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9165804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学号:0101100姓名:来福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2011 年 12 月 5 日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葆活力与发展,这是由其自身具备的价值规律与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其中的一些关于资源管理方面的思想哲理深邃,永世传承。我在这篇文章中拟重点介绍儒、兵、道、法四大家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借鉴与启迪。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渗透及影响3目 录摘要41 引言42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42.1“和为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52.2“中庸”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52.3“德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

2、理的关系62.4“礼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73 兵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观管理的关系73.1 重视战前筹划73.2 分级管4理74 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74.1“效法自然,无为而治”84.2 创造清净安定的管理环境85 法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85.1 法、术、势相结合85.2“法治”优于“人治”8结 语8 参考文献85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历史的长河,永葆活力与发展,这是由其自身具备的价值规律与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其中的一些关于资源管理方面的思想哲理深邃,永世传承。我在这篇文章中拟重点介绍儒、兵、

3、道、法四大家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借鉴与启迪。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渗透及影响1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那些在中国世代相传,至今仍存有影响的文化,必须是因为其有所价值,具有生命力而得以保存下来的文化。春秋时期,文化思想发展的是虎气腾腾,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影响,而体现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就不容分说了。袁行霈老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它宛若滚滚不尽的江河,不断吸纳支流,或直或曲,或缓或急,或涨或落,变动不居,只有不断以新的形态代替旧的形态,才能永葆青春。 ”所以,我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两者

4、相辅相成,传统文化讲“忠义仁孝” ,这些理念要很有机的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从教派、学派的角度讲,主要体现在儒、兵、道、法四大家的文化当中。2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和孟子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 。论语中讲“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体现在管理思想上便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精神,其本质是“治人” 。儒家思想把生产管理的主体人,推到管理的前沿,符合现代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要点。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是论语 ,共 20 篇,492章,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其内容很广泛,多

5、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在中国封建社会,孔学占统治地位两千余年,已经充分说明孔孟之道管理思想的魅力。中国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吾半部论语可治天下。 ”足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当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孔子的管理思想再度被人们所重视。日本工业之父涩泽松容一的起家就是靠着“论语加算盘”并且提出儒商的基本原则是“义礼合一”的概念;已故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是靠着论语来管理并发展企业的;海南航空的企业文化,就是把佛家文

6、化和儒家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称之为成功,但是其至少也是一种特色,体现了公司的一种品牌内涵。海航的以中国文化为精气神的管理体系只所以能取得成功,也和海航是一个直接面向旅客和社会大众的服务型企业有关。中国文化中的讲究“仁” “礼”的思想对一个服务型的企业来说,简直是和企业的生命一样重要。中国文化中的“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和像海6航这样的服务型企业所追求的企业形象目标也完全一致。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完全可以继承发扬论语中的思想精华。 论语中关于管理思想的要点有如下几点:2.1“和为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孔子讲“礼之

7、用,和为贵” , “和”即和气、合作、和睦、和谐。强调“和”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中国历来都是把“天时” 、 “地利” 、 “人和”当作事业成功的基本三要素,而在三要素中“人和”为上。在一个现代的企业中,只有做到“和“,讲团结、讲协作、讲互助才能使得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顺畅,平级之间不互相掣肘,共同努力,创造利润,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日本的管理人员在作出决策时,总是要同他们的同级和部下商量,决策往往是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制定得来,这就使得决策者和下级之间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和融洽的协作关系。领导意见不是加强于人,而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决策本身也就成了协调各个方面关系的过程,同时也为各类

8、人员同样协调地执行决策奠定了基础。因此,做决策虽然慢了些,可是一旦决策制定以后,推行起来却是非常顺利。集体决策为组织关系的协调创造了条件,而协调的组织关系又为决策的高效化提供了保证。 “和为贵”不仅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来讲,也算是“双赢”的上策。由于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十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在“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竞争战略,夺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立独家品牌,消灭竞争对手,套住顾客用户等一系列竞争手段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就非要和竞争对手拼一个你死我活不可,这在日本的企业决策当

9、中,也处处体现了和为贵的精神。当一个企业能够内求团结,老板和员工能和谐友好、融洽一致、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的时候,那么,这个企业就有了外求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企业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应当认真的加以倡导和维护,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2.2“中庸”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中就是正,庸就是融合。中庸讲的是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任何矛盾都有其两个对立面,但是,两个对立面之间又是通过相互联系而提炼出来的,并将其融合在一起,使得事情得到一个较为圆满的解决方式。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乃至一个企业的管理当中,过于偏执是最简单、甚至是最愚蠢的做法,往往会导致

10、事半功倍的后果,而如果能“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找到事物之间联系的统一的方面并且将其融合,则有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庸之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现代企业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导向、约束、凝聚的作用。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着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同时,企业文化把个人的目标同化于组织的目标,把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当成管理上的首要任务。企业文化使得组织长远固守在群体内,员工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团结,齐心协力,乐于参加与组织相关的一切事物,从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组织目标也为个人目标

11、的实现作出贡献。历史上的德、才之辩由来已久,儒家推崇“以德为先” ,这是基于儒家的建立仁义社会的理想;法家主张“唯才是举” ,这是基于实用的目的。从中国历7史来看,总体上是乱世用才、治世用德、儒法互用、外儒内法。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人才是来者不拒,而诸葛亮选将则是德才兼虑。儒家思想中的“博学” 、“审问” 、 “慎思” 、 “明辨” 、 “笃行”这是对员工个人的要求,要注重学习提高,以满足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上司要适度授权,让有能力的人才担当一定的职权,让他们在各自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在很多企业虽然有人事、营销等部门经理,但是有职无权,其权利往往为董事长或总经理大

12、权独揽。这严重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将造成管理紊乱、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按照中庸“过犹不及”的原则,有权不授或者完全放权都是一种极端,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因需、因德、因信、因能授权。几千年得儒家思想积淀使得中国人形成了以情感为主体的心理特点,情感在维系中国伦理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企业激励办法时必须注重情感激励。企业的各项激励政策要融情于理, “诚心诚意” ,而且言行一致,要在“诚”字上下功夫。只有企业能真诚的关怀人、尊重人,员工才能心领神会,整个企业才会情意融融;企业把员工发展列入企业的目标,员工把兴业作为自身的任务,两相促进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体、

13、互利共荣。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情、义、利的结合,着眼于人企和谐,这就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儒家的中庸思想还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关怀他人,用责备他们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忠恕之道去感召人、感化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细想境界。沟通是现代企业员工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必备的能力,合作需要沟通,处理矛盾需要沟通,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沟通。实践证明,强制高压、一言堂、妥协、退让都不是最理想的办法。理想的办法就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能够用来借鉴的东西。中庸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强调“贵和” ,和而不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艺术化的沟通策略,和而

14、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意味着要取长补短,意味着时时处处持宽容的态度。在合作时,采取共赢而不是抑此扬彼的主张,在纠纷处理时餐区调停的办法而不是一定要分出个青红皂白,在学习和交流时采取兼收并非唯我独尊的态度。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过于制度化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调和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之处,增添更多的灵活性、合理性因素,让管理更加具有柔性和弹性,更加富有人情味,同时还要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弊病,吸收现代优秀的管理思想,与中庸之道相结合,绝不仅仅是把外国的管理经验死搬硬套到中国来,所以我们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坚持“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

15、既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又继承优秀历史传统、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的管理思想,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2.3“德治”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揭示了在管理问题上,无论哪种模式,就其本质而言,都可以归入文化和制度的范畴,这是两条基本的管理路线。道德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上游,法制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下游。二者一上一下、一软一硬、刚柔并济、不可偏废。而德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的提出,始于孔子。无论是什么团体,他的领导者必须具备较团体成员更为高尚的道德水准,只有如此才能赢得下属的爱戴,其政令的实施也才能更加畅通。所谓“政者正己” 、 “躬自

16、厚而薄责于人” 、 “修己以安百姓”就是这个道理。8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说,以德为先用人是古今中外之定理,也是企业发扬团队精神之前提。高尚的品德如号角如清风,总是为人所尊重,所赞许,所仰慕,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就爱你不可摧的团队精神,使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激烈角逐中永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任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以德为先用人是企业长足发展的保障。无论企业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聘用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否有德,是否切实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和组织的兴衰。2.4“礼治

17、”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儒家学说以“仁”为最高的思想境界,而是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即所谓的“克己复礼以为仁” 。在具体做法上要求不同的人都要立足自己的角色说话,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也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这个道理。在一个团体中各级管理者都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都履行着各自的责任,有的需要统观全局,有的需要独当一面,有的需要具体执行。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管理者,充当的角色不一样,但都要按照他们各自的“礼”来行事。只有这样,这个团体才能为着一个共同目标,井然有序地安排各项工作,坚决彻底地执行每项任务。3 兵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观管理

18、的关系兵家文化在中国起源于春秋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代表作是孙子兵法 ,该著作是我国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所著。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孙子兵法在军事上的贡献世界各国是公认的,可与两千两百年后德国著名军事家克劳维茨的战争论相媲美。军事离不开管理,管理又可从军事中借鉴宝贵的经验。3.1 重视战前筹划兵家提出“庙算”的思想,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得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就是强调在战前要进行周密的谋划和详尽的部署。谋划越是周密,部署越是详尽,则胜算的把握就会越大。作为企业,在推行一项政

19、策前也要进行周密的谋划和部署,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管理者就可以运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对一项政策的实施进行沙盘推演,或者进行模拟实验,从而预先估计政策实施带来的效果,并提出修正意见或者改进政策措施。3.2 分级管理兵家提出“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就是说对于一个庞大的团体进行管理首先要进行分级,增加管理层级,缩小管理范围,使之符合有效管理的实际要求。管理层级也不宜过多,否则又会使管理者管理的范围过大,超出其自身能力的要求。如果能进行合理的分级,再庞大的团体管理起来也能得心应手,运行自如。4 道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9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

20、,他曾经做过周朝的史官,虽职位低微,但是却能看到周朝收藏的许多文献,这对老子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子唯一的著作是道德经 ,也称老子 ,只有 5000 多字,但言简意赅、论证严谨,老子哲学里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4.1“效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观点反映了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以自然规律为基本原则,制定管理方法和策略,以完成管理目标。而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必须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涉,于是老子又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原则。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求管理者不要过多

21、的干涉被管理者的行为,只给管理者营造一种规范,使被管理者在规范中自由行事,这样才能发挥管理的最高效率。4.2 创造清净安定的管理环境“清净可以为天下正。 ”就是要求管理者必须为管理工作创造一个清净的管理环境。如果再管理环境中充满了嘈杂的噪音,那必将影响决策;另外,如果再管理环境中充斥着个人的主观欲望,而缺少清净的理性思考,那也必将使管理策略的制定失去方向。因此,企业管理中,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清净的管理环境、减少外界事物的干扰。5 法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法家思想坚持以法为中心,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主张“尚法不尚贤” ,认为管理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健全的法规制度作为保障。5.1

22、 法、术、势相结合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管理者要依靠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制定规章制度,如果没有背后的权利,规章制度就不会真正生效。在规章制度颁布之后,还要运用一定的管理技巧去引导被管理者遵照规章制度办事,只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5.2“法治”优于“人治”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现实中的错误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纠正错误中去,就不可能使天下绝大多数的错误都得到纠正。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则应当制定法规并公之于众,违者依法纠正,管理工作就方便多了。6 结 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管理思想更是灿若群星,不经过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无法一一摘取。在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面前,任何一名学者都不得不肃然起敬,研究起来也应本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严谨态度,从而继承先哲绝学,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从而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启用。参考文献:1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战略白光。2以人为本10龙文员。3管理学周三多,陈传明。4孙子兵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注释小组。5韩非子新校注陈奇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