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886-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9114790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86-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886-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886-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886-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886-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共 8 页,第 1 页幼儿园课程论 教学辅导一(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论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课程的不同定义维度和类型;2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征与要素;3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基础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4了解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三者各自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或作用,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四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科目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 ,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一些较早的工具书和教育学教材都普遍认同这种定义。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

2、书、教材等。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 ,即使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2课程即经验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的德一切经验” ,而不是学科科目群。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思想。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属于这种经验课程。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以目标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巴比特、查特斯的课程理念,后经泰勒等人的发展,使这种观念日趋完善。这样定义的课程要求实现制定一套由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

3、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 “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后,幼儿教育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是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地关注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施,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共 8 页,第 2 页将课程定义为“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计划和方案” 。此课程定义反映的是一种综合多因素的倾向,因为计划包含目标、内容、评价、教和学等各个方面。5各种课程定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的出现,都是指向当时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课程

4、所出现的问题,都隐含着倡导者各自不同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确认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而是要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同时出现的新问题,以便根据课程实践的要求,做出明智的选择。二、课程的类型(一)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从课程对文化的选择看)一元化课程:是一种“主流中心课程” ,这是一种以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的文化、历史、立场和经验为中心而设置的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凡偏见课程” ,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注重帮助儿童获得能使他们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文化积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多元文化社会中,课程面临着文化选择的两难问题

5、。(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属性分)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分科课程注重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依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编排,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两者各自的长处正是对方的弱点。(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按课程表现形态分)两种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的成分大无计划、

6、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主要获得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学习的环境 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技能 通过学校环境得到知识、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结果 预期性的学术知识 非预期性的东西联系 显性课程实施中常常伴随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共 8 页,第 3 页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概述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注重将社会价值和文化知识整合到学习者的经验之中。但幼儿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是因为在儿童早期,儿童发展的速率比任何时候大,也因为儿童学习的能力极大地有赖于其自身的发展,因此,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幼儿园课程的决策应该充分考虑每个

7、幼儿的发展水平。相应的,幼儿教育的方法和材料也不同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在儿童早期,更多采用的是具体的材料和活动,课程较多地是采用活动而不是上课的形式加以组织。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1幼儿园课程的最核心要素教育理念各种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差异首先也主要反映在所依据的教育哲学和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不同上。任何幼儿园课程都可以在一个连续体上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2幼儿园课程的其他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幼儿园课程理念一旦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就有可能在教育理念的整合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如下图:儿童的自然发展 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 学业知识和技

8、能的获得对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的强调对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技能的强调课程目标:过程取向 结果取向课程内容:儿童经验 知识逻辑课程实施(教育方法):启发、诱导 传递、灌输课程实施(教育形式):个别、小组 小组、集体课程评价:过程评价 目标评价三、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一)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1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共 8 页,第 4 页(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园课程影响最大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莫过于皮亚杰理论。皮亚杰的主要贡献是他创立了知识建构理论,揭示了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结构及其心理起源。他认为指挥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

9、应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他还认为任何知识都发源于动作,动作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动作发展了,主客体各自得联系就得到了发展,它们分别演化成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结构和关于主体的逻辑数理结构。但皮亚杰不是教育家,没有系统地提出过他的理论在教育中的可能性。他对教育的三条建议可以理解为:儿童的智慧来源于动作,所以应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帮助儿童学会提出各种问题的技能非常重要,因为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儿童的认知发生了冲突,而这正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动力;运算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应急于去“教”儿童运算。这些观点已经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皮亚杰主义者凯斯根据他对皮亚杰理论的理解,提

10、出了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中运用的一些药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儿童接受的教学应该同他们能够达到的智慧机能的类型相适应;教学采取的一般方法应当能够促进自我调节或建构的过程。(2)历史-文化学派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理论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反应而认知心理学从强调个体到强调情景发展的发展趋向。维果茨基也相信儿童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传递给他们的东西。但他认为认知建构主要受现在和过去的社会交往的影响。维果茨基的理论中还包含“最近发展区” 、 “鹰架教学”和“心理工具”三个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行为水平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

11、茨基认为,教育要针对儿童发展的这两种水平,不要只关注儿童发展的过去,更应关注儿童发展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指引发展的教学采是良好的教学。“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启示: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儿童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不仅只是去评价儿童的独立行为水平,而且能够发现儿童在各种帮助下水平的能力,就是说教师应该使用一种更具有弹性的动态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去评价儿童;特别强调

12、教师在互动中的作用,特别强调鹰架教学就是一种关注教师为儿童提供帮助,促使其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的教学手段;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说课程应具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而不是武断地将材料或某些抽象的信息强加给儿童;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和社会交往的技能。共 8 页,第 5 页2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成熟理论主张人类发展过程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人类的基因已系统的方式按一定的规律发展,虽然环境会影响自然的发展,但是不可能根本改变这些发展模式。霍尔认为:个体发展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成熟

13、,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在儿童生理成熟(即达到准备状态)之前的早期训练不会产生显著效果。成熟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和实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首创的一个心理学派。该理论的产生源于有关无意识的早期推断。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新精神分析学派是在修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派别,其中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八阶段)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学龄前儿童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特别是对一些强调早期儿童人格培

14、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4行为主义理论与幼儿园课程行为主义理论家反对内省,否认意识,认为对人的心理的研究应当集中于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运用实验法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人。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行为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曾是心理学界的主流,曾对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确认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的手段等都是最基本的。总之,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儿童发

15、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不同于教育理论。因为:(1)儿童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2)儿童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3)儿童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因此幼儿园课程在考虑心理学的基础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哲学和社会学这另外两个基础。把心理学当作唯一的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共 8 页,第 6 页(二)哲学基础哲学基础主要解决的是幼儿园课程中的“教什么”的问题,

16、即主要能帮助幼儿园课程回答“知识是什么”等问题。1经验论与幼儿园课程(如洛克、蒙台梭利课程)2唯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笛卡尔等,福禄贝尔)3实用主义哲学与幼儿园课程(杜威)(三)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包括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系统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中心又向四处扩散的网络,前者逐个被包含在后者之中。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对儿童来说,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 ”外系统是指“发展

17、的人并没有参与的、但又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 ”大系统是指各种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大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内容上和形式上的一致性,以及与此相联系并成为其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从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立场看,幼儿园课程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幼儿园课程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一、游戏1游戏具有以下特征的

18、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非真实性、源于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积极情绪等。2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1)游戏能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2)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共 8 页,第 7 页(3)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二、教学1教学教学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活动,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就教学本身而言,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 。2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对于教学与儿童发展,各种理论有不同的观点,从而导致对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有所不同,

19、进而会导致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有所不同。随着对教学本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和儿童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精神的问题,并且了让儿童处于被动、盲从地位的作法,尊重儿童,发挥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积极引导儿童的探索和发现活动。三、日常生活活动1日常生活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内的其他活动,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接关联、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动。2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重要地位,因为)(1)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

20、儿保育和教育两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2)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嗲你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对多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和综合作用,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四、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1日常生活活动与另两类活动相互补充、互相融合;2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低结构化教学和高结构化教学的主要区别低结构化教学 高结构化教学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 学习的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 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 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共 8 页,第 8 页强调活动的过程 强调活动的结果3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从形式上分,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