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110474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终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应用食藻虫修复水生态科技成果介绍北京一景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一、项目的来源与简单背景食藻虫食藻虫 简简 介介:食藻虫一名来源于对大型溞 (Daphnia magna )食蓝藻习性的有效驯化。驯化食藻虫起源于观赏鱼和虾蟹苗种对生物饵料的连续稳定性需要;由于产业化培养大型蚤对其食物的大量来源引起了对蓝藻的兴趣。2002 年申请了“ 培育食藻虫治理水域 蓝绿藻污染” 的 专利。同年 9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邹家华副委员长到上海水产大学考察“食藻虫”技术,并作了到滇池水体做中试的重要指示。2003 年2005 年,在云南省政府、昆明市人民政府和滇池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拿出 150 万元人民币 ,由

2、上海水 产大学承担 “利用食藻虫治理滇池蓝藻中试研究”项目,2005 年 7 月试验成功并顺利通过中 试验收。二、技 术术 成果关成果关 键创键创 新新 处处 由于蓝藻(特 别是铜绿 微囊藻)具有特殊的蓝藻胶和多糖类物质, 难以被其它水生动物所消化、吸收、利用。随着水中富营养化氮、磷物质的增加,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蓝藻积累污染,最终成为世界性的水华污染难题。食藻虫食蓝 藻驯化三层含 义:、1、 咸水种种群稳定性淡水改良;、2、 对消化吸收蓝藻肠道改良、3、 对摄食蓝藻团块口径改良。经过七年的 蓝藻驯化、提纯、复壮,最后实现食藻虫单一消化吸收蓝藻。三、食藻虫控制蓝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核心技术原理1、

3、食藻虫摄食消化水体蓝藻后,可以产生弱酸性的排泄物,降低水体中的PH 值,并抑制水体蓝藻的生 长(水体蓝藻暴发需要 较高 PH 值)。2、 水体蓝藻减少消失后水体透明度增加,阳光可进入水底,促进水体水底沉水植被的生长,沉水植被与食藻虫可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3、 沉水植被替代蓝藻进行水下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氧,吸收掉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富营化物质,形成水域生 态自净,并 产生它感作用进一步抑制蓝藻。4、 水生植被恢复后,由食藻虫携带有益微生物向底泥扩散,促进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有利于水生昆虫和水生底栖生物的大量滋生,在水生植被共生作用下,形成底泥营养物质的封存和生态链自净(物质能量的逐步吸

4、收转化)。5、 再逐步向水体中引入螺、贝、 鱼、虾类等高级 水生动物,食藻虫和水生植被又可以被鱼、虾、螺、贝等高级水生动物吃掉,通过食物链把水体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从水体中转移出, 彻底降低水体水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四、食藻虫控藻引四、食藻虫控藻引 导导 水体生水体生 态态 修复工修复工 艺艺 路路 线线五、食藻虫控制水体蓝藻引导生态修复达到的效果和指标:1、保证水清见底,主要水质富营养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基本标准)(数据可由水质监测权威机构来测定)。2、对藻类、 总氮、 总磷和 COD 的去除率分别为 99-100%、90-95%、80-90%、75-80%。3、除占水体主

5、导自净功能的沉水植被得以恢复外,还要恢复水生观赏植物睡莲、荷花等。4、进一步恢复了水体原有的部分土著水生昆虫,底栖蠕虫、寡毛 类动物,底栖螺、贝类,以及部分水体鱼类。5、形成全面稳定的生态平衡,并建立后续生态平衡维护保养系统手段和操作规范。六、驯化食藻虫技术与其它水体修复技术的比较:蓝绿藻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向河流、湖泊等水体排放氮、磷营 养物质,在湖泊生态自净能力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在水体中大量积累,导致 单细胞藻类,特 别是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泛滥成灾,严重 污染水质的结果。蓝藻细胞大多具有很发达的藻胶层,而且 细胞外面被一层厚厚的多糖类物质所包围,

6、这些藻胶和多糖类物质几乎不能被任何高等动物的消化酶所分解。因此,蓝藻生物的出现,几乎成了食物链和生物链的盲端。国内外许多环保和生物方面的专家采用高等动物包括鱼类治理蓝藻污染,均未获得理想的结果。1、 化学治理无庸置疑,向水中加入化学除草剂和藻类絮疑剂可以很快地杀死、沉淀藻类。化学处理是解决藻类污染最方便的解决方法,但在生态学上, 这是最坏的方法,因为化学药品和它们的分解产物会通过生物链最终积累到人体内。重要的是,化学处理并不能消除营养过多这一基本问题,一旦化学药品被分解、稀释,藻类的大量繁殖就会再次发生,需要持 续不断地化学处理。食藻虫直接可以把蓝藻吃掉,不需要添加任何具有二次污染的化学处理。

7、2、 充气增氧当溶解氧高时,磷酸盐常常结晶形成不溶解的化合态;而当溶解氧偏低时,磷酸盐就会发生大量的溶解。因此,充气增氧的方法可以减少磷酸盐的溶解度而大大抑制藻类繁殖。在生物综合治理过程中,增氧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单一增氧也不能解决原来的养分含量过多的问题, 营养的长距离再循环导致藻华仍然不可避免。食藻虫可以形成强大的“虫草” 共生系统 ,建立大面积的“水下森林”,能够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过多的营养,产生大量天然的氧气。3、 微生物处理微生物制剂能够改良水体和底质淤泥中的微生态,并进行有机质及营养元素的良性分解和矿化,使一些营养元素以惰性形式暂时稳定下来,其结果类似充气增氧的方法。值得

8、注意的是,微生物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于培养环境并要求有绝对优势的种群,一般微生物治理只能保持 1015天左右的好水质,一旦条件改变(包括气侯、底 质、各种水 质状态如:溶解氧、酸碱度、温度),这些微生物制剂就得不断地添加,否则污染的暴发可能会更加严重。食藻虫技术结合特定驯化的微生物,可以使水质透明度保持 34 个月以上,直到“水下森林”恢复后,各种水生动植物调节平衡,水质透明度就可以几年、几十年地持续下去。4、 打捞藻类藻类营养丰富,分解迅速,可制成优良的有机肥料。但打捞所需网目太小,含水量又太高,从商业的观点看,打 捞的费用高于有机肥料的价 值。食藻虫的形体大小是藻类的几百倍,食藻虫把藻类吃掉后

9、,十分容量捕捞,也可以直接给鱼、虾、螺、贝类吃掉;食藻虫营养十分丰富,不但可以做饲料,还可以给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源和生物保健药品。5、 种植水上植物众所周知,水上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还包括水上蔬菜、水上花卉等)的确能够吸收水体中的养分,但它们封锁水面、遮盖阳光,引起部分水下生物和底泥生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死亡,继而引起底泥中营养盐的大量溶解,它们的弊端远远大于它们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水葫芦,目前还尚未发现某种动物能良好地摄食和利用它们。食藻虫共生的“ 水下森林 ”都是沉水植物,它的净化能力和净化效果比水上植物要大得多,而且能够引起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生态的恢复,最终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生

10、物多样性和生态自净能力。七、应食藻虫技术修复水体生态的优点:1、 成 本 低 。应 用 食 藻 虫 治 理 水 域 环 境 污 染 ,既 不 需 巨 资 的 硬 件 建 设 ,也 不 需 大 量 的 电 能 ,更 不 需 任 何 化 学 药 品 试 剂 等 ,这 种 方 法 完 全 依靠 生 物 与 生 物 之 间 食 物 链 接 关 系 ,形 成 生 态 系 统 良 性 循 环 ,能 源 主要 靠 太 阳 能 和 少 量 的 电 能 增 氧 维 持 。仅 在 前 期 启 动 时 需 要 一 定 的投 入 ,启 动 后 ,还 可 以 依 靠 自 身 产 生 的 效 益 来 维 持 一 定 的

11、运 行 。2、 无 生 物 副 作 用 ,不 产 生 二 次 污 染 。食 藻 虫 是 最 低 级 的 初 级 消 费 者 ,处 于 食 物 链 的 底 层 ,任 何 杂 食性 和 肉 食 性 的 动 物 都 可 以 以 它 作 为 基 础 饵 料 ,因 此 ,食 藻 虫 很 容 易被 消 灭 ,不 存 在 任 何 生 物 安 全 问 题 。应 用 食 藻 虫 治 理 水 域 蓝 绿 藻 污染 ,主 要 是 通 过 生 物 链 能 量 传 递 的 方 式 将 水 中 的 氮 、磷 等 营 养 盐 富集 到 高 等 动 植 物 体 上 ,达 到 彻 底 提 出 水 中 营 养 的 目 的 ,最

12、终 实 现 生态 系 统 良 性 循 环 和 自 净 ,因 此 ,不 存 在 二 次 污 染 。3、 促 进 “水 下 森 林 ”的 建 立 ,美 化 景 观 环 境 。应 用 食 藻 虫 处 理 水 域 蓝 绿 藻 污 染 ,一 旦 建 立 “食 藻 虫 水 下森 林 ”共 生 生 态 ,就 十 分 容 易 进 行 水 下 观 赏 植 物 的 种 植 和 造 景 ,不但 可 以 净 化 水 质 ,还 可 以 建 设 五 光 十 色 的 美 妙 水 下 自 然 景 观 。4、 产 生 可 观 的 经 济 效 益 ,化 废 为 宝 。经 测 定 ,食 藻 虫 摄 食 蓝 绿 藻 后 本 身 也

13、就 富 集 了 十 分 丰 富 的 营 养 ,其 高 级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和 多 种 氨 基 酸 等 活 性 物 质 含 量 是 一 般 肉 类 食 品的 3 倍 ,是 一 般 蔬 菜 类 食 品 的 20 倍 ,可 以 给 鱼 、虾 、蟹 和 畜 禽 类 动 物提 供 最 适 口 最 全 面 的 营 养 物 质 ,甚 至 将 来 还 可 以 开 发 成 人 类 食 品 的动 物 性 蛋 白 源 ,实 现 真 正 的 化 废 为 宝 。八、 项项 目所取得的价目所取得的价 值专值专 利、成果 应应 用情况用情况(一)、 获获 得中国国家得中国国家 专专 利,美国 专专 利正在申利正在申

14、 请过请过 程中;(二) 、相关工程生态修复后水质变化情况云南项目:1食藻虫在滇池蓝藻污染水中中试情况 2云南个旧市绿春花塘北京相关项目1北京后海2阿凯迪亚别墅3龙 湾 别 墅面积:5000 平方米;水深:150 公分;1 个月水清见底。4 星 河 湾(面积:850 平方米; 水深:80 公分;15 天水清见底)5水 色 时 光 别 墅(面积:4500 平方米; 水深:60-200 公分)6世 茂 奥 临7 北京万万树别墅水景北京万万树别墅水景8金 隅 凤 麟 州3000 平方米;水深:80-150 公分。上海及太湖项目1奉贤古华山庄断头浜河道2滴水湖 D 港生态修复中试工程九、技术负责人与工

15、程业绩基本情况何文辉 副教授,男,1971 年 5 月出生,籍贯:江西临川。1994 年 7 月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学 ”本科专业,同年留校任教。2001 年在职硕士毕业,是上海海洋大学观赏水族专业创始人之一,水域景观生态专业发起人之一,讲授课程有:观赏鱼养殖学 、 观赏水族养殖学 、水域景观生态学 。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工程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观赏鱼养殖及水域环境生态修复及相关科研与科技推广应用。其开发研究的“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专利)曾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国家环保局领导的接见与鼓励。完成多项科研项目,主要有:1999 年主持江苏省张家港市科委

16、科研项目“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种群的提纯复状与生态育苗” ;2000年主持江苏省泰州市水利局科研项目“长江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园可行性研究” ;2001 主持完成江苏省苏州市农业局科研项目“阳澄湖大闸蟹生态养殖与生态育苗示范”;2002 年主持香港国际合作攒助项目 “观赏鱼和观赏海洋生物研究 ”;20022005 年主持云南省昆明市政府下达科研项目“ 利用食藻虫治理滇池蓝藻污染中试”; 2005 年主持云南省科技术厅下达的科研项目“ 应用食藻虫控藻引导金湖景观水生态修复示范”;2006 年主持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国家 863 合作项目“应用食藻虫控藻引导后海生态修复样板” ;2007 年主持上

17、海市科研项目“应用食藻虫控藻引导滴水湖 D 港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中试 ”;2007 年主持江苏省科技厅太湖专项“ 应用食藻虫控藻引导太湖水生态修复示范” 等;目前还承担 10多个水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发表论文近 10 篇,出版专著二部,参编国家农业院校高等教材一部,申请专利一项,授权专利一项。参与项目列表项 目 名 称 负责人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种群的提纯复状与生态育苗何文辉 江苏省张家港市 1999-2000 30长江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园可行性研究何文辉 泰州江堤达标指挥部 2001-2002 5阳澄湖大闸蟹生态养殖示范 何文辉 苏州渔管站 2002-20

18、03 100食藻虫治理滇池蓝藻污染中试 何文辉 云南 2002-2005 150观赏鱼和观赏海洋生物研究 何文辉 香港国际合作赞助 2002-2005 160金湖水域生态修复示范 何文辉 云南省科技厅 2005-2006 10食藻虫引导后海生态修复样板 何文辉 北京水务局水科所 2005-2007 50北京温榆河生态污染调查 何文辉 北京水务局水科所 2006 10应用食藻虫控藻引导滴水湖 D港生态修复与水质净化中试何文辉 上海市 2007 186.6食藻虫引导太湖水生态修复示范 何文辉 江苏省科技厅太湖专项 2007-2008 25上海市郊断头污水浜生态修复 何文辉 上海 2007“水色时光

19、”别墅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奥临世茂” 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星河湾” 别墅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龙湾”别墅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阿卡迪亚”别墅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龙湾”别墅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索菲特大酒店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上海 2007“心宜小镇”别墅景观水生态修复 何文辉 北京 2007圆明园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示范 何文辉 北京 2007申请专利列表专 利 名 称 发 明 人 授 权 日 专 利 号署名次序中华绒螯蟹生态育苗及生态养殖方法 何文辉 2004 年ZL 02 1 1

20、1082.4第二专 利 名 称 发 明 人 申 请 日 申 请 号署名次序培育食藻虫治理水域蓝绿藻污染的方法 何文辉 2002 年 02110588.X 第一论文、专著、应用成果列表论文、专著、应用成果名称 作 者 发表期刊、时间 署名次序七彩神仙人工繁殖主要水质条件的探讨何文辉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1 年第 10 卷1浅谈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及健康生态养殖何文辉 虾蟹养殖2001 年 2 月 1家庭观赏鱼养殖 何文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河蟹养殖新技术 何文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 何文辉 中国农业出版社 2添加螺旋藻对锦鲤体色改变的影响 何文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3锯缘青蟹雄性腹肢的结构和功能 何文辉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7-03-271微囊藻对银鲫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毒素积累何文辉中国水产科学2007-06-25通讯作者大型海藻条浒苔对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生长抑制作用研究何文辉海洋渔业2007-04-052驯化食藻虫技术 何文辉 上海市高新科技成果 A 级 1食藻虫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何文辉 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奖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