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庆云县位于鲁北地区,历史悠久,明洪武六年置庆云县。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 ”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史载,庆云县海岛金山寺在隋唐时代是非常著名的寺院。到了唐末,土地兼并加剧,赋役繁苛,人民相继流亡,许多人出家为僧或投靠寺院为寺户、佃户,以避征役。佛教与唐王朝在经济利益上矛盾愈发尖锐,终于引发了唐武宗大规模的禁佛毁寺事件。原海岛金山寺也未能幸免。从 2004 年开始,由浙江天目山齐素萍投资近亿元重建海岛金山寺,现已建成大雄宝殿、钟鼓楼、藏经楼等十余处建筑。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冀鲁交界地区规模最大的寺院,不仅为庆云县增添一处宗教
2、活动场所,还可成为德州的一大人文景观。原海岛金山寺在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就有此寺,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据传,该寺院规模宏大,占地千余亩,有“骑着毛驴儿关山门”之说。相传,唐僧成长出家于该寺。玄奘祖籍河南,出身官吏家庭,外族籍地长安。民国三年编纂的庆云县志 “轶事” 中记述,隋代陈光蕊携妻殷满棠赴无棣县 (今庆云于家店村北无棣故城)上任,途经庆云志门刘村,乘船渡河,水贼刘洪见殷氏娇柔妩媚,顿起歹心。船至河中深处,将陈光蕊推入河中溺死,强行霸占了殷氏。当时,殷氏已有身孕,只得忍辱偷生。孩子生下后,刘洪又欲加害。殷氏将写有身世的布条缝于孩子胸襟上,然后将孩子藏入木匣里,偷偷放入河中。木匣顺水漂至金
3、山寺河段,被寺内僧侣发现救起。之后不久,殷氏自尽身亡。法明长老先将孩子托付于附近康家村(该村原在庆云镇陶家村西北角,早已不存)梁氏乳养,稍长后回寺,俗称海流和尚,这就是后来的唐僧。庆云县正在恢复兴建原来的海岛金山寺,那么,原海岛金山寺真的靠海吗?若果真如此,如今为什么没有海了呢?据考证,原海岛金山寺靠海一说,是黄河无数次改道冲击所致。由于黄河多沙易淤,故决徙改道十分频繁。 庆云县遭受黄河决徙改道之苦最严重的,黄河频频决徙,有的村庄由于地势低洼逐渐被黄河裹挟的泥沙所吞没,有的地方堆起了大小不等的土山。目前的海岛金山寺东距渤海的直线距离不足 40 公里,庆云县地势海拔高度只有几米,最高处也不过十几
4、米左右,那么黄河历经千余年频繁决徙改道,而使金山寺曾经靠海,而今又不再靠海,就不足为奇了。2004 年,杭州天目山齐素萍女士,在故乡弘扬佛教文化,斥资回乡重建海岛金山寺,成为全国“AAA”级旅游景区。寺院常住僧人 300 多人。在整体结构上,延续了佛寺建筑中“伽蓝七堂”的传统布局方式。所有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展开,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目前建成部分称婆娑世界(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念佛堂、钟楼、鼓楼、藏经楼、万佛堂等)。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天王殿还供奉着儒家学派鼻祖孔子的塑像。金山寺内儒释道相互融合,共促和谐,这在其他寺院是不多见的。主殿大雄宝殿,殿高 17 米,内中供奉 8.6 米高、约 4 万斤重的纯铜释迦牟尼像。佛像宝相庄严,俯视众生,两旁分立十八罗汉金身塑像。从进入寺院起,空气中便弥漫着醉人的香味。檀香的功效便是使人心神沉静,处在终日檀香弥漫的空间内,果然有些心旷神怡,周围的讲经声、诵佛声入耳,竟不觉嘈杂,反而有种和谐味道。进入大雄宝殿,香味更浓。大雄宝殿外还有钟鼓楼、藏经楼、念佛堂、地宫等建筑。尽管现在还无法再现千年前的辉煌,但自从海岛金山寺开建以来,香火日盛。