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2 分) (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 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训练学生从诗歌体裁、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三个方面鉴赏,关注考试变化动向,探索答题方法规律。 【分析解答】(1)七言绝句(2)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
2、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3)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忧郁。 【点评】应熟悉常见诗词的体裁特点,应对新的考试动向;抓住诗词注释等相关信息,准确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观书有感 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1)这两首哲理诗揭示了什么道理?(4 分) (2)这两首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2 分) 三【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在鉴赏诗
3、歌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理性的层次。【分析解答】(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表现理趣。(1 分) 【点评】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其规律是答好本题的思维点。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
4、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1)这首词的词牌是 (1 分),词人即景感怀,抒发了。 (1 分) (2)这首词在东坡乐府中极有艺术特色,请选其一点,作简要分析。(4 分) 四【命题依据】本题着重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整体把握能力,全面思考,准确作答。 【分析解答】(1)永遇乐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2)独特奇妙的章法结构,上片用倒装的手法,前六句正面写燕子楼小园夜景,突出其清幽的特点,为烘托人物的情感作铺垫,后六句则追述梦醒之由和寻梦之行,交待缘由,使读者有一个全面而清楚
5、的了解。(2 分)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按情事理而发,景是燕子楼小园的清幽之景,情为词人于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黯黯之情,理即由燕子楼关盼的事而悟得的“人生如梦似幻”之理。三者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辉映成趣。(2 分) 2【点评】从诗词的结构入手,从景、情、理三者的关系着眼,深刻体会其精妙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7 分)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流露:酒的泛称。赊: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 (2)黄升花庵
6、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 五【命题依据】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思之有据,答之有理。 【分析解答】(1)即将还家之喜,为返家而沉醉之喜,沿途赏美景之喜,抛却一路艰难跋涉之喜(分付杨花)。(答对一点 0.5 分,共 2 分)(2)不同意。(1 分)全词紧扣“喜还家”三字,通篇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三个字构思下笔的。(2 分)因此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2 分) 【点评】由景入情,抓住词眼,便可准确解答。 六、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 分)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清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7、。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请分析本曲中数词运用的特点和作用及本曲写景的层次顺序。 答: 六【命题依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技巧和写景的层次角度,掌握其格调特点和表达作用。 【分析解答】本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3 分)前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画船,第七句又近写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3 分) 【点评】由数词的锤炼体会词曲的情感,由写景的顺序揣摩词
8、曲的表现技巧七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 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3 分) 杜诗:_ ;_ 。 周诗:_ ;_ 。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3 分) 答: 七参考答案 :(1)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
9、地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 3(2)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 3 分,有观点,1 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
10、言之成理,2 分。本题不要求考生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只须就某一首在艺术表现方面 的个性略作阐释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选自 2005 届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北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危楼:高楼。黯黯:迷蒙不明。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问: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 分) 八答题要点: (1)
1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3 分。(只有“坚贞”、“执着”、“志诚”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 1 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 3 分) (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3 分。(只有“愁绪”等表述没有结合原词句具体分析只得 1 分,结合了原词句具体分析可得 3 分) (3)两点融合起来,并结合原词句进行了具体分析,视分析程度也可给 6 分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选自宜昌市 2005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12、。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 体裁。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 感情。(2 分) (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4 分) 九参考答案 (1)(2 分)五言律诗(答“近体诗”也得 1 分);依依不舍(或感伤)。 (2)(4 分)围绕“雨”字,写细雨湿帆,帆湿而重。以叠音词“漠漠”的无声来写船行的缓慢;归鸟入雨,飞行而迟,以叠音词“冥冥”写雨中归鸟的模糊迷蒙,这帆重鸟迟的客观景物全然是打上诗人主观感情烙印的物象,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十阅读下面的组词,回答问题。(6 分)(选自宜昌市 2005
13、届高三年级 5 月份模拟语文试题) 忆 江 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好,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白居易把情看作诗歌的“根”,认为作诗谱歌,应力图以浓郁的真情实感动人心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三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任选一个点作一点赏析。(4 分) 答:4十参考答案:(1)洋溢于整组词的,是对于江南的赞美之情和忆恋(怀恋)之情。 (2)可以整组词为对象。三首词各以问句结尾,
14、层层深入。第一首泛忆江南,第二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杭州景色,第三首回忆苏州往事,以三个问句结尾,形式上构成反复,内容上层层深入,从而表达了作者内心炽烈的情感。三首词各自独立,又构成整体。各首词之间,通过句式、内容、结构的相似而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整体。在组词中,这种艺术技巧很高明。 也可以一首词为对象。写景善于着色。春天百花盛开,经阳光照射,显得更红。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在上面,更显得波光粼粼。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色调明朗。善于炼字。如“寻”字用得好。碧空明月,月光中的山寺,寺中的桂子,婆娑月影,一切都很美。着一“寻”字,则一切景物都通过主人公的心灵而变成有情之物,诗中有人
15、,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写景动静结合。再如这一句从动态的“寻”观静态的景,下一句以静态的“看”观动态的静,动静相生,含蕴无穷。善用比喻。如“红胜火”、“绿如蓝”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春光的明媚与活力。以“醉”字形容“芙蓉”,又以“醉芙蓉”形容“吴娃”的美丽,比喻更为贴切,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如第一首泛写江南春景,第二首描写杭州月夜之景和钱塘潮,都在写景中融注了对江南强烈的怀念之情。(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就可给分,如扣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等。)十一、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i)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
16、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十二 早梅 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答:(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
17、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 分)(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 分)4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3 分)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1 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
18、 分)答:“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 分)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 分)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 分)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不超过 5 个字)(1 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不超过 4 个字)(1 分)(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5答:(1)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清和“清新、和暖“)(各 1 分)(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
19、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 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2 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 2 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 1 分。4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
20、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4 分)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 分)答: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4 分)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2 分) 4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 分)北斋雨
21、后 文 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
22、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答:(1)B C(共 4 分,选对一项得 2 分)(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 B 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 C 项不恰当。(只就其中一项回答。意思对即可。)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 字左右)答:要点:(1
23、)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6 分。要求扣住前人评述的“心思巧词句秀”进行赏析,表达简明通顺。有欠缺酌扣。若另有创见且合理,酌情给分)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6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节的情景。(2 分)(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
24、吗?试说明你的理由。(4 分)答:(1)重阳(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4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 分)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
25、看?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此小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5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
26、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因此,他主张将“千里”改为“十里”。要不要将“千里”改为“十里”?为什么?请结合诗题和全诗内容作简要说明。答:不要。(1 分)本诗题为“江南春”,用“千里”二字既切合题意,且照应题中的“江南”二字。(2 分)全诗泛写江南春色,所写之景并不限于一处,即使改成“十里”,“莺啼绿红”也未必能听得见、看得着;而用“千里”二字,诗中所写的景象更加开阔,全诗诗味也更加浓郁。(3 分)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渡桑乾 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
27、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是什么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无端,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 分)(2)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4 分)5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
28、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景象:原因:(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答:(1)秋暮、衰荷、乱雨、冷月 “无侣”(或“单栖”)(2)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5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7八声甘州 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
29、处,正恁凝愁!(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答:(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5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踏 莎 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 分)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
30、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 分)答: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 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 分,共 3 分)“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
31、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 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 2 分,共 3 分)5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百啭
32、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5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6 分)春 兴 (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1)对这首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B诗题为“春兴”,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C诗中“残花落尽见流莺”,诗人从视觉角度写,却使人如闻莺语,与白居易诗中“莺语花底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构思巧妙。(2)诗的后两名既写惜春之情,又有思乡之意,请分析其写
33、作特点。答:(1)B C(每答对一项 1 分,共 2 分)(2)这两句语言平易,但使用拟人手法,想象独特。上句写春风吹拂思乡的梦,下句写梦追逐着风,一吹一逐,富有表现力,使人联想到诗人家乡也是春天。仿佛诗人在梦中伴随春风,一起回到故乡,又仿佛诗人舍不得春天,而追随春风而去,形象的表达思乡之意,惜春之情。(答出特点 2 分,分析正确 2 分,共 4 分)85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瀑 布 李 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
34、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5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饮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
35、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答:(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2)“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59、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
36、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6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