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 本单元的地位学生在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与家长的交往,既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又是学习与社会上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试验场。在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中,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有逆反心理。解决与家长的矛盾,善于与家长交往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七年级
2、思想品德教材,以成长中的中学生为出发点,帮助学生适应新的中学生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新生活、调适自己心理、加强道德修养的能力,以增强自尊、自信为重点。换句话说,主要从学生自我修养和完善来构建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本单元既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又是对七年级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扩展的,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善与父母相沟通”和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3、” 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三个框,第二课有两个框。三、探究活动建议1.设计目的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学生每天都会与家长打交道,体会到家长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也会对家长献出爱和孝心。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这些交往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在学习与父母交往,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在学生家庭中,也难免在一些事上发生亲子冲突。通过收集这些冲突,特别是学生普遍遇到的带有共性的冲突,有助于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体验失策的苦涩,获得人生经验。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研究解决这些冲突的最好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今后与家长成功沟通,更好地向父母
4、长辈献爱心。这期间,还能帮助学生调查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道德境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操作建议首先,让学生整理自己的经验,把自己平时向父母献爱心、与父母成功沟通的经验整理出来。这有助于学生获得正面的体验。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其次,让学生找出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容易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父母发生矛盾。活动中要让学生找出带有共性的矛盾。第三,让学生分析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结合具体问题
5、探究成功沟通的方法。第四,结合每个人的正反面经验,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由课代表负责整理出最好的应对良策,出一期壁报。应对良策要求简明扼要,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将学生的探究结果向家长汇报,或者请家长来看,在融洽的氛围中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感情,达成在理解基础上的和谐。3.应注意的问题(1) 要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体验的作用。正面经验即与父母积极交往沟通的最有效的办法。抓住这一点,是让学生体验家庭温暖、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策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因此,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抓积极因素。防止学生站在与家长对立的立场上对付家长。(2) 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矛盾是双方构成的。对父母
6、,要体谅他们的用心,多看他们的长处,体会他们的苦衷;对自己,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克服任性、固执等毛病。要帮助学生权衡利弊,预见不同态度和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做到理智地处理与父母交往中遇到的问题。(3) 保护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家庭矛盾常常涉及个人隐私,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又防止把学生家庭隐私泄露出来,即注意保护学生及其家庭的隐私权。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
7、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2.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1)学生面临的问题人们常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和第
8、一所学校,也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教育。可以说,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部分。然而,人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和智力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对此,应该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体会父母的爱心和付出,进而孝敬父母和长辈。(2)课程标准的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
9、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1本课内容结构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知我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一般情况,即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建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我爱我家”,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自己家的情感;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2总体教学建议(1) 课时安排3 课时。(2) 课前准备本课内容较浅,不必作更多的准备。但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了解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
10、即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问题。收集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宣传鼓励,找出问题意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3)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的点拨主要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上。(4) 社会实践活动本课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两项。其一,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是了解父母的优点、家人的优秀品质,以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其二,以实际行动孝
11、敬父母长辈。例如,与父母谈心,汇报情况;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实践自己制订的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等。3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引 言本课引言,由一个小故事导入。这个故事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对子女的疼爱,也包含着亲子间有时也有矛盾。使用这个故事的落脚点在于,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然后,引出家、父母等问题,指出本课的教育目标: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第一框 “我知我家”第一框“我知我家”,有两个目。第一目“家庭关系的建立”,先安排了两个情景让学生谈谈对家的理解。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 “家”这个字眼,它与家庭有关系,但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家中有亲人,有
12、亲情。接着,讲了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引出这个问题,是为后面讲家庭中父母子女关系,特别是权利义务关系提供法律根据。此后,讲了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人人有家,家各不同。现在的家庭有不同的类型。教材简要介绍了家庭结构的演化;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并简要说
13、明各类家庭的特点。鉴于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睦相处,都与家庭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材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介绍了家庭的功能。这些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大概了解就行了。第二目“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攀比父母,甚至有个别学生嫌弃自己父母的心理,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让学生探讨两个问题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在此后的相关链接中,针对学生因家庭不富裕、家长普通等而看不起家长的情况,作
14、了简要分析,意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双亲。然后,教材引出要了解自己的家,要了解父母,要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知道自己家的必然要求。在本目的最后,有个填写家庭树和讨论的活动。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在本框教学中,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即个别学生的家庭可能有不幸,比如父母离异、家长犯罪等。对此不宜让这些学生将家庭情况公之于众,对他们也要理解、保护,防止伤害这些学生。我们的教学,只从一般意
15、义上讲,从普遍现象讲。第二框 “我爱我家”第二框“我爱我家”,有三个目。第一目“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通过学生的童趣,感受与父母的亲情。教材先举了三个例子,表达亲子间温馨、亲昵之情,让学生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然后让学生参考以上材料,开展讨论活动,特别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教材的正文,讲述学生与家庭的关系:港湾和第一所学校,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第二目“无悔的奉献”,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其二,从一般意义上概
16、述母爱和父爱,并通过相关链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其三,父母养育子女,也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相关链接的材料是个例证性说明。第三目“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具体内容上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学生感受到的家庭的温暖。本目伊始,让学生开展讨论“家是心灵的寄托处”,由此感受家的温暖。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教材用相关链接分别解释家给人们带来的温馨,由此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本目的最后,是一项给父母写寄言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这种互动,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激父母,将教育落到实处。第三框 “难报三春
17、晖”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有两个目题。第一目“爱洒心间”,由一个故事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体验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然后指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教材的相关链接,分别介绍了古代和当代两个孝敬父母的小例子,意在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孝心和孝行。第二目“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主要讲四层意思。首先,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并用相关链接的材料说明必须履行这一义务。其次,提供六个情景,让学生辨析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相关链接的
18、材料,意在说明孝有不同层次,不光要在物质生活上照顾父母,还要在精神上使父母愉快,这一点是当代青年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第三,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谈尽孝后的感受。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将其一一列出,教材只作出一些提示: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讲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在比较利弊中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即选择孝的行为。教材在相关链接中,介绍了一个有孝心孝行而被人信任、录用的故事,意在感染学生自觉地做孝顺儿女。第四,讲在孝的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对父母的孝敬,是家人
19、地位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基于对父母养育之恩和辛劳的回报,是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这种孝,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当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要劝阻,这也是孝的表现;当其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对其违法行为不能视而不见甚至包庇,而要进行劝阻、斗争。最后,讲对爷爷奶奶等祖辈要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女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爱护,甚至较之父母疼爱有加、付出更多;他们对家庭和社会作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这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本课最
20、后,要求学生制订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目的在于让学生知行统一,将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上学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更是为了达成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4.活动教学建议第一框 “我知我家”第一框教材共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联系所给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设计本活动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家是什么,自然地导入本课内容。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就教材所给情景,分别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第一则材料表明,家不只是房子;第二则材料表明,家中有亲人亲情。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
21、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有亲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然后让学生说出道理。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说,家与家庭并不完全是同一概念,我们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意在让学生有疑,为讲家庭含义作些铺垫。即使讲家庭含义,也不是教学重点。因为这次课改不强调学科概念,而强调思想教育点。这是个开放式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时,一要引导,二要鼓励,并可以谈自己的理解。第二个活动,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并
22、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这部分学生总量虽然不大,由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因而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谈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父母”,这是欲扬先抑。然后得出父母不可选择的结论,要学生正视现实。再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嫌家长没本事、嫌家穷等嫌弃家长的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
23、;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辩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家人的好品质,好的家风。设计这一活动的意图,在于让学生知家,通过谈好的家风、家人的好品质,更爱自己的家,发扬好的家风,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看家庭树。可以填写,或只作思考,因为这是个人家庭的私事,不宜公之于众。再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类型,这个问题也不宜讨论,
24、因为涉及学生隐私。家人的好品质、好家风可以作为学生活动的重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家,在讨论中感受家的可爱。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作开导工作。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因家境优裕而自傲。如果有时间,老师也可以补充当地知名人家的具体事例,鼓励学生学习别家的好品质、好家风。第二框 “我爱我家”第二框教材共安排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
25、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在你的家庭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美好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看父母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如何关爱我们的,由此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教材上的例子,感受他人的童趣;然后让学生讲自己的故事,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最后讲自己家庭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体会父母的爱心、辛劳和苦衷。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
26、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辩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夸夸自己的父母(找父母的优点),并讲给同学听。”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实际参与,体会家长对家庭的贡献、尽量为子女创造好的环境,由此感谢父母、爱戴父母长辈;通过讲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培养亲近父母的情感;通过夸自己的父母,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会父爱和母爱,增进与父母的深厚情感。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
27、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贡献,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 ”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第三个活动,让学生讨论对一句名言的理解,并交流自己在家中感
28、受到的温暖和激励。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享受的温暖,进而在理解家庭功能的基础上,感谢父母所提供的各种呵护、亲情的播撒、感情的投入、物质的保证、未来的期望、现实的教育等。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广泛交流,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情。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
29、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年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暖融融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其次,要注意梳理学生所感悟的不同方面,以便于归类。第三,要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精神上的激励、对自己寄予的厚望,因为这种教育更有意义。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父母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第四个活动,是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
30、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曾经开展万名母子寄言活动,这是亲情互动的一次有益活动。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和希望,子女对父母的感激和决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借鉴这一成果,教材安排了这一活动。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
31、,如让他们以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第三框有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结合小峰的事例讨论三个问题:(1) 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2) 你理解小峰的妈妈的一片苦心吗?(3)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设计这一活动,意在通过真实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悟父母对子女
32、的爱心。由此体会父母的心情,为孝敬父母提供铺垫。“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终生难报,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德,必须让他们感受父母的一片心意。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打动学生,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之中,站在子女的角度体会父母的爱。小峰的妈妈不仅爱孩子,而且懂得激励的艺术。她把小峰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为他伤心。但她知道只伤心、责怪不能解决问题,因而努力调动小峰的积极因素,鼓励他,表扬他的长处,期待他改正不足,努力进取。这完全是为了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小峰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
33、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小峰对母亲的回报,是以自己的进步成长让母亲的期待如愿以偿,看到孩子成长进步而得到精神的满足。这也是我们开展这一教育活动,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目的。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学生的进步与家长的关心帮助和期待有关,但主要在于学生自己的努力,在引导学生体验父母爱心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进取心;理解父母的苦心要与孝敬父母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学生各有特性,上大学不是学生发展的唯一选择,因此教学中要防止学生以上大学一种方式报答父母,回报父母的方式是多样的,讨论中可以在这方面加以引导。第二个活动:“比较下列行为,体会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并说明这样做是否合适的理由。
34、”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知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
35、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老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天下无孝子。”孝敬父母,首先和主要的是心与父母贴近,心里想着父母,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心情,尽量让父母满意。至于具体问题的处理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开展这活动,不一定囿于教材上的材料,如果有更贴近学生的具体情景,可以拿来让学生分辨。在时间安排上,要灵活掌握,既不必平均分配讨论时间,也不必将教材上的内容都讨论完,只要达到学生会分辨的目的就行了。在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励学生:学生讲错了,要鼓励他敢于大胆发言的优点;讲得好,要表扬他不简单;学生提出老师未曾预料的问题,要与学
36、生平等探讨,没有把握时可把问题留待课后解决。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讨论:(1) 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2) 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今后怎样孝敬父母,体会孝敬的好处,自觉主动地将孝付诸行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
37、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尽量使更多学生发言,以调动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把可能的孝敬父母的各方面表现说出来,以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榜样,指导行动;要注意让学生谈自己尽孝后的真实感受,特别是自己这样做在心理上得到的满足、父母的愉悦、家庭的温馨,以及自己道德境界的提升等。第四个活动:制订自己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1) 自己应该怎样孝敬父母长辈?(2) 在这一周内我能为他们做什么?(3) 怎样落实孝亲敬长的小计划?这是一项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把本课所学的道德规范
38、落实到学生日常的表现之中,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实践性”的落实,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落脚点。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利用上一活动的经验成果,即什么是孝,如何在行动上表现出对父母的孝敬。其次,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小计划。再次,老师可以提示一下制订计划要涉及的主要方面,帮助学生订计划。最后,要强调计划的落实,这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落实计划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开展这一活动,既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如果可能,让学生把这一计划交给家长,这是相互沟通的好办法,是增进亲子亲情的好办法
39、。同时,有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计划会更有效地落实。5.重点分析和疑难问题解答(1) 关于家庭关系的确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家庭既是亲情组织,也是个法律概念。教材对家庭作了简单界定。然后讲了家庭关系建立的几种情形。这一概念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理解这一问题的线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父母所生,生活在既定的家庭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扩展一下视野,会发现依法结婚可以组成新的家庭;收养可以组成新的家庭;随父(母)再婚可以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与自己的生身父母,也具有家庭关系,享有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后一种情形在我国的婚姻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今天,要强调对非婚生子
40、女的保护,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这在教学中不必强化,但教师要心中有数。(2) 关于感受家庭的温暖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因为只有搞好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才能更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这一内容不是要讲多少大道理,而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讨论活动,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温暖,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链接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3) 如何孝敬父母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
41、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对于学生来说,亲情是其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 “人”呢?又有谁愿意与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里有一句颂扬孝亲敬长的话:“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
42、,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受到当时世人的高度赞誉。孝敬父母,是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不孝敬父母,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要受法律的制裁。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体贴安慰。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因为工作
43、的缘故往往不在身边,甚至平时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亲人团聚。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很流行,就因为它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精神安慰的需要。作为儿女,将来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孝心,又有孝行,是我们对青少年尽孝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4) 关于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讲的对父母的孝敬,是家人地位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基于对父母养育之恩和辛劳的回报,是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不孝敬父母,是不道德的,严重的可能触犯法律。让学生了解这点,有助
44、于他们践行孝敬父母的美德。然而,这种孝不是盲目的,也不是古代的愚孝。古代有二十四孝图,其中推崇的“老莱子七十戏彩娱亲” 未免滑稽,“丁兰刻木事亲”失之愚昧,“郭巨埋儿奉母” 过于残忍,这些是今天我们要摒弃的。我们对父母的孝敬还有法律上的大是大非。当父母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对其违法行为不能知情不举,更不能包庇,而要进行劝阻、斗争甚至大义灭亲。这个问题虽然属于个别的,但我们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要有个大是大非的界限,防止步入片面性的误区。(5) 关于孝亲计划和行动这是本课教育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为此,既要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爱父母,乐意为父母奉献,又要把这一教育落到实处、落到行动上。因此,教
45、学中要善于用学生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用学生提供的经验互相启发。在此基础上,制订计划,付诸行动,并尽量获得家长的配合,以便提高这一教育的实效。三、评价建议本课的评价,重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评价和观察、成长记录等。知识的内容不是重点,因为本身没有什么难懂的道理,懂了道理不实践也没意义。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只要自己比过去更体会到应该孝敬父母,更爱自己的家,就是实实在在的收获。关于能力和行为评价,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老师的观察、家长的反映、同学的互评等。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种评价以成长手册的方式可能更好。因为只要自己比以前进步了,就应该得到肯定。这还可以避免学生横向比较
46、所造成的压力。评价中要注意激励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只看问题不见成绩,是片面的。它导致老师总对学生不满,即使出于好心,也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多表扬、激励,学生有成就感,并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而且自尊心得到保护,学生会更茁壮地成长。四、教学资源链接1名言格言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 韩愈父有过失,子当谏争,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资治通鉴动物界除了生子数目太多一一爱不周到的如鱼类之外,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 鲁迅中国的“圣人之徒
47、”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鲁迅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因为他的家庭和睦。 歌德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与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税性。 兰尼家和全靠人心和。 谚语鸟自爱巢人爱家。 谚语2相关资料(1)探望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辗转几日来探望正在服刑的儿子。别人探监带的是大包小袋的日用品和食品,她掏给儿子的是装有瓜子的白布包。打开一看,瓜子已炒熟,没有壳,母亲全嗑好了。儿子接过瓜子肉,手开始发抖。母亲无言,只是撩起衣襟拭泪。为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她卖了鸡蛋和小猪作路费。来之前,白天在田里劳动,晚上在灯下嗑瓜子
48、。嗑好的瓜子肉堆在一起,母亲没舍得吃一粒。儿子垂着头,想着母亲辛劳的情景、瓜子包含的千言万语,他“扑通 ”给母亲跪下,深深地忏悔。(2)疯娘20 多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 35 岁,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靠近。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 “给,给我”奶奶从不理她,总瞪
49、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拉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道:“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我收留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佘太君的龙头杖似地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放入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奶奶转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 “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