等)5 复层扁平上皮(皮肤的表皮(含角化层、指甲、毛发)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6 复层柱状上皮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的腔面等)77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腔面)(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于其中的细胞组成。细胞间质包含基质、纤维和组织液等。结缔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所有器官。其中,除了松软的起连接作用的固有结缔组织外,人体的血液组织、骨和软骨组织均属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依其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1、疏松结缔

15、组织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其结构特点是大量的细胞间质中基质较多而纤维较少的,纤维主要有粗的胶原纤维和细的弹性纤维,细胞少而种类甚多,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以及能够游走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由于它结构疏松,呈蜂窝状,所以又称为蜂窝组织。分布于皮下组织(浅筋膜)、筋膜间隙,器官之间和血管神经束的周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营养和创伤修复等功能。疏松结缔组织中如大量脂肪细胞聚集,形成脂肪细胞团,并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称为脂肪组织 adiposetissue。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组织、黄骨髓、大网膜、腹膜外以及肾被囊中,

16、约占成人体重的 10%,具有贮存、保持体温、缓冲震荡和参与脂肪代谢产生热能等作用。2、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的特点是间质中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但基质量少,细胞成分也很少。人体的肌腱和腱膜就是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的结构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沿着受力的方向排列,致密且互相平行,中间夹有成行排列的的特化的成纤维细胞-腱细胞。构成真皮、深筋膜、脏器被膜、骨膜、关节囊纤维层和韧带以及纤维心包等的组织是另一种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成致密的板层结构,仅有少许的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散在其间。主要起支持、保护和连接作用。此外,尚有以弹性纤维为主体构成的

17、弹性结缔组织 elastic onnective tissue, 如项韧带和椎弓之间的黄韧带,就主要由粗大的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成束所构成,以适应脊柱运动弹性和柔韧的需要。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主要由紧密而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纤维之间少量的基质相连接。纤维排列方向与承受的牵拉方向一致。细胞少,主要夹在纤维素之间的成纤维细胞,通常为腱细胞。如腱细胞损伤时,再生能力强。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结构特点:纤维来互相交织,纤维的排列方向多与器官所承受机械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3、软骨与骨 (1)软骨(软骨陷窝)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骨(骨陷窝、骨小管;板层)骨松质、骨密质。4、网状结缔组织5

18、、血液、淋巴(三)肌组织肌组织 muscle tissue 由肌细胞或称肌纤维 muscle fiber 组成。按其存在部位、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1、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随意肌,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长 130mm,直径 10300mm,直径 10100m),有多个直至数百个细胞核,位于纤维的周缘部。肌的外面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肌外膜 epimysium,肌外膜内含血管和神8经,伸入肌内将肌分隔为若干肌束,本身构成包裹肌束的肌束膜 perimysium, 并进而又伸入到每条肌纤维的周围,构成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的肌内膜 endo

19、mysium。这些结缔组织除对肌组织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外,还可调整单个肌纤维和肌束的活动。肌纤维的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myofibril,每条肌原纤维均由明带和暗带相间的结构构成,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又排列于同一水平上,因而,肌纤维显示出明暗交替的横纹,所以又称横纹肌 striated muscle, 肌纤维收缩时,肌原纤维暗带的长度不变,与暗带两端相邻的明带变短。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受意识控制,属随意肌,收缩快速、有力,但易疲劳。骨骼肌因其细胞内的线粒体数目及发达程度、血红蛋白的含量所决定的能量代谢的途径不同而适应不同的收缩速度,一般可分为快缩肌白、慢缩肌红

20、和居间型。2、平滑肌 smooth muscle 主要分布于内脏和血管的壁,所以又叫内脏肌visceralmuscle。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纤维的长短不一长者可达 200m,短者仅 20m ,前者见于肠壁肌层,后者见于小血管壁,一些生理上伸缩大的器官,如妊娠子宫其肌纤维可长达 600m。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控制,属于不随意肌。内脏平滑肌的特点是具有自动性,即肌纤维在脱离神经支配或离体培养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 3、心肌 cardiac muscle 主要分布于心脏壁,也存在于大血管的近心端。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也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核呈卵圆形位于

21、肌纤维中央,可见双核并偶见多核。肌原纤维也有明带和暗带,因而也具有横纹。但心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心肌收缩慢、有节律而持久,不易疲劳(四)神经组织(略)1、神经元神经元 neuron 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中央有细胞核,核的周围为细胞质,胞质内除有一般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外,还含有特有的神经原纤维及尼氏体。神经元的突起根据形状和机能又分为树突dendrite 和轴突 axon。树突较短但分支较多,它接受冲动,并将冲动传至细胞体,各类神经元树突的数目多少不等,形态各异。每个

22、神经元只发出一条轴突,长短不一,胞体发生出的冲动则沿轴突传出。根据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从形态上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三大类。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一般位于外周的感觉神经节内,为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接受内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经胞体和中枢突将冲动传至中枢;运动神经元又名传出神经元,一般位于脑、脊髓的运动性神经核团内或周围的植物神经节内,为多极神经元,它将冲动从中枢传至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是位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神经元,起联络、整合等作用,为多极神经元。2、神经胶质细胞

23、神经胶质 neuroglia 数目较神经元,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胞体较小,胞浆中无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不具有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 3、神经纤维神经细胞胞体所发出的长的胞突轴索,表面上缠绕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膜,形成的能够传递神经兴奋的结构称为神经纤维。据神经纤维的神经膜和轴索之间是否9有由磷脂蛋白分子构成的髓鞘而划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大类。第三次课运动系统骨学概述教学任务: 1.掌握骨的构造、功能。 2.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重点和难点:骨的构造;骨的长长和长粗的解剖学基理。教学内容:运动系统概述运动系统由

24、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结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 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牵拉其所附着的骨,骨起杠杆作用;以可动的骨连结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块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稳、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

25、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一、骨的分类(一) 、按形态分类1、长骨:多呈管状,位于四肢。有一个体及两个端。体部空且稍细为骨干,

26、主要为骨密质构成。两端膨大称为骨骺,主要为骨松质构成。如:肱骨、股骨等。2、短骨:呈立方形,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多分布于运动较复杂或受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等。3、扁骨:呈板状,位于人体中轴或四肢带部。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可保护内脏、为肌肉附着。如:肋骨、肩胛骨等。4、不规则骨:形状极不规则,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如:椎骨、髋骨等。此外,还有含气骨(如上颌骨)和籽骨(如髌骨) 。(二) 、按部位分类1、中轴骨:包括颅骨(29 块) 【面颅骨(15 块) 、脑颅骨(8 块) 、听小骨(6 块) 】和躯干骨(51 块) 【椎骨(26 块) 、肋骨(24 块) 、胸骨(1

27、 块) 】 。2、附肢骨:包括上肢骨(64 块) 【上肢带骨(4 块) 、自由上肢骨(60 块) 】和下10肢骨(62 块) 【下肢带骨(2 块) 、自由下肢骨(60 块) 】二、骨的表面标志骨的表面由于肌腱、肌肉、韧带的附着和牵拉,血管、神经通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形态的标志,有些标志可以从体表清楚的看到或摸到,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判断人体结构位置的重要根据。1、骨面的突起:由于肌腱或韧带的牵拉,骨的表面生有程度不同的隆起,其中明显突出于骨面的叫突;末端尖的叫棘;基底部较广逐渐凸隆的叫隆起,其表面粗糙不平的叫粗隆或结节,有方向扭转的粗隆叫转子;长线形的高隆起叫嵴;低而粗涩的叫线。2、骨面

28、的凹陷:由于与邻位器官、结构相接触或肌肉附着的影响而形成。大而浅的光滑凹面叫窝,略小的凹叫小窝或小凹;长的叫沟;浅的如手指的压痕叫压迹。3、骨的腔洞:由于容纳某些结构或空气,或由于某些结构穿行所形成。一般将较大的空间称为腔、窦、房,小者叫小房;长的骨性通道叫管;腔或管的开口叫口或孔,边缘不完整的孔叫裂孔。4 骨端的标志:骨端圆形的膨大叫头或小头,多为被覆着软骨的关节面,头下方较狭细处叫颈;椭圆形的膨大叫髁;髁的最突出部分叫上髁。此外,较平滑的骨面叫面,是肌肉的附着处;骨的边缘称缘,缘的缺口或凹入都叫切迹,是血管、神经或肌腱的通过处。三、骨的构造作为器官的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29、1、骨膜:由骨外膜和骨内膜构成。骨外膜一般分布于骨表面,其外层致密,内层疏松(可生成成骨细胞,参与骨质的形成。 )骨内膜位于骨髓腔内(即骨松质骨小梁的网状间隙内表面的结缔组织膜上,此膜主要可产生破骨细胞,参与骨质的破坏。 )2、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可分为骨密质、骨松质两种类型。骨密质厚、致密,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有外环骨板、内环骨板、哈佛氏骨板(连同哈佛氏管称为哈佛氏系统或骨单位)和间骨板。骨松质往往形成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骨小梁的排列方式与其所受外力有关(骨端呈现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 。3、骨髓:由网状组织和各种血细胞构成的,具有造血的功能。分为红骨髓、黄骨髓两种。骨髓 bone

30、 marrow 是柔软的富于血管的造血组织,隶属于结缔组织。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及各种骨骨松质的的网眼中,在胚胎时期和婴幼儿,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名红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黄骨髓。所以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一) 、化学成分(骨组织的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1、有机物:由骨细胞分泌产生,约占骨重的 1/3,骨的胶原纤维和粘多蛋白使骨具有韧性。其中绝大部分(95%)是胶原纤维,其余是无定形基质,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组成的凝胶。2、无机物:主要是钙盐,

31、约占骨重的 2/3,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磷酸钙结晶) ,是一种不溶性的中性盐,呈细针状,沿胶原纤维的长轴排列。主要是使骨具有坚固性。(二) 、物理特性: 11骨不仅坚硬且具一定弹性,抗压力约为 15kg/mm2,并有同等的抗张力。这些物理特性是由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将骨进行锻烧,去除其有机质,虽然仍可保持原形和硬度,但脆而易碎。如将骨置于强酸中浸泡,脱除其无机质(脱钙) ,该骨虽仍具原形,但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弯曲甚至打结,松开后仍可恢复原状。成人骨有机物与无机物约为 3:7,这种骨既有弹性又坚固。 (儿童少年时期,骨的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物与无机物可达 1:1,此种骨弹性大、硬度小,不

32、易骨折,但容易变形;老年骨的无机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物与无机物可达 2:8,弹性小而脆性大,易骨折。 )五、骨化与生长1、骨的发生(1)膜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在结缔组织膜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如:顶骨、额骨、锁骨等。(2)软骨内成骨:是在软骨的基础上经骨化而成的骨。2、骨的生长(1)骨的长长:骺软骨细胞不断的增生和不断的骨化,此种方式为软骨内成骨。(2)骨的长粗:主要是依靠膜内成骨的方式。3、骨化:软骨组织逐渐转化成骨组织的过程。4、骨龄:(生物年龄)骨化中心的出现、骺软骨完全骨化及骨骺与骨干完全愈合的年龄。5、影响骨生长的因素:遗传、种族、激素、营养等。 (V D 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V

33、D 缺少时,骨的钙化不足,形成鸡胸、O 型腿、X 型腿等。V D 过多时,骨的钙化过早,身高受影响。 VA 协调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作用,V A 缺少时,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可造成畸形;当 VA 过多时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可造成骨折。 )六、骨的功能:支持、保护、杠杆、造血和钙、磷储备等作用。12第四次课运动系统骨连结概述教学任务:1.掌握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2.了解关节的分类方法3.理解关节关节面形状与运动轴的关系重点和难点:1.关节的构造;2.关节的分类; 3.关节的运动。教学内容:一、骨连结的分类骨连结的概念: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有些称

34、为关节。根据骨与骨之间连结的组织、方式及其活动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1、不动关节: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相连,中间没有间断和缝隙,运动范围很小或完全不能活动。又称为无腔隙或直接连结。不动关节分为以下三类韧带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相连。有的韧带连结可以骨化。如:颅骨之间缝的连结。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均为韧带连结。软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组织相连。分为暂时性 、永久性软骨连结两类。暂时性软骨连结如:儿童少年时期,髋骨为三部分,但成年后,软骨可骨化成骨性结合。永久性软骨连结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终生保持软骨状态。骨性结合:骨与骨之间借骨组织相连。一般由韧带连结和暂时性软骨连结演变而成。2、动关

35、节:骨与骨借复杂的结构相连,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简称为关节、有腔间隙连结或间接连结。3、半关节:两骨间借软骨直接相连,但在软骨内又有裂隙。如人体的耻骨联合(2 个耻骨联合面与纤维软骨共同构成) 。二、关节的结构(一) 、关节的基本构造1、关节面:多为一凹一凸,凹的为关节窝,凸的关节头。两者的表面附有一层关节面软骨(透明软骨) ,软骨内无血管、神经,所以损伤后,较难修复。2、关节囊:为结缔组织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滑膜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襞,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可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3、关节腔:为关节囊和关节面的密闭腔隙,

36、为负压。(二) 、关节的辅助结构1、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连结相邻骨,对关节起加固作用。132、滑膜囊:滑膜层向外突出形成滑膜囊。3、滑膜皱襞: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襞。4、关节唇:是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环状纤维软骨板,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5、关节内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分为半月板、关节盘两种。三、关节的运动形式环节:相邻两关节中心点之间的部分。运动环节:将若干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时,就称为运动环节。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进行的运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膝关节、踝关节相反) 。2、水平屈伸:上臂在肩关节或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 900,绕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运动,向前为水平屈,向

37、后为水平伸。3、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运动,靠近正中面为内收,远离正中面为外展。4、回旋: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为外旋。5、环转:肢体的近端在原位运动,其远端作圆周或环形运动,具有这样特点的运动称为环转。四、关节的分类(一) 、按关节的骨数分类1、单关节:由两块骨组成的关节,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2、复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组成的关节,被包在一关节囊内,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活动,这样的关节称为复关节。(二) 、按关节的运动轴数目分类1、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1) 滑车关节:关

38、节头为滑车状,另一骨上有相应的关节窝,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上做运动。如:肱尺关节、指骨间关节等。(2) 圆柱关节:关节头为圆柱形,关节窝为相应的半环,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上进行的回旋运动。如: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等。2、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1) 椭圆关节:关节头为椭圆体的一部分,关节窝与其相适应,运动环节能进行 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如:桡腕关节等。(2) 鞍状关节:相对两骨关节面均呈鞍形,此种关节可 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如:拇指腕掌关节等。3、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1) 球窝关节:关节头是球体的一部分,关节窝与头相适应

39、呈窝状,可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回旋和环转。如:肩关节等。(2) 平面关节:其关节面可看做直径很长的球体的一部分,因关节面的大小相互一致,只能做微小的运动,故又称为微动关节。如:骶髂关节等。(三)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关节,在运动时需绕共同的运动轴活动。如:桡、尺近侧和远侧关节在结构上是独立的,活动时必须共同运动,使前臂做旋前和旋后的运动。五、关节的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自学)(一) 、关节的运动幅度(二) 、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141、 解剖学因素(1)关节的结构(基本、辅助)(2)骨表结构(3)肌肉2、 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及气候等第五次课运动系统中轴骨架教学任务:1.掌握

40、椎骨的一般形态、数量和颈椎、胸椎、腰椎的各自的特点。掌握椎骨的连结和脊柱的运动特点。2.理解脊柱适应其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胸廓与适应呼吸运动的形态结构特点。3.了解颅骨名称、形态、位置和连结特点重点和难点:椎骨的形态及连结方式、运动特点教学内容:颅一、颅骨包括(自学):29 块,面颅骨(15 块) 、脑颅骨(8 块) 、听小骨(6 块) 。 (自学脑颅共有骨 6 种8 块,包括额骨 frontal bone 1 块,顶骨 parietalbone 2 块,枕骨 occipital bone 1 块,颞骨 temporal bone 2 块,蝶骨 sphenoid bone 1 块,筛骨 eth

41、moidbone 1 块。)二、颅骨的连结颅骨 skull 是头部的支架,由 23 块形状不同的骨连接而成,容纳并保护脑、眼、耳、鼻及口等器官。容纳脑的部分叫脑颅 cranium,大致呈卵圆形,位居全颅的上后部,前下部为面颅 facialskeleton,由眶腔、鼻腔和口腔为主所组成。耳位于颞骨内,外面仅见外耳门。脑颅和面颅可由眶上缘至外耳门上缘连线分界。 多数分块的颅骨,以直接连结的形式结合,只有下颌骨与颞骨之间形成活动的颞下颌关节。1、直接连接主要是颅骨之间的缝,如颅顶各骨间的缝,呈锯齿状,叫齿状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在颞骨鳞部和顶骨之间,则形成重叠的鳞片状缝,叫鳞状缝;在鼻骨和

42、鼻骨之间,两侧腭骨水平板之间,缝较直,叫直缝。在颅骨的直接连结中,还有软骨结合。如位于颅底部蝶骨和枕骨之间的软骨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之间的软骨经常骨化,成为骨性结合。颅顶的齿状缝也有时骨化。2、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由下颌骨的头和颞骨的下颌窝组成,是典型的椭圆关节。关节囊上方附着于下颌窝及关节结节周围,下方附着于下颌颈,比较松弛,关节囊的外侧部有颞下颌韧带加强。关节内有纤维软骨性的关节盘,关节盘周围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份。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两侧同时进行,所以属于联合关节。运动方式有上提和下降,发生于下关节腔;前进

43、和后退,发生于上关节腔;还有侧方运动,实际上是一侧关节旋转,另一侧做前后运动。张口(下降运动)达大时,15下颌头和关节盘同时向前,有时越过关节结节而不能复原,造成下颌关节脱位,可以向下拉下颌骨或压下牙向下,使下颌头越过关节结节回复原位。运动时两侧关节同时进行所以此两个关节又属联合关节,可进行上提下降、前伸后缩和侧向运动。脊柱躯干骨包括: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尾骨、12 对肋骨、1 块胸骨,共 51 块。其中的 24 块椎骨、1 块骶骨、1 尾骨借助骨连接构成人体的中轴支柱脊柱。12 对肋骨、1 块胸骨和脊柱的胸段共同构成胸廓。一、椎骨的形态及数量成年人椎骨(26) 未成年人椎骨(33)

44、7C 7C12T 12T5L 5L1S 5S1X 4X1、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为不规则骨,大多椎骨包括:一个椎弓、一个椎体、一个椎孔和七个突起。椎体呈块状,位于前部。其内部为骨松质、外部为骨密质。椎体后方是呈弓状的椎弓,它与椎体的连结部较细,称为椎弓根,此处上、下缘稍凹陷分别称为上切迹、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其内有神经、血管通过。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称为椎孔。椎弓后方有板状的结构称为椎板,其上发出 7 个突起:向后的一个称为棘突,向两侧的突起称为横突,向上的一对突起称为上关节突,向下的一对突起称为下关节突。上、下关节突的表面均有关节面。2、颈椎:共同特点:椎体小、横突上有孔称为

45、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三个特殊的颈椎:1.寰椎:是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有前弓与后弓及两个侧块。前弓的内面有齿凹,侧块的上面有上关节凹,下面有下关节面。2.枢椎:是第二颈椎,椎体上有齿突,实际上它是寰椎的椎体。齿突前面有关节面,与寰椎前弓齿凹相关节。椎体两侧的上面还有上关节面,其与寰椎侧块的下关节面相关节。椎体两侧的下面还有一对下关节突。3.隆椎:又称第七颈椎,除椎体小、有横突孔外,棘突较长,但其末端不分叉。3、胸椎:共同特点是椎体较大,椎体两侧及其横突末端均有肋凹,棘突长而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其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额状位。4、腰椎:共同特点是椎体肥大,棘突呈板状且短粗,水平伸向后方。关节

46、突关节面呈矢状位。5、骶骨:未成年时,由五块椎骨构成,成年后融合成一块即骶骨。其形状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上部为底,底的前缘中部向前突出成为骶岬。骶骨前面光滑且凹陷,有四对骶前孔。骶骨后面较粗糙,有四对骶后孔。骶骨的两侧有耳状面,它与髂骨耳状面构成骶髂关节。耳状面的内上方有粗糙的骨面称为骶粗隆。骶管由骶椎椎孔连接而成。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骶管上端两侧有上关节突与第五腰椎的下关节突相关节。166、尾骨:由四块已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二、脊柱的连结(各椎骨间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一) 、椎体间连结1、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全身共有 23 个椎间盘,其中第一、二颈椎之间无椎间盘

47、。椎间盘的上面和下面是一薄层的透明软骨板(又称为软骨终板) ,中央是髓核,其周围是纤维环。透明软骨板:是胎儿时期供应椎间盘的血管通过处,也是以后椎体与椎间盘组织液彼此渗透的通道。髓核:位于纤维环中部的胶冻状物,富含水分,弹性及耐压性均很好。为脊索的残留物。纤维环: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最外层的纤维是垂直方向排列,中间部呈交织状排列,最内层纤维呈水平环状排列。2、前纵韧带:紧贴椎体和椎间盘的前面,是人体中最长的韧带,起于枕骨大孔,止于第 1、2 骶椎前面。其作用是限制脊柱后伸。3、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和椎间盘的后方,构成椎管前壁,起于第 2 颈椎,止于骶管。其作用是限制脊柱前屈。(二) 、椎弓间的连

48、结:位于相邻椎弓之间,是由弹性组织构成的黄韧带。(三) 、椎骨突起间的连结:1、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活动范围很小,但多个关节同时活动,仍可产生较大的运动幅度。2、横突间、棘突间的连接:主要有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颈部的棘上韧带称为项韧带) 。(四) 、寰枕与寰枢关节1、寰枕关节:左、右各一,由枕骨的枕髁与寰椎侧块上的上关节凹构成,属椭圆关节。它们在结构上独立的,机能上是联合的。可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可做收、展(侧屈)运动。2、寰枢关节:由两个寰枢外侧关节和一个寰枢正中关节构成,这三个关节属联合关节,只能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头的运动:

49、绕寰枕关节和环枢关节的运动轴可进屈伸、侧屈、回旋、环转等运动。(五) 、腰骶连结与骶尾连接腰骶连结是指第 5 腰椎与骶骨间的连接,其连接结构与其他椎骨间连接基本相同。第 5 骶椎与第 1 尾椎之间借软骨连结。若 5 腰椎与第 1 骶椎融合,则称为腰椎骶化,即有 4 节腰椎、6 节骶椎。另一种情况是第 1 骶椎不与第 2 骶椎融合,称为骶椎腰化,即有 6 节腰椎、4 节骶椎。以上两种情况均能引起腰痛。三、脊柱的整体观脊柱由 24 块椎骨、1 块骶骨和 1 块尾骨及 23 块椎间盘、韧带和关节连接而成。成年男性脊柱长度为 70 厘米,女性约为 65 厘米。前面观:椎体的髋度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后面观:可见纵嵴和脊柱沟。侧面观:可见 4 个弯曲称为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的作用:由于脊柱的生理弯曲及椎间盘与一系列的韧带装置,使脊柱具有弹性,这样的结构不仅可减轻震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