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现代教育理论已将培育新一代的创造品质列为最重要的课题。教师应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创新点”, 进行加工 处理,及 时“ 放大”,鼓励学生敢疑、好问、多想、善猜、体验、深究、互 辩。 那么,在数学教学活 动中,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展, 让创新意识走进课堂,笔者经过几年的尝试,谈几点个人体会仅供参考。一、巧设问题情景,孕育创新意识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并 乐于 发表独特的见解,让 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
2、挥。案例一:在教学“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 时 ,通过复习能被2、5 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猜一猜:“能被 3 整除的数会有什么样的特征?举例说明” 。课堂顿时议论纷纷 。接着采用 “学生考老师” 的办法:一个学生任意报一个数,其余学生用计算器做除法,比比看,谁 判断的又对又快。当学生报出一个能被 3 整除的数,老师迅速做出回答,并带出一串数,让学生去验证。如学生说“162”,老 师就报出“126、621、 612、216、261”。学生对老师又快又正确的判断既感到惊讶,又产生疑问。此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
3、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 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 识顿时 得到萌发。 二、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质疑” 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爱 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 倾向。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只有“疑” 才有 “思” ,只有“思 ”才能有创新。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条件,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 导学生
4、自己来析疑、解疑。 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 乐于发 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在民主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双边都处于心理愉悦而且思维活跃的情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 论 的课堂上,可以允许学生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同意就发言,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主地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我们教师面对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 促创新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
5、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疑,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的。案例二:在教学“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 时,教 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看到 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 让学生思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的说:“平行四 边形的面 积同以前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抓住 这一时机,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利用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投入讨论研究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
6、是多么重要,它不但使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还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这种热烈的提问与讨论,激荡着智力与智慧,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而这正是数学教育改革的追求。 三、开启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 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 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可见,想象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
7、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案例三:在教学“圆面积 公式” 的推导中,我 让学生分组实验:把圆平均分成 8 份、16 份、32 份、 64 份,分 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将圆等分成 128 份,256份,512 份 的情景。学生想了 2 分钟后,一个学生说:“ 这样继续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一个很小的点了”。另一位学生说:“ 那样拼的 图形和长 方形几乎一样了” 。这样有限的切拼操作活动,无限的想像,达到了最终由曲转为直,化未
8、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四、运用实践,巩固 创新意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新课标特别强调“体验” 。它把学数学看作是“ 做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要注意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案例四:在教学“混合运算
9、”扩展应用时,我出示了 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 人)带领同学(65 人)去“ 海洋世界” 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 50 元,学生票 20 元,团体票(10 人以上)25 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 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 处, 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将数学知识
10、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 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五、激励成功,强化创新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