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论 编 写 的 主题和主线,安徽师范大学思政部 高正礼,现行的版本,修订4次,出版5个版本:2007年2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2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修订版);2008年9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7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9年修订版);2010年6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一、课程总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概论课提出的要求: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
2、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理论成果的系统性; 思政教育和素质培养的功能。,二、教材的总体设计:主题、主线和重点,教材设计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
3、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目 录,目录,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三、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围绕主题、主线和重点,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设两章,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章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党的思想路线。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革命)内容。设两章,一章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一章讲中国社
4、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三、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第三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章)(1)三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各列一章。(2)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分设四章。(3)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一章讲外交,一章讲内政。共同点是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背景和环境。(4)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设两章。,四、各章编写的主题和主线,各章编写设计:以各章标题所揭示的内容为主题;以历史进程和内在关系为主线;以理论创新成果及其
5、价值为重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材的总论之一,共设五节。(参见目录)第一节是总论的总论,分四目,分别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最新(理论)成果。第二至第五节,分别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行阐述;每节列三目,分别讲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举例1第一章的逻辑结构,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
6、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必然性(难点)1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必然结论;2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3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点、难点)具体化、民族(本土)化、时代(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内容上,运用
7、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提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理论;在形式上,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重点、难点),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具体化)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化)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
8、的优秀文化之中。(民族化)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相结合,体现时代性。(时代化),(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重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难点,第二至第五节的第一目)1科学内涵(第1自然段)毛泽东思想(历史决议)、邓小平理论(十四、十五大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系(经验总结和指导作用);集体(党和人民)在该
9、理论创立中的作用。2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基础时代背景(时代特征、时代主题、国际国内环境或背景)基础(依据、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历史、实践(现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在此方面的区别。3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略),(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重点,第二至第五节的第二目)判断某一理论是否构成体系的标准:主题;精髓(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范畴和观点;观点间的内在关系。(不能仅看文体)毛泽东思想:(1)中国革命和建设(“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革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立国家”)(2)实事求是(3)六个方面 (4)相
10、互关联(系统、全面),邓小平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九个方面(十六个方面、三大领域和十一个方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十六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1)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求真务实(3)待完善,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举例2第二章的逻辑结构,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1、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实事求是是马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义的一大法宝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章的主题和主线(逻辑结构),本章共设三节。第一节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目讲毛泽东的贡献(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对实事求是科学涵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界定;领导党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二目讲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贡献。邓小平:
12、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领导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时代要求)胡锦涛:突出强调“求真务实”;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第二节从理论角度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意义,也设二目。第一目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第二目讲确立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三节集中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设四目。 在这四个目中,第一个问题最重要,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这一节的总论,第二
13、、三、四目是第一节的展开,分别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 思想上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理论上必须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实践上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二章的重点和难点,(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重点)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内在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时代要求);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14、理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重点、难点)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2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始终;3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重点、难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1走自己的路是
15、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3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统一;4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五、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真懂、真信、真教读懂教材和理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历史底蕴;态度端正。 (二)教学与科研互动政治性与科学性;教学研究(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研究(综述,从历史视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 (三)坚持不懈,善抓机遇夯实基础;精心选题;科学论证。教育
16、厅人文社科、思政质量工程;省和国家质量工程;国家社科、教育部和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精神支柱,一、世界各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英国、日本、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君主立宪制国家,至今仍保留了君主;美国、法国和德国等民主共和制国家,主要是通过宗教、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所谓“民主、自由”等世界观和价值观统一着民众的意志和行动。,二、当今中国各族人民尤其需要一个统一的精神支柱,第一,这是由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和历史悠久的国情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我国执政党的思想信仰决定的。 第四,这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决定的。,谢谢各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