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课时1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走进高考 第一关:考点关 考点回归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受热环节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被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将热量传给大气。,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3.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 大气的热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直接来源:地面辐射,(2) 保温原理,如下图大气将吸收的地面辐射热量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考点二大气运动 1. 热力环流 (1) 形成条件:地面冷热不均。 (2
2、) 过程: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状况):,图中A、B、C地中A地热,B、C地冷。 近地面高压区是B、C,低压区是A;高空高压区是D,低压区是E、F。,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 成因: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28地转偏向力影响。 (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3) 季节移动 原因:37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38北移,冬季39南移,4.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5.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赤道地区:终年受45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 南北回归线到30之间,常年受46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
3、成47热带沙漠气候。 (3)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48西风带和49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50温带海洋性气候。,解读高考 第二关:热点关 热点精析 热点一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2.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1) 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陆地相对于海洋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洋。,(2) 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
4、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3) 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在城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如下图:,热点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说明: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特别提醒: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2.气压带、风带
5、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热点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与季风的形成 1. 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 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3. 东亚和南亚季风比较,典例精解 【例1】 (2010全国)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4 B12 C16 D18 答案 C,(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
6、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答案 B,(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答案 B,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最高气温出现在9日14时到16时之间对应的21等温线内部,气温值无限接近23,最低气温出现在9日凌晨,为57,故最大温差可能为C。第(2)题,由图知9日8时到14时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气温变化最剧烈,故选B。第(3)题,此题是热力环流的变式考查。热岛效应明显的含义是市中心与市郊的温差较大。由图可知,B项符合题意。,【例2】 (2010江苏)2010年3月以
7、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由此可排除选项A、C;又因冰岛位于大西洋,处于欧洲西侧,使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不可能是东北风,故可排除选项D,选B。 答案 B,【例3】 如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纬线的变化。该季节甲地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解析 结合图中经纬网判断亚欧大陆内部较同纬度
8、的太平洋气压低,应是北半球夏季。甲位于南亚地区,此季节盛行西南风。 答案 C,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技巧精讲 一、热力环流中的等压面弯曲“高高低低” 无论是近地面还是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高压处等压面向高空弯曲;低压处,等压面向低空弯曲,可归纳为“高高低低”。形成过程如下图:,二、影响风向的力与风的关系 1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形成风的原动力,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在北半球指向右侧,南半球指向左侧;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大小。 3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大。,【考例
9、】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 可采用“三步绘图法”。 第一步:提取有效信息。“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说明N位于高压脊,低压区位于等压线南侧。 第二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用F表示)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N处等压线弯曲,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下图)。 第三步:按照“北右南左”的原则画风向(用V表示)。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一锐角(一般为45)或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偏转一锐角(一般为45)。,答案 A,【变式训练】 下图为美国某
10、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海平面等压线图, 据此回答(1)(2)题。,(1)近地面M点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C,(2)与上图中M、P、N一线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 B C D,答案: C 解析:第(1)题,根据上题的方法先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45左右,即知M点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根据高空等压面弯曲情况与近地面相反的原理可知C项正确。,课内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四幅热力环流图,回答12题。,1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不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2若甲图所示区域出现连续48小时的阴天,那么( ) A白天太阳
11、辐射减弱,主要是吸收作用 B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 C. 昼夜温差变小 D. 图中环流增强 答案: C,12.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一般规律,热的地区,空气上升,冷的地区,空气下沉。城市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相对于郊区来说,气温都较高,即可判断丙图错误。若甲图中出现阴天,云的反射作用削弱太阳辐射;水汽的增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昼夜温差减小,海洋与陆地的温差也减小,使热力环流减弱。,读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回答35题。,3关于图中四点的气温和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气压最高 BC点气温最低 CA点气压高于D点 DB点气压最低 答案:D,4关于图中空气的运动叙述正
12、确的是( ) AAB之间吹西风 BCD之间吹东南风 CD处空气下沉 DC处空气上升 答案:B,5若D位于大西洋,C位于亚欧大陆,则D处气压中心可能是( ) A夏威夷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冰岛低压 答案 D,35.解析:由等压面中“高高低低”的规律可知,高空A处气压高于B处,空气由A流向B,因此可知四点之间的环流模式为顺时针方向运动。由此可知D处空气上升,且又位于近地面,D处应气温最高;C处空气下沉且又位于近地面,气压最高,B地气压最低。高空中,空气由A流向B的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会逐渐转成北风;同理,C、D间应吹东南风。若D(低压)位于大西洋,C(高压)位于亚欧大陆时,大西洋
13、中形成冰岛低压。,20092010年我国赴南极科考的“雪龙号”先后六次穿越西风带,创下世界纪录。据此完成67题。 6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及位置是( ),答案:B,7南半球西风带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风浪更大,有“咆哮西风带”之称。风力较北半球西风带大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差大 B气压差大 C摩擦力小 D地转偏向力大 答案: C 67.解析:在南半球3060之间,盛行西北风。加上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风的摩擦力较小,风速较大。,二、综合题 82010年10月初,澳大利亚东部地区连降暴雨,造成大面积洪水泛滥,结合下图完成(1)(4)题。,(1)澳大利亚东部自北向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 (2)图中处气候的成因是_。 (3)图中地的气候特点是_。 (4)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异常偏多与_风有密切关系。,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全年炎热干燥,东南信,解析: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可知: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