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一、地质作用(一)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 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 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阅读P69回答),1、能量来源:,2、表现形式:,3、作用速度:,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如:铀)衰变产生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有的迅速 :如火山、地震等-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的缓慢 :如地壳隆起- 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基拉韦厄火山,喜马拉雅山,基拉韦厄火山爆发属于岩浆活动;喜马拉雅山隆起属于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
2、地貌,二者关系,(1)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2)水平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主次之分。从全球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1) 地壳运动分类,东非大裂谷,(2)岩浆活动,分类:喷出、侵入 影响:形成火山地貌、喷出岩(如玄武岩) 、侵入岩(如花岗岩),火山地貌,花岗岩,玄武岩,(3)变质作用,含义:岩石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影响:形成变质岩,不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岩,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大陆与
3、洋底、山脉与盆地,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三、外力作用(阅读P70回答),2、能量来源,3、表现形式,1、概念,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 ,称为外力作用,(1)风化作用,定义: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形式: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影响:产生岩石碎块或砂粒堆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花岗岩的球状风化,(2)侵蚀作用,定义:水、冰川、大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 形式: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影响:使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长江三峡(V形谷),九寨沟,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冰斗,角峰,海浪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小结,地质作用概念、分类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业,学海导航 P71-72(1-9题) 背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