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09246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银翘散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郑学东摘 要: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 ,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及“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 。 由于小儿平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加之生性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动辄出汗,易为外邪所伤。银翘散又为“辛凉平剂” ,可用于温病初起,外感风热表证及咽喉诸症,故在小儿疾病中应用较多。关键字 银翘散 小儿疾病 应用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 ,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及“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 。原方由连翘 1 两,银花 1 两,苦桔梗 6 钱,竹叶 4 钱,生甘

2、草 5 钱,荆芥穗 4 钱,淡豆豉 5 钱,牛蒡子 6 钱,及芦根组成。其中银花、连翘功具辛凉透邪,清热解毒,在方中的作用和地位历来被医家所重视。从银翘散的方源及其制方原则结合药物的效用来看,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曰: “本方谨遵内经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结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 ”由此可知,吴氏制方的原则是“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以之为基本方的东垣清心凉膈散本身已具备此功效,而其主药即为连翘、银花从现代药理分析来看,银花虽有良好的抗菌作

3、用,但却没有辛凉解表药所具有的发汗和解热之作用。由于金银花质体轻清,气味芬芳,性属甘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透热于外,且可芳香辟秽,和连翘相配,相得益彰,故银花、连翘常相提并论,相须为用 1。现代大量的药理研究也表明,其具有明显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感冒、麻疹、乳蛾、 惊风、 水痘、 风疹、痄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2、过敏性紫癜、 手足口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由于小儿平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加之生性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动辄出汗,易为外邪所伤,故表现为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再由于小儿体禀纯阳,生机旺盛,故有表现为活力充沛,

4、易趋康复。银翘散又为“辛凉平剂” ,可用于温病初起,外感风热表证及咽喉诸症。1.银翘散在儿科中的应用举例1.1 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表现。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肌表,郁于腠理,卫表失和,正邪交争,卫气失于宣发,致发热恶寒等表证。由于感邪不同,机体反应有异,所以临床上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之别 3。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故银翘散临床疗效显著。1.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婴童百问:“小儿发热一二日而出水泡即消者,名为水痘” ,亦名水花。临床表现为发热轻微,体温大多数在 37.838.9之间,鼻塞,流

5、涕,偶有喷嚏及咳嗽。在发热的同时,12d 内即于头、面、发际及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皮疹分批出现,此起彼落,同时丘疹、疱疹、干痂往往并见。本病因感受水痘时邪。水痘时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卫失宣,初期表现类似感冒,证见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邪毒入里,蕴于肺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邪毒与水湿相搏,正气驱邪外出,则透发水痘。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法则,邪在肺卫者,治宜银翘散疏风清热,利湿解毒。1.3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内经至真要大论篇称“颌肿” ,明代陈实功称其为“痄腮”

6、。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伴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型肿痛为特征、也可伴发睾丸炎、脑炎、胰腺炎等危重病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于流行,学龄期儿童发病率高。中医认为本病为风温时毒之邪经口鼻侵入人体,郁而化热,壅阻少阳之络、阳明之经,胆胃之火循经上攻腮颊,致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局部而见耳下腮部漫肿硬痛。银翘散以其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利咽的功效,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4。1.4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以持续性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手足硬肿、颈淋巴结

7、肿大和草莓舌的特征。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本病病因主要是感受温热邪毒,循卫气营血传变。邪从口鼻而入,初犯肺卫,继而入气,蕴于肺胃,肺胃热炽,上循口咽,熏蒸营血,充斥内外,而见高热伴皮疹等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由于热毒炽盛,随营血走窜流注,可内陷于心,或留置于筋脉、关节、肌肉,或影响三焦气化而致心肝肾发生病变。气分热盛则高热烦渴;营分热炽,则发斑出疹;热毒随营血走窜流注可见手足硬肿;热灼血分,血液凝滞,运行不畅,造成胸闷、心痛等血瘀诸证;热邪久置,损气耗液,致口干、舌红、草莓舌等。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期用银翘散疏风清热解毒,辛凉透达。2 银翘散应用注意事项 在儿科应用符合中医外感

8、风热证辨证要点,即发热、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以口服银翘散水煎剂为主要方法。药量 3 月-7 岁为原方剂量的 1/3-1/2;7-12 岁为原方量的 1/2 或用原方剂量。加味药量以成人剂量为参照 3。3 典型案例3.1 反复上感发热、抽搐郑,女,7 岁,每次患上感发烧 39以上,扁桃体肿大,口服药物不能奏效,每次发病滴注青霉素、氟美松等药物。郑某体质较弱,几乎每月发烧 1次,2 岁前郑某曾患上感发烧抽搐 12 次。患儿消瘦,面黄,舌苔厚,口臭,脉弱。笔者把玉屏风散与银翘散合用。组方为:黄芪 8g,白术、双花各 12g,连翘、桔梗各 9g,薄荷、防风、竹叶各 6

9、g,甘草 5g,羚羊粉 0.6g(冲服)。嘱其每剂煎2 遍,分 2 次服用,早晚各 1 次。1 剂服后体温正常,去掉羚羊粉后再服 2 剂,诸症消失。又令服玉屏风散 5 剂,每日 1 剂,以增强其抵抗力,停药后观察,半年后未再发高烧,郑某即使患上感,症状亦轻,口服感冒药即可治愈 5。按 患儿素体较弱,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肌表,郁于腠理,卫表失和,正邪交争,卫气失于宣发,致发热恶寒等表证。小儿感冒易夹惊,故表现为抽搐。给予银翘散以辛凉解表;黄芪以扶正祛邪,羚羊角以镇惊祛风。3.2 水痘刘某,男,4 岁,2008 年 4 月 11 日初诊。患儿 2d 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在 37.538.5

10、之间,伴鼻塞、流涕、微咳嗽、不思饮食。次日见头面、躯干出现红色斑丘疹,疹点出现后,很快变为疱疹,大小不一,内含水液,周围有红晕,部分有粘水流出。口渴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腻,脉浮略数。患儿近日有水痘接触史。诊断为水痘,属风热挟湿型。处方:金银花 10g,连翘7g,桔梗 7g,荆芥穗 5g,淡竹叶 5g,蝉蜕 3g,薄荷(后下)5g,板蓝根 10g,薏苡仁 10g,车前子(布包)5g,知母 5g,生石膏(先煎)12g,生甘草 3g。3 剂,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服,外用 2%龙胆紫涂破溃水痘。药后热退,项背痘疹消退,无新发水痘,上方去生石膏、知母,继服 3 剂,水痘结痂而愈。按 患

11、儿因感受水痘时邪。水痘时邪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卫失宣,初期表现类似感冒,证见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邪毒入里,蕴于肺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邪毒与水湿相搏,正气驱邪外出,则透发水痘。给予银翘散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加板蓝根以凉血解毒,知母、石膏以清脏腑热,车前子以淡渗利湿。3.3 小儿痄腮陈某,男, 10 岁, 2006 年 12 月 5 日初诊。患儿一周前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三天前发热, T39.6,轻度恶寒,疲倦,呕吐,左侧耳下肿大,咀嚼时疼痛,经某卫生院治疗 2 天后恶寒减轻, T39.2,左侧耳下肿硬疼痛,右侧耳下轻度疼痛,不硬。检查见颊内腮腺管口红肿, 口渴便秘,舌

12、红,苔黄,脉数。证属温毒壅阻之痄腮重症。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佐以通下。方用银翘散结汤加减治疗。处方:银花、连翘各 10g,公英、板蓝根、夏枯草各15g,柴胡、牛蒡子、僵蚕、海藻、昆布各 8g,石膏 20g,大黄(后下)、芒硝(溶化)各 4g。每日 1 剂,煎 2 次分服。服上方 1 剂,大便通畅, T37.3。2 剂后体温正常,耳下肿痛大减,稍软。上方去石膏、大黄、芒硝,每日 1 剂,煎 2次分服,连服 3 剂,肿痛消失而愈。按 小儿因感受风温时毒之邪,邪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郁而化热,壅阻少阳之络、阳明之经,胆胃之火循经上攻腮颊,致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局部而见耳下腮部漫肿硬痛,口渴便

13、秘,舌红,苔黄,脉数,温毒壅阻之证。给予银翘散加海藻、昆布、石膏、大黄、芒硝以清热解毒,透邪外出,软坚散结、利咽,清脏腑热。结 语银翘散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本方又称“辛凉平剂” ,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由于小儿平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加之生性好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动辄出汗,易为外邪所伤。符合中医外感风热证辨证要点,即发热、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质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加减都可用,小儿主要用于感冒、水痘、痄腮,此外还可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2、过敏性紫癜、麻疹、乳蛾、 惊风、手足口病、风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疾病。参考文献1.蒋玉珍.从桑菊饮、银翘散的组方探讨辛凉解表剂的配伍结. 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10(2):672.陈庆华.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探讨. J.中国中医急症 .2009,5(5):7503.韩新民,李燕宁,王力宁等. 中医儿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80,2008.4.郭振求主编.中医儿科学.长春:长春出版社,190,20005.黄舒,吴小玫.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发热 30 例.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