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正丁醇进入产能扩张期.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9094980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丁醇进入产能扩张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正丁醇进入产能扩张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正丁醇进入产能扩张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正丁醇进入产能扩张期石油法、生物法并驾齐驱前两年,由于西欧正丁醇产能过剩,装置开工率低、消费增长缓慢及出口下降,世界主要正丁醇生产厂商德国巴斯夫和欧洲羰基化学品公司纷纷大幅减产或转项,全球正丁醇产能小幅下滑。目前,世界产能与消费量增速接*衡,世界石化组织预测,除亚洲如中国、韩国及中东一些地区需求旺盛外,其他地区已达饱和。当前世界正丁醇总产能为 332.9 万 t/a,美国仍是最大的丁醇生产国,产能为 111.8 万t/a,占世界总产能的33.6%;其次是亚洲,占 32.6%;西欧产能由第二降至第三,约占世界总能力的 19.5%。美国、西欧和日本正丁醇市场基本成熟,产能过剩,需求增长缓慢,预计到

2、 2010 年前新增产能可能性不大,亚洲和中东部分地区需求增长较快,预计将有一定新增产能,而原料丙烯是这些地区能否扩大正丁醇产能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世界正丁醇消费在经过 20012002 年停滞、20032005 年逐渐恢复之后,在 20062007 年有较大增长。2007年世界正丁醇消费量 297.1 万 t,化学应用约占总消费量的 75%,主要用于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二醇醚等。美国、西欧和日本的正丁醇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76.5%。预计 2012 年世界正丁醇产能将达到 397.1 万 t/a,需求量为 358.3 万 t。其中亚洲正丁醇生产能力将由 2007年的 108.6

3、万 t/a 增加到 2012 年的 168 万 t/a,届时产量 150 万 t,需求量 177 万 t,地区内供不足需,缺口量 27万 t,与 2007 年相比缺口量减少 7 万 t,亚洲地区正丁醇的缺口正在逐步缩小。生物法产能快速增长正丁醇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发酵法(生物法) 、乙醛缩合法、齐格勒法和羰基合成法等。截至 2008 年底,我国正丁醇产能达到 57.0 万 t/a,共有 10 家生产企业,采用丙烯羰基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的各 5 家,其中丙烯羰基合成正丁醇企业全部集中在两大集团,合计产能为 38.5 万 t/a,产量 36.5 万 t;生物发酵法合计产能 18.5 万 t/a。2

4、008 年我国正丁醇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见表 1。生物法是采用粮食或其他淀粉质农副产品,经水解得到发酵液,然后在丙酮-丁醇菌作用下,经发酵制得正丁醇、丙酮及乙醇的混合物,再经精馏得到相应产品。生物正丁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与乙醇相比,生物正丁醇具有许多优点:热值更高、比乙醇更疏水、可以通过现有的石油基燃料设施的管道运输、可以以更高含量添加进汽油而无须改动发动机。目前生物正丁醇主要用于运输燃料。2008 年以前,由于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在原油价格高居 100 美元/桶以上时,生物正丁醇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产品利润空间大,很多企业参与了生物正丁醇用于可再生运输燃料的研发,2007 年年底

5、开始,我国生物正丁醇装置陆续投产。2008 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走低,一度跌破 50 美元/桶,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销售及售价均受国家管制,粮食价格仍保持平稳,生物正丁醇失去赢利空间,工厂陷入亏损,同时由于发酵法正丁醇技术仍不尽成熟,大部分生物正丁醇工厂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获得下游认可,因此国内 5 家主要生物正丁醇工厂有 4 家停产,仅余联海生物维持低负荷开工。表 1 2008 年我国正丁醇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统计 万 t/a生产工艺 生产厂家 产能丙烯羰基合成法 齐鲁石化 5.0吉林石化 19.0大庆石化 2.5北京东方化工四厂 2.0扬子石化巴斯夫 10.0小计 38.5生物法 吉安生化

6、5.0金源化工 1.8金茂源生化 3.0吉林凯赛 3.0联海生物 3.5其他 2.2小计 18.5合计 57.0需求持续增长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正丁醇市场长期呈产不足需格局,20012008 年我国正丁醇生产、消费统计见表 2。我国是世界主要正丁醇进口国,2008 年进口量约占世界贸易量的 33%。2008 年我国进口正丁醇为 24.46 万t,比 2007 年减少 4.58 万 t,进口量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007 年正丁醇市场相对活跃,当年正丁醇进口数量剧增;2008 年上半年亚洲主要丁辛醇装置事故频繁,日本三家丁辛醇供应商轮流检修,正丁醇供应紧张;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

7、内正丁醇市场价格暴跌,需求锐减。未来几年,我国正丁醇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其他增塑剂和涂料溶剂。丙烯酸丁酯的消费比例将大幅增加,成为正丁醇主要的下游消费产品。表 2 20012008 年我国正丁醇生产、消费统计* 万 t年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2001 17.43 22.28 0.07 39.642002 17.39 24.30 0.06 41.632003 20.38 29.58 0.1 49.862004 19.84 29.35 0.19 49.002005 28.70 23.99 0.2 52.492006 38.00

8、 23.58 0.09 61.492007 37.36 29.04 0.10 66.302008 36.54 24.27 0.04 60.77注*:仅包括石油路线正丁醇产量、表观消费量数据。新增产能规模可观近年来,随着下游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正丁醇产能逐年扩大,尤其是20072008 年生物正丁醇装置陆续投产,使国内正丁醇产能明显增长。预计到 2011 年,我国石油路线正丁醇新增产能将达到 39.7 万 t/a。渤海化工集团为乙烯下游配套建设 8.5 万t/a 正丁醇装置计划 2009 年投产;四川石化公司新建 21.2 万 t/a 正丁醇装置计划 2010 年投产;扬子石化-巴斯夫2.5

9、 万 t/a 正丁醇装置计划 2009 年投产;大庆石化 7.5 万 t/a 正丁醇装置计划 2011 年投产。2011 年以前,我国生物正丁醇规划新增产能达到 57.2 万 t/a,其中江苏金茂源生物化工 12.0 万 t/a、吉安生化 10.0 万 t/a、吉林凯赛生物技术 27.0 万 t/a、广西桂林金源化工 8.2 万 t/a,预计以上计划不会全部如期完成,且生物正丁醇的主要应用方向为运输燃料,与石油路线正丁醇在化工领域的消费不会产生激烈竞争,但其规划规模仍然可观。随着生物法技术的不断完善,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目前走势,生物法正丁醇产品仍将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综上,到 2011 年,我国将新增总计约 40 万 t/a 的石油路线正丁醇产能,与此同时,合计产能约 57 万 t/a 的生物正丁醇装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国内正丁醇总产能将有可能达到 154 万 t/a。可以预见,我国正丁醇市场将趋于饱和,企业间的竞争会加剧,利润空间会被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