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常规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血液科 刘卓刚 血液常规检查 WBC+Dc HB RBC HCT MCV+MCH+MCHC RDW PLT 血液的组成 血浆 =晶体物质溶液 +血浆 蛋白 血液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的形态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7天 120天 8天 血细胞的发育过程 共同的母细胞: 造血多能干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白细胞值:成人: (4 - 10) x109/L 儿童: (15-20) x109/L 意义: 10x109/L-白细胞增多 1.5 x109/L-粒细胞减少症 2.0.5 x109/L-粒细胞缺乏症 病毒感染、重度细菌感
2、染、再障、 恶组、骨转移癌、药物、放射损伤、肝硬化 x109/L 白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淋巴细胞: 20-40% 意义: 增多:病毒感染、淋巴白血病 、 再障、 红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RBC&HB:成男: 120-160g/L 成女: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意义:减少 -贫血 分级:轻度贫血:成年男性 120g/L 成年女性 100g/L 中度贫血: Hb 90g/L 重度贫血: Hb 60g/L 极度贫血: Hb 30g/L 红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贫血分类 (按 MCV:80-100fl) 小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 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叶酸、
3、 B12缺乏、溶血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急性失血、再障、肾性贫血 红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定义:是反映周围血红细胞间体积差异的参数,通过变异系数定量的表示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原理:血细胞自动分析仪通过电阻的改变,产生脉冲信号的强弱 。 正常参考值:成人: 15.0% 红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临床意义: a.与 MCV联合应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b.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 c.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 血小板的检测及意义 正常值: 100-300 x109/L 意义:减少:生成障碍、破坏 /消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
4、血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人体凝血及纤溶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性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 临床综合征 。 病因 诱发 DIC的基础疾病很广泛 , 临床 各科 多种疾病均可导致 DIC的发生 。 1.感染性疾病 2.恶性肿瘤 3.病理产科 4.手术及创伤 5.医源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 由感染所诱发的 DIC占总发病数的 31%-43% ( 1) 细菌感染 G-:脑膜炎双球菌、大肠肝菌、绿脓杆菌等;严重 G+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5、败血症; TB。 ( 2) 病毒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 、 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出疹性病毒感染 、 麻疹病毒等 。 ( 3) 立克次体感染 斑疹伤寒 、 姜片虫病等 。 ( 4) 原虫感染 脑型疟疾等 。 ( 5) 螺旋体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 ( 6) 真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 。 2恶性肿瘤 占 DIC总发病的 24%-34% 常见有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以 APL最多)、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胰腺癌、肝癌、肾癌、肺癌、脑肿瘤、恶性血管内皮瘤、神经母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等。 3病理产科 占 DIC总发病的 4%-12% 常见有羊水栓塞 、 死胎滞留 、感染性流产 、 重症妊高症 、胎盘早剥 、 子宫
6、破裂 。 4手术及创伤 占 DIC总发病的 1%-5% 富含组织因子的器官如脑 、 前列腺 、 胰腺 、 子宫及胎盘等手术 ,可因手术及创伤等释放组织因子 ,诱发 DIC。 大面积烧伤 、 骨折 、虫蛇咬伤 、 电击 、 冻伤等 。 5医源性疾病 占 DIC总发病的 4%-8% ( 1) 药物 多种解热镇痛药 、 某些生物和酶制剂 、 纤溶抑制剂 、 皮质激素及少数抗生素等 。 ( 2) 大型手术及其他医疗操作 ( 3) 肿瘤治疗 ( 4) 医疗过程中的意外 如溶血性输血反应 、 革兰阴性菌等污染性输注 、某些中药及大量非等渗液体所致的严重溶血反应 。 6全身各系统疾病 ( 1) 血液系统 如
7、 AL(APL)、 TTP、 暴发性紫癫 、血管内溶血 (血型不合的输血 、 PNH等 )、 出血性血小扳增多症 、 PV等 。 ( 2) 心血管系统 如肺源性心脏病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 高血压 、 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等。 ( 3) 呼吸系统 如肺梗死 、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 4) 消化系统 如肝硬化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 ( 5) 泌尿系统 急性性肾炎 、 急性肾小管及皮质坏死 、 溶血尿毒症综合 征等 。 ( 6)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7) 免疫性疾病 SLE、 多发性动脉炎等。 ( 8) 其他 一氧化碳中毒 、 药物过敏 、中暑 、 脂肪栓塞 、 GVHD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