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件教材汇总.doc

上传人:还是太帅 文档编号:9156172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件教材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件教材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件教材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件教材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件教材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二 、 教 学 重 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三 、 教 学 难 点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四、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1、欣赏画家

2、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 ,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4)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

3、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五)主观表达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面不同颜色的两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 ,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6)欣赏提升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

4、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八)展评拓展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你能利

5、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第二课 俯仰之间(1)一、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2、 教 学 重 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3、 教 学 难 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四、教学程序(一)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 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

6、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 。出示课题。 (二) 、欣赏感受 (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

7、: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 、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8、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 (3)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 、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

9、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 、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课 俯仰之间(2) 一、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

10、、 教 学 重 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3、教 学 难 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4、教学程序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2) 、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 3)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11、。 四) 、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

12、水性笔。 教学过程: 一、 直观感知 导入课题 通过一张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 了解变化 1.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2.说一说 请

13、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3、 尝试练习 掌握画法 1.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2.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四、 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画面近大远小的排列方法。 2.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五、 学生创作 注意: 1、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 2、情境添加简洁有趣 3、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 第四课 壶趣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

14、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教学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 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 、“朴” 、 “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 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

15、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 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 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第五课 瓶花与水果(

16、1)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 ,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 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 课前准备 电脑、图片、有关资料

17、 学习过程 活动(一)一、展示部分瓶花与水果图(情境导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闻闻大自然的气息)/1.师:老师叫你们回去找一些瓶花与水果的图及资料,有谁找到了?生 1:让我展示我找到的瓶花与水果的图给大家看。 (体现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 2.教师通过学生搜索出来的众多瓶花与水果图,让学生都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抽其中一幅出来, 铅笔淡彩画:让学生就看着的图说一下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说:非常的美。(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审美能力) 3.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设疑展示作品,动手尝试。 1.师:有些同学回去有预习过,哪个同学可以说一下我们这一课书中所展示的画家有谁呢? 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位吧。其他

18、的呢,相信大家在家也搜索来认识过了吧。教师简单介绍一下黄铁山画家 2.欣赏黄铁山的另一幅瓶花,让学生说说色彩的特点。 3.课件展示本课书中黄铁山的瓶花水仙与冯晓阳的瓶花与水果 ,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谈论、对比。 (培养观察能力及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幅画区别在哪呢? 接下来学生接二连三提出问题:怎样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呢?花朵太复杂了,怎样表现?怎样调准色彩? 4.教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看着画,讲解了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启迪学生如何一步一步来进行。然后让学生动手亲自尝试。 (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自主选取临习的作品,用铅笔框取临习的那个部

19、分。让学生说出意图,教师提出建议并作指导。三、学生作品欣赏。教师给予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不同好评。 (激发创作热情)四、通过学生的作品比较,教师小结须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物体暗皴线不宜太密,明暗转折关系随形体结构而变化,避免画成被刀割成黑白两块现象。设色基本采用平涂,避免反复涂抹使颜色灰暗,需要添深色时,色彩衔接要自然。 五、小结步骤与方法。 第五课 瓶花与水果(2)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

20、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 ,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 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 课前准备 电脑、图片、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活动(二)一、欣赏相关的瓶花与水果静物画(培养审美能力) 这些静物画与杨云龙静物水彩中的水果着色有着相同的地方,都要区分明暗色调。边欣赏边让学生讨论画的表现手法及作画方法。二、课件出示画家杨云龙的作品静物 ,进行知识抢答。

21、(培养观察能力) 色彩知识 1.请仔细辨析图中哪处采用了干画法?哪处采用了湿画法? 2.在原画中提取小果子放大,这个小果子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画在哪个部分? 工具使用知识 3.出示名家水彩画作品的三个局部,辨析连线,这几处用的是哪种/笔?为什么这么用?(扁头笔作大面积铺色,圆头笔画浑厚的点和粗线,尖头笔画细线) 区分扁头笔和尖头笔: 三、尝试设色,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1.观察分析实物的基本色相。 2.学生掌握干、湿画法,任选一种方法尝试设色。 3.教师在每组中选出一张最好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 4.请四位学生上台讲述设色体会,分析水彩的干湿画法。 5.学生质疑,请优秀作者答疑,教

22、师补充。 四、教学示范(采用课件) 1.利用两组瓶花与水果(一块衬布、一个长方形花瓶、一枝郁金香和三个苹果) ,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课件,说出总的色彩倾向(色调) 。归纳几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注意掌握配水比例和涂薄色的基本功。 2.小结水彩画的步骤与方法:先用铅笔起稿,再着色。 六、自主表现: 作业:1.提出作业要求:用水彩颜料写生画一组瓶花与水果。 (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七、评价交流: 1.学生互评点:形体(要塑造,色彩运用) /2.可以选居室,说说自己的作品会挂在哪个房间好看,体现情感升华。

23、 (也可以采用教材“学习屋”的内容展开评价) 3.教师加以点评,鼓励学生课后可以深入大自然中去观察花与果感受大自然的美。 第六课 唱大戏(1)教学目标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京剧唱腔片断,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 (1)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展示图片:包拯 提问:为什么包拯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3)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

24、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 2、新授 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纹样、着色。 .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 .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 (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嘴形) 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

25、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请学生上台画) 小结:祥云纹样。 .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 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 /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 .比较两张作业。 7.学生讨论 第六课 唱大戏(2)教学目标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画脸谱

26、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1了解脸谱绘制方法提问:(1)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那怎么画呢?2介绍脸谱画法: (师示范) 先画出人物的脸形。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 涂色。 /学习脸谱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3、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4、欣赏评价 第六课 唱大戏(3)教学目标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27、: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戏剧,有什么特点?和现代人比较有什么区别? 2学生交流。 3欣赏短片。注意仔细观察短片中戏剧人物服饰、装扮、动态的特点。看从短片中你能学到一些什么。4学生总结。师:好,看完了短片,大家一定又有新的收获。谁来总结戏剧人物装扮、服饰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化妆的特点:强调人物特征,夸张,程式化。服饰的特点:宽松,修长,色彩艳丽。 /5观看戏剧,模仿表演。师:自由模仿唱腔、动作,体会戏剧中人物的亮相、身段、眼神。 总结:京剧

28、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第七课 标签与品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用图片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

29、考: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二、深入教学: 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 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 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 请学生讨论: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设计示意图,要求体现作

30、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课堂延伸: 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第八课 发现美丽(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

31、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一、艺术实践表现抽象: 实践提示: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强烈推荐利用橡皮泥制作半立体的抽象画。 抽象之美秘籍: 1.多样的面。 /2.运动中的线。 小结: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二、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评、互评: 1.那个画面带给你美感,为什么? (1)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 游戏抽象,在纸盒中放一张 A4 大小的纸,请学生们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

32、。 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 小结: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这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 (2)品读抽象: 2.从质疑走近抽象画,课件出示作品。 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3.在观察中发现。 播放抽象画的创作视频 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没有接触画布 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

33、面图案的? /小结:一些画家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 。 研究抽象画。第八课 发现美丽(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

34、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 1、学画抽象画: 1.对比与改变。 提问: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对比视频画家的作品与自己尝试创作的作品。小组思考、讨论。 提问: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 2.你是怎样表现这些点线面的? 3.说一说,你运用了那些抽象语言? 4.说的画面抽象语言比较丰富?哪里比较丰富? 二、教师点评: 实践提示:请你运用吹、甩、滴、洒、点的方法,创作一幅富有动感、变化丰富的抽象画。 拓展展示当代平

35、面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中的抽象图案。 学生欣赏。 第九课 图画书(1)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图画书。 2.透过手工图画书制作,让儿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听、说、读、写、画等多元智能,从“做一本书”去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 教学重点:了解认识图画书 教学难点: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它是什么?我知道同学们最爱看书了,所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 二、出示范本,猜读激趣 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图画书” )看,这是什么? 生:一本书。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书噢,这是我自己做了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居然没有名字。还

36、是让我们打开看看吧! (画面:一轮满月) 师:这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画这个东西? 生:这是月亮,因为你喜欢美丽的月色。 生:这是一轮圆圆的月亮,因为月圆之夜便是团圆之时,老师很喜欢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 师:究竟是什么呢?我暂不揭开谜底,大家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幅窗帘) 师:这又是什么? 生:这是一幅漂亮的窗帘,点缀着好看的流苏,老师喜欢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生:这有点像老师的长头发。 生:也许噢!我们接着往下看。(画面:一对星星) 生:这是两颗闪烁的星星,老师是一个浪漫的人,喜欢看窗外天上的星星。 生:这是闪闪发光的钻石,老师可能想要一枚美丽的钻戒。师:如果能有这样一枚钻戒,确实不

37、错!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珍珠) /生:这是一串晶莹夺目的珍珠,和老师脖子上戴的珍珠一样。 生:老师的牙齿很白,就像一颗颗洁白的珍珠。 师:牙齿如珍珠般美白,怎么听着像广告词?接着往下看。 (画面:一串音符) 生:这是一串音符,老师喜欢唱歌。 生:老师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每天的心情都非常愉快。 师:生活的本质是辛苦的,保持快乐的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的。再往下看。 (画面:一条丝巾) 生:这是一条绸带,难道老师喜欢绸带舞? 生:我觉得这是一条丝巾,因为老师很喜欢戴围巾。 师:相处久了,你们都成了我的知音。继续往下看。 (画面:一本书) 生:这是一条书虫,说明老师很喜欢看书。 师:

38、如果说我是一条大书虫,你们就是一条条小书虫,我们一起看最后一幅。 (画面:一个小女孩躺在山坡上的景象) 生:老师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 生:老师喜欢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很惬意。 第九课 图画书(2)/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图画书。 2、透过手工图画书制作,让儿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听、说、读、写、画等多元智能,从“做一本书”去认识书、爱上书,爱上阅读。 教学重点:了解认识图画书 教学难点:尝试制作图画书,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介绍有关书的知识,引起学生制作图书的兴趣。 包括书的封面,封底,页面、页码等。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制作图书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的书做得最好! 生:独

39、立创作。 师:来回巡视,随机点拨。 四、媒体展示,分享交流 五、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尝试着做了自己的第一本图画书。有的同学动作快,当堂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同学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没关系,今天回去后,没有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已经完成的同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十课 巧 用 肌 理(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1.导入语: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 (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 2.提示语: (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 4.小训练: 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