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docx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9153019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应用心理学张娜201010282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摘 要 情绪易感性专指人们在执行认知活动时受其情绪影响的程度特征。情绪易感性的程度不同,相应的应为反应也不同,情绪易感性高的人群容易受其情绪的控制,因此这类人群更应该利用情绪调节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关键词 情绪,易感性,情绪调节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种情景:争论,此时人们都会感到情绪紧张、激动甚至情绪失控,有的人可能因此大动干戈,有的人则会以理服人,导致不同反应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其中一种因素可能为情绪易感性。如今关于情绪的定义有许多种,各位学者都从不同切入点甚至是不同学科对情绪进行定义。Strongman 在他的情绪心理

2、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一书中就罗列了 150 余种情绪理论。删繁就简,情绪就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态度。关于易感性,在医学与生物学中用得较多,心理病理学对易感性(vulnerability)的定义是从基因和生物因素入手的,心理学上的易感性是指“一组促使心理障碍发生的诱因或素质” 。所谓情绪易感性是指“人们在执行认知活动时受其情绪影响的程度特征。 ” 情绪易感性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因为他们的认知活动受情绪的影响程度不同。情绪易感性高的人群,他们受其情绪影响程度高,经常过于感情用事,使情绪成为行为的主人;情绪易感性低的人群,他们受其情绪影响程度低,通常能控制好自身情绪体验,较少受其情绪支配

3、。关于情绪调节,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Gross(1998) 认为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个体对他们所拥有的情绪及怎样去体验与表达情绪施加影响的过程。巫文胜等(2007) 将情绪调节定义为个体对情绪的生理唤醒、认知、体验及外部行为表达进行控制和调节,以实现个人目的,适应社会现实的动态过程,是情绪智力的具体体现。乔建中等 对已有的关于情绪调节的概念界定做了三种分类: 一类称为适应性界定方式, 强调情绪调节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原情绪和行为反应; 一类称为功效性界定方式, 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 一类称为特征性界定方式, 即从情绪调节的某一特征着手来加以界定。

4、在今后的研究中,找到一个更贴切的概念是有必要的。郑容(2009) 总结了关于情绪调节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情绪调节与家庭、情绪调节与各种障碍以及情绪调节与生理反应。可见情绪调节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若不能处理好我们的情绪反应,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情绪易感性高的人群更需要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因为处于同一情绪状态的人们,情绪易感性高的人群更容易被情绪体验蒙住双眼,产生错误的判断、决策,从而发出不计后果的行为反应,这对个人、他人和社会稳定都是不利的。要调节情绪就要用到情绪调节策略,其中“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通过认知重评,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想

5、法去理解引起负性情绪的事件,从而化解我们不良的情绪反应,属于对情绪的认知;通过表达抑制,我们可以控制对情绪的行为表达,属于对情绪性行为的控制。情绪易感性高的人可以通过这两种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平时多多练习就可以达到很好地控制情绪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喧宾夺主。关于情绪易感性的研究,包括蒋重清老师做的相关研究:情绪易感性辨析及5-7 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等;湖南师范大学刘欣欣的硕士学位论文情绪易感性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2009 年江西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音乐情绪易感性及 srtoop 效应研究等文献。关于情绪易感性的研究相对于情绪的研究较少,所

6、以未来的研究方向很广,有很大发展空间,对情绪易感性的探索值得一试。情绪易感性综合了认知、情绪、生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关于情绪易感性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其生理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编制相应的测量问卷来评定情绪易感性程度,以指导人才选拔、安置等实践活动。在生活中,某些岗位需要情绪易感性高的人群,如社区服务人员,当应对居民的各种大事小事时,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情味” ,具有丰富的情绪反应,才能和居民打成一片,为居民服务,获得居民的承认;而某些岗位又需要情绪易感性低的人群,如医生,他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反应,才能仔细研究刀下的身体结构而不是仔细研究今天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既然

7、我们生活中需要区分情绪易感性程度高低的人群,就需要进行相应情绪易感性的测量、评定等研究,也可以将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相结合进行研究,针对情绪易感性高的人群研究相应的情绪调节策略。可以说,关于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的研究前景还是很广阔的,是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参考文献1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2 蒋重清,杨丽珠.情绪易感性辨析J.心理科学,2006,29(3):668-6703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271-2994 巫文胜,郭薇.情绪调节能力:青少年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面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29(1):49-535 乔建中,饶虹.国外儿童情绪调节研究的现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 49-526 郑容.情绪调节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0):88-907 赵晶,石向实.情绪调节:过程、影响因素及其神经机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39-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