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26789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人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人们的回答常常没有点明学习音乐的必要性,以及音乐教育的本质。学习音乐,其实不只为了增加智识和技能,更为了让人们学会“聆听” 。欧美国家在实行两个多世纪的现代音乐教育基础上,将音乐普及活动深入到不同年龄段的广大受众。他们将音乐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音乐聆听和社会参与中加强交流与沟通。人们常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事实上,人们能够用语言直接表达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

2、比较有限,人类思维的复杂度往往使我们同时在多条思想路径上奔跑。人们用语言表达高度选择的情感,而把更多抽象、模糊的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留给音乐。正因如此,我们聆听音乐,就是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过程。音乐的抽象性和非语义性也恰由抽象、复杂的精神意识所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呢?它和语言同样重要,需要从娃娃“学”起。幼童时代的音乐学习主要以聆听为主。丰富多彩的儿歌童谣、清新可人的经典名作都是儿童侧耳聆听的对象。待到四五岁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喜好,让他们初步接触音乐识读和表演。对于大多数儿童,放声歌唱就是最好的音乐学习。听音乐如同读书,能够在内心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多元情感。从小

3、听音乐的孩子容易把音乐当成爱好,并将它作为心理调节、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尽管音乐教育样式繁多,专业细密,可音乐教育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聆听。聆听音乐,究竟能够给人带来什么?首先,它能令人变得情感细腻,思绪敏锐。音乐对于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的影响较之语言更为直接。它虽不能明确表意,却能满足人们的情感期待和丰富联想。音乐力度、速度、节律、音高、音色的综合运动同人类细腻而丰富的情感紧密联系、高度吻合。聆听音乐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训练自我捕捉和印证内心的情感细节。其二,有助于学会判断。事实上,人们聆听音乐不是简单的音响接收行为。行走在喧闹街市,我们对扑面而来的各种音乐充耳不闻。可是,某种音响又会在不经意

4、间引起我们注- 2 -意。对于抽象事物的判断和选择向来是对人的考验,而音乐聆听却有助于不断提升这种能力。其三,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如果一个人经常听音乐,他对别人的言谈话语更易捕捉。善于聆听他人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才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恰恰是从聆听彼此开始的。如果我们能够以聆听音乐的细致程度去关注他人的言语细节和言外之意,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找到分歧与共识。其四,有助于反思自我。我们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中生活,很难找到纾解精神、凝思自我的闲暇。如果把聆听音乐当成每日习惯,就可为自身开辟一个专属的思考空间,借着音乐体会心意、捕捉灵感。音乐教育是一个学习“聆听”的过程。它同语言学习一样重要,对

5、个体的心智培养、心理维护、交流沟通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音乐,为我们的生命营造起有声的风景,乐思纷呈,光华永驻。(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8 月 12 日 07 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学习音乐除了增加智识和技能,更为了让人们学会“聆听”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B.音乐具有抽象性和非语义性,聆听音乐就是一个深入了解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过程。C.从小听音乐的孩子容易把音乐当成爱好,能够在内心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汇和多元情感。D.音乐能使人情感细腻,满足人们的情感期待和丰富联想,它同语言一样也能明确表情达意。2.下列对原文论证 的 相

6、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学习音乐的原因、学习的时间以及带来的收获三个问题领起全文,逐层推进。B.文章以欧美国家的音乐教育活动为例,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学会聆听音乐的重要性。C.文章举出几个年龄段孩子学习音乐的侧重点,论述了音乐教育核心的不断变化。D.文章从情感细腻、学会判断、提升沟通和反思自我等四个方面论述聆听音乐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语言之后就是音乐,音乐比语言高级,与语言相比,音乐能表达更多抽象、模糊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意识。B.如果没有从娃娃开始学习音乐,就不可能把音乐作为心理调节、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 3 -C.我们能够以聆

7、听音乐的细致程度去关注他人的言语细节和言外之意,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对方。D.人们聆听音乐不是简单的音响接收行为,因而有助于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抽象事物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厕所革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仅景区、城市要搞好厕所,农村更要来场“厕所革命”。既抓好硬件建设,也注重养成文明如厕习惯,既讲究清洁干净,又兼顾经济实用,让“厕所革命”成为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

8、要发力点。(摘编自新华社评论推进“厕所革命”促进社会文明,2017 年 11 月 27 日)材料二 中国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已经引起了多个邻国的注意。2017 年 12 月,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访华时,曾提出两国可在新的领域展开合作,其中就包括高质量的厕所。2018 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40 周年,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厕所外交”为中日两国改善关系创造机遇。日本将在技术支援和卫生教育领域作出贡献,借此强化中日合作。另外,中国的“厕所革命”也为日本的有关企业带来了商机。在日本著名企业 TOTO 海外事业部整体销售量中,中国销售量占了一半左右。2018 年 11 月 6 日,比

9、尔盖茨在北京举行的“新世代厕所技术博览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开展的“厕所革命”,将为全球创造 60 亿美元的新商机。(刘霞中国厕所革命,与全球合作共赢,中国周刊2018 年第 12 期)材料三 国家旅游局连续三年在春节后召开全国厕所工作现场会,“厕所革命”成为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旅游厕所质的飞跃,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南方日报10 月 8 日报道:“没想到几间小小的公厕,对拉动乡村旅游的人气这么重要。”但在推进 “厕所革命”中,“九龙治水”的弊端尤须注意。卫生系统、城管系统、旅游系统、交通系统等往往各自为战。- 4 -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政府部门出力多大、用力多勤,自上而下的推动

10、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没有民众的主动参与,没有社会组织的大力配合,“厕所革命”终究是政府的独角戏,已经给民众带来的幸福感也可能难以为继。数年前,比尔盖茨斥巨资在全世界资助奖励“重新发明厕所”,要求廉价、可持续、绿色环保,并实现物质再利用。依靠科技的创新,发挥市场的推动力,让百姓成为厕所治理和改进的主体,厕所在塑造文明过程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摘编自肖罗上下联动推进“厕所革命”,光明日报2017 年 12 月 7 日)材料四 水冲式厕所被誉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重大发明之一。但到了 21 世纪的今天,厕所,需要再次革命!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曾经得到很多西方学者的赞叹。1909 年,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

11、富兰克林H金远涉重洋,考察了中国、日本和朝鲜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他说:“中国、朝鲜、日本农民实行的最伟大的农业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而美国和欧洲每年倒入海洋、湖泊、河流等各种水体的 100 万成年人的粪便中,含氮大约 579.43 万到1200 万磅,钾大约 188.19 万到 451.1 万磅,磷大约有 77.72 万到 305.76 万磅。中国的粮食要自给,钾肥和磷肥是最重要的肥料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进口国,硫磺进口量占需求量 60%以上,已经探明磷矿储量也只够消耗不到一百年。可以说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很大程度掌控在国外几个硫磺和钾肥公司手里。欧洲源起的“厕所革命”

12、,用水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中国需要厕所再革命用方便、卫生、粪便资源化的新厕所,革除水冲厕所。(摘编自陈波厕所再革命,中国周刊2018 年第 12 期)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相对于景区和城市要搞好厕所,广大农村的“厕所革命”,因为设施不足和习惯不良等因素尤显迫切。B.“厕所革命”被认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力点”,既有民生建设的考虑,又有旅游经济的计算。C.中国的“厕所革命”给全球带来了新的商机,其中,日本著名企业 T0T0 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D.虽然水冲式厕所“对人类影响”重大,但因为“冲走大量资源,冲出环境污染”,也需要革除或优化。

13、- 5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厕所革命”不能持续推进,如果民众的幸福感最终难以为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受到重要影响。B.从当前来看,“厕所革命”不仅促进了旅游发展,优化了国民生活,也可以为改善国际关系创造机遇,推动合作共赢。C.中国传统的粪便处理之所以深受西方学者赞叹,不仅由于它更为方便、卫生,更由于它的粪便资源化反哺了农业生产。D.学者陈波呼吁的“中国厕所再革命”,从本质上来讲,并不能脱离“厕所革命”而另立,但在内涵上有别于一般认识。6.中国的“厕所革命”应如何深入推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

14、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精准扶贫佚名1“刘多贵,鳏居,多病,极贫。 ”李老师反复念叨着这几个词语,眼前出现这样的画面:一间茅草盖顶的土砖屋,一个孱弱的老人倚在门前的竹椅上,一只同样痩弱的小狗,安静地趴在老人的脚边昨天下午的精准扶贫动员会上,镇长给全镇教师做了动员报告。介绍了贫困县精准扶贫的艰巨性,先给老师们戴了一顶顶高帽子,什么人类灵魂工程师啦,爱心使者啦,道德模范啦。要求每人资助 3000 元现金,第一期投入不少于 500 元。随后,话锋一转:扶贫工作不到位,无成效,轻则党纪政纪处分,重则易岗下岗!引来会场一片嘘声。2“刘多贵,鳏居,多病,极贫。 ”村

15、主任念到扶贫对象时,引来一阵哄笑。刘多贵涨红了脸,站起来“抗议”:主任,你这不是咒我吗?我好好的,我老婆好好的,我家里好好的,干嘛写这个?“你个猪头,不是说了吗,为了争取精准扶贫资金和项目,每个人都要能受委屈,装孙子,不然天上会掉馅饼吗?”“你个猪头,明天那些扶贫人员就要来了,见面礼就是五百呢,你昨天打麻将落下的窟窿,立马就可以堵上了,你还嚷嚷。 ”村主任接着向大家布置任务:“大家回去都按照刚才- 6 -念过的情况准备一下,不要出什么岔子。 ”“扯大你们的袋子准备装银子吧。 ”村主任又笑着补充了一句。3“你还扶贫?真是天大的笑话。一个穷教书的,别人来扶你还差不多。每个月一千多元的房贷,孩子几百

16、元的奶粉,家里的各项开支,就你那点工资,你拿什么去扶贫?”“嘿嘿,老婆莫生气,我们主要是项目扶贫,资金不多。 ”“项目?呵呵,你有啥项目?你有项目倒是先扶自己啊,自己发财了,再去扶贫,那多硬气啊。 ”妻子气不打一处来,丈夫有多大能量,自己还不知道?还项目,不是自欺欺人吗?“好啦,好啦,我明天就去凑个热闹,这总行了吧?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4“什么?你鳏居?你在哪里找了个狐狸精,想要做陈世美了?”“这都是村主任的安排,可别赖到我头上。争取扶贫资金,不还是你去和村主任说的吗?我跟你说了,咱家有房有钱,孩子们也个个出息,争那个干啥?你偏要争,村主任说不这样写,根本争不到扶贫款。 ”“你个

17、猪头,那些不费力的好处,不要白不要。你不去要,别人还以为你是白痴。别人要不到你要得到,才显出你的本事呢。 ”5李老师见到了刘多贵:60 岁上下,精神很好,除了头发花白,看不出什么病容。李老师“参观”了刘多贵的家:一间土砖瓦屋,室内陈设简单,谈不上什么家具,一个还是五六十年代的碗柜,黑不溜秋地摆在厅屋里,上面搁着几只碗,地下一字摆着鼎锅盆桶等什物,地面坑坑洼洼。没有想象中的竹椅,也没看到那条乖巧而痩弱的狗。这确实是一个赤贫的家,李老师连忙拿出装着 500 元钱的红包塞给刘多贵。说了些要想办法脱贫致富啦、有什么困难找我啦之类的话,就和村主任一起离开了。6“嘁,这个书呆子,还有困难就找他。 ”刘多贵

18、一边数了数红包中毛爹爹的张数,一边也离开了那间破屋。7李老师回家后,想着刘多贵家里那个凄凉的样子,心里就有点堵。那哪儿是人过的日子- 7 -啊。钱自己是不多,但他想,养鸡成本少,收益应该还不错现在城里人都爱吃土鸡,土鸡、土鸡蛋价格不菲。为这个想法,李老师兴奋了两天。今天上完课,李老师就买了 30 只小鸡,一袋饲料,来到刘多贵家。“多贵叔!多贵叔!”李老师在刘多贵的屋前大喊。“谁呀?”一个六十多岁的婆婆应声出来,见到李老师,问, “你找多贵?你是他亲戚?他住在那边那栋洋楼呢。 ”婆婆指着东边山脚下一栋漂亮的小楼说。“不会吧?我前天还在这儿见着他呢。 ”李老师满脸疑惑。“前天?哦,前天我正好有事出

19、去了,多贵说他帮我看看门。我说这破破烂烂的家,又不用上锁的,还看什么门啊。 ”婆婆似乎感觉有什么不对,追问道, “你找他什么事?”李老师简单讲了一下精准扶贫的事。婆婆一脸鄙夷,语气却很平淡:“这些没良心的,什么好处都被他们抢了。 ”李老师的血一直往头顶冲。他真想去刘多贵家把五百块钱要回来,但他的脚有点沉重,他不知道能不能要得回。吵架,不是自己的特长,他不愿意以那样的方式斯文扫地。李老师把 30 只小鸡和饲料送给了婆婆,沮丧地回到学校。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李老师困惑地摇了摇头。据报载: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贪腐“黑手”却伸向了贫困户的“救命钱” “

20、活命钱” 。2016 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 1892 人,与 2015 年同比上升 102.8%。为促进精准扶贫脱贫方略真正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全国检察机关正着力强化对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安全落实到位。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镇长在精准扶贫动员会上的要求,体现了基层干部赏罚分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B.小说名为“精准扶贫”实则暴露了扶贫工作中某些基层政府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乱作为、假作为的问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C.李老师离开后,刘多贵的自言自语,折射出教师生存的窘境,

21、暴露了扶贫的尴尬与难堪,有力地揭示了主题。D.文中对刘多贵“家”的细致刻画,完全符合篇首李老师的想像,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8.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9.小说结尾有一段“据报载”的内容,看似独立于小说之外,实则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8 -试结合全文,谈谈这样说的理由。(6 分)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

2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 ,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夷简不悦。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 ”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 ”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

23、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4、) (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9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 20 岁时取字。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雪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25、节日。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

26、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5 分)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岁夜咏怀 刘禹锡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10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注】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 年),刘禹锡老母病逝

27、,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 岁夜咏怀即是其一。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首联一反常情,写自己多年来坎坷,不得意,即使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B.颔联将“昔”与“今” , “同游者”与“有几多”进行对比,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C.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只一味想长寿;表面写自己的颓伤,实是饱含愤激。D.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实际上隐透出诗人极端的苦闷。15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试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题目中所提示的

28、名句。(6 分)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表明,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主人,不是自己的东西,就算是很小的我都不要。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 , ”两句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第卷 表达题(8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 H2O 的气体,在天空中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

29、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_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 )的诗句,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着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_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 11 -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

30、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_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多少有点禅佛_的意味;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B.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C.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

31、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D.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无与伦比 形单影只 大相径庭 当头棒喝B.无与伦比 踽踽而行 迥然不同 晨

32、钟暮鼓C.美轮美奂 形单影只 迥然不同 当头棒喝D.美轮美奂 踽踽而行 大相径庭 晨钟暮鼓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连贯、语体风格一致。 (5 分)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败,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明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将 改为 - 12 -将 改为 21.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33、字。 (6 分)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自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13 -吴起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二

34、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D 项“明确表情达意”理解有误,原文“它虽不能明确表意,却能满足联想”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C 项“论述了音乐教育核心的不断变

35、化”论证有误,原文是说“音乐教育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聆听。 ”3. C。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 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B 项说法绝对,推理错误,原文“从小听音乐的孩子容易把音乐当成爱好,并将它作为心理调节、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 ,否定命定并不成立。 D 项原文为“对于抽象事物的判断和选择向来是对人的考验,而音乐聆听却有助于不断提升这种能力” ,这里

36、属于强加因果。4.C.【解析】 “TOTO 占据了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理解错误,原文表述为“TOTO 海外事业部整体销售量中,中国销售量占了一半左右” 。5.C。 【解析】 “不仅由于它更为方便、卫生”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新厕所”特征,并非“中国传统粪便处理” 。6.(1)政策层面,既要有高层宏观决策,又要有基层协调配合。 (2)意识层面,要调动民众的积极参与,也要激活社会组织。 (3)技术层面,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又要发扬传统生态理念。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7. B。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概括、理解能力。综合考查了人物形象、主题、情节,艺术手法等知识。考生需掌握相关知识

37、,同时平时应加强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A 项是工作作风粗暴的体现;C 项对主题理解有误;D 项现实场景不完全符合想像。8.本题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考生可以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特色、材料安排、人称选用、塑造人物的手法等角度赏析。本文叙事上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14 -结构上前后照应;主要用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推动情节;材料安排上采用了分镜头场景转换。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运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能更全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时空交错,分镜头场景转换。突破时空障碍,使叙事脉络清晰,最大限度展现生活场景。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

38、发展,使叙事更加集中,人物个性化特征更鲜明,如李老师的隐忍,刘多贵妻子的泼辣前后照应,如想像中的贫困与现实的贫困,如刘多贵拿到 500 元就离开破屋与后文破屋不是他家等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严谨。 9.本题考查探究、鉴赏能力。考生可以从结尾段的作用这个方向思考。试题比较开放,可以从内容上、情节上、表达效果上探究;也可以从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或深或广的探究。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参考答案:从情节上看,结尾段交代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漏洞,是小说创作背景的必要补充。从主题上看,显示了国家精准扶贫的决心与力度,为作品增添了

39、一抹亮色,丰富了小说主题。从阅读效果上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信度,使小说具有现实意义,引人深思/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从表现形式上看,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事实材料与小说情节互为补充,呈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10D。 【解析】D 项,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定川” 、 “ 潘原” 、 “关中” “山谷间” (地名) “仲淹”

40、(人名) 、 “贼” 、 “民” ,动词“败、大掠、震恐、闻”等。11C。 【解析】C 项,有血统的成为亲,因婚姻而形成的关系称为戚。12B。 【解析】B 项,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13 (1)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参考译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 15 -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

41、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天圣七年(1029) ,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 (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 ”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 ,

42、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 ”吕夷简很不高兴。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 ”范仲淹出援兵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 ”于是就任命

43、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罢。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 出自其门下,

44、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 16 -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 。14.B。 【解析】B 项, “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错误,应是“既是伤悼众友早逝,更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表现了“一人突逝,举

45、目寂空”的沉痛之情。15.参考答案:对过往坎坷命运的愤慨。 (首联写自己多年来就在坎坷不得意中度过,新的一年又当如何呢?言外之意是不会有新的希望了,由此体现了对命运坎坷的愤慨与无奈。)对众友早逝的哀痛,尤其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诗中说“而今有几多” ,用反问写出了朋友只剩下几个人了,以此表达对逝世朋友的哀痛;根据注释可知,主要表达出对挚友柳宗元逝世的痛悼。 )对国家颓败的伤感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 (末联写年年春色如故,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表面似乎是表现诗人的平静、闲适,但字里行间隐透出诗人的伤感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极端苦闷。 )16.(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学而不思则罔,

46、思而不学则殆。(3)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7.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搭配不当,应为“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可排除 A、C 两项;“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残缺宾语,后面应添加“的音韵” ,可排除 A、B 两项;“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语序不当,应该为“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 ,可排除 B、C 两项。故选 D。18.D。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B、C 三项都是写春雨,与原文语境不合。D 项,写的是秋雨,同时又与前文“忧伤的咏叹”相照应。1

47、9.B。 【解析】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的时候,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第一横线处如果用“美轮美奂” ,就用错了对象,应该用“无与伦比” 。可排除 C、D 两项。第二横线处,强调在雨中独自漫

48、步,不强调没有伴侣,应该用“踽踽而行” ,可排除 A、C 两项。故选 B。20将“失败”改为“失误”将“曲解”改为“误解”将“认可”改为“谅解”- 17 -将“散布”改为“传播”将“严肃”改为“严谨”21中美贸易战由美国主动挑战中国被迫应战,中美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开放国门,一带一路” “树立壁垒,勒索盟友” ;贸易战的应对后果是中国得道多助,美国失道寡助;贸易战的解决之道是合作共赢。22.【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多材料作文,考生应分析每句名言的意思,然后立意。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经典的书籍不要怕麻烦,多次品味后才知其中蕴含的真正意义,强调“熟读” “读书要思考”

49、 “反复阅读”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强调“实践”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是说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的东西无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强调“自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表面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内蕴深厚,有如静水流深,有时我们只看到了人家成功的一面,感觉相当容易,岂不知当初人家是经历了多少风雨才有今天的光彩。【范文示例】绝知此事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