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 1 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电热器取暖2在下列新材料或社会问题中,与化学有关的是 ( )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 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A. B. C. D. 3.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镁粉用作照明弹 B铜丝用作导线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二氧化碳用作碳酸饮料4. 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认识和行为不正确的是: (
2、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镁条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壁发烫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7(5 分)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
3、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硬度_;熔点_;密度_;颜色_;化学性质 。8.(6 分)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A B C D E F G H I图 二图 一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9(4 分)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如右图所示是液体药品取用的操作示意图,由此你对液体药品取用想到了哪些注意事项: (1)
4、_ ;(2) ;(3) ;(4) 。10(4 分)右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误及可能造成的后果。(1)图一中的错误之处:_,造成后果_ _。(2)图二中的错误之处:_ _,造成后果_ _ _。三、实验探究题(8 分)11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进行如下探究。【探究活动 1】酒精灯火焰的那部分温度最高?【猜 想】猜想 焰心温度最高;猜想 内焰温度最高; 猜想 。【实验 1】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所示),l2 s 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的 (选填图中字母)处明显碳化。【结论】酒精灯火焰的 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
5、探究活动 2】酒精灯燃烧生成什么物质?【查阅资料】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 迅速取下烧杯,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结论】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拓展应用】根据探究活动所获取的知识,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在加热时还应注意 。(填一条即可)四、应用题(5 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
6、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 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 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 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 ;(答一条即可,下同)化学性质: ;用途: ;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参考答案1.A 2 D 3 B 4 C 5 D 6 C 7. 较 软 较 低 比 水 小 银 白 色 能 与 水 反 应8. I A D G B C 9. ( 1) 瓶 塞 应 倒 放 ( 2) 试 管 应 略 倾 斜 ( 3) 标 签 应 向 着手 心 ( 4) 瓶 口 应 紧 挨 着 试 管 口 。 10.( 1) 俯 视 读 数 读 数 偏 大 ( 2) 滴 管 接 触 试 管 壁 沾 污 试 剂 11.外 焰 温 度 最 高 a 外 焰 酒精蒸汽与氧气接触面大,燃烧充分 水雾 变浑浊 a12.(1)淡蓝色气体;(2)强氧化性;(3)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