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9152904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外工程项目与当地文化差异华为高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须克服文化差异时间:2012-10-05 11:4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和苗专访: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发展须克服文化差异访华为技术瑞典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华网斯德哥尔摩 10 月 5 日电(记者和苗)“华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创新和本土化。其中,尊重所在国文化习俗、增进了解并融入当地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华为技术瑞典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罗刚说,作为中国企业派驻当地的主管,要尽量平衡本地和中方员工的利益与工作,特别在出现沟通障碍和误解时,要及时协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去提高企业的经营实绩”。据罗刚介绍,

2、华为公司 2000 年在瑞典成立瑞典研究所,2003 年开始扩展瑞典电信市场,注册成立华为瑞典子公司,随后的 4 年间陆续在挪威、丹麦、芬兰设立办事处。2012 年,华为瑞典公司订货额预计将达到 4.7 亿美元。经过多年努力,华为正逐渐成为当地主流运营商的战略合作伙伴,网络地位不断提高。目前,华为在北欧地区的员工总数超过 800 人,在瑞典就有 500 多人,其中 60%以上都是本地员工。罗刚说,文化差异是大多数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遭遇的一条鸿沟。多年来公司在本土化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严格遵照当地劳工法律为所有员工缴纳各种保险和所得税,并建成一支以本地员工为主的队伍。随着业务的不断壮大,这支队

3、伍可以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洞悉客户需求,并能有效打通与华为公司总部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协作流程,从而实现本地化需求端到终端的高质量交付和服务。华为在北欧的业务拓展不免会遇到难题。为更好服务游客和居民,华为与挪威电信运营商挪威电信公司决定共同在斯瓦尔巴特群岛部署世界上最先进的 LTE 技术。但北极地区可达零下 46 摄氏度的恶劣气候和偏远的地理位置增加了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难度,该地区的北极熊也对安装人员形成威胁。为解决难题,华为公司与挪威电信公司重新优化配置参数,通过立体运输方式,采用直升机、大型叉车、雪地汽车等多种运输工具,将人员和物资安全运送到安装站点,克服困难完成了设定目标。华为公司在积极拓展电

4、信市场的同时,也积极投入北欧国家的社会公益事业。罗刚介绍说,公司去年组织 10 名丹麦大学生通过“华为科技文化之旅”前往中国,体验公司高科技和中国文化。今年 3 月,华为与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孔子学院正式结成伙伴关系,协助推动丹麦的汉语教学并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通过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合作,华为赢得了北欧社会的认可,进一步消除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罗刚表示,华为瑞典公司将坚持长期本地化投入和服务于本地客户,与本地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形成共赢,努力为中国企业在海外赢得良好口碑。中国企业要走向海外,特别是资源类项目在海外的发展壮大,面临的将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中冶铜锌作为中冶集团资源

5、开发板块中的重要执行力量,肩负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冶旗下一家成长快速的全资子公司,中冶铜锌目前经营管理着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杜达铅锌矿,阿富汗艾娜克铜矿三个海外资源类项目。这三个海外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如怎么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包围中保证党的领导、如何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造福当地的统一、如何在当地复杂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发展壮大、怎么去克服中外文化差异问题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而在这其中,如何处理好文化差异的难题无疑是重中之重,个人和企业是无法去改变当地文化的,文化冲突的解决之路在于克服存在的文化差异,在不断地了解和探索过程

6、中去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际环境的变化和项目所在地的不同,要求我们只有加强海外经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不断强化海外战略意识,扎实工作,开拓经营,加强海外项目的文化建设,努力打造公司海外经营的拳头产品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避免被动。立足项目实际,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中冶铜锌经营管理的三个项目位处社会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两国。海外项目特有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员工信仰千差万别。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典型的宗教国家,项目现场的外方员工绝大多数都有着虔诚的信仰。中方员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

7、境中,个人的信仰与意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容易产生动摇。二是驻地环境异常恶劣。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较差,工作条件艰苦,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国内抢劫、绑架和自杀式炸弹袭击等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使员工的思想容易波动。三是文化价值观差别大。随着海外项目逐年加大项目本土化战略的执行力度,员工来源愈加多样,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信仰、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均会对党员同志的思想造成一定冲击。因此,海外项目党组织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树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各海外项目现场的封闭环境和艰苦条件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既是现场党

8、组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也是企业发展的真切需要。因此,中冶铜锌党委要求各海外项目党总支、支部建立起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切实用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章、党纪、党规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海外党员干部的思想,使每一个党员都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同时,海外项目各党组织还结合实际开展“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多种形式的党内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倡导爱党、爱国、爱厂的思想情操,增强员工对海外事业的执着追求,让广大党员和员工时刻牢记自己的三种身份,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企业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9、。必须时刻牢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带领广大员工在海外事业中建功立业。2.加大党的活动开展,创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围绕提高认识、促进生产的主题,各海外项目现场党组织在项目建设初期分别开展了“为国争光,以苦为乐” 、 “忠诚企业,做好本职” 、 “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等相关活动,党员同志们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动了全体员工同舟共济,顺利渡过了项目成立之初的艰难阶段。在项目发展中期,党员们积极参加了公司开展的“传帮带巴方技术骨干” 、 “岗位练兵”等相关培训活动,提高了党员们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为项目培养了大批外方技

10、术人员,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保证了项目人力资源的充足供给和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党总支组织各支部先后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党员干部表彰” 、 “争先创优” 、 “创四强,争四优”和“党员谈心、交心活动”等党内活动,普遍提高了党员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加强了党的凝聚力。此外,每逢党和祖国的重大节日,各支部还立足现场实际,广泛开展了“七一颂歌” 、 “祖国在我心中”等诗歌朗诵会、升旗仪式和主题文艺晚会等党内活动,使广大身处异乡的党员同志也能够时刻感受党的温暖和与祖国人民同庆共享的喜悦。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职工队伍团结稳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

11、作用,各项目党总支将对海外工作的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对全体员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所在国法律法规与宗教习俗及外事纪律教育作为加强海外项目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紧密与搞好海外在建项目相结合,与落实项目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在海外工作的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相结合,体现了“信党、忠企、报国”的原则。公司要求每名员工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在海外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面前,必须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永远心系祖国,报效祖国。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地将广大党员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海外项目员工指引了方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项目造福当地力度,以实际行动温暖人心俗话说“与人玫瑰,

12、手留余香” ,在海外项目所在地,中冶铜锌始终秉承“投资一处,造福一方”的建设理念,积极加大对当地社会公益事业的资助力度,为当地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海外项目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加深了当地民众对项目的了解和支持,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也促进了项目切实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结构中去,成为其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在海外异彩纷呈的文化背景下,中冶铜锌以最实际的行动促进了多种文化的和谐共存,为当地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1.兴教办学,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推进当地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冶铜锌大

13、力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举措,既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友谊的种子,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交口称赞。在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查盖地区,铜锌公司山达克项目出资兴建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山达克小学,让附近村民的孩子免费接受教育,为项目附近的 350 名学龄儿童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同时每月固定向山达克学校提供教育经费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学校的日常开支以及课本的购置等各项支出,并为学校免费送水供电。2007、2008 年山达克项目提供的助学费用均达到 120 万卢比。2009 年,公司在资金周转紧张的不利局面下再次加大对学校的资助力度,助学费用增加到 144 万卢比。山达克小学在项目多年来

14、的重点扶持下,已经发展成为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较强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巴基斯坦 Lasbela 地区,中冶集团杜达项目有感于当地教育事业的落后,为解决附近 4个村庄 91 名学龄儿童的就学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原有简陋校舍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新校舍拥有三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并配备全套崭新的课桌、黑板等教学用具。除了新建的学校之外,中冶集团杜达项目还定期向学生提供课桌椅、教具、文具等学习用品,并为学校修建了蓄水池,以方便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激励好学上进的同学,杜达项目为该小学设立奖学金,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鼓励周边村庄适龄儿童踊跃入学接受正规教育,从而提高当地民众

15、的文化水平。2.关注民生,解决民难,倾力改善民众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冶铜锌以租赁经营海外项目为契机传播和发展中外友谊,尽力为海外项目周边地区民众办好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造福一方人民,为当地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巨大的努力。中冶铜锌山达克项目通过大力推进当地基础建设,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早在 2005 年就开始兴建供电设施和购置专用送水车辆,为附近村民免费供电和运送可直接饮用的处理水。项目先后为现场附近的 Sarwar 村、Saindak 村、Amalaf 村、Narzar 村及 Noor Ahmde 村安装了输电设施并免费供电,至 2009 年 6 月份,山达克地区实现了电力的村

16、村通,村民也真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为了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这一难题,项目购置了专用送水车辆为附近 4 个村庄每年免费输送净化水 8000 余立方米,每年花费约 130 万卢比,利用管道输送原水 20000 余立方米,每年花费约 40 万卢比。为附近 1100 多位村民以及边防军、地方武装、警察无偿提供了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2005 年,中冶铜锌杜达项目扶持当地居民开办了杜达碎石场,截至目前,杜达碎石厂累计生产碎石 36528 方,为巴方创造利润 2800 多万卢比,约合 40 余万美元。碎石场的开办,不仅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启发了他们的现代经济思维,为实现推进当地经济发展这个长远

17、目标打下基础。3.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为项目当地民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中冶铜锌山达克项目为解决项目周边民众常受疾病无处医治之苦这一关系民生的问题,2003 年公司医院建成后,全体医护人员坚决贯彻落实公司“建设一方,造福一方”的经营方针,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热忱地为当地居民诊治疾病。据统计显示,仅 2007 至2009 年,山达克项目医院共为周边民众减免医药费共 913 万余卢比,项目不计回报的付出,深受周边民众的好评,为塑造中冶铜锌公司的良好企业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在 Lasbela 地区,中冶铜锌杜达项目为当地民众共减免医药费 400 万卢比,免费提供约 17万卢比的药品,急诊 740

18、余人次,并为 60 余名重症患者转至卡拉奇医院治疗免费提供车辆。狠抓技术培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提高外方员工素质,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由于中冶铜锌的海外项目都位处经济、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许多外方员工受当地教育水平所限,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且因海外局势复杂,部落观念和地区主义横行,各部落、地区之间对就业期望进行盲目追求,形成排斥外地外省的习惯,对外地外省人员进行打压,再加上由于历史、地域和民族的原因,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在很多方面观点不一致、存在着一些分歧,这些综合性的因素就导致外方员工在工作技能的提升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而这些问题是在海外项目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任何一个外方

19、员工都是项目的一分子,只有所有的员工同力共进,建立统一的奋斗目标,才能促进项目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中冶铜锌各海外项目加大外方员工的培训力度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促使更多的外方员工融入到项目中来。1.用最好的方法,花最大的力气,促进外方员工提升工作技能、转变工作态度为改变外方员工工作技能差、工作态度散漫的问题,中冶铜锌海外项目在工作和日常培训中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公司为此专门制定了培训工作纲要 ,提出了短期培训要求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每年向各生产单位下达培训计划,年底则通过外方员工的技能比武、考核(考试)等多种方式检验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力求灵活多样,既有对外方员工岗位操作

20、(维护)技能的培训,也有关于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还有员工文化教育和纪律规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公司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签订“师徒协议” 、岗位讲解实践等方式方法,提高重点岗位巴方员工的管理能力或技能水平。通过开展巴方岗位带头人、巴方带巴方的培养工作,强化了巴方员工之间“传、帮、带”培训活动,推动了员工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巴方员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公司人性化管理特色,促进中外员工的融合和项目的长远发展海外项目员工组成的复杂性要求项目的管理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在员工聘用、员工队伍管理、员工规范教育、员工技能培训和员工薪酬福利等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以确保

21、项目的稳定发展。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广泛宣传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把项目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在中冶铜锌各海外项目上,当地员工是项目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为保证项目顺利发展,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进中外友谊,中冶铜锌十分注重外方员工管理的宣传工作,员工入职伊始就要接受外事纪律培训,为中外员工和谐相处、融洽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坚持向员工宣传中外友谊、和谐矿山的思想和理念。通过大力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外方员工经过培训,同中方员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业务技能水平大大提高,在公司各个岗位担当起重要角色,成为项目生产建设的主力军。重视项目员

22、工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强调人文主义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是极其复杂的,与该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由于员工来自不同国家,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行为方式等文化差异。如何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规避文化风险,实现跨文化融合,从而推动项目的发展,是海外项目必须解决的问题。铜锌公司在经营海外项目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系列跨文化经营管理策略,促使海外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把项目内部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协力进行项目运营和

23、生产施工。1积极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和宗教信仰,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沟通技巧中冶铜锌海外项目充分认识当地文化的复杂性,在规章制度上做到尊重项目当地文化,尊重当地的习惯传统和宗教信仰,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管理。在跨文化经营管理与交流中,不能以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去解释和判断异文化群体的倾向,中冶铜锌海外项目特别强调从异文化的历史和理念来解释、评价和看待异文化群体的行为,在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中冶铜锌对海外项目上的中方员工加以当地文化培训,以减少不必要的文化冲突。2.充分重视当地的风俗人情和宗教信仰,并在适当的范围内提供物质上和制度上的便利中冶铜锌海外

24、项目在充分了解当地风俗人情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顺应民风民俗,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并积极为员工创造便利条件。如在中冶铜锌山达克项目和杜达项目,公司出资为巴方员工及 FC 部队修建了清真寺,以方便他们祷告。每逢巴基斯坦重大节日,如宰牲节、国庆节、独立日、开斋节等,公司都会专门购买相应物品,为巴方员工、FC 及警察等送去节日的问候,与他们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每逢斋月,项目管理人员则尽量考虑项目外方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好工作安排,以减低他们的工作负荷。3.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创造轻松活泼的团队氛围,增进中外员工之间的友谊中冶铜锌海外项目为增进中外员工之间相互了解,海外项目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中外员工

25、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各种球类、棋牌比赛,郊游、拔河等,安排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会餐,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加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消弭了彼此的隔阂与矛盾,也消除了外派员工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沉闷感。另外,海外还编辑出版内部刊物山达克简讯 、杜达简讯 ,定期公布项目经营状况、公司新闻动态、宣传健康的企业文化,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踊跃投稿。这些措施都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使项目组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回顾征程,展望未来回顾中冶铜锌海外项目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始终以一种坚定的步伐朝着目标迈进,坎坷虽多不曾阻挡其前进的脚步,困难再大未能抑制其发展的势头。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渐扩

26、大,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逐年提升,中冶铜锌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显著增强。这一切和他们始终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分不开的。中冶铜锌历经艰难的探索过程,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对项目所在地在文化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解决了海外项目跨文化管理的难题,在促进项目发展壮大的同时增进了中外友谊。海外项目的发展,没有既定的路线可循,也不能生硬地套用其他项目的模式,在未来的海外经营中,中冶铜锌将以经营海外项目几年来的经验为基础,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海外项目跨文化管理工作,努力为推进海外项目的发展,集团公司的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刊登于世界有色金属2012 年第 5 期,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010-63971774 或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